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字_____,山西人,世称__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之一。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我们学过其的__________ 。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情或某个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在形式上叙议结合
《捕蛇者说》是作者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时写的,虽然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但他仍关心人民疾苦,对于给当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苛捐杂税,作者尤为憎恨,《捕蛇者说》正反映了作者这一爱憎分明的思想。本篇的特点是在文章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
啮 腊 挛 l 瘘 疠 当其租入 嗣
几死者数矣 莅 蹙 殚 踣 死者相藉
囊 隳 恂 缶 谨食之 熙 以俟夫
... ... ...
分析课文第一段
1.本段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蛇的哪几方面内容?
①产地 ②体征 ③毒性 ④功用
2.文中作者用一个字突出了蛇的特点,是哪一个字呢?
“异”---剧毒
3.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呢?用原文回答
蛇可以“当其租入”。
4.“太医以王命聚之” 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可以已大风、挛l、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 ... ...
思维训练营——理解性填空
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蛇毒”与“苛政”对比,读课文第四段,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蒋氏与乡邻对比的有关课文的原句。
1.生死的对比:乡邻们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
2安危的对比:乡邻们______________而蒋氏却能______________.
3.冒死亡威胁的情况:乡邻们__________
而蒋氏________________
读课文第四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节表现捕蛇人血泪控诉的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乡邻被苛税逼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旦旦有是”中“是”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与“安敢毒焉?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出自该节的两个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按要求填写句子(用原文回答)
(1)中心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最能代表蒋氏观点且统摄蒋氏答话的句子是: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3)异蛇的外形是:黑质而白章
(4)异蛇剧毒表现在: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5)异蛇有什么功用?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6)写出对比的语句。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 ...
(一)选择正确读音(在括号内打“√”),并解释该词的意思。
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腊:A là( ) B xī( )
2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当:A dàng( ) B dāng( )
3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几:A jī( ) B jǐ( )
数:A shù( ) B shuò( )
4 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A shì( ) B sì( )
(二)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句后的括号内。
1 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A 已经 B 停止
C 使……停止,引申为治愈。
2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 )
②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
A 居住 B 过,停
... ... ...
《捕蛇者说》PPT课件9 认识作者 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东解人,人称柳河东,他的集子就叫《柳河东集。20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他积极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失..
《捕蛇者说》PPT课件7 关于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20岁中进士,25岁又考取博学宏词科,才学过人。先后..
《捕蛇者说》PPT课件6 柳宗元,字子厚,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河东人氏,世称柳河东。后逝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
发布于:2020-09-17 09:55:11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写作背景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了,新中国的一代开国元勋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同志神情庄重地亲手按下电钮,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特创作了电影《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就是从剧本中节选出来的。
2.结构图解
夜游北平→简朴平易
宴请程潜→团结友人
接待乡亲→不徇私情
与子交谈→严于律己
3.主题解说
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毛泽东同志生活中的四件小事,表现出一个革命领袖的崇高境界,展现出一个胸怀天下、高瞻远瞩、治国安邦、身先士卒的领袖形象。
... ...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译文】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一饭三吐哺, 礼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感悟】诗人以高山和大海自勉,以周公自喻,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以致群贤毕至,猛士如云。这正如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人心思归景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褡裢(dā lin) 神聊海吹(liáo)金碧辉煌(huī huáng)
奄奄(yǎn) 颓垣(yuán) 赊欠(shē) 金銮殿(luá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空无一人 堆积如山 熙熙攘攘
B.怡然自得 颓垣断壁 茫然不解
C.比比皆事 晓行夜宿 奄奄一息
D.灯火阑珊 穿戴整齐 龙盘虎踞
... ... ...
阅读范题】 见第8题
【技法点拨】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能力。“落日”表面指太阳落山,但结合文章内容看,本文写的是二战结束,日本因战败投降。所以落日的“日”指日本国旗,降落国旗代表日本(战败)投降。
【智慧锦囊】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应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此,答题时必须通读全文,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找到文章标题蕴含的深刻含义。
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概括文章叙述的中心事件。
2.表明文章的行文线索。
3.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4.一语双关,含义深刻。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 ... ...
《开国大典》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 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国大典》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
《开国大典》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思考: 课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分别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我会认 政府 外宾 八盏 石栏 汇..
发布于:2020-08-17 08:59:51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陈寿《三国志》认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小说、戏剧、电影等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它们是经过作者进行了艺术加工的作品。
... ... ...
1、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2、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难点:初步学习演绎论证法。
... ... ...
邓拓,笔名马南,当代历史学家、杂文家。
作品《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
课 题 释 疑
吴汉没有杀妻
改为陈述句 吴汉没有杀妻
作者用一个问句做题目,有何作用?
为了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思考。
... ... ...
检查预习
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字词的音、形、义。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
1、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马南 篡位 燕E
自 刎 校订 祠堂
2、理解词义
(1)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2)造次:匆忙,仓促。
(3)无稽:毫无根据。稽,查考。
3、整体感知课文,复述《吴汉杀妻》的故事情节
... ... ...
课文用以否定“吴汉杀妻”的论据既有具体的史料,又有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
具体的史料有四则,
第一则是关于吴汉生平,第二则和第三则是关于吴汉家庭与夫妇关系,第四则是关于吴汉为人的。
然而最主要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1、本文在论证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引用资料(引用历史典籍)
(1)问:引用历史典 籍有何好处?
(2)这四段典籍的共同点是什么?
(3)哪一条证据是最主要的?
