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PPT课件 > 语文PPT课件 > 八年级下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1

发布于:2020-05-25 04:14:02

浏览量0

手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1
课件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

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 ... ...

(1)生字。

肇(zhào)    

埋没(mò)    

彷(páng ) 徨

(2)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 ... ...

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

通过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初步阅读本文,整理出文章脉络。

(1)段:中国学生如何学习自然科学

(2)----(12)段:

(2)谈“格物”、“致知”

(3-5)传统并未真正“格物”、“致知”。

(6-12)现代科学需要“格物”、“致知”。

(13)段:希望我们做到“格物”、“致知”。

... ... ...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 

4、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学生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    

6、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7、用课文原话回答,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 ... ...

阅读2-5自然段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提示: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2、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是为什么呢?

归纳: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田地。

补充: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  

... ... ...

阅读6-12自然段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

“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朗读: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怎样实验?实验有什么特点?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

(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积极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 ... ...

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

作者主张: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作者认为中国学生“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怎么该?

原因是:大家受王阳明思想的支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必须培养实验的精神,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 ... ...

方法探究:

为论证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

A、讨论: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B.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11段 

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 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C、讨论: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 ... ...

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精神”一方面在科学上有着重要性:科学的进展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另一方面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的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具有格物致知精神能够使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个人行动上,都能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通过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不会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会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 ... ...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有哪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本文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课堂小结: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议论文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

论证结构:

中心: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本文的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篇章结构。(重点) 2.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举例论证..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1长图
立即下载
  • 下载方式

    VIP直接下载

  • 课件页数

    38页

  • 课件大小

    0.54MB

  • 课件格式

    PPT

  • 文件编号

    X43125

  • 上传用户

    可恨的壮壮

  • 打开软件

    wps或office2010及以上

  •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相关标签:
微信扫码让客服找资料,备注:人人PPT

下载了该课件的人还下载了:

关闭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博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