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业质量要求
1.认识和比较各种社会形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了解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3.梳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 ... ...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PPT,第二部分内容:课前篇自主预习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使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随之改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正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视野中,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启迪我们在回看、比较、远眺后更好地前行。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8年的实践……正是经历了风雨如磐的岁月洗礼,经历了筚路蓝缕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得再远,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时而回望,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前行。
眺望,是为了锚定好前行的方向。“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抵达了新的历史方位,阔步向前,亦须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 ... ...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PPT,第三部分内容:课堂篇综合探究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1)查阅文献,搜集素材,通过绘图或表演的方式再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活动的场景,比较这些场景,交流各自的感受。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
提示:(1)交流感受与体会,畅所欲言。
(2)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所谓社会形态,就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不断演进,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顺序,人们依此概括出社会形态演进的“五形态”说,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
结合上述材料,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作用,进而说明“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模一样的”。
提示:一个国家和民族之所以作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有其特定的原因(以中国为例 ):一是取决于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和民族利益是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原因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二是取决于交往。处在转折点上的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交往中可以从处于先进社会形态的国家和民族那里获得“历史的启示”,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行历史选择、实现社会跨越的必要条件。中国人民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启示下,跨越典型的资本主义阶段经过新民主主义而直接走向社会主义,这是既合乎世界历史一般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伟大抉择。三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这种把握程度,直接制约着其历史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向。中华民族选择了社会主义,这与中华民族对历史必然性及本民族特点的正确把握直接相关,这是在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所做的最佳选择,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选择。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对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和基本国情判断的失误,我国曾经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一味追求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结果使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这种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等其他方面的体制。这种体制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对调动有限的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工程,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多样化,这种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逐渐转化为阻碍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体制。这种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片面追求单一的公有制,以为所有制越纯越好,规模越大越好;在经济运行方面,忽视和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平均主义,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些弊端的存在,压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由于长期僵化的体制,再加上“左”的思想的干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认识到要振兴中华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历史的经验已证明,旧的体制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运用上述材料,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训练
1.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人类掌握了磨制、钻孔等更为高明的加工技术,甚至出现了更为复杂的专门用于战争的兵器。下图展示的这一时期的石器、骨器做工细致而精美,甚至可与现代的一些石器相媲美。材料说明( )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③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部落战争开始变得日益频繁起来 ④反映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措施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骨器除了用于狩猎,还可用于战争,这一方面体现了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部落战争开始变得日益频繁起来,①③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说法错误,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没有专门的手工业部门。
2.1959年,在山东泰安南部的大汶口发掘出的“大汶口墓葬群”,距今约5 000年。其中一座大墓,墓穴宏大,陪葬品种类繁多,有象牙器、绿松石、鳄鱼鳞板等。相比之下,许多小墓穴十分简陋、窄小,没有奢侈品,仅有死者生前使用过的一些工具和陶器。大汶口墓葬群中的“富墓”与“贫墓”说明( )
①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的加剧 ②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③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对立 ④个体劳动取代集体劳动逐渐盛行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大汶口墓葬群中的“富墓”与“贫墓”体现了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的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但是此时尚未进入奴隶社会,①②入选;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3.古代埃及建造法老胡夫的陵墓大金字塔时,由10万人组成一班,每班服役3个月,共花费了20年才建成。材料说明( )
①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经开始组织规模较大的生产协作 ②奴隶主阶级能够集中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进行协作 ③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存在激烈的阶级对立和斗争 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材料以古代埃及法老胡夫陵墓大金字塔的建造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古代埃及建造法老胡夫的陵墓大金字塔是巨大的工程,在原始社会的背景下是无法实现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奴隶主阶级能够集中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进行协作,排除①,选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离不开相应的组织管理,离不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④入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