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气概。
2.分析比喻句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3.理解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 ... ...
理解重点词语
1、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
2、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
3、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4、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5、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初读感知 理清思路
(1)体会文章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思考:“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1)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国家正处于坎坷、挫折、灾难深重的时期;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英勇而自信的精神的人民。
... ... ...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2.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3.以旅途征人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5.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
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 ...
研读课文 解决疑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文章中第二、三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是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 ... ...
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还要不要雄健的精神?为什么?
在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那么,让我们“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艰苦奋斗中,体味振兴中华这“人生最有趣味的事”,否则中华民族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也只是一句空话。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PPT课件8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回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PPT课件7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8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PPT课件6 作者简介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20年9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
发布于:2020-09-17 14:15:33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彷徨》(包括《祝福》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 ... ...
课文阅读与欣赏
1、这是一篇记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 。从题目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些什么?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2、那一节是连接两部分的过渡段?
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全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9~24),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 ... ...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点的?
三个方面:
1)有趣的动植物(2段);
2)神奇的传说(3-6段);
3)雪地捕鸟(7-8段).
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 ... ...
长阿妈给了“我”什么乐趣?有何作用 ?
她给“我”讲了一个民间传说——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儿童的乐趣。
闰土的父亲给了“我”什么乐趣?
他教“我”在冬天雪地上捕鸟。
... ... ...
旧时读书跟现在有哪些不同?
1、先要行拜师之礼;
2、上课时,单独上生书;
3、课程只有读经、习字、对课;
4、教材晦涩难懂;
5、体罚学生:打手心、罚跪。
三味书屋有没有我感兴趣的事?试举例说明。
有乐趣。例如:
1、“怪哉”是怎么回事?
2、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
... ... ...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议一议
通过学习课文,你怎样认识学习的乐与苦?成长的乐趣与烦恼?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情景导入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 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你的童年生活里有没有难忘的人或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注意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迅速理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阅读素养 ◇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
发布于:2020-08-10 12:39:07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20年9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时年仅三十八岁。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满身伤病,步履维艰。
... ... ...
一 (xiè )千里 险(jùn)
丛山 (dié)岭 阻( yì )
逼狭(xiá) 奇趣横héng生
(qíqū)崎岖 浊zhuó流滚滚
⑴逼狭:狭窄。
⑵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⑶阻抑:阻挡、抑制。
⑷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⑸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⑹雄健:强健有利。
⑺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 ... ...
思考:“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是民族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艰难”主要表现在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封建势力死灰复燃,国内军阀混战,人民水深火热。
这种趣味,挑战艰难,英勇斗争,为民族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是一种“战斗的欢乐”。
... ... ...
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找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⑴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
⑵用旅行来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⑶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的精神。
⑷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⑸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 ... ...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吴趼人 《痛史》
一寸赤心惟报国。 ——陆游 《江北庄取米》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病起书怀》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气概。 2.分析比喻句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3.理解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培养学生的..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PPT课件8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回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PPT课件7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8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
发布于:2020-06-29 14:34:46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一问世即风靡全球又历久不衰。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种文字。
据说除《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再版最多的一本书。
在欧美国家是儿童的必读书。
前文有关情节:鲁滨孙为什么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鲁滨孙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从小就渴望航海,在18岁时,他不顾父母的一再阻挠,偷偷逃离家庭,出海经商。有一次遇上风暴,船上其余人全部遇难,只有鲁滨孙飘流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 ... ...
从课文中看出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滨孙是一个意志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的人。
第一段中哪些词句表达了初上荒岛的鲁滨孙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情。
1.“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
2.“孤零零”
3.“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
4.“不幸”
5.“孤立无援”
6.“沮丧无聊”
... ... ...
第二段哪一句话说明,鲁滨孙已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理智”占了上风?
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
归纳:身陷绝境的鲁滨孙认识到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1.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
2.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
3.后文他在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理由。
... ... ...
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所以我要把它的经过从头至尾,按着次序记下去。
第4、5两段,作者详细地写鲁滨孙怎样计算时间,我们该如何理解鲁滨孙的这一举动?
