1、读一读,写一写(部分注音解词)。
2、归纳课文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3、归纳信客的优秀品质。
4、通过对诚信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树立诚信的道德品质。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行者无疆 》,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 。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 。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
... ... ...
噩耗( ) 呵斥( ) 克扣( )
跋涉( )焦灼( ) 伎俩( )
颠沛( ) 吊唁( ) 潦倒( )
接济( ) 落魄( ) 唏嘘( )
连声诺诺( ) 文绉绉( )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长途跋涉:爬山水,形容旅途艰苦。
穷愁潦倒:形容人穷困不得意。潦倒:颓丧失意
鸡零狗碎:指零碎的东西或琐碎的事情。
... ... ...
深入探究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和老信客在一起?
(4)怎样理解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质?
文章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1.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
2.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速读课文,找一找:做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
课文重点写了信客的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重点写:1、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2、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蔑.
... ... ...
墓志铭示例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位不在高,有信则名;行不在特,诚实则成;这行业太辛苦,唯汝德馨。忍辱为同乡,负重心也甘。时有别人误,但尔不忘德。可以进千家,入万户。有旅途之劳累,有奔波之辛苦!众人赞曰:信客之名,何人能比?
信字当为先,苦字放一边,不辞辛苦为众人,众人将你记心间 。
一支蜡烛,奉献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负重。一人只为,仁义热心。光芒四射,蜡烛已尽。
... ... ...
1、信之子,众之父,仁义之人,大公无私,为吾敬之人某某。
2、我们永远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们的月亮,你是寒冬温暖我们的火光。你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支柱!
3、您的功劳是为我们的奉献,您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您的身影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您奉献出了青春,却换来了无限的美好。
4、多年为信客,无怨无悔;一朝做人师,流芳千古。
5、肩挑生死祸福担,身有侠骨柔肠心。
《信客》PPT课件8 学习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诵读品味合作探究. 感悟人生中平凡的伟大. 余秋雨: 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信客》PPT课件6 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
《信客》PPT课件5 作者经历: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发布于:2020-08-17 11:25:07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把握文章的思路,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超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感情。
激发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体会文中的感人的地方。
2、蜡烛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 ... ...
给下列字词注音:
烧灼 桥头堡 地 窖
匍匐 腋下 拂 晓
瓦砾 颤巍巍 育乞西
契柯拉耶夫 舀 鞠躬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烧灼:烧,烫,使受伤。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肃穆:恭敬庄严地站立着。
... ... ...
听课文朗读,研讨以下问题
1、蜡烛啊蜡烛,你是如何被点亮?
一位苏联红军战士为了解放南斯拉夫,不幸牺牲,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他安葬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并且为他的坟头上点燃了两支她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用以表达对烈士的哀思和敬意。
2、蜡烛啊蜡烛,你为何如此令人潸然泪下?
(1)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2)老人衰弱——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安葬行为——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点亮蜡烛——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哀思。
(5)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 ... ...
蜡烛啊蜡烛,你到底代表了什么?
是母亲对儿子的爱
是一种对烈士的哀思
是一种对和平的渴望
是一种战斗的情谊等等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战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夫人的哀悼之情。
... ... ...
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超越了国界,令人敬佩,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蜡烛的变化》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观察蜡烛 从观察蜡烛开始的研究 1、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 2、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实验旅程 温馨提示 1、使用小刀切割..
《蜡烛的变化》PPT 第一部分内容:研究蜡烛 从观察蜡烛开始的研究 1、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 (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 2、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燃烧的蜡烛PPT 第一部分内容:想一想 想一想 燃烧后剩下的一小撮灰显然比原来的木炭轻很多,但整个密闭容器的重量并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 实验方法及步骤: ..
发布于:2020-08-10 11:47:37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开元25年,被排挤出朝廷,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王维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泼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把握诗歌节奏
2、掌握诗歌重点字词
3、理解诗歌大意
... ... ...
一、首联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
二、赏析颔联
解释诗意: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
具体赏析:诗人以“蓬”、“雁”自比(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传达出诗人落寞、孤寂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想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诗中有画。有构图、有线条、有色彩。
... ... ...
