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课》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可以_____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__________状态,除非有_____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__________,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_____.
4.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_____,与物体的质量成_____,加速度方向与__________相同.表达式:_____.
5.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方向_____,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__________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__________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力.
7.超重与失重
(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物体所受的重力,加速度方向_____.
(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物体所受的重力,加速度方向_____.
... ... ...
章末复习课PPT,第二部分内容:提升层能力强化
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
1.整体法:在研究连接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往往将连接体视为整体.对牛顿第二定律F=ma,F是整体所受的合外力,ma是整体与外力对应的效果.注意分析整体受力时不要将内力分析在其中.
2.隔离法:多在求解连接体的相互作用力时采用,即将某个部分从连接体中分离出来,其他部分对它的作用力就成了外力.
3.在解答连接体问题时,决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立起来,多数情况下两种方法要配合使用.求各部分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加速度或合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无论运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还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例1】(多选)质量分别为2 kg和3 kg 的物块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轻质弹簧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A、B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20 N、F2=10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6 N
B.如果只有F1作用,则弹簧的弹力大小变为12 N
C.若把弹簧换成轻质绳,则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零
D.若F1=10 N、F2=20 N,则弹簧的弹力大小不变
[一语通关]
整体法与隔离法常涉及的问题类型
(1)涉及滑轮的问题: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采用隔离法.
(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系统)内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
(3)斜面体与物体组成的连接体的问题: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在临界和极值问题中的应用
在某些物理情境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两种状态的衔接,两种现象的分界,同时使某个物理量在特定状态时,具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这类问题称为临界、极值问题.
临界极值问题是动力学的常见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法有:(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时,可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显现出来,达到快速求解的目的.
(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状态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临界状态,也可能不出现临界状态,解答这类问题,一般用假设法.
(3)数学方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求解得出临界条件.
【例2】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B,用两根等长的细绳1、2分别固定在车厢的A、C两点,如图所示,已知两绳拉直时,两绳与车厢前壁的夹角均为45°.试求:
(1)当车以加速度a1=12g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1、2两绳的拉力的大小;
(2)当车以加速度a2=2g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1、2两绳的拉力的大小.
[一语通关]
求解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找准临界点,从临界点入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看哪些量达到了极值,然后对临界状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整体法、隔离法求解即可.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在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DD→由F=ma求得aDD→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求得s、v0、vt、t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即在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加速度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DD→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求得aDD→由F=ma 求得物体受力情况
【例3】如图所示为何雯娜在蹦床比赛中的画面.已知何雯娜的体重为49 kg,设她从3.2 m高处自由下落后与蹦床的作用时间为1.2 s,离开蹦床后上升的高度为5 m,试求她对蹦床的平均作用力.(g取10 m/s2)
... ... ...
《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整合提升 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高频考点一 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知识贯通]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求解瞬..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明确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 ... 牛顿第二运动定..
发布于:2020-10-10 15:24:57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速度变化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要求
1.认识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2.能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 ... ...
速度变化规律PPT,第二部分内容:自学新教材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填一填
(1)定义:物体的____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物体的加速度____和____都不改变。
(3)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 ____;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____。
2.判一判
(1)物体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加速度恒定,则物体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3)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同向,且a恒定不变,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3.选一选
(1)[多选]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而改变
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C.速度不断随时间增加的运动,称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D.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为正值
(2)[多选]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已知在某段时间内这辆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在这段时间内,该汽车( )
A.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
B.不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
1.填一填
(1)公式表示
速度公式:vt=____。
当初速度为零时,公式为:vt=____。
(2)图像描述
vt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____,如图甲所示。
at图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 ____为纵坐标可以得到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常称为at图像,如图乙所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at图像为____的直线。
2.判一判
(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是正方向。( )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时间成正比。( )
(3)公式vt=v0+at适用于任何直线运动。( )
3.想一想
物体的初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越长,则由公式vt=v0+at知物体的末速度一定越大吗?
提示:不一定。由公式vt=v0+at知,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的初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越长,则物体的末速度一定越大。而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末速度可能反而越小。
... ... ...
速度变化规律PPT,第三部分内容:提升新知能
突破点一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学透用活]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轨迹为直线,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恒定。
2.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依据运动物体是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加速度是否恒定,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只要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加速度恒定,即使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加速度的正、负取决于正方向的选取,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加速度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所以无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4.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判断,要看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二者同向时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者反向时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对点练清]
1.[多选]下列关于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
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而改变
C.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匀加速直线运动
D.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2.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分别为1 m/s、2 m/s、3 m/s、…,则此物体的运动性质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
B.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C.加速度不断增大的运动
D.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 ... ...
速度变化规律PPT,第四部分内容:训练新素养
一、由vt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核心素养之科学探究)
如图是一个物体运动的vt图像。它的速度怎样变化?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即Δt′=Δt时,速度的变化量Δv′和Δv总是相等的吗?物体在做匀变速运动吗?
[提示] 由题图可知,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总是相等的。由题图可知,Δt′=Δt,但Δv′<Δv,故物体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二、典题好题发掘,练典题做一当十
一辆汽车以36 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从某时刻起,它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10 s末因故突然紧急刹车,随后汽车停了下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6 m/s2。
(1)汽车在10 s末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来用了多长时间?
[分析] 依题意,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都是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问是已知加速的时间求末速度。
第(2)问是已知末速度求减速的时间。两个问题都需要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来求解。其中,第(2)问汽车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位移的方向相反,需要建立坐标系处理物理量之间的正负号问题。
《章末复习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 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_________. (2)位移公式:_________. (3)速度位移关系式:_________. 2.匀..
《本章优化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 整合提升 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 由于运动学部分的公式较多,并且各公式之间又相互联系,因此本章中的一些题目常可一题多解.在解题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 2.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会应用平均速度公..
发布于:2020-10-10 12:22:54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超重与失重》牛顿运动定律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素养•明目标】
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科学思维:会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超重与失重问题.
... ... ...
超重与失重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超重现象
1.超重现象: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_______的加速度,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____.
3.运动类型:超重物体做向上的________或向下的________.
二、失重现象
1.定义: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______的加速度.
3.运动类型:失重物体做向上的_______或向下的_______.
4.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悬挂物的_______(或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状态.
(2)产生条件: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_______.
(3)所有的抛体运动,在不计阻力的情况下,都处于_______状态.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一定向上运动.( )
(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可能向下运动.( )
(3)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
(4)只要物体向下运动,就会引起失重现象.( )
(5)物体在完全失重的条件下,对支持它的支撑面压力为零.( )
(6)物体完全失重时,不受重力作用.(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正在向上运动的物体,才有可能处于超重状态
B.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
C.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地球对它的引力变大
D.超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
3.跳水运动员从10 m跳台腾空跃起,先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达到最高点后,再自由下落进入水池,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离开跳板在空中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超重状态
D.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 ...
超重与失重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1.实重与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重力.物体所受重力不会因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2)视重:用弹簧测力计或台秤来测量物体重力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物体的视重.当物体与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运动时,视重等于实重;当存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时,视重不再等于实重.
2.超重现象
(1)超重现象: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超重的原因: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绳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所以F=m(g+a)>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F′>mg.
(3)超重的动力学特点:
超重向上加速运动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或有向上的分量).
【例1】 一个站在升降机上的人,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一个质量为1 kg的鱼,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2 N,该人的体重为750 N,则他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为(g取10 m/s2)( )
A.750 N B.762 N
C.900 N D.912 N
思路点拨:升降机、人、鱼的加速度相同,由鱼可分析得到人的运动情况.另外,人对地板的压力须考虑他手中所提的鱼.
D [1 kg的鱼的重力为10 N,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12 N,可知鱼所受的合力F鱼=(12-10) N=2 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此时鱼的加速度为2 m/s2,方向向上,这也表明升降机及升降机中的人也正在做加速度向上的运动,将人和鱼看作一个整体,可得N-(M+m)g=(M+m)a,N为地板对人向上的作用力,而人对地板的反作用力与N相等,方向向下,计算可得N=912 N,故选D.]
理解超重现象的两点技巧
(1)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实重(即所受重力)并不变,只是视重变了,视重比实重增加了ma.
(2)决定物体超重的因素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即物体可以向上加速运动,也可以向下减速运动.
1.对失重现象的理解
(1)从力的角度看:失重时物体受到的竖直悬绳(或测力计)的拉力或水平支撑面(或台秤)的支持力小于重力,好像重力变小了,正是由于这样,把这种现象定义为“失重”.
(2)从加速度的角度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a≤g,如图所示),这是物体失重的条件,也是判断物体失重与否的依据.
