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作有《观田家》等。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合称“永嘉四灵”。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漱玉词》等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著作有《稼轩长短句》。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入侵江西,当时金兵追太后至造口,老百姓被屠杀劫掠,情形极惨。四十多年后,作者来到这充满血泪的地方写下了这首诗。
2.主题解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家的喜悦。
《滁州西涧》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约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如梦令》体现出词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 ...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蓟北(jì) 滁州(chú) 涕泪(tì)
襄阳(xiāng) 鹧鸪(zhè)(gū) 骤(zhòu)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诗词名句默写。
(1)《约客》中点题和生动刻画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滁州西涧》中表现诗人对那些无声无息者抱有一丝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菩萨蛮》中诗人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迹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描写全家人在听到胜利的消息欣喜若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如梦令》中词人用借代和拟人的手法创造性地写出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 ...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汉朝人孙敬,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样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战国人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成语 __A__ ,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其实,还有许多成语高度概括了古代那些勤奋读书的人和事,如__B__、__C__、__D__……
(1)请结合文义,在下面横线上写出A、B、C、D四处的成语。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程门立雪 闻鸡起舞
(2)如果你有一同学成绩特差,还特怕吃苦,特怕困难,请你至少用一个上面所填的成语写几句鼓励的话,让他能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请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示例一:同学,你一定听过“悬梁刺股”的故事吧,只要不惧艰难险阻,学习上的一切困难都可克服;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__示例二:同学,自古英雄多磨难,如果我们具有“悬梁刺股”的精神,“程门立雪”的执着,何愁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一)欣赏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完成下面各题。
6.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西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的“幽草”,符合他当时的心境。
7.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二)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完成下面各题。
8.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9.词人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诗词五首》PPT课件8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
发布于:2020-05-24 18:37:38
0
九年级上册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xiān)阳向洛阳。
... ... ...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叛军的残余在河北投降,至此安史之乱彻底结束了。当时,杜甫听到了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后,马上写下了这首名作。过着漂泊生活的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高兴得要发狂,于是饱含着激情抒写了自己急于回家的喜悦。诗人真切地描写了自己的神情、动作和心理,全诗酣畅淋漓,奔涌直泻,转折自然,充满真情。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 ... ...
此诗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 写闻收复之喜
后四句 写急欲还乡之情
首联直接叙写喜讯。收复蓟北,标志看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裳,把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颔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对于一位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
颈联诗人把内心狂喜之情,作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
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 ... ...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韦应物 ,唐代诗人,长安人。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是五言古体诗,其风格冲淡闲远,语言流畅简洁,在当时及对后世均有较大影响。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很多,也很著名。白居易曾评论他的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 ... ...
诗歌中心思想
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寄寓了一种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的心情和恬淡、闲适的意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之申,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
... ... ...
约 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诗人怀一份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哇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之中。
... ... ...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 “雨” “池塘” “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 ... ...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
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 ... ...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是,可谓语浅意深。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 ...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写于1176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 ... ...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
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
郁孤台下,赣江之水滚滚流去。辛弃疾似乎从这江水中,看到了抗金志士悲愤的泪水和逃难百姓痛苦的泪水。词人把“清江水”和“行人泪”联系在一起,以水写泪,表达了几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望”这一动作,很好地表现了词人关注国事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中原民众的深切同情,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批评。
下阕由“无数山”写到“青山”。这两句词,以江流烘托自己的思想活动,以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认识,形象生动。含义深厚。首先,抗金斗争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大势所趋;其次,词人的抗金意志和决心也是不可改变的,这是他的人生目标;最后,他看到赣江水冲决重山叠岭的阻碍,向东奔流,而自己正值有为之时,却只能留在后方,不能参加抗金战斗,万分无
奈。而统治者不思进取,甘心偏安于一隅;投降派一味地屈辱求和。
... ... ...
诗歌中心思想
表现了诗人念念不忘民族之痛,借山水抒发了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也表现了对时局存有的深切的忧虑之感。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长安:本是汉、唐建都之地,后代诗文常用于代表京都,此处指北宋京都汴梁及广大中原地区。
望:深刻表达了词人急切盼望北定中原的感情。
可怜:写出了词人极为愤慨惆怅之情。
如何理解“无数山”的含义?