品技巧:诗中有画
首先,它有构图,有大漠、孤烟、黄河、落日,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线条,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
第三,有色彩,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品字词:孤、直、圆
“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直”:却又表现出劲拔、坚毅之美。
“圆”:把落日写得亲切温暖而又有苍茫之感。
“孤”、“直” 、“圆”三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大漠雄浑辽阔的景象,而且将自己落寞、孤寂的情感融入在该景象中。
... ... ...
四、赏析尾联
诗歌大意:来到萧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具体赏析:表明行程似乎还要继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残缺美)
总结: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时的苍凉、落寞、孤寂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使至塞上》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出示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重点) 2.品析诗的语言,理解诗人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
《使至塞上》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
《使至塞上》PPT课件6 关于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誉为诗佛。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
发布于:2020-07-31 16:32:00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体味语言的自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
3.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培养豁达宽广的胸襟。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全文仅68字)
... ... ...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季节)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5、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间的仙境)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 ... ...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2、本文美在哪里?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3、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 ... ...
如何描写景物
1、抓住景物的特征(不同季节、时间变化、气候不同、地理特征)
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远近仰俯)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运用或仿用本文的写景句来写一段话描绘一处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巧。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
... ... ...
本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写出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并解释它的意思.
1、两岸石壁,五色( )。
2、青林翠竹,四时( )备。
3、晓雾将( ),猿鸟乱鸣;
4、夕日欲( ),( )竞跃。
5、未复有能( )其奇者。
二、本文运用了什么结构?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山川之美?
总—分—总的结构 动静结合的写法
三、文中哪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
实是欲界之仙都。
四、课后任务:熟练背诵全文。
《答谢中书书》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
《答谢中书书》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介绍 陶弘景DD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
《答谢中书书》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文意,学习文章的写景手法。 3、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全文。 知人论世 陶弘景(..
发布于:2020-07-09 13:54:05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学习内容:分析《中国石拱桥》中关于赵州桥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赵州桥的特 点。
2、体会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体会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 资料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茅以升(1896~1989),江苏省镇江市人,著名的桥梁专家。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后赴美留学,获土木工程博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为我国桥梁设计、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致力于研究和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并撰写了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著有《中国桥梁史》等。
... ... ...
说明文为了更好说明事物、事理的特征,要注意运用说明方法;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条理化,还要注意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时间先后、朝代先后)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南到北等)
逻辑顺序: (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从主到次等)
这四个方面的特点,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
(一)结构巧妙。
(二)造型优美。
(三)结构坚固。
(四)结构匀称,与景色配合和谐。
... ... ...
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1)条理清晰:
明确:“首先”、“其次”、“再次” 由人到物,由主到次
(2)语言精炼:
明确: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九个字概括了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
请在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的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卢沟桥:建成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
《中国石拱桥》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 茅以升(1896-1989 )江苏镇江人,著名桥梁专家,中科院院士。 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
《中国石拱桥》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N,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
《中国石拱桥》PPT课件8 学习要求: 1、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 2、理清说明的顺序。 3、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
发布于:2020-06-29 10:23:49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统观全文
1、认真阅读文本,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明确文本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二、质询探究
1、对象特点探寻:_____________的屏风
2、内容探究
在你看来课文主要介绍了屏风的哪些内容?
3、说明顺序探讨
以内容的分析为依托,课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你是从哪些自然段看出来的?
4、说明方法探讨
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种方法在这语言环境里有什么作用?
5、说明文语言品味
(1)、你喜欢课文的那些语句或词语,为什么?从中可见说明文的语言具有__________特点。
(2)、你认为课文的哪些语句或词语作者欠考虑,为什么?不如换成__________。
... ... ...
三、领悟启发
1、欣赏了精美的图片,请结合课文说说作者对屏风是抱着怎样的感情?
2、诸如屏风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观念的改变,它们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逃离了我们的视线,对这类生活用品你是持什么态度?你还能列举这类的其他东西吗?
《说屏》PPT课件8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和作者对屏的感情。 3、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4、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
《说屏》PPT课件7 什么是屏,谁能最快根据文意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者,障也;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挡风);艺术点缀 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散..
《说屏》PPT课件6 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
发布于:2020-06-11 16:18:10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能够概括出课文所介绍的几种古建筑的功用和制式上的特点,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2、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建筑。
... ... ...
酒肆 小 憩 夯 土 台 汴 梁
制式:合乎某种规格的样式。
标榜:宣扬,称道。
宅第:旧时对官宦世家居住的房屋和院落的统称。
体量:这里指建筑物的体积、规模。
... ... ...