2.对完全失重的理解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重力全部产生加速度,不再产生压力(如图所示),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例2】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如图所示,当升降机做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分别为多少?(g取10 m/s2)
(1)升降机匀速上升;
(2)升降机以3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
思路点拨:①体重计读数对应人对其压力大小.
②可用转换对象法对人受力分析.
超重、失重问题的处理方法
(1)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分析.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求出结果后,注意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变换成所求的结论,也要注意区分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
(2)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如测力计、台秤示数的变化问题,对于其中一个物体(或物体中的一部分)所处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导致系统是否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的判断问题,可以根据系统的重心发生的超重、失重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 ... ...
超重与失重PPT,第四部分内容:当堂达标固双基
1.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必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B.物体向下运动时,必处于失重状态
C.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D.物体斜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3.(多选)原来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拉长的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现发现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
4.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 kg的重物,当此人站在以5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多大质量的物体.(g取10 m/s2)
... ... ...
《章末复习课》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可以_____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__________状态,..
《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整合提升 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高频考点一 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知识贯通]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求解瞬..
发布于:2020-09-17 15:06:22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
第一部分内容:明确原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
3.判断沿斜面下滑的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能利用v-t图像求加速度.
二、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低压交流电源(或220 V交流电源)、小车、U形夹、长木板(或者轨道)、毫米刻度尺.
三、实验原理与设计
1.打点计时器及其应用
2.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1)利用平均速度v=ΔsΔt,当Δt很短时,可以近似认为平均速度ΔsΔt等于t时刻的瞬时速度,利用速度和时间关系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Δs=s2-s1=s3-s2=…=sn-sn-1=aT2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四、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用垫片垫高此端,使木板倾斜.
2.将长60 cm左右的纸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另一端固定于小车,尽量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3.闭合电路开关,稍后释放小车,待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止住小车,关闭开关,取下纸带.检查点迹.
4.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适当的点记为点O.在该点后面,依次标出间隔时间相等的计数点1、2、3、4、5、…
5.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周期,计算各计数点到O点对应的时间t,测量各计数点与O点间的距离s,并将数据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
五、数据分析
1.表格法
(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作为计数起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下来填入表中.
(2)分别计算出与所求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1、x2、x3、…
(3)利用vn=xn+xn+12T求得计数点1、2、3、4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
(4)根据表格的数据,分析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
... ... ...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PPT,第二部分内容:典例解读
热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某同学按图示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图中仪器A叫做__________打点计时器,使用220 V________电源(选填“交流”或“直流”),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仪器A的位置.
(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以下基本步骤:
A.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B.穿好纸带
C.把计时器固定好
D.接通电源,进行打点
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热点二、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在纸带上选择标为0~6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纸带旁边并排放着毫米刻度尺,零刻度点跟0计数点对齐.
热点三、实验拓展创新
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甲所示,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相同,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度分别为v1=0,v2=0.06 m/s,v3=________m/s,v4=0.18 m/s,v5=________m/s.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像(保留描点痕迹).
... ... ...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素养明目标】 物理观念:1.理解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2.理..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 第一部分内容:实验基础 实验目的 1.理解科学测量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2.练习使用打点..
发布于:2020-08-17 09:58:58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实验基础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索物理规律。
带定滑轮的木板、薄垫块、小车、细绳、重物(小钩码或沙桶)、打点计时器、纸带、交流电源、天平、砝码、刻度尺。
实验原理与设计
1.实验的基本思路——控制变量法
(1)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通过增减重物的方式改变作用于小车的拉力F,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a,可得a与F的关系。
(2)保持拉力F不变,通过在小车上增减砝码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质量m,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a,可得a与m的关系。
2.实验设计关键点——测小车的合外力
(1)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小车受到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抵消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及其他阻力。
(2)所挂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重物的重力大小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
(1)将小车置于带有定滑轮的木板上,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后挂在小车尾部。
(2)用薄垫块将木板一端垫高,调整其倾斜程度,直至小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分布均匀为止。
(3)在细绳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前端。注意重物质量应远小于小车质量。
(4)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后开启打点计时器,稍后再将小车由静止释放。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据此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增加重物的质量(重物总质量仍远小于小车质量),重复实验,将小车所受的不同拉力与相应计算出的加速度记录下来。
(5)保持重物不变,增加或减少小车上的砝码以改变小车的质量,重复实验,将小车的质量与相应的加速度记录下来。
(1)小车质量m一定时,将所受拉力F与相应加速度a的实验数据填入表1中;拉力F一定时,将小车质量m与相应加速度a的实验数据填入表2中。
分析数据及图像,得到的实验结论:
1对同一物体,当m不变时,a和F成正比。
2对不同物体,当F不变时,a和m成反比。
... ... ...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PT,第二部分内容:实验考点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1]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沙子的质量;
B.按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沙桶;
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的质量M;
E.保持小桶及其中沙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M关系图像,并由图像确定a和M的关系。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____步实验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关键点拨]
关于平衡摩擦力的三点说明
(1)在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到小车不挂重物时带动纸带能在木板上匀速运动为止。
(2)摩擦力是否被完全平衡的判断方法是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间隔是否均匀,若打出的点间隔均匀就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也就完全平衡摩擦力了。
(3)平衡摩擦力是指小车所受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相等,即mgsin θ=μmgcos θ,等式两边m可消去,所以平衡摩擦力后,不管是改变重物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的质量,都不需重新平衡摩擦力。
[对点训练]
1.(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沙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使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a=2xt2计算;
B.利用逐差法根据a=ΔxT2计算。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________比较合理。
考点二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典例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砝码及砝码盘B的质量应远大于小车A的质量
D.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1mA图像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1=7.06 cm、s2=7.68 cm、s3=8.30 cm、s4=8.92 cm,已知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则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____________。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F关系图像是________。
《章末复习课》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可以_____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__________状态,..
《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整合提升 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高频考点一 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知识贯通]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求解瞬..
发布于:2020-08-17 08:53:51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平衡条件的应用》力与平衡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素养•明目标】
科学思维:1.通过实例巩固处理静态平衡的常用方法.2.通过解析法和图解法,掌握如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3.掌握解决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的方法.
... ... ...
平衡条件的应用PPT,第二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1.静态平衡的定义
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时的平衡.
2.静态平衡的理解
(1)运动学特征:处于静态平衡的物体速度为零.
(2)平衡条件:处于静态平衡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3)实例:日常生活中,三角形支架以其优越的平衡稳定性被广泛采用.如:大型展览馆、体育馆屋顶的钢架结构,马路边的路灯支架,建筑工地的塔吊支架等静态平衡装置大多采用三角形结构.
【例1】沿光滑的墙壁用网兜把一个足球挂在A点,如图所示,足球的质量为m,网兜的质量不计,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α,求悬绳对球的拉力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
思路点拨:①球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
②选取球为研究对象可采用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求解.
解决静态平衡问题的方法及步骤
(1)处理平衡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等.
(2)应用平衡条件解题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物体、质点或绳的结点等);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③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
④求解方程,并讨论结果.
1.动态平衡的定义
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运动状态缓慢地发生变化,而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
2.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3.解题思路
把“动”化为“静”,从“静”中求“动”.
【例2】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AC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为N2.在将木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1和N2都增大
B.N1和N2都减小
C.N1增大,N2减小
D.N1减小,N2增大
思路点拨:选取球为研究对象⇨对球进行受力分析,作出受力的矢量三角形⇨根据有向线段的长度变化判断力的变化
动态平衡及其分析方法
(1)物体的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运动中的平衡,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此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动态平衡状态.
(2)动态平衡问题的两种分析方法
①解析法: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一般函数式,然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②图解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画出不同状态下的力的矢量图(画在同一个图中),然后根据有向线段(表示力)的长度变化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
平衡问题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1.临界问题
临界状态是指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的过程中的转折状态.可理解为“恰好出现”某种物理现象,也可理解为“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称为临界问题.
2.极值问题
极值是指描述物体的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涉及极值的问题称为极值问题.
3.解决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的方法
一种是物理分析法,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抓住临界(或极值)条件进行求解.例如,两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间的弹力为零.另一种是数学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依据物理规律写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作出函数图像),用数学知识(例如求二次函数的极值、讨论公式极值、三角函数极值等)求解.
... ... ...
平衡条件的应用PPT,第三部分内容:当堂达标固双基
1.一氢气球下系一小重物G,重物只在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影响,而重物运动的方向如各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图中气球和重物G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可能的是( )
A [重物G受到重力和绳的拉力的共同作用,由力的平衡可知,二力必定反向,所以悬线是竖直的.]