掌握时间,是文明社会和文明人的标志。
记录时间,表明他不仅要解决物质的需要,还要解决作为文明人精神的需要。
也表明鲁滨孙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出质量。
... ... ...
如何理解鲁滨孙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在这种荒岛上,相信上帝的存在是鲁滨孙活下去的精神支柱。——谁都需要有精神支柱。
《鲁滨孙漂流记》第四章:“由于读《圣经》和祈祷,思想变得高尚了,内心也有了更多的安慰,这种宽慰的心情我以前从未有过。”
第10段,写鲁滨孙记日记,深入思考当前的处境。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
1.记日记并不是为了留给后来的人看,而是为了精神有所寄托。——不仅要解决物质的需要,还要解决精神方面的需要。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出质量。
2.日记中的“坏处”和“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身上所闪现的理性之光。
... ... ...
读一读,写一写
泅 作践 沮丧 搁浅
斫痕 日规 抵御 愁闷
孤立无援 冻饿之虞 闻所未闻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 不毛之地
不可思议 聊以自慰
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要努力看到积极因素,改变悲观绝望心理。
2.在逆境中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出质量。
3.在逆境中,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执着顽强的生存信念。
4.要用理性战胜感情。
... ... ...
归纳: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1.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
2.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
3.后文他在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理由。
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1.他的自我安慰,其实是在绝境中成功地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荒岛上顺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
2.这是用理智战胜感情的结果,闪现着人类理性的光芒。
... ... ...
《荒岛余生》PPT课件5 教学目标 一、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二、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三、了解一点课文中涉及..
《荒岛余生》PPT课件4 笛福(Defoe,1660~1731)英国小说家。早年从事过许多行业,59岁开始写小说。受苏格兰水手真实遭遇的启发,于171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大受欢迎..
《荒岛余生》PPT课件2 笛福,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被称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
发布于:2020-06-14 16:44:42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三毛(1943—1991),原名陈平,出生于重庆。自幼体弱多病,敏感而倔强、任性,酷爱文学。20世纪70年代初到非洲撒哈拉沙漠定居,开始创作《撒哈拉的故事》,发表后风靡一时,三毛结集出版的散文作品有《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梦里花落知多少》、《倾城》等。另外还有译作、剧本多种。
学习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文中生字词。
2、复述故事情节,并能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
3、学习本文以具体的动作、神情描写来表现抽象的心理感觉的写法。
4、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体验本文的主旨。
... ... ...
读准下列词语:
反省 ( ) 破绽( )烦躁( )
喃喃( )自语 魂( )不守舍
付诸( )东流
快速默读课文 ,回答:
1 、本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什么事?请简要复述。
2 、作者为什么要偷家里的钱?
3、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不是在鼓励大家去偷家里的钱?
4、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她劝戒我们不要偷钱这一目的的?
... ... ...
1、文章为什么不用“偷钱的故事”,而用“胆小鬼”做题目?
用“胆小鬼”做题目,更含蓄些,更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中偷钱的故事耐人寻味,对“我”而言,那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一直使“我”痛苦难熬,但文章开头却写“这件事情,说起来是十分平淡的”,后来又写“偷钱的故事就那么平平淡淡地过去了”。为什么说它是平淡的呢?
3、我的父母知道我偷钱了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从“我”一开始“热情”地询问母亲“ 是不是你忘了什么地方,根本没有拿出来”,而后由“发烧生病”,最后又“热情”地发现“你的钱原来掉在夹缝里去了”的过程,父母就可能发现“我”是“小偷”。而最明显的是:事情过后,父母突然管起我们的零用钱来,父亲还给了“我”一盒外国进口的糖果,更能看出父母知道是“我”偷了钱。
... ... ...
拓展延伸:
文章描写“我”偷钱后的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经历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淘气的孩子是让人喜欢的,犯错的孩子是可以让人原谅的;但说谎的孩子是不能让人接受的。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吧。这是每一个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心愿
《胆小鬼》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胆小鬼、龇牙咧嘴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胆小鬼,明白瓦尼亚在危险面前不再胆小的原因。 ... ..
《胆小鬼》PPT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我会认 小鬼 甚至 安德 链子 四肢 筑成 凶恶 凶狠 躲避 脏手 词语解释 龇牙咧嘴: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本..