2、了解演绎论证
“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末,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本文的论据和结论可组成如下推理:
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后汉书》必有记载
《后汉书》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 ... ...
1、作者通过否定旧戏《斩经堂》中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阐述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并告诫人们“不能胡编乱造历史剧”。
2、从语言层面看,本文的价值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引述剧情的简洁
——对于史料的分析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近年来,历史剧热播,学了本文,你对这些历史剧有何看法?请表达你的观点。
课后作业:
1、抄写字词与注释
2、完成课后练习、《闯关》
3、预习新课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 学习目标 1. 学习利用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怎样更有效地组织论证过程。 2. 学习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3.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学习..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 学习目标 1. 学习利用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怎样更有效地组织论证过程。 2. 学习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3.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学习作..
发布于:2020-08-10 14:02:08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新课导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二、认识作者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他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是一切顺其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
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
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 ... ...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重要词语:
⑴百川灌(于)河
⑵泾流之大
⑶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⑷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⑸东面而视
⑹不见水端
⑺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⑻野语有之曰
⑼以为莫己若者
⑽我之谓也
⑾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 ...
一、通假字
1、不辩牛马(辩=辨,辨别)
2、泾流之大(泾=径,直流的水波)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至于北海 (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脸/脸的形状,相貌)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5、秋水时至(时令、季节/时间、时候)
三、词类活用
1、秋水时至 名词作状语,按时。
2、顺流而东行 名词作状语,向东。
3、东面而视 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形的意动用法,以……为少,小看
形的意动用法,以……为轻,轻视
... ... ...
思考以下问题: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河伯为什么“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3、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 ...
齐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
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 ... ...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3、谦受益,满遭损
4、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5、自大源于无知
6、知耻近乎勇
7、有比较才有鉴别
《秋水》PPT课件3 书山有路 1.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
《秋水》PPT课件2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因此,人们也常把道家思想称之为老庄哲学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
《秋水》PPT课件 (一) 庄子 约公元前369一前286 名周宋国蒙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哲学家、散文家 。 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
发布于:2020-06-14 18:00:09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 学习利用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怎样更有效地组织论证过程。
2. 学习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3.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学习作者对待历史严谨求实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陈寿《三国志》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 ...
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1961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为笔名。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
文革中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1966年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 ... ...
读准字音
马南 篡位 燕E
自刎 诬害 校订 祠堂
(1)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2)中兴:由衰微而复兴(多指国家)。
(3)造次:匆忙,仓促。
(4)殊不知:竟不知道。
(5)无稽:毫无根据。稽,查考。
... ... ...
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议论文,请根据“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给文章划分层次。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差距很大。
第二部分(2-8),论证“吴汉何尝杀妻”,批驳“吴汉杀妻”的说法。
第三部分(9),深化主题,写关于历史剧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态度。作者的观点是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简述“吴汉杀妻”的剧情,树立批驳的靶子。
第二层(3-8),引用丰富的史料,论证“吴汉何尝杀妻”,批驳了“吴汉杀妻”的说法。
... ... ...
阅读第一部分回答下题
1.“在旧戏舞台上,许多人都曾看过一出戏”,怎样理解首句中的“旧”字?
“旧”字,既是对这出戏的产生时间加以界定,也暗含了对戏剧内容的否定。
2.“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什么区别?作者将这两句话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的真实”是实事求是地记载历史事件;“舞台艺术的真实”是经过文人艺术加工之后的“真实”,作者将这两种“真实”进行比较,揭示两者“有时距离很大”,然后指出:不能把戏剧当历史。
课文用哪些证据一一否定了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
小组合作探究,这些证据各有何作用?
... ... ...
在这五条论据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
四则具体史料中的任何一则的说服力都是不够的,四则史料合在一起,说服力仍然是不够的,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和与此相关的“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而四则具体史料,对“吴汉何尝杀妻”都有一定的支持度。
尽管本文用了许多笔墨写四则具体史料,本文的论证方式却不是归纳论证,而是演绎论证——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
归纳论证: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
而演绎论证推理的思维方向与归纳论证恰恰是相反的。
演绎论证: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
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
小前提:铁是金属,
结 论:所以铁能导电。
... ... ...
1、本文批驳了历史剧《斩经堂》中“吴汉杀妻”的说法。作者以《后汉书吴汉传》等史料为论据,运用四则材料论证了“吴汉不曾杀妻”的观点,并由此批判了历史剧创作捏造情节,篡改史实的错误倾向,并告诫人们“不能胡编乱造历史剧”。
2、从语言层面看,本文的价值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引述剧情的简洁 对于史料的分析
结合你看过的有关历史剧,谈谈你的看法。(有关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嫉贤妒能,气量狭窄;而历史上的周瑜却并非如此。
《三国志》中记载周瑜其人: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文采超群,精于音乐,谦恭有礼,心胸开阔,以德服人,折节容下。
《三国志》中记载程普对周瑜的评价:与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醉了。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 ...
作 业
1、根据本课所学内容,以《戏说之风与历史之眼 》为题,写一篇随笔,不少于500字。
2、通过网络或光盘欣赏京剧《斩经堂》。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3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陈寿《三国志》认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 学习目标 1. 学习利用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怎样更有效地组织论证过程。 2. 学习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3.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学习..
发布于:2020-06-14 16:15:11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之成为“唯一能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本文节选自其著作《魔鬼出没的世界》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呵护( ) 瞥一眼( ) 贬低( )
2.字词解释
疏忽:粗心大意;忽略。
脆弱:禁不起挫折;不坚强。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疑虑:因怀疑而顾虑。
乏味:没有趣味;缺少情趣。
... ... ...