2.如图所示,一只质量为m的蚂蚁在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内爬行,在距碗底高R2的P点停下来,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它在P点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12mg B.22mg
C.32mg D.mg
3.如图所示,用OA、OB两根轻绳将花盆悬于两竖直墙之间,开始时OB绳水平.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改变OB绳长使绳右端由B点缓慢上移至B′点,此时OB′与OA之间的夹角θ<90°.设此过程OA、OB绳的拉力分别为FOA、FO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OA一直减小 B.FOA一直增大
C.FOB一直减小 D.FOB一直增大
... ... ...
《章末复习课》力与平衡PPT 第一部分内容: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力的合成与分解 (1)遵守定则:_________定则或_________定则.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_________F_______..
《本章优化总结》力与平衡PPT 整合提升 物体的常见平衡模型 1.轻绳模型:轻绳只能发生拉伸形变,所以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总是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绳内部张力处处相等. 2.滑轮模型..
《受力分析和共点力的平衡》力与平衡PPT 第一部分内容:高频考点一 物体的受力分析 [知识贯通] 1.受力分析 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外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
发布于:2020-08-03 16:09:37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要求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 ... ...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PPT,第二部分内容:自学新教材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填一填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间的一对_______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称为反作用力。
(2)特点: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既可以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
2.判一判
(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 )
(2)物体间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 )
(3)只有两物体接触时,才会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 )
3.选一选
(1)关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两物体质量相等时它们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不同时产生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一定相反
(2)[多选]下列例子中属于利用反作用力的是( )
A.运动员跳起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跳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2019年6月5日,我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再度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收获火箭发射新技能
D.划船的人坐在乌篷船后梢,脚踏或手划木浆击水推进,时速可达10多公里
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及其意义
1.填一填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方向_____,作用在同一条_____上。
(2)表达式:F=_____,其中F、F′分别表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负号表示两个力_____ 。
(3)意义:揭示了物体之间 _____ 的规律,使人们不仅可研究单个物体的运动,还可把存在相互作用的各个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研究。
2.判一判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 )
(3)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
(4)牛顿第三定律是个普遍定律,它的成立不受条件限制。( )
3.想一想
(1)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是否只有当马车匀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才等于车对马的拉力?
(2)马对车的拉力等于车对马的拉力,为什么车会被马拉动呢?
提示:(1)不是,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与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
(2)对车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马拉车的力比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要大,所以车会被马拉动。
... ... ...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PPT,第三部分内容:提升新知能
突破点一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
[学透用活]
1.三个性质
2.四个特征
等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反向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总是相反的
共线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性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总是相同的
[典例1]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某物体若只受一个力的作用,说明可以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
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解析]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即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A正确,B错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C错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不能求合力,D错误。
[对点练清]
1.如图所示,击球员用棒球棍回击飞过来的棒球时,球棒击棒球的力( )
A.比球撞击球棒的力更早产生
B.与球撞击球棒的力同时产生
C.大于球撞击球棒的力
D.小于球撞击球棒的力
2.如图所示,是利用传感器记录的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
D.此图线一定是在两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时显示出来的
解析:由图线关于t轴对称可以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B正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其大小和方向的关系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C、D均错误。
3.以卵击石,鸡蛋破碎,在这一过程中( )
A.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小
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
C.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互相平衡
突破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学透用活]
1.牛顿第三定律的公式表达:F=-F′。负号表示两者方向相反,等号表示两者大小相等。
2.牛顿第三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特点,揭示了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联系。
3.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与作用力性质、物体质量大小、作用方式(接触还是不接触)、物体运动状态及参考系的选择均无关。
(2)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中,若一个产生或消失,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否则就违背了“相互关系”。
[典例2] 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有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对点练清]
4.[多选]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等都适用
B.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相距很远时不适用
C.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加速运动时不适用
D.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时也适用
5.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 )
A.人对地球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 ... ...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PPT,第四部分内容:训练新素养
一、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核心素养之物理观念)
在如图甲中,猴子吊在空中,我们分析猴子所受的力。猴子受到重力G,还受到树枝对它的拉力F。由于猴子是静止的,而且不再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所以拉力F和重力G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另一方面,不但树枝在以拉力F向上拉着猴子,猴子同时也在以向下的拉力F′拉着树枝,这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虽然都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它们又有区别,请指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提示](1)平衡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平衡力则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
二、典题好题发掘,练典题做一当十
如图所示,油桶放在汽车上,汽车停于水平地面。涉及油桶、汽车、地球三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共有几对?这几对力中,油桶受哪几个力?汽车受哪几个力?地球受哪几个力?
[提示] 涉及油桶、汽车、地球三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共有4对,分别是油桶的重力和油桶对地球的吸引力;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球的吸引力;油桶对汽车的压力和汽车对油桶的支持力;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在这几对力中,油桶受重力和汽车对油桶的支持力,共2个力;汽车受重力、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油桶对汽车的压力,共3个力;地球受油桶对它的吸引力、汽车对它的吸引力和汽车对地球的压力,共3个力。
... ... ...
《章末复习课》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可以_____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__________状态,..
《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整合提升 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高频考点一 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知识贯通]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求解瞬..
发布于:2020-07-31 15:15:50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科学探究:弹力》相互作用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素养•明目标】
物理观念:1.知道形变的概念及常见的形变.2.了解弹性、弹性形变、弹性限度及弹力的应用.3.会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弹力.
科学思维:会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或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间是否存在弹力.
... ... ...
科学探究弹力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形变与弹力
1.形变:物体发生的_____、_____、_____等形状的变化称为形变.
2.弹性体及弹性形变
(1)弹性体是撤去外力后能_____原状的物体.
(2)弹性形变指_____发生的形变.
3.范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_____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范性形变.
4.弹性限度:当弹性体形变达到某一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_____恢复原状,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5.弹力的定义: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_____时,由于物体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_____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6.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趋向_____,以使物体恢复原状.
二、胡克定律
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如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性体_____(或_____)的长度成正比.
2.公式:F=_____.
3.适用条件:在弹性体的_____内.
4.劲度系数:是一个有单位的物理量,单位为_____.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m的物理意义:弹簧伸长或缩短1 m时产生的弹力大小为1 N.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撤去后,物体一定能够恢复原来状态.( )
(2)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两个物体之间一定能产生弹力.( )
(3)只要两个物体发生了形变,两个物体之间一定能产生弹力.( )
(4)弹力的大小总是与其形变量成正比.( )
(5)两物体之间有弹力作用时,两物体一定接触.( )
(6)由F=kx可知k=Fx,故劲度系数k与外力F成正比,与形变量x成反比.( )
2.关于弹性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形状的改变称为弹性形变
B.一根铁丝被用力折弯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
C.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D.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B.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也发生了形变
C.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 ...
科学探究弹力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1.形变的两种情况
(1)形状的改变:指受力时物体的外观发生变化,如橡皮条拉伸时由短变长;撑竿跳高时,运动员手中的撑竿由直变曲等.
(2)体积的改变:指受力时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如用力压排球,排球的体积变小;用力压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
2.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1)光学放大法:如图所示,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P.用力压桌面时,桌面发生了形变,虽然形变量很小,但镜子要向桌面中间倾斜,由于两个镜子间距较大,光点在墙上有明显移动,把桌面的形变显示出来.
(2)力学放大法:如图所示,把一个圆玻璃瓶瓶口用中间插有细管的瓶塞堵上,用手轻压玻璃瓶,玻璃瓶发生形变,容积减小,水受挤压上升,松开手后,形变恢复,水面落回原处.
1.(多选)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有( )
A.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中,撑竿的形变
B.当你坐在椅子上时,椅面发生的微小形变
C.细钢丝被绕制成弹簧
D.铝桶被砸扁
2.如图所示,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P.用力压桌面,观察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增大,P不动
B.F增大,P上移
C.F减小,P下移
D.F减小,P上移
物体的形变
(1)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2)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光学放大法、力学放大法等.
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方法一:对于形变比较明显的情况,可以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①物体间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有弹力产生.
(2)方法二: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①假设法:假设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弹力,看研究对象在假设条件下能否保持原状态,若能,说明假设成立,则弹力存在;否则弹力不存在.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球靠在竖直面上静止,竖直面是否对球产生力的作用?假设竖直面对球产生了力的作用,由力的作用效果可知,球不会静止,故可判定没有水平弹力产生.
②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在如图所示的情况中,若AC面和AB面对球都有弹力,这两个弹力方向分别垂直于AC和AB面,则球所受的力如图所示,由于AB面对球的弹力F2使球不能静止在原来位置,与球处于静止状态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AB面对球的弹力F2不存在.
(3)方法三: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通常采用假设法判断.
2.几种常见弹力的方向
3.弹力大小的计算
(1)公式法:利用公式F=kx计算,适用于弹簧这样的弹性体弹力的计算.
(2)平衡法:如果悬挂在竖直细绳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求解细绳的拉力时,可用二力平衡得到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目前主要适用于二力平衡的情况.
