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寒 廿二日 若脱笼之鹄
如倩女之u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麦田浅鬣寸许 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 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
汗出浃背 以游堕事 恶能无纪
对照注释读课文,
读懂文章的大意。
... ... ...
用 “春在_______,不信,你看——”的形式说一句话。
例:春在柔嫩的柳条上,不信,你看——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任选一种事物,抓住特征,以本文的比喻句为范例,仿写一个文言句子。
例句:秋高气爽,丹桂流香,如神女之驾临而脂气之荡漾也。
... ... ...
做自然的访客吧!寻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雅致,寻觅“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寻觅“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的妙趣……
《满井游记》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学习作者善于捕捉富有特征的事物,运用贴切而新奇的比喻的技巧。 3.了解袁宏道的有关文学常识;体会作者..
《满井游记》PPT课件11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多写闲情逸致,创作了大量山水..
《满井游记》PPT课件10 公安派 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因籍贯是湖北公安,所以称公安派。公安派在创作上坚决反对摹拟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抒性灵。他..
发布于:2020-12-02 11:21:48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了解旧北京吆喝的内容、作用。
整体把握文意,品味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发挥自我创造能力,创造有新意的口头广告。
萧乾(1910年1月27日DD1999年2月10日)原名萧秉乾,生于北京,蒙古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人生百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 ... ...
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
1.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
2.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
在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介绍时,如何才能做到有条有理,秩序井然?
1.将事物分类(或分为若干方面)
2.按一定的内在联系安排顺序
3.对材料加工剪裁
4.使用具有概括作用的总起句和上下连接的过渡句
... ... ...
从奥斯伯特·斯提维尔的《北京的声与色》和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的交响诗写起,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属于侧面描写。作用:
1.突出“吆喝”的美妙动听,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2.自然地引出“吆喝”,行文自然,轻松自如,如风行水上,如随意聊天。
提示:这是一种大家风度,没有相当的积累无法运用。
文中写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哪一种吆喝?怎样吆喝?
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 ... ...
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举一两个“合辙押韵”例子,说明什么是“合辙押韵” 。
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
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2.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
3.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4.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
... ... ...
《吆喝》PPT 第一部分内容:资料宝袋 萧乾,蒙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1910年1月27日生,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
《吆喝》PPT课件9 教学目标: 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有条不紊地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民风民俗。 3. 注意收集、整理、分享身边的口头吆喝..
《吆喝》PPT课件7 萧乾(1910年1月27日DD1999年2月10日)原名萧炳乾,生于北京蒙古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人生百味》、《莎士比..
发布于:2020-08-10 14:10:18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注音:丁肇(zhào)中 不知所措(cuò )
(2)、释词: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 ... ...
1. 朗读课文,回答导入问题。
同学们找到造成这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了吗?
2. 整体分析课文内容
(1)“格物致知”中国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就是“从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识”的意思。“格物致知”作为一种精神,是指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得到知识的一种精神。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作者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作者讲了三方面的道理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论点的:
道理(1)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
道理(2)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
道理(3)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
(6)归纳本文结构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的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最后我想用丁肇中的一句话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本文的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篇章结构。(重点) 2.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举例论证..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
发布于:2020-08-10 13:15:22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刘鹗(1857——1909)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清末江苏丹徒人。著作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写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老残,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揭露晚清吏治之黑暗,反映在这种黑暗吏治下,无辜被陷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找一找:你从哪些侧面描写中可知白妞技艺高超?
画一画:文中哪些语句是对白妞说唱做的直接描写?
想一想:声音本是无形无色无味之物,而作者是怎样将它描写具体的?
... ... ...
1、用一根线来画出白妞演唱时声音的变化。
2、这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声音?
用感觉设喻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用视觉设喻
忽然拨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 ... ...
1、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格局,衬托出主角的不同凡响。
2、精雕细刻描写王小玉的演唱,选用了准确、形象、新鲜的比喻来拟曲调的高低缓急。运用通感,将无形无色无味的声音描写的极为生动,具体形象地反映出难以传达的音乐之美。
欣赏音乐《高山流水》,写一段200——300字赏析文章。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适当运用通感描写声音。
《绝唱》PPT课件 作者简介 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人,著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刘 鹗 《老残游记》 李伯元 《官场现行记》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
发布于:2020-08-10 13:13:46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可以分为两类,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
... ... ...
劝诫( )死抠 ( ) 统chóu( )
Làn加( ) huò( )然贯通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狂妄自大: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大:十分骄傲。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1.《不求甚解》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批驳的观点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是: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 ... ...
