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1、印巴独立:1947年
2、印巴分治:印度与巴基斯坦
3、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
非洲民族的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
1、时间:1952年
2、领导人:纳赛尔
2、非洲独立年:1960年
3、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的崩溃
1、古巴:武装斗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 ... ...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印巴分治和印度独立
印度(1947年)、巴基斯坦(1947年)
2、印度的振兴
3、其他新兴独立国家及其发展
印度尼西亚( 1945年)、老挝(1945年)、菲律宾(1946年)、缅甸( 1948年)、韩国( 1948年)、柬埔寨(1953年)、马来西亚( 1957年)、新加坡( 1965年)、孟加拉( 1971年)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
时间早:1952年
有组织:纳赛尔领导
反帝反封建
2、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概况
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
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70—90年代独立运动概况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 ... ...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
时间:1959年
领导人:卡斯特罗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
1964年开始
1977年,巴美签订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条约
1999年,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完全回到巴拿马手中
... ... ...
一、选择题
1、哪一年被子称为“非洲独立年”( )
A.1952年 B.1954年 C.1960年 D.1962年
2、二次大战后,不少亚非国家先后独立,其中1948年独立的国家有
A.印度、巴基斯坦 B.菲律宾、越南
C.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D.缅甸、锡兰
二、填空题
二战后初期,印度独立,后分裂为______和______两个国家。埃及也爆发了革命,革命的领导人是______。
三、概括亚非拉独立运动的阶段特点
四五十年代,独立运动________。
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________。
七八十年代,独立运动________。
九十年代,殖民体系________。
... ... ...
印度独立 时间 人物 印巴分治
纳米比亚独立 时间 标志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时间 运河原控制国
巴以冲突:冲突双方 以色列建国时间
理解: 造成巴以冲突的原因
1、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历史根源是( )
A、民族矛盾 B、宗教冲突
C、印巴分治 D、经济利益
2、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
C、非洲人民的斗争 D、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
3、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各有一个国家为争取收回运河主权而进行了斗争,这两个国家及其收回的运河分别是?
《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PPT课件2 内容标准 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教材分析 1.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 2.中东战争 3.海湾战争 4.巴以的..
《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PPT课件 一、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公元1世纪前,犹太人曾在这里生活 。 公元7世纪,这里成为阿拉伯帝国版图,阿..
《非洲独立运动和拉美国家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PPT课件2 背景介绍:西方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对非洲进行殖民侵略,主要暴行是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经过300..
发布于:2020-06-14 17:57:34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杜鲁门主义
二、两大阵营的对峙
三、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一、杜鲁门主义
1、什么是冷战
2、冷战的背景(P114)
3、冷战的序幕
4、冷战开始的标志
... ... ...
1、什么是“冷战”政策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的实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
铁幕: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
影响:揭开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序幕
4、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的标志
... ... ...
二、两大阵营的对峙
1、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1)马歇尔计划
(2)“经互会”(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①成立时间:1949年1月
②成 员 国:苏联东欧六国(P116)
③成立宗旨: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冷战的发展)
(1)背景:P115
(2)直接目的:稳定和复兴欧洲
(3)实质:通过援助欧洲复兴经济,逐步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来对抗苏联
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阅读书本归纳:
(1)北约和华约建立的概况。
(2)两极格局建立的标志
(3)两极格局的影响
北约的建立
时间:1955年5月
地点:波兰华沙
国家: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
标志:《华沙条约》的签订
目的:对抗北约组织
... ... ...
三、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冷战对峙激化的体现
1、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分区占领柏林分裂德国计划
1948年6月
德国分裂为“民德”和“联德”
第二次柏林危机
西柏林问题和西方颠覆东欧社会主义图谋
1958年11月
修筑柏林墙冷战加剧
... ... ...
2、古巴导弹危机
(1)出现背景:1959年 → 1962年
(2)爆发时间:1962年10月,战争一触即发。
(3)结果:双方都做出让步,通过谈判获得解决。
3、美苏冷战的发展
(1)20世纪60年代:“核均势”
(2)20世纪70年代:改变各自战略,关系趋于缓和
(3)里根上台后:“星球大战计划”,关系再度紧张
(4)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美苏关系又趋于缓和
... ... ...