弹力的产生条件中接触是前提,挤压是关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存在与否的标志.但是,实际上除弹簧、橡皮条等物体产生弹力时形变较明显外,大部分物体产生弹力时形变是微小的,肉眼很难观察出来.因此,弹力有无的判断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条件法;2假设法.
1.定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弹簧要发生“弹性形变”,即在弹性限度内.
2.表达式中x是弹簧的形变量,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原长,也不是弹簧形变后的长度.
3.表达式中的劲度系数k,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如材料、形状、长度等)决定的.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弹簧,其劲度系数不同.
4.根据F=kx作出弹力F与形变量x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k=Fx=ΔFΔx.
【例3】如图所示,一根弹簧的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正对着刻度尺的零刻度,挂上100 N重物时正对着刻度20.
(1)当弹簧分别挂上50 N和150 N重物时,自由端所对刻度应是多少?
(2)若自由端所对刻度是18,则弹簧下端悬挂了多重的重物?
... ... ...
科学探究弹力PPT,第四部分内容:当堂达标固双基
1.如图为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应作用在Q物体上,且力的方向应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Q物体,故B、C、D均是错误的.]
2.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铅球和地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坚硬没发生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铅球也发生了形变
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铅球对地面的压力即为铅球的重力
C [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它们必定相互接触且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地面发生了形变,故A、B错误.铅球对地面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而不是铅球,D错误.只有C项正确.]
3.两个光滑的木板固定为如图所示的结构,其中下面的木板水平,小球A放于其中,且与两木板都接触,则( )
A.两个木板对A都有弹力作用
B.只有下面的木板对A有弹力作用
C.将图中结构整体逆时针旋转一小角度后,A球受两木板的弹力作用
D.将图中结构整体逆时针旋转一小角度后,A球仅受左边木板的弹力作用
4.轻质弹簧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当下端悬挂一个钩码时,弹簧长度为L1=15 cm,再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长度为L2=25 cm.设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100 g,g取10 m/s2,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及原长L0.
《力》力PPT(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相互作用) 第一部分内容:知识要点基础 知识点1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一般情况下,沿顺时针方向可使螺母拧紧,沿逆..
《章末复习课》相互作用PPT 第一部分内容: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力的概念 (1)矢量性:既有____又有____.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____,改变物体的____. 2.重力 (1)定义..
《本章优化总结》相互作用PPT 整合提升 三种性质力的比较 1.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 种类 项目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产生原因 地球的吸引 物体之间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接触物体..
发布于:2020-06-27 02:46:48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力与平衡PPT(第1课时力的合成)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知道共点力、力的合成、合力、分力的概念.
2.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矢量与标量的根本区别.
3.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掌握求合力的方法.
... ... ...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PPT,第二部分内容:新知探究
一、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如果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_________,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合力: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_________可以用一个力代替,则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_________,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_________叫做力的合成.
二、平行四边形定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以表示互成角度的两共点力的有向线段为_________作平行四边形,则两邻边间的_________所对应的这条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_________和_________.
2.两个以上的力的合成方法:用__________定则求其中两个力的合力,然后用平行四边形定再求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外力都合成为止,最后得这些力的合力.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几个力一定是共点力.( )
(2)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力才是共点力.( )
(3)两个共点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与其合力作用的效果相同.( )
(4)力的合成有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时用三角形定则,二者是不同的.( )
(5)合力比每个分力都要大.( )
(6)两分力大小一定,则夹角越大,合力越大.( )
(1)“曹冲称象”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典故.请思考:
曹冲根据什么判断大象和船上石头的重力相等?其中包含什么思想方法?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再举一个相似的例子.
(2)合力一定比分力大吗?两个大小一定的力F1和F2,其合力何时最大?何时最小?
提示:(1)在船的吃水线相同的情况下,一头大象的重力与一堆石头的重力相当.其中包含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即一头大象和一堆石头的作用效果相同.举例:一桶水可以由一个成年人单独提起,也可以由两个小孩共同提起.
(2)不一定.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还可能合力与分力大小相等;两个力同向的合力最大为F1+F2,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
... ... ...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PPT,第三部分内容:师生互动
思考下列几种情况下,小车受到的合力.(假设F1>F2)
(1)两个人向反方向拉车
(2)一人推车,一人拉车
(3)两个人互成角度拉车
[要点提示] (1)F1-F2 (2)F1+F2
(3)F1-F2≤F≤F1+F2
【核心深化】
1.合力与分力的“三性”
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两分力大小不变时,合力F随两分力夹角θ的增大而减小,随θ的减小而增大.(0≤θ≤180°)
(1)两分力同向(θ=0)时,合力最大,F=F1+F2,合力与分力同向.
(2)两分力反向(θ=180°)时,合力最小,F=|F1-F2|,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同.
(3)合力的取值范围:|F1-F2|≤F≤F1+F2.
关键能力1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多选)关于F1、F2及它们的合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F一定与F1、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B.两力F1、F2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C.两力F1、F2一定是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
D.两力F1、F2与F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
关键能力2 二力合成的范围
(多选)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6 N,F2=10 N,则它们的合力可能为( )
A.3 N B.5 N
C.10 N D.20 N
关键能力3 三力合成的范围
有三个力,大小分别为13 N、3 N、29 N.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和最小值应该是( )
A.29 N,3 N B.45 N,0 N
C.45 N,13 N D.29 N,13 N
力的合成范围分析的三点注意
(1)共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2)三力合成时,若第三个共点力的大小在这一范围内,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可以为零.
(3)最小值的计算时,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仍像求最大合力一样,把三个力限定在一条直线上考虑三个共点力的最小合力,从而导致错误.
【达标练习】
1.大小分别为5 N、7 N和9 N的三个力合成,其合力F大小的范围为( )
A.2 N≤F≤20 N B.3 N≤F≤21 N
C.0≤F≤20 N D.0≤F≤21 N
2.如图所示为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随两个共点力间的夹角θ变化的图像,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
A.1 N和4 N B.2 N和3 N
C.1 N和5 N D.2 N和4 N
求合力的方法
【核心深化】
1.作图法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工具作出平行四边形,然后用测量工具测量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具体思路如下:
2.计算法
(1)两分力共线时
①若F1、F2两力同向,则合力F=F1+F2,方向与两力同向.
②若F1、F2两力反向,则合力F=|F1-F2|,方向与两力中较大者同向.
(2)两分力不共线时: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分力及合力的示意图,然后由几何知识求解对角线,即为合力.以下为求合力的三种特殊情况:
关键能力1 两个力的合成
如图所示,两个人共同用力将一个牌匾拉上墙头.其中一人用了450 N的拉力,另一个人用了600 N 的拉力,如果这两个人所用拉力的夹角是90°,求它们的合力.
[思路点拨] 人的拉力是牌匾受到的两个力,明确了它们的大小和方向,可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合力.
... ... ...
《章末复习课》力与平衡PPT 第一部分内容: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力的合成与分解 (1)遵守定则:_________定则或_________定则.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_________F_______..
《本章优化总结》力与平衡PPT 整合提升 物体的常见平衡模型 1.轻绳模型:轻绳只能发生拉伸形变,所以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总是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绳内部张力处处相等. 2.滑轮模型..
《受力分析和共点力的平衡》力与平衡PPT 第一部分内容:高频考点一 物体的受力分析 [知识贯通] 1.受力分析 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外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
发布于:2020-05-25 17:58:44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力与平衡PPT(第1课时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第一部分内容:实验基础
1.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与其合力间的关系。
2.学习用等效思想探究矢量合成的方法。
木板、橡皮筋、细绳、弹簧测力计、图钉、白纸、铅笔、刻度尺、三角板。
实验原理与设计
1.让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与F2作用于某一物体,并产生明显的作用效果。
2.用一个力F来代替F1和F2,产生同样的作用效果。
3.测出F1、F2和F,比较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找出规律。
1.如图(a)所示,在铺有白纸的木板上,将橡皮筋一端用图钉固定于A点,另一端与两细线打一个结点B。两细线分别挂上弹簧测力计。
2.如图(b)所示,分别用力拉两只弹簧测力计,用铅笔标出结点B被拉伸到的位置,记为O点。记下此时两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并沿两细线标记出力的方向。
3.如图(c)所示,用力拉一只弹簧测力计。同样将结点B拉到O处。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沿细线标记出力的方向。
4.用力的图示画出F1、F2及F。
... ... ...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PPT,第二部分内容:数据分析及结论
1.数据分析
(1)比较F1、F2、F的大小和方向,能否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试一试,将F1、F2、F的箭头端用虚线连起来,找出满足的规律并进行论证。
(2)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上述实验两次。
2.实验结论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是F1与F2的合力,F1、F2和F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1.使用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间、指针和外壳之间或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纸面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引起系统误差。
2.两次测量拉力时,橡皮筋的结点不可能做到完全拉到同一点而造成偶然误差。
3.两个分力的夹角太小或太大,F1、F2数值太小,作出力的图示求合力时,会造成偶然误差。
(1)定位结点时要准确;
(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结点位置必须保持不变。
(1)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要使拉力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
(2)应使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3)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不要太大或太小。
... ... ...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PPT,第三部分内容:实验考点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1] 某同学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筋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
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图示法要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因此要表示出分力, 必须先测量出其大小和方向,故步骤C中遗漏了方向;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替代的前提是等效,实验中合力与分力一定使橡皮筋产生相同的形变效果,故步骤E中遗漏了使结点到达同样的位置。
[关键点拨]
(1)每次实验须保证结点位置保持不变,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是物理学中等效替换的思想方法。
(2)由于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实验中必须记录“两条细绳的方向”,比较时既要比较大小又要比较方向。
[对点训练]
1.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筋的另一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筋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如图所示。请将以下的实验操作和处理补充完整:
①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O;
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沿每条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连成线;
考点二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典例2] 某探究小组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 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甲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
[关键点拨]
(1)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要依据最小刻度确定估读位数,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
(2)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时用刻度尺借助于三角板规范作图。
《章末复习课》力与平衡PPT 第一部分内容: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力的合成与分解 (1)遵守定则:_________定则或_________定则.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_________F_______..