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深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方法,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明白晓畅。众多的引证,生动的故事,深刻的见解,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眼界,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是针对读书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两文有许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你能结合文章加以说明吗?
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
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体现随笔的特点。《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论证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论证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
... ... ...
作者怎样质疑对方的观点?
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是不把话说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要正面表现自己的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但也不应‘盲目地反对’”。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什么叫做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角度不同,结论迥异,这正是本文关键之所在。
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讲透?
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
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短文两篇》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时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特别是驳论文的特点,为阅读议论文打下基..
《不求甚解》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情景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对于不求甚解一般性的理解是..
《不求甚解》PPT 第一部分内容:文体知识 驳论文: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观点或主张。 一般论证思路:树靶子做批驳亮观点 ... ... ... 不求甚解P..
发布于:2020-08-10 11:17:01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浔阳柴桑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自传,传记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字、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 ...
五柳先生留给你的印象:“五柳先生是一个_____的人。”
1、如何介绍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借其宅边五棵柳树,便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流俗的品性,暗示他是一位隐士。
2、直接写他思想性格的句子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不尚交往,不喜应酬,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追求,安贫乐道。
3、五柳先生有何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⑴第一大爱好——“好读书”
⑵第二大爱好——饮酒。
⑶第三大志趣——著文章。
... ... ...
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
文末的“赞” 借用典故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讲透,即所谓“明”;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
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展拓文章的境界。“赞”中这几句话成为画龙点睛之笔,把五柳先生的精神阐发得更为明晰,可以说是“赞”体的“明”的作用。
陶渊明常用古史传说指称自己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文中的五柳先生简直是无怀氏、葛天氏时代的老百姓,这等于说五柳先生的生活是理想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文章的境界更高了,文章的思想也进一步升华了,可以说是“赞”体的“助”的作用。
... ... ...
本文写人的方法
1.选材:文章抓住五柳先生的主要思想性格来组织材料,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
2.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记叙他“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三个爱好,体现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的性格。
有人说五柳先生是快乐的,又有人说五柳先生是痛苦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述理由。
... ... ...
传记内容的一般写法
1、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
2、《五柳先生传》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等情况。
3、除此之外,还应有家庭状况、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
4、写传记最重要的是内容要真实。
课外练一练
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五柳先生传》PPT课件9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
《五柳先生传》PPT课件7 作 者 简 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
《五柳先生传》PPT课件6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常识,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多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发布于:2020-08-10 10:06:11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汪曾祺的散文
他的散文着眼于“小叙事”,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 写 “一地鸡毛”……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 ... ...
研读课文,探究文意
文章题目为“端午的鸭蛋”,开篇却大量介绍端午节的风俗,其用意是什么?
通过介绍端午的风俗,烘托出端午的节日气氛,为下文写“端午的鸭蛋”预设背景,作铺垫。
汪曾祺既是美食家,又是美文家。他在语言上的追求是:
1、平淡而有味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默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做批注,仔细品味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 ... ...
如此津津乐道小小的咸鸭蛋,有意义吗?
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文章洋溢着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这就是它的意义。
日常小事往往富含生活情趣、人生况味,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不必处处正襟危坐,追求重大“意义”。
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
课文结尾写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你怎么看待?
认为是赘笔,主要是考虑到文章结构要严谨,中心要集中。
结尾由萤火虫在鸭蛋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不可以雕凿的风格。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9 走近作者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7 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自豪之情。 汪曾祺简介 江苏高邮人,作..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6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2、理解文章行文从容、语言优美的风格。 3、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
发布于:2020-07-31 12:35:09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议论文考点
1、把握中心论点
2、辨析论据类型,分析其作用
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4、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6、联系实际,开放拓展谈看法
... ... ...
论证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
1、举例论证
作用:通过举出……的事例,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可信度。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作用:通过……的名言、格言、道理等,论证……观点,是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3、对比论证
作用:通过……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论证了……观点,是论证更全面,更充分。
4、比喻论证
作用:将……比作……,论证了……观点,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 ... ...
学习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合作探究(阅读第3~12自然段)
1、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3、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4、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5、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6、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 ... ...
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不能删掉。“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十分肯定,去掉后就变得十分绝对了,与事实不符。
2、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不能删掉,“只能”强调得到新的知识的惟一途径是“通过实地实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本文的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篇章结构。(重点) 2.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举例论证..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
发布于:2020-07-03 15:50:37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
2.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谪守 zhé 朝晖zhāo 骚人 sāo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bó
冥冥míng 岸芷汀兰zhǐ tīng
潜形qián 皓月hào
樯倾楫摧 qiáng jí
宠辱偕忘 xié 属予 zhǔ
... ... ...