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世界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格局变化中发挥作用,必须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本国综合实力。
课堂检测:
1、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他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极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这场特殊的战争开始于( )
A、一战后 B、二战后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苏联解体
2、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北约组织的成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1)美国与苏联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2)两极格局是建立在美苏均势的基础上,双方谁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苏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PPT课件2 一、杜鲁门主义 1.美国冷战政策 出台的背景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冷战开始的标志 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4.北约、华约组织的建立两大阵营对峙局面..
《美苏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PPT课件 二战以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实行军事管制。1949年,在美国的策划下,德国西部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
《美苏冷战》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PPT课件4 温故知新 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怎么样? A.1942年,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1944年6月,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配合..
发布于:2020-06-11 13:07:50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导言: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出现萌芽之后,这些国家为了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对外不断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他们凭借经济和军事优势,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了异常残酷的殖民征服,逐步建立起世界殖民体系,从这些地区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并且大量倾销商品获取高额利润,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亚非拉地区遭受了严重的侵略和奴役,面对奴役和侵略,亚非拉人民不断的抗争。直到二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的世界殖民体系才最终崩溃。
学习目标:
1、印度的民族独立是在那一年?
2、蒙巴顿方案的含意如何?
3、亚洲四条龙都包含哪四个国家?
4、1960年为什么会称为非洲独立年?
5、巴拿马运河的为什么美国霸占它?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看书5分钟找出答案
... ... ...
一、印度的独立与振兴
1、印度的独立
时间:1947年8月
旗帜:“圣雄”甘地
依据:“蒙巴顿方案”
方式:印巴分治
2、印度经济发展
(1)初期,尼赫鲁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2)20世纪90年代,开放和经济“自由化”政策
... ... ...
二、新加坡和韩国的崛起
中文名称:新加坡共和国;
首都:新加坡;
主要城市:新加坡;
国庆日:1965年8月9日;
人口数量:518万(2011年);
国土面积:714.3平方公里。
新加坡、韩国的经济腾飞加上当时中国的台湾、香港也出现了“经济奇迹”俗称“亚洲四条龙”
从新加坡、韩国的经济腾飞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实事求是;进行改革开放,必须重视教育的优先发展。
... ... ...
三、“非洲年”
1.点燃:1952年,埃及独立
2.高潮:1960年,“非洲年”
3.结束: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
四、巴拿马运河的收回
1、古巴革命:卡斯特罗,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运河的收回
(1)背景:受古巴革命的影响。
(2)过程:1977年→1999年12月31日归 还主权。
... ... ...
1、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历史根源是( )
A、民族矛盾 B、宗教冲突
C、印巴分治 D、经济利益
2、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
C、非洲人民的斗争 D、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
3、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各有一个国家为争取收回运河主权而进行了斗争,这两个国家及其收回的运河分别是?
埃及 —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 — 巴拿马运河
4、列举二战后亚非拉各国为捍卫国 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PPT课件2 内容标准 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教材分析 1.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 2.中东战争 3.海湾战争 4.巴以的..
《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PPT课件 一、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公元1世纪前,犹太人曾在这里生活 。 公元7世纪,这里成为阿拉伯帝国版图,阿..
《非洲独立运动和拉美国家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PPT课件2 背景介绍:西方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对非洲进行殖民侵略,主要暴行是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经过300..
发布于:2020-06-11 12:19:05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怎么样?
A.1942年,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1944年6月,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配合苏军对德作战。
C.期间举行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协调反法西斯的关系
1识记: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
2理解: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课文导读提纲
1、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
2、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各有什么表现?苏联又是如何应对的?
3、冷战开始和终结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 ... ...
美苏冷战——原因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原子弹,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多艘其他战舰,拥有近500个海外军事基地;工业生产量占世界的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控制并操纵联合国。
材料二: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三:苏军总数达1140万,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驻军欧亚许多区,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战后初期,苏军驻扎在东欧、南欧、中国东北、朝鲜北部等广大地区。苏联成为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结合自学内容,从材料中分析概括美苏冷战原因。
... ... ...