课文每介绍一种建筑,都是先说功用上的特点,再说建筑上的特征。作者为什么按照这种顺序来介绍?
1.堂多位于居住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整修瑰丽。
2.室内往往用隔扇、屏门、落地罩、博古架、太师壁等分隔空间。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PPT课件2 生字词: 幢zhung 典雅端庄 考究 标榜 茶楼酒肆 夯土台hāng 黄鹤h楼 蓟j县 颐y和园 小憩q 榭xi 藉ji 濯zhu足 椽chun 秉公执法bǐng 拙政园zhuō 藏..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PPT课件 卅六鸳鸯馆 是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南部叫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叫卅六鸳鸯馆。一座建筑同时有两个名字,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以屏..
发布于:2020-05-25 18:23:08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 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烧灼:烧,烫,使受伤。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肃穆:恭敬庄严地站立着。
... ... ...
品读课文
1、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① 炮火: 11次
② 蜡烛:6次
③ 黑围巾: 4次
④ 老妇人的“跪”、“爬”:各3次
分别说出三个部分的记叙要素。
一、偷袭。(1段-7段)
时间:1944年9月19日早晨。
地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附近的一块方场。
人物:五个苏联红军战士。
事件的起因:五个红军战士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结果其中一个名叫契柯拉耶夫的红军战士牺牲在方场上。连长准备第二天攻占下那座桥后再埋葬这位战士。
... ... ...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
这篇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
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 ... ...
1、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人物。
2、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3、细节的描写——蜡烛。
4、感情的基调——“敬爱”与“哀痛”
5、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蜡烛的变化》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观察蜡烛 从观察蜡烛开始的研究 1、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 2、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实验旅程 温馨提示 1、使用小刀切割..
《蜡烛的变化》PPT 第一部分内容:研究蜡烛 从观察蜡烛开始的研究 1、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 (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 2、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燃烧的蜡烛PPT 第一部分内容:想一想 想一想 燃烧后剩下的一小撮灰显然比原来的木炭轻很多,但整个密闭容器的重量并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 实验方法及步骤: ..
发布于:2020-05-25 17:58:30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境中写的。
... ... ...
有味的欣赏
苏轼真的是闲吗?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①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作者把自己说成是“闲”,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闲”字所体现出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贬谪的落寞,更有自我排遣的达观。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文章表现出的作者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 ... ...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 ... ...
1、积累关于“月”的诗句。
2、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你心目中的最美的月亮描绘出来。
《记承天寺夜游》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目标导航 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的韵味。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 ... 记承天..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
《记承天寺夜游》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
发布于:2020-05-25 17:47:16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中国当代艺术和文学巨匠。曾获法国国家文艺勋章和法兰西艺术院士荣誉称号。其油画、水墨、彩墨、水彩、速写及艺术理论等均造诣极高。其散文直面人生,清秀隽永,文笔简练,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1、作者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也是情有独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从中找出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作者为了展示桥的美,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请大家按照文章的顺序将它们一一找出来。
... ... ...
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展示了几幅不同环境下桥之美景图,借助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美景图,说明它们美在哪里,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体会语言特色
重点阅读课文4、5段,思考:
1、这两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试举例说明。
... ... ...
都是写桥的文章,本文与《中国石拱桥》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提示:可以从作者的身份、写作角度、内容、语言这几方面进行探讨。
以“桥”为话题,
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
《桥之美》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品味并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审美情趣。 新课导入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
《桥之美》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欣赏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品味并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
《桥之美》PPT课件8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作者介绍 吴冠中1919年..
发布于:2020-05-25 17:38:37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谈家桢,宁波慈城人,遗传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六七十年代领导猕猴辐射遗传的研究及组织分子遗传学和植物遗传工程等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遗传学会会长,《遗传学报》主编,美国、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纽约科学院荣誉终身院士。
20世纪后半期,科学家发展了克隆技术,这便是用人工方法“制造”生命。20世纪50年代,我国科学家朱洗用卵细胞无性繁殖蟾蜍,蟾蜍还繁殖了后代,产生了“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1996年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莫特等学者育成了世界上第一只雌性克隆羊“多利”。这只羊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 ... ...