思考讨论:
1、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2、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第2段中哪句话引出下文的抒情?
3、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本文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忧乐观,应该怎样看待?
... ... ...
1.“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
A.“迁客骚人”和“商旅”。
B.“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和“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
D.“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2.“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C.“忧其君”和“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
... ... ...
请写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名句。
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仿照文中第二、三段的写法,通过描写一段景色,表达自己的感情。
提示点拨:
1.抓住景物与心情的相似点。
2.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岳阳楼记》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名胜古迹,比如三大名楼。你们知道是哪几个地方吗?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
《岳阳楼记》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字词。 2.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难点) 3.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岳阳楼记》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岳阳楼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
发布于:2020-06-11 15:07:31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2、理解文章行文从容、语言优美的风格。
3、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①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
②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曰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③注意语言的积累,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
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
... ... ...
汪曾祺(1920----1997)跨现、当代的小说家。江苏高邮县人。
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习惯欣赏“大事物”“大场面”“大结局”,片面追求高、大、全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
“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当他80年代重出文坛时,他的“小叙事”作品居然引起“大轰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通课文。
2.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3.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 ... ...
速读课文,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其中哪些是别处没有的?
2、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他对家乡的咸鸭蛋是怎样评价的,从哪句话可以知道?
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
挑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
3.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端午的鸭蛋?
... ... ...
理解作者的对家乡鸭蛋的感情
作者在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是为什么?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由于异乡人只赞鸭蛋,会给人一种高邮只有鸭蛋,别无他物之感,所以不满。这表作者热爱家乡的真实情感。
选段引袁枚《腌蛋》中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直接引袁枚的文,而改为转述,效果有何不同?
引古代名人袁枚的原话来赞高邮的鸭蛋,更真实可信如果转述,减轻令人信服的程度。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9 走近作者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8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7 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自豪之情。 汪曾祺简介 江苏高邮人,作..
发布于:2020-06-11 12:30:49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尖锐泼辣的批驳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理解掌握批驳谬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 ... ...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他们这样做只能瓦解斗志,甘做亡国奴。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
... ... ...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2、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
用了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观点,然后正面立论:“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 ...
1、 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性。
2、 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 ...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一种写作方法,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第一问。批驳一个错误观点,学生从小起就在生活中不断地遇到,不断地在增长这方面的能力。学生也许没有写过驳论文,但口头实践是不会少的。因此,不妨让学生思考一下,怎样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
第二问。作者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只能指一部分人,不能指全体中国人,因此不能证明论点。这是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作者又提出正面论点,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就间接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
二、五个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依次是: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指广大人民;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指所有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知导入 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下令禁止男女同学同泳,以免肌肤相碰,有碍男女大防。面对这样的禁令,鲁迅先生是这么说的:男女生..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学习直接批驳与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 3.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内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11 一、新课导入 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二、认识作者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
发布于:2020-05-25 18:18:00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罗迦·费·因格,1948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 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模( )式 渊( )博
压榨( ) 对称( )
根深dì( )固 zī zī( )不倦
jí( )取
... ... ...
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
(2)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
(3)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生效。( )
(4)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认真读两遍课文,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理出本文的中心论题。
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从多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了人们的认识问题,再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再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的问题,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思路清晰,举例典型,有说服力。
... ... ...
从下列四中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
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很多人都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留心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使之变为现实。
... ... ...
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两个例。
(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2)罗兰·布歇尔不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 ... ...
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一、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二、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三、解决问题。(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 ... ...
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创造性人才的道理,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思维方式、知识、活用知识的观念等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在请同学们就“我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吗?”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怎样做有创造性的人。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著于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1+1=? 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 1(季度)+1(季度)=0.5(年) 1(爸)+1(妈)=3 1(狼)+1(羊)..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8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讨文章的中心论点、结构及..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7 读文章讨论问题 1.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由此引出什么观点? 2.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哪些局限?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
发布于:2020-05-25 18:00:38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高尔基(1868D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长篇小说《母亲》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剧本有《小市民》: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
《底层》: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
... ... ...
文体知识储备
散文诗是一种文学的体裁,它是富有诗意的散文。外观上是散文,使用的是散体语言,但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
特点一: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特点二: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
特点三: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散文诗运用象征,往往是通篇的运用。
... ... ...