《我不是胆小鬼》绘本故事PPT 鸡舍里传来了战斗警报。鸬鹚佩罗高声喊:有敌情,鸡妈妈和孩子们赶快躲起来。赶快占领制高点。森林边上,一只黄鼠狼正饥肠辘辘的盯着鸡舍。舔着嘴唇,想..
发布于:2020-05-25 17:19:58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散文集《窗》、《两地》,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
内容介绍: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
... ... ...
小说的背景是1923年到1929年间的北平。本文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林海音曾经有一个叔叔在大连参加抗日活动,后被日本人逮捕,被毒死在狱中。林海音的爸爸前往大连收尸,回京后不久,身心俱疲,肺病复发,于1931年去世。文章就是从这场病写起的。
一、读一读
肿胀 叮嘱 撩起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鸡毛掸子
二、记一记
抽抽搭搭:一吸一顿地哭泣。
骊 歌:告别的歌。
徘 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豫不决。
闯 练:到实际生活中锻炼。
... ... ...
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参加毕业典礼
探望病中的父亲
父亲严厉责罚我赖床迟到不愿上学
父亲教我到银行汇款
毕业典礼后急着回家却得知父亲的死讯
... ... ...
一、研读文本
1.“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2.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3.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意?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二、分析形象
(一)爸爸
1、我认为这是一个_______的爸爸,并说说理由。
2、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的形象: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二)英子
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3、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头,说一句(段)话。
三、语言赏析
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2.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
... ... ...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也曾如文中的爸爸那样教导过我们,甚至像文中的爸爸那样打过我们吧,但我们以前却不理解,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了新的认识吗?请大家谈谈。
《爸爸的花儿落了》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知晓背景、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感受成长 3探究技法、习得语感 题解 本文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
《爸爸的花儿落了》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
《爸爸的花儿落了》PPT课件9 朝花夕拾 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
发布于:2020-05-25 16:56:01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回顾旧知识:
1.小说有哪三个要素?
2.小说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学习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分析法,尝试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1、作者刻画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简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A、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B、语言描写:……对不重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内疚。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C、神态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故土的难舍,悲痛心理
D、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感。
... ... ...
2、默读11段至20段,思考:“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答:⑴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
⑵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⑶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表露了自己的悲愤。
感情的变化:“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 ... ...
通过分析,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韩麦尔:是一个温和、严肃、忠心爱国的人。
小结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外貌描写: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这套漂亮的衣服呢?(请在原文找答案)
... ... ...
神态描写: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什么心理?
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怎样理解老师的举止和表情?
动作、神态描写;
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另一方面表现他对国土沦丧的痛苦和悲愤,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感
... ... ...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小弗朗士为什么觉得他“高大”?
“惨白”是神态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悲痛;
“高大”表现了小弗朗士对老师爱国感情的崇敬。
通读课文,思考回答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每一个阶段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心理。
《最后一课》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
《最后一课》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明..
《最后一课》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三个阶段。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
发布于:2020-05-25 16:39:55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讲演稿的写作方法:
1.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即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听众一听了然。
2.应有生动具体的材料,包含事实、故事、名言警句、数字统计等等,用材料阐明观点。
3. 思路要清楚。分几个部分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要有恰当的考虑和安排。
4.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口语,恰当地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 ... ...
思路: 总—分—总
第一部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第二部分(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第三部分(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思考问题:
1.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她参加这次太空航行,其意义非同寻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孩子们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噩耗。在这里,“整个国家的想像力”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
2.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为什么演讲者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 ... ...
调动知识储备,联系生活,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2.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3.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 ... ...
1.请同学们分类交流各国(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2.根据各国航天科技的对比,讨论航天事业(成功)对于国家(可重点结合本国谈)的核心意义。
3.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预定太空飞行,航天员杨利伟顺利着陆。请你自主设计写作一篇演讲稿,用在庆功大会上演讲,借鉴、体现出《真正的英雄》中的好的写法,字数不限。
... ... ...