一、读一读
繁 衍 蟾 蜍 匍 匐
性 腺 分 泌 囊 胚 期
濒 临 孵 化 胰蛋白酶
二、记一记
繁 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接 纳:接受。
就 绪:事情安排妥当。
夭 亡:短命,夭折。
事 先:事前。
居 然:表示出乎意料。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案:旧式的狭长桌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多含贬义)。神通,宗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相安无事: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 ... ...
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
最初: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时至今日:凡来自一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叫无性繁殖。
一、跳读课文 列举克隆事例
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克隆的事例?(请按顺序把它们列出来)
二、细读课文 探究文本内容
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举人们熟悉的生物现象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
释义:对克隆一词溯源并解释。
引用:引《西游记》中拔毛变猴的故事,生动形象说明。
2.鲫鱼是怎样克隆出来的?“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节是否按时间的先后来说明“克隆试验”呢?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3.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4.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 ... ...
四、研读课文 研究文章标题
课文使用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课文使用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小标题简明扼要的归纳了本部分的内容,又使文章省略了过渡照应的语句。
《奇妙的克隆》PPT教学课件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十多年前,我国多家媒体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
《奇妙的克隆》PPT下载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结构,了解文章内容。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培养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走近作者 谈家桢..
《奇妙的克隆》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堂・导入 谈家桢(1909.9―2008.11 ),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教育家。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70多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发布于:2020-05-25 17:21:22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读一读、写一写
交卸( )奔丧( )
狼藉( )簌簌( )
典质( )赋闲( )
颓唐( )琐屑( )
妥帖( )蹒跚( )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
《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有名篇《春》、《荷塘月色》等。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 ... ...
第一部分(1) 开篇点题 不能忘记背影
第二部分(2-6) 回忆往事 车站离别情景
第三部分(7) 写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惦记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刻画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惜别背影)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再现背影)
... ... ...
四次流泪: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c: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
d: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_____着黑布小帽,_____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_____到铁道边,慢慢_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_____过铁道,要__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_____下来了。
... ... ...
哪些语句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真的“很轻松”吗?
其实不仅不轻松,还很吃力。只是因为爱儿子,吃苦也心甘情愿,所以心里感到“很轻松”。
“……似的”表示“看似……,其实不是”。
也许是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以免儿子心里难受。这也表现了父亲深挚的爱。
... ... ...
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不要紧”是对父亲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的,怕别人照顾不妥帖。这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 ... ...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点题,提示全文内容核心。(文眼)
2.使读者产生悬念,引出下文。
3.“不能忘记”的前面加一“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 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这里“祸不单行”具体指什么事?
祖母死了。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 ... ...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文中引用父亲的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作者不自己叙述?)
表现父亲老境之“颓唐”。
比自己叙述更真切可信。
父亲的信有文言色彩,这是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也让人感到真切可信。
... ... ...
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
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
写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 ... ...
《背影》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 父爱是良言,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地成长; 父爱是音乐,让我们快乐地..
《背影》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
《背影》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以自己的故事与父亲的故事导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
发布于:2020-05-25 17:18:03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品味或赞或讽的语言,体会反语的讽刺效果。
3.增强爱国情感,树立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的责任感。
1850—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侵略战争,1858年5月攻陷大沽炮台,同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8月攻陷大沽,进占天津,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焚掠圆明园,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 ... ...
一、读一读
赃物 箱箧 制裁 给予
恍若 琉璃 珐琅 绸缎
惊骇 晨曦 瞥见 劫掠
缀满 眼花缭乱
二、记一记
赃物:靠非法手段得到的钱财等物品。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胡作非为。
瞥见:一眼看见。
晨曦:晨 曦:
荡然无存:干干净净,一点都没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 ... ...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
英国、法国侵略者。
2.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
对圆明园高度盛赞
对两强盗声讨、斥责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 ... ...
一、体会情感 讲析品格
1.找出并品析课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二、揣摩语言 鉴赏讽刺手法
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1.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2.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3.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4.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 ...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7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掌握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描写。 2.通过精读课文,能够分清赞美语言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5 作家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生于法国东部贝藏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母亲是个天主教徒,保皇主义者,少年..
发布于:2020-05-25 17:17:51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读出一种尴尬和艰辛
谁来谈谈诗中的尴尬和艰辛?