峰峦重重的自然障碍。
暗示主和派在收复河山问题上形成的社会障碍。
... ... ...
一、直接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
4、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
答案:1、白日放歌须纵酒 2、野渡无人舟自横
3、闲敲棋子落灯花 4、应是绿肥红瘦
5、青山遮不住
二、理解填空(12分)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表达诗人欣喜、准备还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滁州西涧》中写雨中的景色,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诗词五首》PPT课件8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
发布于:2020-05-25 13:10:13
0
九年级上册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1、边塞诗
2、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3、朗读,读清节奏
4、结合注释说出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5、思考下列问题:
A.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B.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C.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
6、中心:
... ... ...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 ... ...
5、思考下列问题:
A.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B.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
抓住了边疆特有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逼真传神,“大”写出了大漠的浩瀚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写出了沙漠的辽阔、空远,“圆”字,写出了落日的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 ... ...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3、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听众可能是哪些人?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4、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5、主题: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南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 ...
《无 题》
1.简介作者及题目。
2.诵读全诗,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3.思考:
(1)开头两句话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怎样理解?
(3)诗中第五、六两句选取了哪两个典型事例?
(4)最后两句,借神话表达怎样的情感?
4、归纳主题
5、背诵这首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 ... ...
《浣溪沙》
1、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
3、 思考:
①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③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④本词的名句是? 怎么理解?
4、主题: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以词著名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存有一百三十余首词,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 ...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 ... ...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不胜寒( )丙辰( )
二、解释下列词语:
把:持;端着。 朱阁:朱红的楼阁。
不胜寒:禁不住。 绮户:雕花的窗户。
无眠: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婵娟: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
世,世称“三苏”。 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 ...
思考与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两者有何联系?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3、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甲事物 乙事物
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甲事物 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
... ... ...
1.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风月无边,人间有情,祝你中秋快乐!
2.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万事圆圆,发一条短短的信息祝你心顺甜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共贺中秋时。 愿今夜的月光照亮您所有的梦想,衷心祝愿美梦成真!
4.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今夜月正圆,正是思乡时。祝你们兄弟早日团圆!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8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
发布于:2020-05-25 17:03:19
0
九年级上册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721)进士。先后担任太乐丞、济州司仓参军、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后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司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乃盛唐山川田园诗派杰出代表。早岁边塞诗沉雄慷慨,意气飞动。山水田园诗,或壮丽雄阔,或清幽恬澹,“诗中有画”。有《王右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
... ... ...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开头两句交代了作者的去向。二三两句既概括地交待了行程,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平。五六句以出色的描写,道出了边塞之景的奇特壮丽和孤寂之感。结尾两句以写到达边塞作结。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 _ 朝的_ _ ,字_ _ ,太原祁人,是_ _ 派的代表。他与_ _ 齐名,并称“王孟”。本诗选自_ _ _ _ 。诗中用_ _ _ _ _ (原句)描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
作者在本诗中即景设喻,比如在颔联中以蓬和雁来比喻_ _,暗写了作者的_ _ _ _之情。这与首联和颈联的_ _ _ 、 _ _ _两个意象呼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即景设喻,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狼烟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婉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 ... ...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字牧之, 号樊川, 京兆万年人, 太和三年进士及第, 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 得罪当权, 所以不为重用, 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于是浪迹于江湖, 饮酒赋诗以自遣, 他作诗技巧甚高, 文字鲜明华丽, 却又充满对人生的感慨,后世认为杜牧的诗豪迈气慨,在晚唐中自成一格,为了别于杜甫, 世称“小杜”。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 ... ...