二 整体感知,自读课文。
1、从全文看,谁提出的什么样的问题往往被人们视作傻问题?
“好奇,爱动脑筋”的儿童,提出的能“引起思考的、有洞察力的问题”,往往被人们视作傻问题。如:为什么自然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有宇宙?也正因为这些问题往往能引起思考的、有洞察力,作者认为“世上没有傻问题”。
2、“世上没有傻问题”的意思是什么?
... ... ...
三、深思探究
1、作者是针对哪些现象来谈论这一话题的?作者对这个问题有怎样的感情和态度?
现象一、儿童爱问问题:幼儿园或一年级的孩子很好奇,爱动脑筋,有洞察力的问题滔滔不绝,经常问一些连续的问题,他们从没听说过什么叫“傻瓜式“的问题。
现象二、高中生不爱问问题:他们失去了大部分好奇心,担心提出“傻瓜式“问题;他们愿意接受不充分的答案;不提连续的问题;顾忌同学是否赞成;小心谨慎地提问题而疏忽了别的同学的意见。
感情和态度:作者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它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一、作者从学生及成年人身上找原因:
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不仅是青春期的问题,更有4个方面的原因(1)来自同学的不许杰出的压力(2)学生从社会学来的短期满足(3)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太低(4)因为讨论科学和技术-----甚至学习本身-----很少有回报或榜样。那些少数仍然保持兴趣的孩子被贬为“傻子”或“书呆子”。
原因二、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成年人讨厌孩子提出科学问题。成年人在孩子面前不懂装懂,自尊心十分的脆弱。
3.那么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呢?
孩子方面: 学会思考,敢于提问
成年人方面:鼓励孩子提问题,教给思考的方法
教育方面:给予孩子怀疑精神
... ... ...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启发我们正确对待儿童提出的问题,指导他们思考和找到问题的答案
五、总结归纳:
作者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提出了自己对儿童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傻问题”的看法。作者首先对儿童的提问题的能力好奇心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了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成年人讨厌孩子提出科学问题,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最后作者说出孩子提出的一些深奥的问题至今还未得到完全解决,并得出结论:呼吁成年人应该鼓励孩子提问题并给以指导,以启发他们对科学的探求。
... ... ...
七、练习设计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呵护( ) 瞥一眼( ) 贬低( )
2.作者为什么说很多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
3.为什么儿童没有听说过什么叫“傻瓜式的问题”?
4.概括指出所谓的“傻问题”的特点。
5.为什么儿童会花费很多时间去想一些所谓的“傻问题”?
6.议一议:我们从本文中应该得到什么启示?
《世上没有傻问题》PPT课件2 书山有路 1.主题解说 这是一篇思想深刻的议论文。作者运用散文化的语言,表明世界上没有傻问题,孩子们怕提傻问题是成年人造成的,成年人应该鼓励孩子们..
《世上没有傻问题》PPT课件 作者介绍 卡尔萨根 美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在科普方面的成就更为引人注目: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
发布于:2020-06-11 15:27:44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四书五经:
四书:《孟子》《论语》《中庸》《大学》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 ... ...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
呼 尔 而 与 之,行 道 之 人 弗 受。
万 钟 则 不 辨 礼 义 而 受 之。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 ... ...
1、第一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开头写“鱼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作用是什么?这属于什么论证?
5、为什么要“舍生取义”?作者有哪些理由?(从文中找出)
6、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 ...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章开头为什么写“鱼”和“熊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论证,将“鱼”和”熊掌“作比,以”鱼“比作”生“,以”熊掌“比作”义“。暗示我们在”所欲“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有正确的抉择和取舍。
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正面论证了不能见利忘义。“一箪食,一豆羹”是少之又少,但它关乎性命,因而也贵重。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论证有力,强调了“义”,不能忍受羞辱。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结构上,本段与第二段是并列的,有力而突出地论证了无论是关乎自己生存的东西,还是用来享受的东西,都要取之有“义”,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本心:人生来所固有的善的本性
失其本心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坚守天生的善性,而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利欲的诱惑
... ... ...
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讲诉了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关头“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 ... ...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参考:既要生又要取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当我们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平时努力提高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但遇到有关于民族大义的事情时,祖国的利益远远高于自己的利益,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___,用熊掌比喻__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________。文中还把____和____ 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_____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___;也有比_______更可怕的东西就是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A.①句 B.②句 C.⑧句 D.⑨句
3.这段文字用到的论证方法有( )。
A.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说理论证法
B.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C.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D.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时目标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把握本文比喻、正..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
《鱼我所欲也》PPT教学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激趣导入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 题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几 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 这些问题的呢?这节课我 们学习《鱼我所欲也》一 文,从..
发布于:2020-05-25 17:57:02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1、边塞诗
2、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3、朗读,读清节奏
4、结合注释说出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5、思考下列问题:
A.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B.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C.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
6、中心:
... ... ...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 ... ...
5、思考下列问题:
A.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B.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
抓住了边疆特有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逼真传神,“大”写出了大漠的浩瀚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写出了沙漠的辽阔、空远,“圆”字,写出了落日的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 ... ...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3、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听众可能是哪些人?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4、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5、主题: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南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 ...
《无 题》
1.简介作者及题目。
2.诵读全诗,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3.思考:
(1)开头两句话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怎样理解?
(3)诗中第五、六两句选取了哪两个典型事例?
