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启发人们思考:文中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的需求,即欲望到底有多大?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出生于贵族家庭,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后来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作品:《战争与和平》、《童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 ... ...
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为此,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评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开端: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发展:两次买地
高潮: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贪得无厌
结局:帕霍姆悲惨死去
尾声:仅得埋葬之地
... ... ...
为什么我们对文章所叙述的人物的贪得无厌不感到厌烦?
文章两次写到帕霍姆买地,一次写他用脚“圈地”,均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贪婪,但我们不觉其烦。这是因为作者总是采取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主人公的贪婪进行刻画。
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题
小说通过对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叙述,评判了贪得无厌的人。告诫人们: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条件,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所以要知足常乐,在对待名利时决不能贪婪无度 。
... ... ...
1、成功的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