这首诗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醉生梦死、苟且偷生、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泊秦淮》的作者是___,字____,___朝___家。后人常称____为“老杜”,称____为“小杜”。我们学过他的____。本诗选自_____。诗中写统治阶级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诗句是:_______。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B.第二句写诗人的小船停泊在秦淮河靠近对岸酒家的地方。一个“夜”字,既点明时间,也暗指当时社会的黑暗。
C.第三四句,作者借写歌女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和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D.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 ... ...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G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后期,在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激烈的斗争中,李商隐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以含蓄隐晦、精美典雅著称,他的十多首《无题》诗就很能代表他的诗风。
这首《无题》诗大约出于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 ... ...
三、研读赏析
1、识体: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引导探究
(1)此诗从哪个字一眼就能看出它所写的内容?
(2)首句中的两个“难”字意义上有何区别?
相见难——相见机会难得
别亦难——相别难舍难分
... ... ...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初期著名的宰相、著名的词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一生富贵优游,卒谥元献。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其词清新婉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词集存《珠玉集》和清人辑《晏元献遗文》。
... ... ...
《浣溪沙》选自 _ _ _ ,是_ _ 朝的_ _写的,字_ _ ,抚州临川人, 是_ _派的词人。《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_ _ _ _ _ _ 。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抒发了词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伤情怀。
B.“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流露出对美好景物的留恋,同时也不免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无比的惆怅。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面为实笔,实则虚笔,这种虚实相间钓写法使它们的内涵更为丰富,深蕴着生活的哲理。
D.“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在落日余晖中饮酒填词的富贵闲适生活,将一种踌躇满志、闲散寻欢之态充分表现了出来。
B.下片借“花落去”与“燕归来”抒写了消逝中的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的感受和思索,深蕴着生活的哲理。
C.这首词以“独”字为词眼:独自饮酒,独自伫立亭台,独自徘徊于小径。所有的思绪都是由这“独”字而来。
D.全词借景抒怀,从文字上看是流连光景,而更深一层的是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 ...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之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于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水调歌头》:这是苏轼一首久负盛名的词。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 ... ...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质疑二、读上片,回答问题。
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词的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象。
词一开篇接连两个发问,其一,天上的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其二,不知月亮上,“今夕是何年”?这样的问题李白也曾问过:“青天有月来见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相比之下,苏轼这一问,问得更加痴迷。很明显,词人因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由把酒问月,并想象着月宫今夕的情景;但当他想到月宫的清寒,又不免迟疑起来,于是,词人转而安慰自己:在天上起舞,只有清冷的影子相随,怎么比得上留在温暖的人间呢?隐约透露出在现实中苦闷难谴,欲求解脱的情绪。
... ... ...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其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而,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D.这首词把“天”与“月”人格化,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但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和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留恋。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既是责怨月圆得不是时候,又是对弟弟和自己的宽慰。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 ...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发布于:2020-05-24 20:32:45
0
九年级上册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 。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田园诗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 ... ...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 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 ...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本诗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
合作探究:
1、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水天交接,浩瀚无涯的雄伟气势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比喻、用典)
... ... ...
赏析全诗: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翻译: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q,和岸上几乎平接。 (天光映入湖面)湖水仿佛涵融着整天空,水天相接,混合成整浑然一气的天空。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翻译:水气蒸腾,弥漫整云舸笤蟆2ㄌ涡谟浚几乎要撼动了@座岳城。
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 ... ...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 ...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谩:徒,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思 想 主 题
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的 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 ... ...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朗读课文,补充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聒,嘈杂。
... ... ...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发布于:2020-05-25 09:07:36
0
八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 ... ...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 ... ...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2.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 ...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襄阳)。早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开元25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应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这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
1. 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
水天交接,浩瀚无涯。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3.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例:撼,意思是摇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水波涛汹涌,富有气势。
4.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比喻、用典。
... ... ...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受禅宗影响很大。
本文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 ... ...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谩:徒,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 ... ...
多情贵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作品特点: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 ... ...
朗读课文,补充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聒,嘈杂。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的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发布于:2020-05-25 04:55:27
0
八年级下册
1、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提升审美情趣。
2、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十五从军征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乐府诗的最突出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素自然。
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在叙事艺术上的特色:
1、选材内容上贴近生活;
2、叙事技巧上多以时间为序,对事件进行简单叙述;
3、在形象塑造上多通过语言,动作展示人物性格;
4、语言朴素,而富有感情。
... ... ...