(4)最后两句,借神话表达怎样的情感?
4、归纳主题
5、背诵这首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 ... ...
《浣溪沙》
1、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
3、 思考:
①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③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④本词的名句是? 怎么理解?
4、主题: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以词著名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存有一百三十余首词,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 ...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 ... ...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不胜寒( )丙辰( )
二、解释下列词语:
把:持;端着。 朱阁:朱红的楼阁。
不胜寒:禁不住。 绮户:雕花的窗户。
无眠: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婵娟: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
世,世称“三苏”。 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 ...
思考与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两者有何联系?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3、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甲事物 乙事物
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甲事物 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
... ... ...
1.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风月无边,人间有情,祝你中秋快乐!
2.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万事圆圆,发一条短短的信息祝你心顺甜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共贺中秋时。 愿今夜的月光照亮您所有的梦想,衷心祝愿美梦成真!
4.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今夜月正圆,正是思乡时。祝你们兄弟早日团圆!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8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
发布于:2020-05-25 17:03:19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⒈了解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群众语言的特点。
⒉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一.理解“差半车麦秸”这一人物形象。
二.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
... ... ...
姚雪垠(1910-1999),现当代著名作家,河南邓县人,抗战期间先后发表了《差半车麦秸》、《牛全德与红萝卜》、《春暖花开的时候》等小说,1947年到上海,出版了长篇小说《长夜》等作品,1957年开始写作《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第二卷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
麦秸 jiē 喷嚏pēn tì
擤xǐng 坷垃kē lā
捻碎niǎn 舐shì
谄媚chǎn mèi 霹雳pī lì
谩骂màn 绰号chuò
... ... ...
《差半车麦秸》写于1938年4月,同年5月发表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第1卷第3期。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吧,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参加游击队前,他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习气。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使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王哑吧
这个形象的塑造,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历史内涵。这个形象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老中国儿女”子孙们身上的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的潜力。说明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他们能够也一定能够同祖国一起彻底告别昨天,走向新生。
作者思想敏锐,及时捕捉萌芽状态中的民族新性格,成功地塑造了王哑吧这个形象,这在新文学创作上是个可贵的开拓和贡献。作品采用传统叙述方式,结构严谨缜密;描写细致生动,风趣幽默,善用群众口语,具有浓郁乡土气息。
... ... ...
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脉络。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由地想起一段动人的故事来”):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
第二部分(从“一个寒冷的黄昏”到“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写与“差半车麦秸”初次相见的情景。
第三部分(从“隔了一天”到“不敬神也能当菩萨啊”)写“差半车麦秸”参加游击队后受到的教育和锻炼。
第四部分(从“从此他越发活泼起来”到结束)写“差半车麦秸”为革命差点牺牲。
问题一:“差半车麦秸” 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答案:差半车麦秸”憨厚、质朴、善良,虽然初到游击队时身上有很多陋习,不理解反抗侵略斗争的意义,缺乏反抗意识,但后来却不断进步,成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
问题二:“差半车麦秸”的含义是什么? “差半车麦秸”在本文具体指什么?
明确:“差半车麦秸”表示不够数,不够聪明的意思,本文具体指游击队里的一个队员。
问题三:作者塑造王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
明确:说明在日本不断侵略的情况下,人们的反抗精神被进一步激起;说明日本侵略者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必然的。
... ... ...
“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思想行为有哪些特点?后来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差半车麦秸”憨厚、质朴、善良,虽然初到游击队时身上有很多陋习,不理解反抗侵略斗争的意义,缺少反抗意识,但后来却不断进步,成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
不变:(优秀品质)
憨厚质朴 节俭善良 爱家恨敌
变:(成长过程)
愚昧胆小 贪小有陋习
觉悟 勇敢坚强
... ... ...
点拨:这正是小说塑造人物成功的地方。
小说写于193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农民自觉参加抗战的人物形象。作者没有把他塑造成十全十美,天兵天将式人物,而是真是的描写这一农民形象,实事求是地塑造人物性格变化和成长的过程。表明了伟大的民族战争或民族灾难的作用,它能影响人,锻炼人。只有千千万万个农民都成长起来,才促使我们民族的成熟和伟大。
及时捕捉萌芽状态的民族新性格,塑造了差半车麦秸这一典型形象,真是作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是具体鲜明地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鲜明的个性。
二是逼真具体地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展示人物的典型性格,突出主题。
... ... ...
小说通过写“差半车麦秸”由一位落伍农民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的经过,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老一代农民身上的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潜力,预示着中国农民已经觉醒,将甩掉压在他们头上的精神枷锁,彻底告别昨天,走向新生。
仿写练习:
细节欣赏:
“我看见他噙着小烟袋默默的坐了半天……把小烟袋放到枕的东西下面就倒下去了”
细节赏析:
他费劲了心思,只是为了把灯火吹灭,真令人捧腹,但对于一个曾是贫穷的农民来说,他时十分心疼那些香油的,因为他闹不明白,睡觉点灯不是白费油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令他坐卧不安,他又不敢直截了当的把火吹灭,而是采用了迂回的办法,这表现出主人公的质朴而又无知。
《差半车麦秸》PPT课件 1.走近作者 姚雪垠(1910~1999),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姚冠兰,字汉英,河南邓县人。1929年开始以雪痕的笔名发表小说。1976年其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获..
发布于:2020-05-25 16:42:36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 ... ...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 ... ...
