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在1950》PPT课件
0
《阿炳在1950》PPT课件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阿炳,就没有阿炳的艺术。
2、了解电视系列专题片的文字稿属于报告文学,因此,它具有真实性。
3、梳理文章结构,了解阿炳的经历和他的《二泉映月》。
4、细读文章,将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融合起来读,理解同期声有多人,多角度、多方面地介绍阿炳。
1、了解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与同期声结合起来叙事写人。
2、阅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表现的中心。
难点:理解阿炳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生涯,为阿炳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传。
... ... ...
简介《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就像他悲惨一生和真实写照,作品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乐曲有时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有时又像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道:“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 ... ...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无锡( )煞 ( ) 勒令( )
聆听( )稀罕( ) 寡妇( )
继承( )衣钵( ) 潇洒( )
步履( )搀扶( ) 糯米( )
纯粹( )报酬 ( )尽管( )
巅峰( )诞生( ) 立即( )
轰动( )推荐( ) 旋律( )
耗尽( )蹒跚( )
享誉 ( ) 琵琶 ( )
便携式( )截然不同( )
... ... ...
(四)词语积累
纯粹:①成分纯正,没有杂质。②副词,表示只具有某种倾向、动机等。
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的钱或实物。
施舍:把财务送给穷人、出家人或慈善机构。
乞怜:显出可怜的样子,乞求别人同情。
高山仰止:愿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聆听:认真地听。
稀罕:同“希罕”,①希奇;少见。②认为希奇而喜爱。③稀罕的事物。
寡妇:死了丈夫的妇女。
继承:①依法承受死者的遗产或权利。②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过来;继续前人的事业。
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饭碗,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当家:主持家务,泛指主持公务。
潇洒:(神情、举止)洒脱,大方。
... ... ...
一、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阿炳是一个什么人?根据课文内容,为阿炳写一个100字左右的小传。
2、阿炳被抢录下来的作品有几首,最著名是什么?
3、1950年对于阿炳是怎样的一年?
阿炳被抢录下来的作品六首:
《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对于阿炳是怎样的一年?
1950年,对于阿炳来说,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教授来到刚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正是这次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并使《二泉映月》得以名垂音乐史册。
... ... ...
(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950年秋天——我们已无缘听到了”。
1、这部分写了哪部分内容?
《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
阿炳因自编自演《金圆券害煞老百姓》被勒令不准再公开场合卖艺。
阿炳的坎坷人生和艺术生涯。
阿炳的性格特点(敢叛逆、有骨气 )。
2、在写法上,本段有什么特点?
①、用倒叙的方法引出《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
②、用插叙的方法介绍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
第二部分:“1950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随之而去”
1、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写录音的经过和录音三个月后阿炳去世。详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略写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
2、录音的经过重点写了什么?
写录制〈二泉映月》的经过,简略写录制其他五首曲子。在写《二泉映月》时又重点写了“倒带”时,阿炳听自己的演奏录音,阿炳欣喜、高兴的神情和动作。
... ... ...
阅读思考:
1、这六首被抢录下来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文中这两个绝唱的意思一样吗?如果不同,请分别解释:
不一样,第一个是指阿炳死前最后的演奏。
第二个是造诣最高的意思。
2、P147课后练习三: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庆幸的是什么?
这段话表面是课文所写的几个部分内容的概括,是作者为这些人不经意中做的这些事叫好、庆幸。
但透过字里行间及文中的背景材料,我们也感觉到作者对新中国的讴歌,对党的文艺政策的歌颂,没有新中国,又哪来阿炳艺术生命的新生?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两年无锡解放了,是新中国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
... ... ...
本文通过介绍在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教授到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歌颂了新中国改变了民间艺人阿炳的命运,并使二泉映月成为名垂中外音乐史册的经典曲目。
文体特点和写作特点
1、本文叙事上的最大特点是:由多个人、多角度的叙事。增强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的人物的同期声采访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同时增加了电视画面的可看性。解说词中又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怀和说明。
2、发挥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宋体字)与人物同期声(楷体字)结合起来叙事写人:同期声有多个人,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介绍阿炳;解说词则将记叙、议论、抒怀和说明融为一体。
3、以事实报道为基础,通过事件相关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事实因果的探究、相关问题的评述,提示和升华事件的本质。
... ... ...
同步达标训练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无锡(xī) 勒令(lè) 携式(xié)
B.稀罕(xī) 纯粹(cuì) 衣钵(bō)
C.寡妇(guǎ) 糯米(nuò) 尽管(jìn)
D.立即(jí) 推荐(jiàn) 琵琶(pí pá)
二、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
1.A.皆然不同( )
2.A.步履 B.享誉 C.颠峰()
3.A.诞生 B.旋律 C.泠听( )
4.A.搀扶 B.报畴 C.耗尽( )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年是1918年,阿炳正式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了雷尊殿的新当家。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饭碗,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B.三四十年代的无锡人对阿炳和他的老伴催弟两人步履蹒跚的身影是再熟悉不过了。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C.我们现在听到阿炳的音乐,不管是阿炳亲自演奏的,还是其他人改编的版本,都会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高山仰止:抬起头望见高耸的山峰,形容尊敬崇拜的情感。
D.阿炳常到无锡棚下街一带卖唱,因为这里商店、码头、渔船较多。卖唱:在街头或公共场所歌唱挣钱。
《阿炳在1950》PPT课件3 学习目标: 1.梳理全文,提炼信息,了解阿炳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 2.探究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抢救《二泉映月》等珍贵文化遗产..
《阿炳在1950》PPT课件2 教学目标 1、了解阿炳的生平及他对我国二胡艺术艺术所做出的贡献。 2、了解《二泉映月》。 3、准确认读生难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