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潮》PPT
0
《听潮》PPT《听潮》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鲁彦是现代作家。
1901年出生,原名王返我,后改王忘我。亦名王衡,又叫王鲁彦,笔名鲁彦。浙江镇海县人。代表作《柚子》、《驴子和骡子》。
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科搞世界翻译。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他十分不满。当济南发生一起惨案时,他如实地向世界作报道,触怒了国民党政府,被撤了职。后来,当局要他搞书报检查,他不干,于1929年夏跑到上海,先是失业,后是教书,并由此开始专业文艺创作。这一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鲁彦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那里,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于是写出《听潮的故事》这篇优秀的作品。
... ... ...
听潮PPT,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学习本文运用文字描写声音的方法。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
窗棂( ) 汩汩( )
深黯( ) 铙钹( )
云汀( ) 罅隙( )
芳醇( ) 拨剌( )
慵懒( ) 溺爱( )
... ... ...
听潮PPT,第三部分内容:朗读指导
1—4段,用叙述的语调读;
5—21段,用抒情的语调读;最后一节,朗读的语调要舒缓而满怀深情,要读出余音袅袅的感受。
6—12慢,情绪轻松平和,13—17快,
13—15情绪欢快,16—17炽热,18—21慢,平缓。
填图示导读:
第一部分:(1-4)段 听潮的时间,地点和潮来时的概况。
第二部分:(5-21)段 写潮落,潮涨的情景。
第三部分:(22)段 直抒胸臆:喜欢海,溺爱海潮的感情。
... ... ...
听潮PPT,第四部分内容:思考:
1 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心情的一个词语是谁?
2 第四自然段从那些角度写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试作品析。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对海浪冲击岩石而溅起的飞沫作连比,写出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用“冲”、“粘”、“润湿”三个动词形象地写出潮来时的动作,准确得体。
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品读分析。
①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陇欲睡似的”。
一个“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② “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这是将视觉转化为幻觉,透露了作者愉悦、欣幸的心情。
③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这组比喻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触觉和味觉,写出了落潮时大海的静柔、清丽。如:把海睡时声音的低、轻,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种温柔来作比,把海的沉吟与情人芳香纯正的蜜语来作比,既有触感,也有味觉,具体形象,真实可感。“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两个比喻极言海的沉吟低、轻、柔的特点,有一种如梦似幻的美感。这些句子,以形绘色,以形绘声,细腻传神,充满柔情,读来令人陶醉。
... ... ...
听潮PPT,第五部分内容:质疑探究
1、题目为什么要以“听潮”为题,而不以“看潮”为题?
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时间是在晚上。通篇大部分笔墨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故而曰:“听潮。”
2、作者为什么把大海比喻成“伟大的乐章”?
提示: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宣传从事世界语翻译工作,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十分不满,他将“蔡公时惨案”一事如实地向世界作了报道,被撤了职。1929年夏来到上海,这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鲁彦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这里的,面对着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发出了震撼心灵的最强音:“这样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反映了作者渴望战斗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热烈追求。
3、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鲁彦的笔下,无论是海睡还是海醒、海怒,都充满了美的色彩,这字里行间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对战斗的渴望的思想感情,是作者积极向上、追求进步思想境界的具体体现。
... ... ...
听潮PPT,第六部分内容:思想内容
本文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海潮的变化,歌颂了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抒发了作者对海的喜爱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怀。
在惊涛骇浪面前,胆小懦弱的人会感到恐惧,勇敢坚强的人却感到愉悦,并认为这是一种享受。我们的人生道路有时平坦宽阔,有时坎坷曲折,应该怎样对待呢?要向鲁彦学习,记住马克思的名言:“斗争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