象征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与比喻、拟人混淆。象征是一种表现方法,一般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赋予事物一定意义,对托义之物须做细致描写和刻画,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须描写和刻画。
象征的作用:
(1)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 ... ...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精灵( )呻吟 ( )
胆怯( ) 翡翠( )
蜿蜒( )蠢笨( )
恐吓( )飞i( )
碎末( )深渊( )
号叫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查字典或资料)
呻吟: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胆怯:胆小畏缩。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本文用来比喻海浪。
号叫:拖长声音大声叫唤。本文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
渴望:迫切的希望。
预言: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 ... ...
再次浏览课文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文中作者共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哪些事物。把他们圈出来。
②划出描写海燕的语句。
③课文按照暴风雨到来的顺序可以分为几幅画面。
... ... ...
1、指定学生朗读4—6节。要求学生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划出来。
呻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躲藏
2、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海鸟怎样的共性,有何象征意义?
海鸥、海鸭、企鹅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象征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海燕的叫喊,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海燕是怎样的形象?那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海燕的这种精神?
... ... ...
请你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表现海燕的心理活动。
1.欢乐,与其他海鸟的恐惧形成鲜明的对比。
2.对暴风雨的热情和渴望。
3.无畏,和战胜暴风雨的信心。
4.要求:它与其他海鸟的对话应形成冲突,表现出海燕对怯懦者的蔑视。
《海燕》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时目标 1.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文章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引导学..
《海燕》PPT(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课程 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介绍了《海燕》的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划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是..
《海燕》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
发布于:2020-05-25 17:46:00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课文结构,学习课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精妙之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感受文中描绘的优美的春天景色,再现课文图景。
2、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3、体会作者文中所流露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 ... ...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作品风格率真自然。他的山水游记很著名。今人钱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笺校》。
燕地寒( ) 花朝节( )
廿二日( ) 倩女之u面( )
脱笼之鹄( ) 浅鬣寸许( )
而歌者( ) 红装而蹇者( )
呷浪之鳞( ) 以游堕事( )
恶能无纪( ) 髻鬟( )( )
... ... ...
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泉水,名词用作动词。汲水。
茗:茶,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酒杯,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蹇:跛足,引用为驴。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这篇游记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篇游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井早春秀丽的景色。
本文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井初春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意趣。
第一部分(1)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
第二部分(2)满井春色。
第三部分(3)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 ... ...
1、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2、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3、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 ... ...
1、情景交融:都是景语,都是情语,汇成一首对春天的赞歌。“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则是这支赞歌的主题。
2、描写突出景物特点:高柳、山水、麦田,都是典型的北国之春的特点。运用了白描、拟人、生动的比喻等写景方法。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如:写水光之色、柳枝麦苗、游人欢欣、鱼鸟之乐,无不流露出喜悦之情。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 ...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飞沙走(lì)___;波色(zhà) ___明;
清(chè)___见底;(juān)___然如拭;
鲜(yán)___明媚;泉而(míng)___者;
(pù)___沙之鸟;汗出(jiā)___背;
(yōu)___然自得;脱笼之(hú)___。
2、指出下列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组:( )
A、土膏(很稠的糊状物 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B、乍明(初、始) 曝沙之鸟(晒)
C、披风(开、分散) 汗出浃背(湿遍)
D、晶晶然(样子) 脱笼之鹄(天鹅)
... ... ...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 文中这样的景物描写还有几处,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二、文中这样的比喻句还有几处,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 ... ...
《满井游记》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学习作者善于捕捉富有特征的事物,运用贴切而新奇的比喻的技巧。 3.了解袁宏道的有关文学常识;体会作者..
《满井游记》PPT课件11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多写闲情逸致,创作了大量山水..
《满井游记》PPT课件10 公安派 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因籍贯是湖北公安,所以称公安派。公安派在创作上坚决反对摹拟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抒性灵。他..
发布于:2020-05-25 17:25:30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首创。
给下列生字注音: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
... ... ...
解释下列词语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 ... ...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 ...
学习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
... ... ...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样论证方式?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古人谈读书》PPT下载(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说明人应该多读书,使自己的知识渊博起来,精神丰富起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
《古人谈读书》PPT下载(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经过几年的寒窗苦读,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你能否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你能说出几条..
《古人谈读书》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初读课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
发布于:2020-05-25 16:43:59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修辞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 果,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语言,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 ... ...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 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4、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开贞,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 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 ... ...
《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 ... ...