尴尬:辞官种田,却“草盛豆苗稀”
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狼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 ...
诗人辞官归隐,遇到的却是生活的尴尬和艰辛,此情此景,诗人是否抱怨、后悔?请同学们再次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两个转折、一个执著。
转折一:“草盛豆苗稀”之尴尬下,依然早出晚归,醉心田园。
转折二:“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执 著:但使愿无违(如何理解“愿”?)
“愿”: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诗人面临生活的尴尬和艰辛,并没有心生抱怨和后悔,而是流露出归隐田园之后的适意和愉悦。而这种愉悦和适意在诗中是以优美的画卷形式呈现的。请同学们三读课文,读出一幅图画、一种愉悦!
一幅图画:劳动晚归图——一人、一月、一路、一锄
请同学们分析该图的用意,用“没有……有的是……”的句式说话。
没有劳动的艰辛,有的是月下晚归的惬意。没有官场的黑暗,有的是劳动的诗意。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有的是劳动的快乐。
... ... ...
读出一种朴实、一种人格
朴实(文风):用语平淡自然,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的统一起来,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都朴素如随口而出。
人格:用“这首诗通过……表现了……”的句式来概括诗人的人格。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劳作苦中作乐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适意、愉悦之情。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发布于:2020-05-25 17:07:13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美籍犹太人,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美国。青年时代攻读生物化学,后来他投身写作,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文学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 ... ...
一、读一读
遗 骸 褶 皱 劫 难
致 密 扩 散 排 斥
陨 石 熔 化 追 溯
请带着以下两个问题仔细阅读文章: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得出了怎样的推论?
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请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
... ... ...
一、初读课文 探讨内容
本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从中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二、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比较下面两句话与原文的区别,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
(1)板块上有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一起运动。
(原句: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原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改文生动形象。
(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破裂了。(原文: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原文说明这个泛大陆现在仍很牢固,只是出现一点要破裂的征兆、迹象,并非已开始破裂。改文不符合科学实际。
(3)第六段中“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这句话中的“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无生命的东西借助外力移动,“迁移”是有生命的东西有目的的朝某一个地方去,换了以后就不准确了。
... ... ...
1、文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2、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请解释这两种学说。
解释“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灭性的撞击,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使得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
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使许多尘埃进入平流层,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
... ... ...
四、速读课文 比较阅读
本文与第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内容上比较)
相同点:
1、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
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3、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易通俗。
说明的角度:
《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无处不在的角度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
《被压扁的沙子》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证明恐龙的死因是外星撞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褶皱的褶、两栖的栖等字的读音;熟记携骨骼追溯潮汐等字的字形;理解冰天雪地天衣无缝等成语的意思;了解有..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比较分析两篇短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作者介绍 阿西莫夫,美籍犹太人,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重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
发布于:2020-05-25 17:06:06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能读准诗歌的字音和感情。
2、能通过画图体会诗歌所写美景并感知写景诗句的妙处。
3、能体会尾联情感表达的巧妙。
... ... ...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 ... ...
李白的故乡
李白自小在蜀中(四川江油)长大,从“五岁诵六经”开始,遍访蜀中名山,早年读书于江油县的戴天山中,后来又游览峨眉,隐居青城,一直到24岁出川漫游,因此李白对蜀中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挚的情感。
“随”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送别”二字不可删。
全诗紧扣“送别”二字,从为何送别到送别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娓娓道出诗人离开家乡开始新生活时,既喜悦、兴奋,又带着点惆怅、忧伤的少年情怀。这首送别诗虽没有送别时惯有的悲伤,但一样真挚动人。
《渡荆门送别》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 2. 品析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情景导入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
《渡荆门送别》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7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彰明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风..
发布于:2020-05-25 16:47:40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列宁奖金。
... ... ...
烧灼( ) 桥头堡( )
地窖( ) 匍匐( )
腋下( ) 拂晓( )
瓦砾( ) 颤巍巍( )
育乞西( ) 舀( )
契柯拉耶夫( )鞠躬( )
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本文和《新闻两则》有什么不同?找出这篇通讯的六要素。
本文体裁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和第一课的消息相比,有什么区别?
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通讯的表达方式,不仅用叙述,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
... ... ...
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谈谈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①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④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老妇人思想感情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1)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 (2)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3)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 (4)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 (5)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 ... ...