《本章优化总结》力与平衡PPT 整合提升 物体的常见平衡模型 1.轻绳模型:轻绳只能发生拉伸形变,所以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总是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绳内部张力处处相等. 2.滑轮模型..
《受力分析和共点力的平衡》力与平衡PPT 第一部分内容:高频考点一 物体的受力分析 [知识贯通] 1.受力分析 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外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
发布于:2020-05-25 17:47:36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摩擦力》相互作用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素养•明目标】
物理观念:1.理解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掌握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公式.2.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3.了解摩擦力的调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1.会综合判断摩擦力的方向.2.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 ... ...
摩擦力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_______,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_______的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及效果: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_______,并与物体的_______方向相反.因此,滑动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______.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2)公式:f=_______.
其中N表示_______,μ叫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_______及______________有关.
二、静摩擦力
1.定义:当两个彼此接触、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但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_______的力,这种力称为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物体直接_______,接触面_______,接触面间有_______,有_______.
3.方向:总是与_______相切并且与_______的方向相反.
4.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滑动的趋势.
5.大小:由_______决定,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6.最大静摩擦力
(1)定义: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静摩擦力的_______,也即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将开始沿接触面滑动时的静摩擦力,用fmax表示.
(2)相关因素
①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②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三、摩擦力的调控
摩擦力的调控
增大的方法
1增大物体间的_______.
2增大接触面的_______.
减小的方法
1减小物体间的_______.
2减小接触面的_______.
3采用 摩擦的方式.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一定产生摩擦力.( )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
(3)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
(4)静摩擦力总是发生在相对静止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
(5)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
(6)静止于水平粗糙地面上的木箱,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与推力大小有关.( )
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D.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有摩擦力的相互作用
... ... ...
摩擦力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对摩擦力的理解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比较
①两物体之间有弹力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趋势
滑动摩擦力
①两物体之间有弹力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
1.以下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D.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它们都要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2.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表面粗糙的物体,只要直接接触就会产生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总是一个定值
[误区警示]
有关摩擦力理解的三大误区
(1)误认为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其实不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可能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
(2)误认为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其实摩擦力既可作动力,又可作阻力.
(3)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其实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定
1.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
A、B叠放在一起,用力F拉物体B,而A、B都静止,如图甲所示.假设物体B对A有摩擦力,则A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一个力,不可能保持静止状态,所以A、B之间不存在静摩擦力.
2.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A、B叠放在一起,用力F拉物体A,而A、B都静止,如图乙所示.假设A、B之间没有静摩擦力,则A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一个力F的作用,不可能保持静止,所以A、B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存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B对A的静摩擦力一定向左,再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A对B的静摩擦力一定向右,则地面对B的静摩擦力一定向左.
3.利用假设法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1)方法
假设研究对象与被接触物体之间光滑,若它们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则其相对滑动方向就是原先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若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则说明两个接触的物体没有相对滑动的趋势.
(2)步骤
①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
②选与被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③假设接触面光滑,分析出研究对象与参考系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④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1采用假设法判断摩擦力是否存在的关键是假设接触面光滑,然后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
2对于相对复杂的题目,一般先分析受力简单的物体,再根据力的相互性分析与其接触物体的受力情况.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1)公式法:根据f=μN计算.
(2)二力平衡法: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求解.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1)根据受力情况和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总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2)随着相对运动趋势的增强,静摩擦力也逐渐增大,但不能一直增大.当静摩擦力增大至某一数值后,物体将开始沿接触面滑动,静摩擦力被滑动摩擦力取代.静摩擦力能达到的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fmax.静摩擦力的范围为0<f≤fmax.
(3)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为了分析问题方便,可认为二者相等,即fmax=μN.
... ... ...
摩擦力PPT,第四部分内容:当堂达标固双基
1.关于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接触面间压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B.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C.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
D.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无关
2.(多选)如图所示为倾斜的传送带传送装置.关于传送带上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传送带静止,物体也静止,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
B.若传送带静止,物体也静止,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静摩擦力
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上做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
D.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上做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3.(多选)如图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乙物体上,物体之间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
B.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乙对丙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
D.丙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
... ... ...
《摩擦力、平衡力、非平衡力的受力示意图》运动和力PPT 类型一 摩擦力的示意图 1.在图2-ZT-1中,物体在水平向右、大小为2 N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力的示意图画..
《摩擦力》运动和力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知识要点分类练 知识点 1 摩擦力 1.摩擦力可以分为_____摩擦力、______摩擦力和____摩擦力。其中,滑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
《摩擦力》运动和力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预习感知 一、滑动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原因:相互接触的物体..
发布于:2020-05-25 16:53:18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
2.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会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3.会推导Δx=aT2,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 ...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PPT,第二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12at2.
3.应用时注意的问题
(1)基本公式中的v0、v、a、x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若规定了正方向,它们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值表示,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通常情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都取正值,凡是与初速度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2)两个基本公式含有五个物理量,可“知三求二”.
(3)逆向思维法的应用: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倒过来看成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审题→画过程草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或选取坐标轴)→选用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例1】 在一段限速为50 km/h的平直道路上,一辆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刹车后车轮在路面上滑行并留下9.0 m长的笔直的刹车痕.从监控录像中得知该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1.5 s.请你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车刹车前的速度,并判断该车有没有超速行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1.v=xt适用于所有运动.
2.v=v0+v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v=vt2,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2】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 m/s,4 s内位移为20 m,求:
(1)质点4 s内的平均速度;
(2)质点第4 s末的速度;
(3)质点第2 s末的速度.
位移差公式Δx=aT2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Δx=x2-x1=aT2.
(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Δx=x2-x1=x3-x2=…=xn-xn-1=aT2成立,
则a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
利用Δx=aT2,可求得a=ΔxT2.
... ...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PPT,第三部分内容:当堂达标固双基
1.一颗子弹以大小为v的速度射进一墙壁但未穿出,射入深度为x,如果子弹在墙内穿行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在墙内运动的时间为( )
A.xv B.2xv C.2xv D.x2v
2.一个向正东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 s内发生的位移为8 m,在第5 s内发生的位移为5 m,则关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小为3 m/s2,方向为正东方向
B.大小为3 m/s2,方向为正西方向
C.大小为1.5 m/s2,方向为正东方向
D.大小为1.5 m/s2,方向为正西方向
3.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到达斜面中点用时1 s,速度为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长度为1 m
B.斜面长度为2 m
C.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为2 s
D.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4 m/s
... ... ...
《章末复习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 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_________. (2)位移公式:_________. (3)速度位移关系式:_________. 2.匀..
《本章优化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 整合提升 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 由于运动学部分的公式较多,并且各公式之间又相互联系,因此本章中的一些题目常可一题多解.在解题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素养明目标】 物理观念: 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2会推导初速度为零的..
发布于:2020-05-25 16:08:08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重力与重心》相互作用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测量方法.
3.理解重心的概念及知道物体重心的位置的影响因素.
... ... ...
重力与重心PPT,第二部分内容:新知探究
一、力的描述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N.
4.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_________又有_________.
5.力的图示: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_,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_________,箭头(或箭尾)所在的位置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二、重力及其测量
1.重力:由于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测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测出,测量时物体必须保持_________,这样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体检时常用磅秤来测量体重.
3.大小:可用公式G=_________计算得出,式中g是比例系数,g=_________.