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我的太空之行》,“我”的身份可以是一个旅游观光者,也可以是一个科学家,也可以是外星人。
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可能以牺牲她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可是,人类并不因此停步不前,而是总结教训,积蓄力量,继续前进,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科技奇迹。
《真正的英雄》PPT课件9 字词积累 哀悼 锲而不舍 勋章 锤炼 阴霾 孜孜不倦 企求 凝聚 战栗 拓荒 弥补 不朽 课文内容把握 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
《真正的英雄》PPT课件8 写作背景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卡那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
《真正的英雄》PPT课件7 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里根总统,在挑战者号失事三天后,对这件航天灾难发表讲话,你会讲些什么内容? 1、字词 哀悼( ) 锲( )而不舍 勋( )章 锤( )炼 阴..
发布于:2020-05-25 16:04:50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田晓菲,天津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在初中时她的第一本诗集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
出版作品有诗集《爱之歌》,散文集《生活的单行道》。
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田晓菲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当年以神童著称的田晓菲,凭十三岁的年龄走进北大,可谓踌躇满志。面对北大浩瀚的书海,眼前如同展现出蔚蓝无际的天空。成就感鼓舞作者奋发努力,搏击长空.
... ... ...
学习目标:
1.能深刻认识北大的精神魅力。
2.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
3.能从作者的经历中感受北大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白驹过隙( ) 蓦然( ) 积攒( )
絮语( ) 安恬( ) 樯橹( )
惆怅( ) 徜徉( )
摒弃( ) 迸溅( )穹隆( )
弹指( ) 撷取( )呜咽( )犀利( )
骤然( )
... ... ...
听读课文,仔细品味。然后讨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
(1)“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
(2)“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
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
(3)“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中“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
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
不系之舟: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 ... ...
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
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 ... ...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除了羡慕这位少年大学生,是不是还应该想到点什么?如以《田阿姨,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感想,该怎么写?
联想造句:
①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自从 ________就不再是________不再是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
②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我渴望_________,渴望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6 作者简介 田晓菲是在天津成长起来的,在《天津日报》发表第一首诗,后出版了5本诗集。以柳溪阿姨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都曾是她的忘年交。 田晓菲14岁..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5 田 晓 菲 1971年生,天津人。她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读英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98年6月,田晓菲从哈佛毕业,并获得比较..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4 作者简介: 田晓菲,1971年生,笔名宇文秋水,天津人。 她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 1998年6月..
发布于:2020-05-25 15:47:31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诗作名篇有《白桦树》、《修墙》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就这首诗设计一个问题,帮助大家正确理解这首诗。
... ... ...
小组讨论(一)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请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含义?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小组讨论(二)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 ... ...
《外国诗二首》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创作情况。(重点) 2.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蕴含的哲理。(..
《外国诗二首》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方法引领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旨在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外国诗二首》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两首诗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熟读并背诵本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发布于:2020-05-25 15:47:01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爱因斯坦评居里夫人
像居里夫人这样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
玛丽·居里(1867-1934),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1898年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 ... ...
查字典:什么叫做“信念”?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现代汉语词典)
通读课文,归纳居里夫人有哪些“信念”。
居里夫人的“信念”:
1.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有信心。
2.像蚕一样固执地、勤奋地工作,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
3.科学研究,是对真理的探讨。
4.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之累。
5.在科学方面,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6.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分从事研究工作。
7.做一个性情温和的人,甚至学会逆来顺受。
8.沉醉于世界(科学)的优美之中,就像一个小孩,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 ... ...
在这所有的“信念”中,居里夫人最看重的是什么?这样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分从事研究工作。
居里夫人自己说,这是“我的唯一奢望”。
望着这些蚕执着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
“执着”一词,原来的课本是“固执”。你觉得为什么改为“执着”?
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含有不听人劝的意思,一般用于贬义。
执着:坚持不懈。
... ... ...
谈谈你的理解:为什么把“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分从事研究”作为“唯一奢望”?
自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前提。
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在专制制度的干预下,是无法顺利地从事科学研究的。
居里夫人在24岁以前,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经历了没有自由的痛苦,因而倍加渴望自由。
考考你的知识面:举例说明,没有自由就不能顺利地从事科学研究。
因反对“地心说”,哥白尼被反动政府通缉;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加利略被判死刑。
因反对“文化大革命”,反对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张志新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处死刑,宣判前一天还被残忍地割断喉管,以防止她抗议。
在“整风反右”中,在“文化大革命”中,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无数捍卫真理的忠诚儿女被批判、被劳改、被判刑、被迫害致死……
... ... ...