课文朗读,要求: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
①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
②所恶(Wù,动词,厌恶)
③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④羹(gēng 汤)
⑤蹴(cù 践踏食物的样子)
⑥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
... ... ...
鱼,我所欲①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②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①欲——想要得到的。
② 得兼——动词,同时得到 ,“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译文: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者不能同时都得到,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的更厉害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
... ... ...
1.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
2.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
3.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 ... ...
第一段:为人应舍生取义
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中心论点(喻证)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分析舍生取义的道理
一步:辩证分析(正)
二步:假设分析(反)
三步:因果分析
第三层:(本段最后一句)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递进式)
第二段:舍义以利就是丧失本心。
第一层:证明“义”之存在。(正面举例)
第二层:揭示“见利忘义”。(反面举例)
第三层:揭示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再次证明本文论点:舍生取义。(对比论证)
... ... ...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⑴ 正反对比论证 :说明为什么要“舍生”:因为有的东西比生更可贵,有的东西比死更可恶。
⑵举例论证 :义重于生的观点,“一箪食,一豆羹”虽然关乎生死,但是如果“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乞人”都会不屑一顾。
对“万钟”的态度又用事实从反面论证了义重于生的观点
⑶对比论证 :用“向”与“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
⑷比喻论证 :文章一开始就用鱼和熊掌的比喻论对生与死的选择。
... ... ...
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
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
2.善用比喻。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
3.善用对比。
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 ... ...
一词多义: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为了 例句:向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 ...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的感受。
孟子:义我所欲也
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
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
A.忠君报国的“忠义”。B.与生俱来的一种本心“羞恶之心”。C.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坚贞不渝的信念。D.士为知已者死的“仗义”。
... ... ...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心,人人都有这颗心 ,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3.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失去了本来的良心(也就是忘了本)
... ... ...
1、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思想”。其义与“本心”相同。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时目标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把握本文比喻、正..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
《鱼我所欲也》PPT教学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激趣导入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 题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几 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 这些问题的呢?这节课我 们学习《鱼我所欲也》一 文,从..
发布于:2020-05-25 15:46:47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孟郊曾吟出天下游子对母亲的颂赞---《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可怜天下父母心”,凡是有责任心的家长都为儿女的成长操碎了心。
毕淑敏: 当代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1980年转业,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获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大文学硕士.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昆仑殇》《补天石》,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 ... ...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惩(chéng)罚 皲(jūn)裂 雄赳赳jiū
吝(lìn)惜 按捺(nà) 戳chuō 声色俱厉
挑剔(tī) 允(yǔn)诺 战战兢兢jīng
逻辑(jí) 矜(jīn)持 qiè锲而不舍
吮(shǔn)吸 磕(kē)头 bīn彬彬有礼
骄横(hèng) 顷(qǐng)刻 冥思苦想
哄(hōng)笑 脱臼(jiù) 金碧辉煌
兀(wù)自 狡黠(xiá) 不可思议
内疚(jiù) 反驳(bó) 温文尔雅 吊儿郎当
2、掌握下列字词意思
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腼腆(miǎn tiǎn):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气喘吁吁(xū):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喘气很急。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
... ... ...
五、速读全文,找出本文的线索并按情节划分结构。
(1) 线索:
“一厘米”(该不该买票)
(2)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开头—39页“在这个过程中,她觉 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
(开端) 写陶影在公共汽车上,为满足儿子的自尊心多买了一张本不用买的票。
第二部分:(“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39页—47页“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
(发展、高潮) 写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的事而受到儿子的误解。
第三部分:(“陶师傅,您烙得小火烧穿迷彩服了”——结尾)
(结局)写陶影经过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保住了她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 ... ...
陶影为儿子所做的努力:(即51页思考练习一)
1、多买一张并不需要买的票。 38页
2、放弃用票根报销的计划。 38页
3、特意倒休陪儿子逛寺院长见识。40页
4、面对红衣青年的刻薄无礼,强压怒火不与其争吵。44页
5、求人帮忙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苦等了一个月。48页
6、她拒绝数目不小的补偿和价格不菲的赠票。50页
... ... ...
七、试找出对陶影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36页作用:表现陶影为减轻内心的不安与愧疚的一种自我安慰。
2、37页作用:表现了陶影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孩子深沉的爱。
3、37页作用:表现陶影家的经济拮据。
4、38页作用:表现陶影嘲笑男售票员查她的票是多此一举,也体 现她作为母亲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5、43页作用:表现陶影苦心经营的母亲形象,似乎顷刻间就要土崩瓦解了。
6、44页作用:表现陶影内心发生激烈的斗争,但为了儿子,为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她什么都能忍,什么都能做。
7、45页作用:表现陶影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宁可失去逛寺院的机会也不能有损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完美形象。
8、50页作用:表现陶影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关注的不是自己所受的委屈,她要的是让那两位老人亲口对儿子讲她没错。
... ... ...
文章是一篇关于“买票”的小说,文章围绕“该不该买票”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普通而有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善良、大度、自尊的母亲形象,小说歌颂了为人父母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
(1)以小见大 .本篇小说选取了一位卖小火烧的普通的母亲为写作对象,截取了她日常生活中的几个横断面.来反映”母爱”这样一个伟大的主题,从而引起人们对不完美的理解和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与思考。
(2)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小说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以及作者内心细腻而丰富的感情世界,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
... ... ...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谈谈自己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要求能够根据文中相应的片断加以印证!
联系实际:
谈谈我们怎样做才算是合格的子女?