4.方向:总是_________.
三、物体的重心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
(1)物体的形状;
(2)物体的质量分布.
3.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越高,物体的稳定性越差;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1)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
(2)只要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相同,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
(3)要想描述清楚一个力需要指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4)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它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
(5)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
(1)观察下列图片,分析力的作用产生什么效果?
①图中撑杆跳运动员的作用力使撑杆弯曲.
②图中运动员踢球的力使足球改变了运动方向.
(2)图甲所示,苹果落向地面;图乙所示,建筑上应用重垂线检测墙壁是否竖直.
①为什么树上的苹果总要落向地面?
②为什么使用重垂线能检测墙壁是否竖直?
提示:(1)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①苹果受重力作用.
②因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 ...
重力与重心PPT,第三部分内容:师生互动
力和力的图示
图中的甲、乙描述的是某小朋友拉车的情景.
(1)哪幅图对力的表示更准确?
(2)两幅图表示力的方法有何不同?
[要点提示] (1)甲图
(2)甲图是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用线段的长度描述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所在位置表示力的作用点;乙图是力的示意图,它只描述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能描述力的大小.
【核心深化】
1.力的三个性质
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是不存在的,一个力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相互性 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另一个物体也一定会对这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矢量性 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比较
关键能力1 对力的理解
(多选)(2019•枣庄高一月考)2018年8月24日,邹市明获得殊荣——“最多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拳击次特轻量级金牌获得者”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邹市明曾获得2届奥运会拳击冠军、3届拳击世锦赛冠军、WBO蝇量级拳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邹市明在拳击比赛时,给对手一记重拳“KO”获胜,说明邹市明对对手施加了力,而对手未对邹市明施加力
B.邹市明对对手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邹市明
C.邹市明一记重拳,对手感觉到痛而邹市明未感觉到痛,说明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
D.邹市明给对手一记重拳,对手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关键能力2 力的描述
在图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方的20 N的力推木块,使木块静止在墙壁上,在图丙中电灯静止悬挂.
(1)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
(2)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对重力与重心的理解
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
(1)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2)同一物体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用测力计称其重力,示数是否相同?
2.“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超艺术的结晶,如图所示,飞奔的骏马用一只马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
骏马的重心是否一定在飞燕所在的竖直线上?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核心深化】
1.对重力的理解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由于其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2)大小
①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②不同地点,同一物体的重力随所处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地面向下”或“指向地心”.
2.对重心的理解
(1)特点:重心是物体各处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2)重心的位置及决定因素
①位置: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②决定因素
a.物体质量分布情况.
b.物体的形状.
(3)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上.
②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情况均有关.
... ... ...
《力》力PPT(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相互作用) 第一部分内容:知识要点基础 知识点1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一般情况下,沿顺时针方向可使螺母拧紧,沿逆..
《章末复习课》相互作用PPT 第一部分内容: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力的概念 (1)矢量性:既有____又有____.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____,改变物体的____. 2.重力 (1)定义..
《本章优化总结》相互作用PPT 整合提升 三种性质力的比较 1.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 种类 项目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产生原因 地球的吸引 物体之间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接触物体..
发布于:2020-05-25 15:42:57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知道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认识的进程,知道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及推理方法.
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体会生活中惯性的应用与预防.
... ... ...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PPT,第二部分内容:新知探究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1.历史的回顾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亚里士多德 有外力的作用才有速度,要维持物体的运动速度就需要_________
伽利略没有力也可以有_________,维持物体的运动可以不需要_________
笛卡儿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原来的速度沿着一条_________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_________
2.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及其意义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状态,直到有_________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指出了物体_________ (或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_________的性质.
(3)明确了力的作用效果,即力是_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状态的属性.
(1)惯性大小的量度:_________是描述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物体的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2)惯性的大小体现在_________改变的难易程度上,和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_________.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速度大小的改变.( )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4)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牛顿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
(5)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正确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
高铁的列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4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快的火车.有的同学认为:火车变快了,其惯性变大了,所以难刹车.他的认识正确吗?
... ... ...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PPT,第三部分内容:师生互动
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如图所示,小球沿斜面由静止滚下,再滚上另一斜面.
(1)实际上小球滚上另一斜面的最大高度等于h吗?
(2)设想斜面是光滑的,小球滚上另一斜面的最大高度等于h吗?
(3)设想斜面是光滑的,若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还能滚到另一斜面高h处吗?与没减小斜面倾角之前相比,小球滚到另一斜面高h处通过的距离如何变化?
(4)设想第二个斜面变成水平面,这时小球试图滚上另一斜面的相同高度,但永远达不到.这时小球的运动能停下来吗?
【核心深化】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推论: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时候,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2.理想实验的意义
(1)伽利略理想实验是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如图所示,我们有这样的日常经验:一只木箱,不用力推时木箱不动;用力推时木箱运动;停止用力,木箱就停下来.
(1)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不用力推木箱时,木箱为什么会停下来呢?
(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运动起来的木箱的运动状态会改变吗?
[要点提示] (1)不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木箱将保持这个速度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
【核心深化】
1.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关键能力1 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
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比如自行车
B.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所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
D.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关键能力2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应用
(2019•桂林高一检测)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直线 D.抛物线
... ... ...
《章末复习课》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可以_____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__________状态,..
《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整合提升 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高频考点一 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知识贯通]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求解瞬..
发布于:2020-05-25 15:40:43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空间和时间》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要求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2.知道参考系的含义,会选取恰当的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理解坐标系,并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4.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
... ... ...
空间和时间PPT,第二部分内容:自学新教材
一、机械运动
1.填一填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___随____的变化,是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简称运动。
(2)参考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____称为参考系。参考系的选取是____的,一般以____为参考系。对于同一个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描述运动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2.判一判
(1)热运动和电磁运动都属于机械运动。( )
(2)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
(3)若参考系的选择恰当,则可使研究的问题简化。( )
3.想一想
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回答问题:
提示:“动”还是“静”取决于参考系的选取,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运动的描述不同。
二、空间位置的描述
1.填一填
(1)在物理学中,通常需要借助数学方法,通过建立_____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在_____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在坐标系中,用正、负号表示物体所处位置的_____。
(3)对于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建立_____坐标系来描述其位置;对于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建立_____坐标系来描述其在平面上的位置。
2.判一判
(1)因为-5<5 ,所以在一维坐标系中,5 m的位置比-5 m 的位置距离原点远一些。( )
(2)若A、B两点坐标分别为3 m、-6 m,则两点相距9 m。( )
(3)当物体在空间内运动时,需采用三个坐标确定它的位置,即三维坐标(空间坐标)。( )
3.想一想
能否在两个不同的坐标系中比较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
提示:不能,必须在同一个坐标系中比较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时间的描述
1.填一填
(1)时刻:是指某一_____,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_____来表示。
(2)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 _____,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间用_____来表示。
(3)单位:时刻和时间单位相同,有_____、分、时等,还有飞秒(fs)和阿秒(as),1 fs=10-15 s,1 as=10-18 s。
2.判一判
(1)时间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 )
(2)第5 s内和前5 s内指的是不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 )
(3)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指的都是时刻。( )
3.选一选
(1)下列各选项的表述中,不是指时间的是 ( )
A.3月1日到3月2日之间
B.一光年
C.一整夜
D.45分钟
(2)下列说法表示同一时刻的是 ( )
A.第2 s末和第3 s初 B.前3 s内和第3 s内
C.第3 s末和第2 s初 D.第1 s内和第1 s末
... ... ...
空间和时间PPT,第三部分内容:提升新知能
突破点一 对参考系的理解
[学透用活]
1.选取参考系的必要性
只有选取了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才具有实际意义,也就是说,只有选择了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才具有唯一性,物体的运动规律才能唯一确定。
2.选取参考系的三个原则
任意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方便 参考系的选取应该遵循方便性原则和简单性原则,也就是说,无论将哪一个物体选作参考系,应该使问题的研究更方便、更简单,杜绝使问题复杂化的情况
实用 一般选取地面为参考系
[典例1] 某校高一的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D.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规律方法]
判断参考系的两种方法
(1)静物法:明确观察到的现象中,什么物体是运动的,什么物体是静止的,静止的物体可能就是参考系。
(2)假设法:假设以某物体为参考系,看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是否与观察到的结果一致,若一致,该物体可能就是参考系。
[对点练清]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B.只有选好参考系以后,物体的运动性质才能确定
C.同一物体的运动,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D.我们平常所说的楼房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2.[多选]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考系的
B.“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考系的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
D.成语“形影不离”,意思是人的身体和影子分不开,形容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那么“形影不离”中的影子“不离”是以人的身体为参考系的
3.奥运会开始时,在火炬传递过程中,观察图中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圣火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火炬手在同一地区)(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
突破点二 对坐标系的理解和应用
[学透用活]
[典例2] 一质点沿x轴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
(1)请在图中的x轴上标出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置。
(2)哪个时刻质点离坐标原点最远?有多远?