为什么科学家应是“一个小孩”,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魅力,像童话对于小孩一样,使她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
像小孩“迷醉”童话那样研究,才能出成果。
反映作者对科学研究如痴如醉的心态。
读一读 写一写(加红色的容易写错)
执着 鞭策 盛名 报酬
奢望 蹂躏 呵责 懊恼
沉醉 迷醉
问心无愧 猝然长逝 获益匪浅
... ... ...
本文哪些句子最有哲理?先在笔记本上抄下,然后背过。(这样积累,使你出口成章)
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
近50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研究,而研究,是对真理的探讨。
《我的信念》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什么叫做信念?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现代汉语词典) 居里夫人(18671934)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发现了放..
《我的信念》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 梳理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 品味本文质朴、真诚、富有哲理的语言。 3.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作者简介..
《我的信念》PPT课件7 学习目标 1. 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学习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2.品味并积累课文中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人物简介: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
发布于:2020-05-25 14:59:38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都有过愚蠢而又美好的少年回忆。你能敞开心灵,谈一谈幼年时做过而现在觉得不应该做的往事吗?当时你的感觉怎样?
第二环节 整体感知
1、预习检测,正字正音。
挨打 柚子 赌赢 破绽 练习簿
烦躁 缴还 薪水 强迫 一大沓
喃喃自语 魂不守舍 付诸东流
2、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 ...
第三环节 品味模仿
1、本文中以动作和神情描写表现心理的语句很有特色,教师先进行示例教学,然后由学生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先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在班内交流。
2、请同学们模仿文章中这种用动作、神情来表现心理感受的写法写一个片段。可以从提示中选一个来写,也可以自己找一种心理感受来写。
提示:喜悦 忧伤 愤怒 紧张 放松 害怕 不耐烦
(写完后,请学生将自己写的念给同学听。)
... ... ...
【课堂小结】
由学生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可以谈课文内容、可以谈文章的写作方法,也可以谈谈自己从文中得到的启示。这个小结是对本文目标的回应,让学生更加明确本文的学习目的。
第四环节 作业布置
模仿本文写一篇“说来平淡”但在当时也“相当辉煌”的成长往事的文章。
《胆小鬼》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胆小鬼、龇牙咧嘴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胆小鬼,明白瓦尼亚在危险面前不再胆小的原因。 ... ..
《胆小鬼》PPT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我会认 小鬼 甚至 安德 链子 四肢 筑成 凶恶 凶狠 躲避 脏手 词语解释 龇牙咧嘴: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本..
《我不是胆小鬼》绘本故事PPT 鸡舍里传来了战斗警报。鸬鹚佩罗高声喊:有敌情,鸡妈妈和孩子们赶快躲起来。赶快占领制高点。森林边上,一只黄鼠狼正饥肠辘辘的盯着鸡舍。舔着嘴唇,想..
发布于:2020-05-25 14:23:02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作家简介
鲁迅(186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率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 ... ...
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
4、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
... ... ...
二、题目分析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表明了文章主要是以空间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
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 ... ...
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 的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 ...
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2、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_____,后写_____,再写_____;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_____,再写_____;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 ... ...
课文阅读与欣赏
对我们感兴趣的事,先生持什么态度?
我们只能背着先生玩,孩子好玩的天性受到压抑。先生的态度与长妈妈、闰土的父亲有明显不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情景导入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 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你的童年生活里有没有难忘的人或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注意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迅速理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阅读素养 ◇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
发布于:2020-05-25 14:21:08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卡那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爆炸后,飞机坠入大西洋中。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瞬间销于无形。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纷纷哀悼;全世界也为之震惊。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基本特点: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 ... ...
哀悼 锲而不舍 勋章 锤炼
阴霾 孜孜不倦 家眷 企求 凝聚
战栗 拓荒 给予 弥补 不朽
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为什么演讲者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 ... ...