正音、句读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 /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ēng)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yí)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 ...
情节: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 —做饭羹—出东门—泪沾巾
情感变化为: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心意茫然
主旨: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 ...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诗:风格豪放,气魄雄浑。
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 》《书愤》等。
词:纤丽处似秦观,雄快处似苏。 以《诉衷情》(当年…)、《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 ...
体会“梦断”与“暗”中蕴含的词人的情感。
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体会“未”“先”“空”蕴含的情感。
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 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
... ... ...
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浩歌。词中蕴涵了炽热的爱国之情。
运用对比手法:(鲜明)
1.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
2.梦镜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沙场,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置散。
3.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
... ...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思想内容U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的不满。
风格U豪放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3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 ... ...
秋瑾(1875—1907)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v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 ... ...
朝天子 咏喇叭
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形式包括小令、带过曲、套数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有小令、套数 。 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
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 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称为套曲。
王磐 (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 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 ... ...
《朝天子·咏喇叭》,说说这首散曲可分为几层理解?
第一层(1、2句)明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
第二层(3-7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喇叭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
第三层(最后三句)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
1、这首散曲以一个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吹之声:腔儿大
吹之功用:全仗你抬声价
吹之恶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水尽鹅飞
2、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
... ... ...
朝天子·咏喇叭
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讽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丑恶嘴脸。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依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横行霸道。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发布于:2020-05-25 03:42:20
0
八年级下册
(公元772年-846年),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南)
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据说能够流传于老太太、兵士、僧徒口中。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
作品集《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 ... ...
读诗明鉴:
1、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哪一幅画面更倾注了诗人情感?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
3、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第二层八句,前四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割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
... ... ...
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讨论两个问题:
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二、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 ...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国家整个局势和个人心境
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凄凉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艰苦卓绝的斗争,坎坷不平的一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后世仁人志士常把它用来激励自己为民族大业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 ... ...
【作者小传】(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 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 ... ...
内 容 评 析
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封建政权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范成大)
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发布于:2020-05-25 12:09:51
0
八年级上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歌:诗的体例
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
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
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早年隐居家乡附近的鹿门山,40岁到长安应进士,不第。由于仕途不得志,一生多以隐居和漫游消磨岁月,他的诗就反映这两种生活。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以五言著称,多写山水景物和隐居生活。意境清远,诗风恬淡。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因而写了这首诗。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像一幅田园风景画。
... ...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具:备;置办。
鸡黍:泛指饭菜。
此诗句意思: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家作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斜:这里是立的意思。
此诗句意思是:村外有绿树环绕,远处有青山。
... ... ...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之一,尤其是在蜀时所写的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篇,影响极大。后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诗歌和文集题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 “六十年间万首诗”,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最突出的主题是表现‘恢复神州”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充满爱国激情的诗里,他以激越悲壮的声音, 唱出了广大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抒发了自己“一生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和“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热烈地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据鞍杀敌,为国捐躯。除了大量的爱国诗篇,陆游还有很多写景和抒发生活情感的优秀作品。
背景简介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这首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 ...
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足”——表达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描绘了山水复杂迂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
写景中寓含哲理——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 。
... ... ...
相同:内容上都是描写作者做客农家的情形。
前一首表达了老朋友之间诚挚的友谊。
后一首表达了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 ... ...
作者简介:
《渔家傲》选自《范文正公集》。宋仁寮康定、庆历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守边四年(公元1040—1043年),这首诗就写在这期间。作者原有《渔家傲》数首,叙述边防将士的劳苦,都以“塞下秋来”为起句,今仅存一首。
《渔家傲》是词牌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西北边地的秋天,风景和内地大不相同,这里的大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飞去,毫不留恋寒冷荒凉的边塞,傍晚时分,四面带有边地特色的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都响了起来。
... ... ...
1.“______”一句是全词的总纲,总领全篇,以“______”二字引出下文,接着从三方面来描写塞下秋景:______写气候;______写战争的形势;______写当时的______地形。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阙的景象。
大雁南飞;边声四起;落日孤城
... ... ...