《一厘米》PPT 第一部分内容:目标导航 1.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烘托、对比的写作方法。 3.学习文中人物正直、负责任的品质,做一个善良、正直..
《一厘米》PPT课件7 一、新课导入 二、认识作者 毕淑敏: 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1980年转业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
《一厘米》PPT课件5 作者简介 毕淑敏: 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1980年转业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获各种文学奖30..
发布于:2020-05-25 15:37:31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马说》解题: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即谈马、论马。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韩愈早年,怀才不遇,三次上书宰相而志不得通,尔后入朝为官, “有见辄言” ,为除弊政又两次遭贬。深感当时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能。出于愤世不遇之情,遂有《马说》一文面世。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 ... ...
分析文段一: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
o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分析文段二: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2、找出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
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无知的谴责和讽刺。
... ... ...
理解分析: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本文用“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样的人?
“伯乐” 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知人善用的人;
“千里马” 比喻有才华、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甚至于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 ... ...
《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能多出人才?怎样才能人尽其才?
《马说》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思考探究 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
《马说》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字词,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重点)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把握文章的寓意,理..
《马说》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因韩氏是昌黎(河北昌黎)望族,又称韩昌黎。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 在文学上..
发布于:2020-05-25 15:20:43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散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2.主题解说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己见而骄傲自大。
3.文言知识归纳
(1)古今异义
①百川灌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②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于是: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连词,表示这一段紧接着前一段。 面目:古义:面孔;今义:面貌)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大道;今义:指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④至于北海(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⑤至于北海(古义:渤海;今义:我国一部分海域)
(2)一词多义
①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边所说的成语)
②我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助词“的”)
①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②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北海若)
... ... ...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文】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感悟】一个人的知识、见闻是有限的,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虚心向同学们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自己,切勿骄傲自满。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jīng) 渚崖(zhǔ) 仲尼(zhòng)
伐纣(zhòu) 伯夷(yí) (sì) 殆(dài)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1)望洋向若而叹曰( )
以为莫己若者( )
(2)闻道百(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
始吾弗信( )
... ... ...
13.作者运用怎样的写作手法写出了河伯从“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一变化过程?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河伯先前的自得与之后的羞愧;这样写更能突出河伯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而能改正的性格特点,从而更突出文章的主题。
14.简要谈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只有经过与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自满、自大,就难免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秋水》PPT课件4 一、新课导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二、认识作者 庄子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
《秋水》PPT课件2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因此,人们也常把道家思想称之为老庄哲学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
《秋水》PPT课件 (一) 庄子 约公元前369一前286 名周宋国蒙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哲学家、散文家 。 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
发布于:2020-05-25 15:09:24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王充(27—约97),字仲任,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代表作:《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这部著作讨论到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占统治地位的世俗的、迷信的唯心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衡》共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二十余万字。
本文选自《论衡·订鬼篇》
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最高主宰,而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因此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嘉奖他;皇帝无道,天就降临灾害来谴责和警告他。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王充根据科学知识,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 ... ...
一、读准字音
订鬼 寝衽 传曰
伯乐学相马 庖丁学解牛
昼日则鬼见 觉见卧闻
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椎
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即篇首第一句话,“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立论开门见山。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首段,提出论点,从根本上否定了“鬼”的存在,展示了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看法。
第二段用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而是人生病时“思念存想”所致。
第三段先分析病人的心理,指出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也”;然后又分析病的不同程度有不同感受,证明了鬼乃“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
第四段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想,并非实有。
... ... ...
文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有力地否定了有鬼论,否定了“人死为鬼”的唯心主义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者对唯心论者的有力一击。论点鲜明,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有较强的说服力。
唯物论与唯心论自古就是死对头,这篇文章对于现实生活有无指导价值?
王充的观点是科学的,是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人是生命的物质存在,人的精神是附着于人的生命体的,生命不存在了,精神也就随之消失,决不会有什么“灵魂”、“魂魄”存在。王充在近两千年之前就否定鬼的存在,这对于现代人中的迷信鬼神者,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对于中学生来说,自身更要坚定地爱科学、学科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订鬼》PPT课件3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批评家。一生致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唯心论,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著有《论衡》,体现了..
《订鬼》PPT课件2 背景资料: 自古以来,鬼神迷信是剥削阶级赖以维持统治的精神支柱。尤其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篡夺农民起义成果建立刘汉王朝以后,多种矛盾和自然灾害空前严重,使东汉社..
发布于:2020-05-25 14:43:20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首烩炙人口的诗是陈毅(1901年—1972年)当年负重伤后在梅岭被国民党军围困时所作,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陈毅,字仲弘。 1901年 8月 26日生于四川。少年时在成都读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来间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崭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 ...
沙叶新,当代剧作家。一九三九年生于南京,回族。当代剧作家。1956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妙计》。次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61年大学毕业后进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学习,1963年秋分配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
主要作品有:话剧《假如我是真的》、《陈毅市长》(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话剧《陈毅市长》,沙叶新于1980年创作的一部优秀话剧。描写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高级将领、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上海解放初期当上海市长期间的工作、生活和思想风貌。
《陈毅市长》共有十场,每一场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好比一个葫芦。全剧便是由10个葫芦串成的,这就是所谓“冰糖葫芦”式结构 。
... ... ...
阅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⑴陈毅市长为何事而夜访齐仰之?
⑵概述陈毅市长和齐仰之两人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变化和解决的过程。
⑶陈毅为什么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故事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从中表现出陈毅市长怎样的性格特征?
