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1.熟记“窈窕”“蒹葭”“跻”“寤寐”等字的字音;熟记“溯”“”等字的字形;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重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重点)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难点)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素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计有“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现存共40篇。
本文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收集这些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检校政治得失之用,《风》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大夫献诗的汇集。总之,《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代代流传下来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 ...
雎鸠 窈窕 参差 荇菜 琴瑟 寤寐
d 蒹葭 溯洄 萋萋 未 湄 跻
坻 b 辗转 好逑
... ...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停在那河中小岛上。文静美好的姑娘,是男子好的配偶。
译: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捞取。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时时都把你追求。
译:追求没能如心愿,日日夜夜在心头挂牵。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 ... ...
全诗共三个小节,每小节讲的内容是什么?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
第一节(前四句)爱慕,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节(中间八句)思念,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节(最后八句)愿望,描写小伙子梦想成婚时的欢乐场景。
... ... ...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关雎》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这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联,这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
以眼前景物起兴,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借此来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 ... ...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爱慕的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雎鸠和鸣,荇菜参差,芦苇飘荡,水波浩渺。诗人徘徊在河畔,思念着心上人。让我们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这画面的美、意境的美吧!
❶运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可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本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各类词语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模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这些词语的运用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❷运用起兴手法。起兴,作为《诗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如这首诗写雎鸠鸟鸣叫,即象征男女间和谐恩爱。
❸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 ...
诗经二首PPT,第二部分内容:第二课时
蒹 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濉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译:河畔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深秋白露凝结成了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译: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她就站在河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又高险。顺流而下寻觅她,(她)仿佛就站在水中的高地上。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描绘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主人公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他感到苦闷、感伤、忧郁。
... ... ...
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每章开头均以“蒹葭”“白露”起兴,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景,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白露为霜”“白露未”“白露未已”的变化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重章叠句更显韵味悠长,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美。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 伊人” 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蒹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在叙述中始终让其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让人觉得其身影无处不在。这首诗最有价值和意义、引起人们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共振和共鸣。
... ... ...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不懈追求和强烈的思念之情。
诗歌表现出的质朴、真挚的感情千百年来打动着人们的心,使人们在缠绵悱恻的诗句中憧憬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 ... ...
❶反复咏叹,感情凸显。
《蒹葭》三章采用章节复沓的形式,反复写“可见而不可求”的企慕深情,但在重章复沓中景物有变化,感情也有发展,这样就显得富于变化而无呆滞之弊。诗篇语言朴质,接近于当时的口语,但于朴质中又有醇味,这就使人深感其朴素之美。
❷虚实结合,想象丰富。
诗中实写小洲、河流等,而所谓“伊人”则是虚写。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在路远难寻的地方,结尾却用“宛在”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用想象描绘出了对恋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 ... ...
1.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d之(挑选)
B.君子好逑(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
C.白露未(干) 在水之澹ㄋ边)
D.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跻(高)
2.下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寤寐求之 B.琴瑟友之
C.钟鼓乐之 D.在河之洲
3.下面的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 ...
下面是对《关雎》第一章的一种翻译,你喜欢吗?为什么?另选一章,试着翻译成白话诗。
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余冠英《诗经选译》)
《诗经二首》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释 题 1.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 2.《小雅》是什么乐歌?宫廷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
《诗经二首》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诗经》的相关资料 《诗经》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
《诗经二首》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