分析文中的描写: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文章不断对炮火(11次)、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次)、老妇人的动作“跪”、“爬” (各3次)、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次)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①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②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战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写出了老妇人给予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③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
④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 ... ...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
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3、课外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
《蜡烛的变化》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观察蜡烛 从观察蜡烛开始的研究 1、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 2、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实验旅程 温馨提示 1、使用小刀切割..
《蜡烛的变化》PPT 第一部分内容:研究蜡烛 从观察蜡烛开始的研究 1、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 (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 2、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燃烧的蜡烛PPT 第一部分内容:想一想 想一想 燃烧后剩下的一小撮灰显然比原来的木炭轻很多,但整个密闭容器的重量并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 实验方法及步骤: ..
发布于:2020-05-25 15:47:24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梅涛 我国当代科普作家,博士生导师,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获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1. 略读课文,学会筛选信息,明确有关生物入侵的知识。
2. 研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 增强环保、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 ... ...
1、什么叫做“生物入侵者”?
2、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
3、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危害,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4、生物入侵的途径是什么?
5、生物学界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倾向于哪一种?你又赞同哪一种呢?
6、目前美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7、生物迁移有哪两种情况?生物入侵者是其中的哪一种?
... ... ...
文章介绍了一些生物入侵者,你还知道那一些,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注意: 要将你的说明对象介绍的形象生动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5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内容,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品位说明语言。 3、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3 整体感知 请以从文中,我了解了______的句式搜集信息。(在找出各段中心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请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 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
《生物入侵者》MP3课文朗读 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
发布于:2020-05-25 15:44:59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2、理解本文条理分明地说明顺序。(重点)
3、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难点)
4、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要求:快速准确筛选有效信息,分别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2、初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 ... ...
理清说明顺序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1—3)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4—5)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 ... ...
分析说明方法
请同学们跳读6—10段,说一说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单分析其作用。
说明方法常见的有: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引资料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摹状貌
分析作用:说明方法+表达效果+说明内容
... ... ...
品读课文第一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仔细揣摩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
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在说明那些生疏的事物和比较深奥的道理时,最好结合叙述、描写进行生动的说明,使文章浅显易懂,引人入胜。这也是科普说明文常用的手法。
1、同学们,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
请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出一段你眼中的春夏秋冬的景色
2、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翩然的翩、农谚的谚、销声匿迹的匿等字的读音;熟记翩然销声匿迹萌发悬殊等字的字形;理解销声匿迹草长莺飞等成..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三叶虫 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生活在海底,是节肢动物的一种,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
《大自然的语言》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解析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高空中飘白云,天晴。 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
发布于:2020-05-25 15:05:37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1、诵读、欣赏、品味诗歌。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
... ... ...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
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 村落。
诗中记叙了村行沿途风光和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学习活动一 :吟诵,读出诗的味道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 ...
学习活动二 :想象,丰富诗的意境
这首诗是记游的,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诗中描绘了哪些画面,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先概括画面,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示例:首联画面——农家酒宴
青色的石桌上,一碟炒春韭青翠诱人,一盘剖开的咸鸭蛋溢着红油,两个瓦盆热气腾腾,山蘑菇炖公鸡,冬笋煨猪肉,肉香扑鼻。几位山民陪着陆游,手捧粗瓷碗品尝自酿的黄酒,酒色虽浊,酒味虽薄,但他们开怀畅饮,谈兴正浓。
学习活动三 :揣摩,感受诗人情感
这首诗是一幅描绘江南山村的秀美画卷。
山村的人情美:山民热情好客。
山村的风景美:山环水绕,柳暗花明。
山村的风俗美:祭社祈年,箫鼓齐鸣。衣冠简朴,古风犹存。
你能揣摩出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吗?
... ... ...
学习小结
诵读、欣赏、品味田园诗,我们在心底常常忆起“农家、山水、腊酒、春社、鸡豚、桑麻、重阳……”,常常哼唱《乡间的小路》,常常吟咏《游山西村》、《过故人庄》,也许它会洗去烦躁、郁闷,让我们的心灵保持一种宁静与旷达。
1.背诵诗歌。
2.搜集描写田园风情的诗句。
《古代诗歌五首》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难点)..
《游山西村》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词导入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
《古代诗歌五首》PPT下载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发布于:2020-05-25 14:49:44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