⑷“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课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⑸举例说说文中人物对话富有个性化的特点,试概括陈毅、齐仰之的性格特征。
... ... ...
语言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1)陈毅
豪爽、直率、幽默、睿智、坚定、雄辩、机敏
(2)齐仰之
固执、清高、急躁、质朴、倔强不讲情面 炽烈的爱国热情
潜台词是指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内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戏剧语言含有“潜台词”,这是戏剧语言的特点,分析其“潜台词”,是赏析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说说下面话语的潜台词。
1、陈毅进齐仰之的屋子后打量房间,说:“齐先生就住这里?”
潜台词是:齐先生您是个海内外知名的化学家,怎么住在这么破旧的房子里,这与您的身份不相符合呀!
2:齐(看表)说:“还有两分半钟了。”
潜台词是:要讲就快讲,否则时间一到就不跟你讲了。
... ... ...
1、课后完整阅读《陈毅市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读《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的故事,试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3、假如一年后陈毅再访齐仰之,请你合理发挥相象,仿照课文试写一个片段。
《陈毅市长》PPT课件10 陈毅生平简介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01年8月26日诞生于四川省乐至县。字仲弘。中华..
《陈毅市长》PPT课件9 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来间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崭阎..
《陈毅市长》PPT课件7 1.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的故事,表现了陈毅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优良作风和顽强坚毅、幽默诙..
发布于:2020-05-25 14:31:23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
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家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主题解说
本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4.重点聚焦
师:白杨树象征了什么?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生甲: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生乙: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以人比人,达到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
... ...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外壳(ké) 晕圈(yùn) 秀颀(qí)
刹那(chà) 不折不挠(náo) qiú(虬)枝
婆suō(娑) yān yān(恹)(恹)欲睡 坦荡如dǐ(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解析】“坦荡如砥”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用在本句中不恰当,可换为“周道如砥”。)
3.(2014, 雅安)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的手,说“信客信客就是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B.“上帝饶恕我!”不一会儿他又接着说:“不要让别人来干涉我,我得到她了,我要守着她。”
C.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勇敢拼搏的勇士?
D.水果之乡的市场上,到处都摆着水果,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 ... ...
阅读第五至七段,完成下列各题。
7.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中动词“泛”的表达效果。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的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8.白杨树“决不是平凡的树”,选段从哪两个角度描写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分别加以概括。
从白杨树的外形和内在精神两个角度描写了其不平凡。
9.下面是从选文中节选出来的语段,读后回答问题。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简述这种写法的作用。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充分赞美了白杨树的内在精神之美。
... ... ...
《白杨礼赞》PPT优质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找出文章线索,概括层意 3.理解作者开篇先写高原景象的用意 ... ... ... 白杨礼赞PPT,第二部分..
《白杨礼赞》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情的写法。 3、学习共产党所领导下的抗日军..
《白杨礼赞》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 ... ... 白杨礼赞PPT,第二..
发布于:2020-05-25 13:41:25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郡望昌黎,人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散文创作成绩斐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2.主题解说
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埋没和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 ... ...
5.重点聚焦
师: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情才不遇的心情。
6.知识卡
关于马的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 ... ...
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尚书·咸有一德》)
【译文】任用官吏时一定找贤才,自己左右的辅佐大臣更须才德兼备者。
【感悟】“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是两种对立的用人之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当政者在选才方面,一定要做到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dàn) 食马者(sì) 骈死(pián)
才美不外见(xiàn) 其真无马邪(yé) 祗辱于(zh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 ... ...
(2014,黑龙江)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3.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执策而临之 把酒临风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解析】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14.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驽钝之材也 怅恨久之
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
(【解析】“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向。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
... ... ...
《马说》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思考探究 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
《马说》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字词,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重点)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把握文章的寓意,理..
《马说》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因韩氏是昌黎(河北昌黎)望族,又称韩昌黎。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 在文学上..
发布于:2020-05-25 13:24:52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xiān)阳向洛阳。
... ... ...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叛军的残余在河北投降,至此安史之乱彻底结束了。当时,杜甫听到了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后,马上写下了这首名作。过着漂泊生活的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高兴得要发狂,于是饱含着激情抒写了自己急于回家的喜悦。诗人真切地描写了自己的神情、动作和心理,全诗酣畅淋漓,奔涌直泻,转折自然,充满真情。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 ... ...
此诗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 写闻收复之喜
后四句 写急欲还乡之情
首联直接叙写喜讯。收复蓟北,标志看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裳,把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颔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对于一位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
颈联诗人把内心狂喜之情,作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
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 ... ...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韦应物 ,唐代诗人,长安人。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是五言古体诗,其风格冲淡闲远,语言流畅简洁,在当时及对后世均有较大影响。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很多,也很著名。白居易曾评论他的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 ... ...
诗歌中心思想
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寄寓了一种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的心情和恬淡、闲适的意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之申,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
... ... ...
约 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诗人怀一份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哇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之中。
... ... ...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 “雨” “池塘” “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 ... ...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
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 ... ...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是,可谓语浅意深。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 ...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写于1176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 ... ...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
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
郁孤台下,赣江之水滚滚流去。辛弃疾似乎从这江水中,看到了抗金志士悲愤的泪水和逃难百姓痛苦的泪水。词人把“清江水”和“行人泪”联系在一起,以水写泪,表达了几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望”这一动作,很好地表现了词人关注国事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中原民众的深切同情,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批评。
下阕由“无数山”写到“青山”。这两句词,以江流烘托自己的思想活动,以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认识,形象生动。含义深厚。首先,抗金斗争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大势所趋;其次,词人的抗金意志和决心也是不可改变的,这是他的人生目标;最后,他看到赣江水冲决重山叠岭的阻碍,向东奔流,而自己正值有为之时,却只能留在后方,不能参加抗金战斗,万分无
奈。而统治者不思进取,甘心偏安于一隅;投降派一味地屈辱求和。
... ... ...