1、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英雄并不是靠人民的口头赞颂得到的,而是靠英雄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甚至付出生命换来的。
2、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进程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人类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灾难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但经过千锤百炼的人们能在灾难面前沉着站立并不畏艰险继续前进——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3.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为太空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其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永远不死。由衷地表达了演讲人对英雄们的赞赏和怀念。
... ... ...
感知性阅读
你认为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分?
第一部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第二部分:(5-13)分别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第三部分:(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你认为里根这篇深情并茂的演讲的主题是什么?
主题思想:哀悼遇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 ... ...
演讲中隐含的感情及其变化的脉络: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真正的英雄》PPT课件9 字词积累 哀悼 锲而不舍 勋章 锤炼 阴霾 孜孜不倦 企求 凝聚 战栗 拓荒 弥补 不朽 课文内容把握 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
《真正的英雄》PPT课件7 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里根总统,在挑战者号失事三天后,对这件航天灾难发表讲话,你会讲些什么内容? 1、字词 哀悼( ) 锲( )而不舍 勋( )章 锤( )炼 阴..
《真正的英雄》PPT课件6 讲演稿的写作方法: 1.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即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听众一听了然。 2.应有生动具体的材料,包含事实、故事、名言警句、数字统计等等,用材料..
发布于:2020-05-25 13:35:55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彭端淑,字乐斋,四川丹棱人,清代文学家。本文选自《白鹤堂集》
“为学”即求学、做学问。
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
示:给……看。
... ... ...
初步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为 蜀 鄙 语
恃 钵 焉 哉
二读准停顿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 ...
自己归纳“之”“顾”“为”“去”“以”5个词的用法。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它,指事情)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蜀之鄙,有二僧(的)
吾欲之南海(到,往)
... ... ...
1、归纳“之”“顾”“为”“去”“以”5个词的用法。
2、整理字词。
3、抄写课文。
本文用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 ... ...
用一个成语或者一句名言来概括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成功=1%的天才+99%的汗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为学》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流利地背诵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认识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 3、理解事在人为的道理。 新课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塞翁..
《为学》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感悟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懂得办..
《为学》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解题 题目《为学》 为做 学学问 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 示:给看。 《为学》,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树立志向,努力学习,学有..
发布于:2020-05-25 13:29:28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多种用法,并能翻译课文;
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简介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
他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
31岁时,他迫于家贫,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次年辞幕回乡。
此后主要是在“缙绅先生家”设帐教学,直到70岁才“撤帐归来”。
... ... ...
注意下边加点字的读音:
缀行 屠大窘 弛担持刀
眈眈相向 目似瞑 隧入 狼亦黠矣 苫蔽成丘
再次标出下列各句的停顿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其一/犬坐于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要求:
1.掌握学案上的重点词、重点句。
2.记下自己的疑难。
3.目标:脱离注释及书,能流畅疏通全文。
... ... ...
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开端)
时间:晚 地点:途中 人物:一屠,二狼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贪婪、凶狠
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发展)
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投以骨
2、“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3、狼的狡猾体现在: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并驱如故”还可看出狼贪婪的特性
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
1、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屠夫决定奋起自卫的句子: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狼呢?不敢前,眈眈相向
... ...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骨头已经没有了,然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译: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几刀把狼杀死了。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分析狼的特性:
1、“ 缀行甚远”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并驱如故”
... ... ...
深层感悟:
学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从狼和屠户两个角度加以阐述
狼的角度──不要以为凭借自己的凶狠狡猾,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样做的下场只能是自取灭亡,不要贪婪等
屠户的角度──运用头脑、做事果断、镇静、机智、勇敢、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等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顾”“奔倚”“驰”“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
“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 ... ...
怎样理解本文的中心?
本文的主旨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
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
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
《狼》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3.理清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揣摩文中的细节..
《狼》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阅读素养 ◇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 ◇了解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训练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
《狼》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3.了解故事情节,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
发布于:2020-05-25 12:16:21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彭淑端著有《白鹤文堂集》、《雪夜诗坛》、《为学》(意为做学问),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八十一岁时病故于成都南郊白鹤堂。
题解:为(做)学(学问)
... ... ...