睥睨( )( ) 波澜( )
发泄( ) 稽首( )
UUOO( )( )
污秽( ) 迸射( )
罪孽( ) 脚镣( )
咆哮( )( )
眩目( ) 郢( )
伫立( ) 木梗( )
驰骋( )( )
虐待( ) 雷霆( )
忏悔( )
徘徊( )( )
... ... ...
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课文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两方面的思想内容。
第一层次 (1-8)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 ... ...
1、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品昧语言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 ... ...
1、《雷电颂》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 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 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2) 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3) 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2 、《雷电颂》与以前读过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这种抒情方式有什点?
《天上的街市》《静夜》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显得比较含蓄。
... ... ...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 ... ...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二、“风雷电”的形象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
三、《诗两首》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写鲛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像贴切新颖,给人美的享受。
... ... ...
《雷电颂》PPT课件7 读准下列字音 睥睨(P)(n)污秽(hu) 犀(xī)利 迸(bn溃┥ 驰骋(chěn溃 虐(n)待 雷霆(tn溃 解词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
《雷电颂》PPT课件6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
《雷电颂》PPT课件4 话剧释义 话剧艺术,一般是指以对话和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在欧洲各国,话剧被通称为戏剧。 ... ... ... 戏剧知识推介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
发布于:2020-05-25 16:14:12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作 者 简 介
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等
... ... ...
学习目标:
1.正确识记生字、解词、文识。
2.比较南方雪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哪些文句表现“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有什么作用?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的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第一段)
表现“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的作用?
作者用两个极含表现力的比喻:“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一虚一实,形象的写出了江南雪景的滋润美艳特质。
通过宝珠山茶的血红,单瓣梅花的白中隐青,磬口腊梅花的深黄和杂草的冷绿与雪野的洁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江南的雪是色彩斑斓、明艳秀丽的。
... ... ...
文句表现“朔方的雪”的“如粉、如沙”的作用?
作者通过描写,突出了朔方的雪那种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弥漫太空”的飞雪,“如包藏火焰的大雾”,不仅自己“升腾”“旋转”“灿烂的生光”,而且使整个“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尽现北国飞雪的壮美和独立张扬的个性。
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爱,也流露出柔美事物不能永存的惋惜。
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敢于直面现实战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 ... ...
1、“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表现在哪些地方?
表现在对雪地中花草的描写中。
2、第二段描写的色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写运用了______手法。
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映衬
本文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逐层铺垫,逐层比衬(解答此题要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赞颂朔方的雪。暖国的雨(变不成雪花)——南国的雪(滋润美艳,但软弱易逝)——朔方的雪(消尽了雨质,独立成熟)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初识文言文 2.诵读课文 3.积累文言词语 4.了解文章大意 5.积累文言常识 6.了解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 ... ... 咏雪P..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前言导入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你知道古代有哪些智慧儿童吗? 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做诗的曹植 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世 说 新 语》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
发布于:2020-05-25 16:09:02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岑参(715—770), 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作者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 ...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士们都冻得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
... ... ...
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送别。试用将此诗分成 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卷”“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写出了雪花的轻柔浪漫,“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湖北江陵人,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来又往来于北庭和轮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情境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 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
发布于:2020-05-25 16:03:33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辨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悠闲自得的旷达情怀。
... ... ...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 ... ...
第一段字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 ... ...
第三段字词句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啊。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 ... ...
1 .结构严谨巧妙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
2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写亭子周围的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写滁州官民同乐图,反映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显示了政治清明,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 .文中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
成语源于古文,本文有几个成语,请找出来。
1 .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2 .水落石出
本来是写自然景色,后转用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
3 .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相聚宴饮的欢乐。
... ... ...
1.熟读课文。
2.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醉翁亭记》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 (重点) 3.理解文章中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思..
《醉翁亭记》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
《醉翁亭记》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
发布于:2020-05-25 15:41:24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背诵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作者简介: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自然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此诗是他在轮台军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的,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
... ...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即飞雪 就 冷难着 穿
散入珠帘 飘 饮归客 用酒食款待
置酒 摆下 冻不翻 招展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呼呼的北风卷地而来,连白草也被刮倒了。塞北的天空,才八月就已雪花纷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盛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大衣不觉得暖和,织锦的被子也显得太单薄。
... ... ...
1、内容上写了哪两个方面?
2、表现了怎样的环境?
3、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
描写西北风雪的奇寒,
抒写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
... ... ...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欣赏品味诗歌:
1、找出自已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 ... ...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
2、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湖北江陵人,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来又往来于北庭和轮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情境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 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
发布于:2020-05-25 14:51:55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