诗歌中心思想
表现了诗人念念不忘民族之痛,借山水抒发了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也表现了对时局存有的深切的忧虑之感。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长安:本是汉、唐建都之地,后代诗文常用于代表京都,此处指北宋京都汴梁及广大中原地区。
望:深刻表达了词人急切盼望北定中原的感情。
可怜:写出了词人极为愤慨惆怅之情。
如何理解“无数山”的含义?
峰峦重重的自然障碍。
暗示主和派在收复河山问题上形成的社会障碍。
... ... ...
一、直接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
4、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
答案:1、白日放歌须纵酒 2、野渡无人舟自横
3、闲敲棋子落灯花 4、应是绿肥红瘦
5、青山遮不住
二、理解填空(12分)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表达诗人欣喜、准备还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滁州西涧》中写雨中的景色,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诗词五首》PPT课件8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
发布于:2020-05-25 13:10:13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节选部分):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云集于此。
第二幕: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的正直人,都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困境之中。
... ... ...
戏剧冲突的 脉络
1、第一幕写到的众多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第一幕的人物,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等。
2、第一幕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
... ... ...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常四爷形象分析(语言与个性)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他正直刚强,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 ... ...
剧中李三说“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
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这说明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众,已经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感到中国上层统治形式的更替并未使社会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清朝灭亡了,中国依然在黑暗中。
当报童来茶馆卖报,王利发说:“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这是王利发对时代的讽刺、反感和无可奈何。
这反映了民国时兵荒马乱、国无宁日的现实。
当宋恩子说“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时,常四爷进一步追问:“要是洋人给饭吃呢?”这反映了常四爷怎样的性格特点?
这反映了常四爷的倔强,正直,对帝国主义及其爪牙的痛恨,极富正义感。
... ... ...
课文结尾“ 茶客甲” 说:“ 将! 你完啦!”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入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茶馆》PPT课件3 戏剧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
《茶馆》PPT课件 1、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种类: A、按艺术形式:话..
发布于:2020-05-25 12:17:24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司马迁遭受宫刑,仍选择发愤作《史记》。
苏武为了保持民族气节,选择流放牧羊。
屈原遭诬,选择流放。
文天祥的选择: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秋瑾面对严刑拷打的选择:舍生取义。
董存瑞的选择:舍身炸碉堡。
... ... ...
文 学 常 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早岁丧父,幼年受母亲教诲。长大后受业于于思(即孔极,孔子之孙),治儒术,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 ...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文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全书共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 ... ...
恶 箪 蹴
乡 羹 妾
正音,解释:
①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
②所恶(Wù,动词,厌恶)
③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④羹(gēng 汤)
⑤蹴(cù 用脚踢)
⑥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
... ... ...
课文翻译(请生接译)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
(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 ... ...
第一段——引出主题 比喻论证
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提出主张——舍生取义 比喻论证
正面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
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 对比论证
“义”重于生命,应舍生取义。
第二段——举例论证
从生、死的角度提出为了正义决不能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分析了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的原因。进一步强调了“义”的价值和作用。
第三段——举例论证(与第二段结构并列,互为对照)
从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凡是可以苟且偷生的无耻手段都做得出来。
有的人不为生死所限制,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因为人都有向善向义之心,只是一般人不能坚持,而贤者没有丧失罢了。(正反对比)
... ... ...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 ... ...
第一段:为人应舍生取义
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中心论点(喻证)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分析舍生取义的道理
一步:辩证分析(正)
二步:假设分析(反)
三步:因果分析
第三层:(本段最后一句)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递进式)
第二段:舍义以利就是丧失本心。
第一层:证明“义”之存在。(正面举例)
第二层:揭示“见利忘义”。(反面举例)
第三层:揭示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再次证明本文论点:舍生取义。(对比论证)
... ... ...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1)比喻论证 :文章一开始就用鱼和熊掌的比喻论对生与死的选择。
(2) 对比论证 :说明为什么要“舍生”:因为有的东西比生更可贵,有的东西比死更可恶。
(3)举例论证 :义重于生的观点,“一箪食,一豆羹”虽然关乎生死,但是如果“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乞人”都会不屑一顾。
对“万钟”的态度又用事实从反面论证了义重于生的观点
(4)对比论证 :用“乡”与“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
... ... ...
1、一词多义
(1)是: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2)甚: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②渔人甚异之
(3)舍:
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屋舍俨然
... ... ...
2、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 。
(2)一箪食,一豆}
古:盛羹汤或其他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一种粮食类作物)。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古代的量器;
今:计时器具。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益处,好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 ... ...
3、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 ... ...
延伸、拓展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 ... ...
虚词检测练习:
行道之人弗受
此之谓失其本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呼尔而与之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于:介词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 ... ...
课堂达标练习:
1.给下列加色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④贤者能勿丧耳( )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⑥呼尔而与之( )
... ... ...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时目标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把握本文比喻、正..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
《鱼我所欲也》PPT教学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激趣导入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 题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几 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 这些问题的呢?这节课我 们学习《鱼我所欲也》一 文,从..
发布于:2020-05-25 11:24:36
0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