[规律方法]
(1)坐标原点要相对于参考系静止,坐标方向的选取要使物体的运动规律的描述尽量简便。
(2)选取不同的坐标系,同一位置的坐标值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会不同。
[对点练清]
4.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二维直角坐标系确定
5.[多选]如图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平直公路上某路标所在处。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轴上有两点A和B,A的位置坐标为xA=5 m,B的位置坐标为xB=-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该路标南5 m处
B.A点位于该路标北5 m处
C.B点位于该路标南3 m处
D.B点位于该路标北3 m处
... ... ...
空间和时间PPT,第四部分内容:训练新素养
一、对运动与静止的认识(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
[选自人教版教材P13第3题]
将近1 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作了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如图)。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诗中描述了什么物体的运动?它们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你对诗人关于“榆堤”“云”“我”的运动与静止的说法有没有不同的认识?
[提示] 诗中描述了“花”“榆堤”“云”的运动,均是以诗人自己或船为参考系。
把自己当作参考系,那么自己就是相对静止的,“榆堤”相对自己而言便是向后运动的,而“云”因为跟自己的运动速度方向、大小一致,所以云与自己相对静止。
若以地面为参考系,“榆堤”相对地面而言便是静止的,“云”和“我”向东运动。
二、典题好题发掘,练典题做一当十
[选自人教版教材P18第1题]
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间隔?哪些指时刻?
(1)列车员说:“火车8时42分到站,停车8分。”
(2)“您这么早就来啦,抱歉!让您等了这么久。”
(3)“前3 s”“最后3 s”“第3 s末”“第3 s内”。
[提示] (1)“火车8时42分到站”,指的是火车停下的“一瞬间”所对应的钟表的示数,是时刻;“停车8分”指火车从进站停车到开车出发所对应的过程为8分,故为时间。
(2)“这么早就来啦”是指到这的一瞬间,表示时刻;“等了这么久”是指从到达目的地到见到人经历的一段过程,表示时间。
(3)“前3 s”“最后3 s”“第3 s内”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为时间;“第3 s末”对应时间轴上的一点,指时刻。
《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知识要点基础 知识点1 机械运动 1.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翔的雄鹰,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 变化 ,物理学里称这种..
《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知梳理 一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 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
《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PPT 第一部分内容:一、机械运动 1.概念。 物体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规律。 运动是宇宙中______________的现象。 二、参照物 1.概念。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
发布于:2020-05-25 15:06:35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位移变化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素养•明目标】
物理观念:1.理解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理解vt图像与对应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3.会推导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并知道关系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4.会用公式v2t-v20=2as进行分析和计算.
科学思维:1.经历位移公式的推导,并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2.能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内涵,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 ... ...
位移变化规律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在vt图像中的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t图像中的图线和____包围的面积.如图所示,在0~t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____的面积.
2.位移公式s=v0t+12at2.式中v0表示____,s表示物体在时间t内运动的____.
1.公式:v2t-v20=____.
2.推导:
速度公式vt=____.
位移公式s=v0t+12at2.
由以上两式可得v2t-v20=____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匀速直线运动表示任意相等的时间内,质点的位移都是相等的.( )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
(3)公式s=v0t+12at2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
(4)由公式v2t-v20=2as可知在一定时间t内,运动物体的末速度越大,位移就越大.( )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越大,相同时间内位移越大.( )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相同时间内位移越大.( )
2.关于公式s=v2t-v20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B.此公式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C.此公式只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
D.此公式不可能出现a、s同时为负值的情况
... ... ...
位移变化规律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1.公式的适用条件:位移公式s=v0t+12at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s=v0t+12at2为矢量公式,其中s、v0、a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0的方向为正方向.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运动情况取值
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同向,a取正值(v0方向为正方向)
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反向,a取负值(v0方向为正方向)
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公式的两种特殊形式
(1)当a=0时,s=v0t(匀速直线运动).
(2)当v0=0时,s=12at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1】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v0=5 m/s,加速度大小为a=0.5 m/s2,求:
(1)物体在3 s内的位移;
(2)物体在第3 s内的位移;
(3)物体在15 s内的位移.
思路点拨:(1)前两问分别求的是哪段时间内的位移?
(2)选用什么公式来求解位移?
关于s=v0t+12at2的注意点
(1)利用公式s=v0t+12at2计算出的物理量是位移而不是路程.
(2)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若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a仅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这时的位移公式可表示为s=v0t-12at2.
(3)因为位移公式是一元二次函数,故st图像是一条抛物线(一部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
1.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表述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意义:公式2as=v2-v20反映了初速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位移s之间的关系,当其中三个物理量已知时,可求另一个未知量.
3.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v0、v、a、s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0方向为正方向.
(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做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2)s>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s<0,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4.两种特殊形式
(1)当v0=0时,v2=2as.(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v=0时,-v20=2as.(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 ... ...
位移变化规律PPT,第四部分内容:当堂达标固双基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若是匀加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增加;若是匀减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减小
2.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s,则它从出发开始经过4s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 )
A.t4 B.t2
C.2t D.4t
3.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末的速度达到4 m/s,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 )
A.6 m B.8 m
C.4 m D.1.6 m
... ... ...
《章末复习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 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_________. (2)位移公式:_________. (3)速度位移关系式:_________. 2.匀..
《本章优化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 整合提升 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 由于运动学部分的公式较多,并且各公式之间又相互联系,因此本章中的一些题目常可一题多解.在解题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 2.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会应用平均速度公..
发布于:2020-05-25 14:58:26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摩擦力》相互作用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其方向及求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其方向及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
3.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了解调控摩擦力的方法.
... ... ...
摩擦力PPT,第二部分内容:新知探究
一、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压力N成正比.
(2)公式:f=μN其中N表示压力,μ叫动摩擦因数,μ的数值与两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情况(粗糙、干湿程度)有关.
二、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当两个彼此接触、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但具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____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_______相切并且与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由_________决定,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4.最大静摩擦力
(1)定义: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静摩擦力的_________,也即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将开始沿接触面滑动时的静摩擦力,用fmax表示.
(2)相关因素
①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三、摩擦力的调控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之间的_________程度.
(2)增大物体间的_________.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减小物体间的压力.
(2)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一定产生摩擦力.( )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无关.( )
(5)汽车轮胎的花纹有利于增加轮胎与接触面的摩擦.( )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静止吗?如图所示,跑步时,脚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如何?
提示:不一定静止,两物体只是相对静止.跑步时,脚和跑步机接触的时间内,脚并没有和跑步机发生相对运动,因此脚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同.
... ... ...
摩擦力PPT,第三部分内容:师生互动
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与计算
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向右拉木块,如图所示.
当测力计的示数为1 N时,木块没有动;逐渐增大拉力到2 N 时,木块仍静止;继续增大拉力到4 N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突然减小到3.8 N,此后木块匀速运动,拉力保持3.8 N不变.
(1)当测力计的示数为1 N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多大?逐渐增大拉力到2 N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多大?
(2)随着拉力的增大,静摩擦力有什么变化?继续增大拉力到4 N时,木块开始移动,这说明了什么?
(3)此后木块匀速运动,拉力保持3.8 N不变.这说明什么?
[要点提示](1)1 N 2 N
(2)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有一个最大值.即木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 N.
(3)说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3.8 N,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稍大.
【核心深化】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2)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光滑.
(3)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1)在接触面上,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公式法:根据公式F=μFN计算.
①正压力FN是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FN的大小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
②动摩擦因数μ与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2)二力平衡法: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关键能力1 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
(多选)下列有关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压力一定有滑动摩擦力
B.有滑动摩擦力一定有压力
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上的压力垂直
D.只有运动物体才受滑动摩擦力
关键能力2 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向其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使A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若物体A受到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A.Ff=μmg 向上 B.Ff=mg 向下
C.Ff=F 向下 D.Ff=μF 向上
【达标练习】
1.下列有关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B.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力
D.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摩擦力随着其所受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2.(2019•湖南衡阳期中)如图所示,物体在F=100 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质量m=5 kg,可知物体所受摩擦力为(g取10 m/s2)( )
A.10 N,水平向左 B.10 N,水平向右
C.20 N,水平向左 D.20 N,水平向右
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
如图所示,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物体是否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确定呢?
(2) 怎样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呢?