天下事有难易乎?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的和容易的区别么?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译文:(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也会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也变困难的了。
... ... ...
段落大意划分:
第一部分(第1节)提出文章主要观点,由如何做学问到提出“学则易,不学则难”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2-6节)记叙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7节)结论:为学贵在“立志”,坚持实践,努力奋发就能实现目标。
... ... ...
《为学》提问
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为学》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流利地背诵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认识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 3、理解事在人为的道理。 新课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塞翁..
《为学》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感悟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懂得办..
《为学》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解题 题目《为学》 为做 学学问 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 示:给看。 《为学》,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树立志向,努力学习,学有..
发布于:2020-05-25 11:55:23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8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20年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本文写于1923年。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陷于迷惘之中,在十字路口徘徊。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只有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当前所逢的史路,号召人民在艰难困苦中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的信心,全文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 ... ...
1.“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
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2.“雄健的国民”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高唱”——主动(被动)、积极(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现在崎岖道路上的。
“悲壮”——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会有流血,会有牺牲。奋进本身就是壮烈的。正如李大钊所言,“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走过”——不用“要走”、“将走”,也不是“走着”,而是面对艰难险阻满怀斗争信念,一定要走过这一段困苦的路,到达胜利的彼岸。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 ... ...
形象的比喻
文章通篇运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起来。本文的比喻处处可见,比如: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
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些比喻,既在说理,在鼓动民众;又在抒情,抒发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气概。 2.分析比喻句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3.理解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培养学生的..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PPT课件8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回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PPT课件6 作者简介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20年9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
发布于:2020-05-25 09:49:07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哀悼 锲而不舍 勋章 锤炼
阴霾 孜孜不倦 企求 凝聚
战栗 拓荒 弥补 不朽
课文内容把握
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 ... ...
(1)前半部分 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 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 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
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的。
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 ... ...
主题思想
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这篇演讲词虽然写的是美国人和美国事,写的是航天领域的事故,其意义却超越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和不同的科学领域,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体现了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由此说来,这里表达的思想不仅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
演讲者的姿态和角色定位
这样的演讲,不是公文性的客套话,不是高高在上的领袖,居高临下的评价和盖棺定论。
演讲者在演讲中有着双重身份,一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总统,二是作为人民中的一员。因为是总统,所以他要代表人民说话,要赋予演讲以普遍的意义;因为是人民中的一员,所以他并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得比别人高,而是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这些真正的英雄。
作者抓住英雄令人感动的生活细节,一一展开深情追忆,使人感到,这些英雄原来也是活生生的平凡人。总统对每一位宇航员都非常熟悉,正因如此,他的演讲才是感人的,平易近人的,发自内心的,而非客套的。
... ... ...
《真正的英雄》PPT课件8 写作背景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卡那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
《真正的英雄》PPT课件7 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里根总统,在挑战者号失事三天后,对这件航天灾难发表讲话,你会讲些什么内容? 1、字词 哀悼( ) 锲( )而不舍 勋( )章 锤( )炼 阴..
《真正的英雄》PPT课件6 讲演稿的写作方法: 1.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即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听众一听了然。 2.应有生动具体的材料,包含事实、故事、名言警句、数字统计等等,用材料..
发布于:2020-05-25 08:02:53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田晓菲是在天津成长起来的,在《天津日报》发表第一首诗,后出版了5本诗集。以柳溪阿姨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都曾是她的忘年交。 田晓菲14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91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获英国文学硕士,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2000年开始在哈佛任讲师。
写作背景介绍
本文作者田晓非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 这篇文章是她16岁时,也就是她读大学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
... ... ...
听读课文,仔细品味。然后讨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
(1)“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
(2)“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
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
(3)“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
既表达了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也展示出作者的自信。
... ... ...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经历中获得什么启示呢?
虽然我们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7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在初中时她的第一本诗集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 出版作品有诗集《爱..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5 田 晓 菲 1971年生,天津人。她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读英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98年6月,田晓菲从哈佛毕业,并获得比较..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4 作者简介: 田晓菲,1971年生,笔名宇文秋水,天津人。 她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 1998年6月..
发布于:2020-05-25 07:12:09
0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