浣 溪 沙
词:诗歌的一种
1.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2.因词在产生时是为了吟唱的,并配有音乐,它又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如《浣溪沙》便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因西施在若耶溪浣(huàn,洗的意思.)纱得名,又名“浣溪纱”。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诗人。他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
... ... ...
作者被贬官黄州,游蕲水清泉寺所作。当时年岁渐高(47岁),白发渐生,身体欠佳。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能吟咏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激昂之辞,袒露出奋发向上。旷达乐观的胸襟就更难能可贵了。
山下兰芽短浸溪,
山下小溪静静地流淌着,浸泡在溪水中的兰草钻出嫩嫩的短芽
松间沙路净无泥,
青翠的松林中一条清幽的小路洁净异常
潇潇暮雨子规啼。
暮色迷茫,细雨纷飞,远处传来布谷鸟“赶快播谷”的叫声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发布于:2020-05-25 12:12:52
0
八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方法之一
音读 --- 排除障碍,整体感知
意读 ---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情读 --- 追寻意象,涵咏意境
五言诗的朗读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者一一二。
迢迢/牵牛/星
纤纤/擢/素手
纤 xiān 扎 zhá 擢 zhuó
间 jiàn 脉脉mò
五言古诗
五言诗是在汉代民谣和乐府中产生,是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能更灵活细致地叙事、抒情。格律要求比较低,奇偶参差的音节,更富音乐美。
... ... ...
整体感知
人 第一、二句 :天上情景(景)
情 第三~六句 :织女悲苦(由景及人)
景 第七、八句:河汉相隔(由景及情)
相 第九、十句:相爱受阻(人情景相融)
融
“盈盈”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的情貌,含情的样子,银河水清又浅,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美好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
叠词的魅力:
1.形式上: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和韵律美。
2.内容上: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使感情表达得更加缠绵悱恻。
... ... ...
渡荆门送别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U幕僚,因U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渡荆门送别:这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色。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长江南岸,其状如门,又与北岸之虎牙山相对,水势湍急,十分险要。
荆门外:指荆门以东,过此即入古楚国境内。
“来从”,作“来到”或“来向”解。
天镜:指水中所见一轮明月之影。
远:远自。
江:长江。
下:移下。
仍:频频。
... ... ...
【诗文解释】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题目中的“送别”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故乡之水在送别他远游的儿子。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渡荆门送别》:表达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
... ... ...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 ... ...
1.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心底的哀愁。“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自然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在轮台军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的,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重点字词:
裘 qiú 衾 qīn 瀚 hàn
羌qiāng 掣 chè 白草折 shé
胡天——指塞北一带的天空。胡,指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与“珠帘”都是指军中上层人物住的地方。
角弓——两端用角质装饰的弓。
瀚海——沙漠。
阑干——纵横的意思。
... ... ...
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2.看着架满树枝的雪絮,诗人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3.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四周骤生奇寒?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起了怎样的作用?
5.诗中写军帐中饯别归客的场面的句子是什么?
6.诗中再次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哪些?作用怎样?
... ...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个诗句你是怎么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境的?
上句体现了边塞诗的豪放风格,下句体现了送别的惆怅心情。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 ...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多以沉雄激越、慷慨纵横著称,但也不乏淡泊潇洒之作,这首词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期经过黄沙岭路上写的,原有小引“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西四十里,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多良田、适合种水稻。词人曾经在此居住了十五年,写了不少描写这一带风物的词,除本首外,还有《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都写得清新俊逸、绰约自然。其中尤以本首最为耐人寻味。
... ... ...
《西江月》是一首词,“西江月” 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不是题目,与词的内容无关,这首词原有标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这首词是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写的。
这首词有50字,按字数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 或“上阙、下阙” )之间的联系。
读词是学好词的序幕,品词才是真正学词的关键,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好好品味这首词,体味作者不一样的情感!
... ... ...
《西江月》描写了夏夜行走在上饶黄沙途中的农村景象,(或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
表达了词人闲适的心情,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之情。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发布于:2020-05-25 17:41:35
0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