[要点提示] (1)图中物体虽然处于静止状态,但都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都受静摩擦力作用,其方向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的相对运动方向即为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核心深化】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1)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A、B叠放在一起,用力F拉物体B,而A、B都静止,如图甲所示.假设物体B对A有摩擦力,则A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一个力,不可能保持静止状态,所以A、B之间不存在静摩擦力.A、B叠放在一起,用力F拉物体A,而A、B都静止,如图乙所示.假设物体B对A无摩擦力,则A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一个力,不可能保持静止状态,所以A、B之间存在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方向
(1)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m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例如:①手握瓶子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此时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运动方向是垂直的;②如图乙所示,用力F拉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A与物体B保持相对静止且做加速运动时,则B相对A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以B受到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的静摩擦力作用,而B对A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后与A的运动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1)范围:0<F≤Fmax.
(2)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 ... ...
《摩擦力、平衡力、非平衡力的受力示意图》运动和力PPT 类型一 摩擦力的示意图 1.在图2-ZT-1中,物体在水平向右、大小为2 N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力的示意图画..
《摩擦力》运动和力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知识要点分类练 知识点 1 摩擦力 1.摩擦力可以分为_____摩擦力、______摩擦力和____摩擦力。其中,滑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
《摩擦力》运动和力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预习感知 一、滑动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原因:相互接触的物体..
发布于:2020-05-25 14:41:59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
第一部分内容:实验基础
1.理解科学测量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3.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
4.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低压交流电源、小车、垫片、长木板、刻度尺、导线等。
1.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对比
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振片在永久磁铁磁场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由于交流电的方向每个周期要变化两次,因此振片被磁化后的磁极要发生变化,永久磁铁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振动片的一端装有打点针,当纸带从针尖下通过时,便会打上一系列点。
3.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并夹在两条纸带间,当接通220 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列点迹。
1.科学测量中的误差
(1)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由于测量原理不完善或仪器本身缺陷等造成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由于各种偶然因素而产生的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2.科学测量中的有效数字
人们把测量结果中能反映被测量大小的带有一位估读数字的全部数字称为有效数字。
3.本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 ... ...
第二部分内容:实验考点
考点一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典例1]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图是______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
(2)乙图是______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
(3)某同学在“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的点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他做此实验时步骤如下: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一端,并将该端垫高,然后接好电路。
C.小车停止运动后,直接取下纸带。
D.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E.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然后从各纸带中选取一条清晰的进行数据处理。
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
[对点训练]
1.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顺序,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并压在________下面。
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s。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n个清晰的点且打点间隔为0.02 s,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________。
E.接通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利用公式v=ΔsΔ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
考点二 直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测量
[典例2] 某同学在做“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个计数点,分别标以O、A、B、C、D、E和F,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T,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
... ... ...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素养明目标】 物理观念:1.理解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2.理..
发布于:2020-05-25 14:31:11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
2.整体法:把整个连接体系统看作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所受的外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它不涉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隔离法:把系统中某一物体(或一部分)隔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将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容易看清单个物体(或一部分)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
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
求解各部分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要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时,随着研究对象的转移,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其中一种方法求加速度,再用另一种方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或系统所受合力.无论运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当物体各部分加速度相同且不涉及求内力的情况,用整体法比较简单;若涉及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时必须用隔离法.整体法与隔离法在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常常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这将会更快捷有效.
动力学的多过程问题
1.用“程序法”分析动力学问题: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或不同状态进行分析的解题方法.
2.程序法解题的思路
(1)划分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过程或状态.
(2)对各个过程或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3)前后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优点:将复杂变为简单,将多样变为统一.
(2019•潍坊一中期末)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1.0 kg的物体,现用轻细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F=10.0 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经时间t=4.0 s绳子突然断了,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2)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1.临界问题:是指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能”“至少”等词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
2.临界问题的常见类型及临界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的临界条件是弹力为零.
(2)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实际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上的张力为零.
(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当所受合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对应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3.解题关键:正确分析物体运动情况,对临界状态进行判断与分析,其中处于临界状态时存在的独特的物理关系即临界条件.
如图所示,矩形盒内用两根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m=1.0 kg的均匀小球,a线与水平方向成53°角,b线水平.两根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都是Fm=15 N.(cos 53°=0.6,sin 53°=0.8,g取10 m/s2)求:
(1)当该系统沿竖直方向匀加速上升时,为保证细线不被拉断,加速度可取的最大值.
(2)当该系统沿水平方向向右匀加速运动时,为保证细线不被拉断,加速度可取的最大值.
... ... ...
《章末复习课》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巩固层知识整合 [核心速填] 1.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可以_____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__________状态,..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高频考点一 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知识贯通]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求解瞬..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明确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 ... 牛顿第二运动定..
发布于:2020-05-25 14:25:44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
《加速度》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要求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其方向性的意义。
2.能说出v、Δv、ΔvΔt的区别。
3.能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4.会用加速度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 ... ...
加速度PPT,第二部分内容:自学新教材
一、加速度
1.填一填
(1)定义:物体运动____的变化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
之比,称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
(2)定义式:a=vt-v0t。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____ 。
(4)加速度的分类:____加速度和____加速度。
2.判一判
(1)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 )
(2)速度的变化量大,加速度一定大。( )
(3)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得越快。( )
3.想一想
如图所示,在体育赛事中,我们说“某辆赛车性能不佳,起步太‘慢’”,又说“某同学身体素质好,有很好的爆发力,起跑‘快’”。以上说法中的“快”与“慢”的含义是什么?
二、加速度的方向
1.填一填
(1)加速度的方向:
加速度是____,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与____的方向相同。
(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直线运动中,速度增加时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____,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____。
(3)匀变速运动:瞬时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2.判一判
(1)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一定增大。( )
(2)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
(3)匀变速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
3.选一选
(1)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C.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2)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v=5 m/s,加速度为a=-3 m/s2,它表示( )
A.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在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在增大
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在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在增大
... ... ...
提升新知能
突破点一 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1.研究直线运动时,我们一般先确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通常情况下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若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一致,则为正值;否则为负值。
2.加速度的“+”和“-”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例如:A物体的加速度为-6 m/s2,而B物体的加速度为1 m/s2,我们说A物体的速度变化比B物体快,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大。
3.“正”的加速度不能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负”的加速度也不能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关键要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典例1] 计算下列各种条件下的加速度:
(1)显像管内,电子从阴极射到阳极的过程中,速度由零增加到108 m/s,历时2×10-5 s,其加速度为________;
(2)子弹击中靶子时,在0.1 s内速度从200 m/s降到零,其加速度为________;
(3)火车出站时,可在20 s内使速度从10 m/s增大到
1 200 m/min,其加速度为________;
(4)以2 m/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的足球,被运动员“飞起一脚”使其在0.2 s内改为以4 m/s反向飞出,则足球被踢时的加速度为________。
突破点二 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学透用活]
[典例2] 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对点练清]
4.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6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为6 m/s
B.任意1 s内末速度都是初速度的6倍
C.在任意1 s内,物体的初速度可能比末速度大6 m/s
D.开始运动1 s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比1 s前的瞬时速度增加6 m/s
... ... ...
加速度PPT,第三部分内容:训练新素养
一、变化率(核心素养之物理观念)
番茄在成熟的过程中,它的大小、含糖量等会随时间变化;树木在成长过程中,它的高度、树干的直径会随时间变化;河流、湖泊的水位会随时间变化;某种商品的价格会随时间变化;我国的人口生育量也会随时间变化……这些变化,有时快、有时慢。描述变化快慢的量就是变化率。
自然界中某量D的变化可以记为ΔD,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间隔可以记为Δt;当Δt极小时,变化量ΔD与Δt之比就是这个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简称变化率。显然,变化率在描述各种变化过程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速度和加速度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请思考:(1)速度和加速度分别表示哪个物理量的变化率?
(2)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二、典题好题发掘,练典题做一当十
以下描述了四个不同的运动过程。
A.一架超音速飞机以500 m/s的速度在天空沿直线匀速飞行了10 s
B.一辆自行车以3 m/s的速度从某一陡坡的顶端加速冲下,经过3 s到达坡路底端时,速度变为12 m/s
C.一只蜗牛由静止开始爬行,经过0.2 s,获得了0.002 m/s 的速度
D.一列动车在离开车站加速行驶中,用了100 s使速度由
72 km/h增加到144 km/h
(1)以上四个运动过程,哪个过程速度最大?请按速度的数值把它们由大到小排列。
(2)以上四个运动过程,哪个过程速度的变化量最大?请按速度变化量的数值把它们由大到小排列。
(3)以上四个运动过程,哪个过程加速度最大?请按加速度的数值把它们由大到小排列。
... ... ...
《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向心加速度及其方向、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向心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 ... ...
《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知识要点基础 知识点1 机械运动 1.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翔的雄鹰,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 变化 ,物理学里称这种..
发布于:2020-05-25 14:00:37
0
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