美苏为什么冷战原因
1、二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
2、苏联的强大成为美国实现称霸野心的障碍
3、双方实力均衡,战则两伤。
4、二战刚结束,人民厌战,和平成为时代潮流,美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 ... ...
阅读材料:从1948-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1.5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回答:1、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是不是真的是“慷慨的举动”?为什么?
2、有人说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体现,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开始的标志,出台后,美国着手实施全球扩张战略,其重点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使美国冷战政策由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 ... ...
探究思考题:
美苏冷战40多年,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温馨提示:可以从对西欧、东欧、美国、苏联、世界和平、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给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造成长远深刻的影响
“学史使人明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两极对峙中,国际关系可谓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我们能从这段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
1、我们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我们应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3、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我们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 ...
1、“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欧洲复兴计划”的提出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对土耳其和希腊实施援助
2、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的直接原因是
A、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崛起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海湾战争的爆发
《美苏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PPT课件2 一、杜鲁门主义 1.美国冷战政策 出台的背景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冷战开始的标志 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4.北约、华约组织的建立两大阵营对峙局面..
《美苏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PPT课件 二战以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实行军事管制。1949年,在美国的策划下,德国西部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
《美苏冷战》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PPT课件4 温故知新 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怎么样? A.1942年,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1944年6月,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配合..
发布于:2020-05-25 17:22:50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忆 一 忆
1、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
3、战争的结果如何?
一、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
1、巴黎和会(凡尔赛会议)
阅读与思考:
阅读课文P59—61,思考:
(1)时间:1919、1—6
(2)地点:巴黎凡尔赛
(3)目的:
(4)内容:《凡尔赛和约》、成立国联
暂时调整列强在西方的关系
(5)作用:
... ... ...
2、华盛顿会议
阅读课文P61—62,思考:
(1)时间:1921—1922
(2)地点:华盛顿
(3)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关系;限制海军军备
(4)内容:《九国公约》、《五国公约》
(5)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你能否根据本课书和中国历史有关事实,说一说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及有关和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吗?由此,你有何感想?
... ... ...
二、世界经济大危机
想一想: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西方国家出现经济繁荣发展时期。为什么不久出现了经济大危机?
阅读课文P63—64,思考:
(1)时间:1929—1933
(2)导火线:美国股票价格暴跌
(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4)影响:从美国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引发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 ... ...
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
(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
(2)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
生产资料在资本家的掌握之中,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他们盲目地扩大生产,造成生产的“过剩”,危机就出现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
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去。
... ... ...
(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的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
(3)、导火线:纽约股市股价暴跌
想一想,说一说
在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重的是谁?
在人民饥寒交迫的情景下,资本家做何反映呢?为什么?
... ... ...
3、危机的影响
经济危机引发各国的社会危机,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虚拟一刻 大胆假设
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假设你是这个国家的首脑,面临这种状况,你又如何来解决呢?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2 内容标准: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918年1..
发布于:2020-05-25 16:32:44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偷袭珍珠港
1.《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1940年9月,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签订了《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形成了法西斯同盟。
2.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利用德国在欧洲战场的暂时成攻,制定了“南进”政策,试图称霸太平洋。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偷袭珍珠港的日本联合舰队由山本五十六任司令,南云中一任突击编队司令。日军共动用60多艘舰船,其中有6艘航空母舰,舰载飞机423架。在整个偷袭中,日军共击沉美军战列舰3艘,重创1艘,击伤3艘,炸沉、炸伤其他舰船十余艘,击毁美军飞机260余架。日本则仅损失了飞机29架、潜艇6艘。日本政府在袭击珍珠港后一小时,正式向美、英宣战。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1.狂热的军国主义希望通过战胜和征服别国,奇取更多的侵略权益。
2.争夺太平洋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既定方针的一部分,也是日、美在太平洋地区矛盾斗争的结果。
3.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
4.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形成,壮大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胆量。
5.战争初期,美国对待法西斯主义的态度,助长了日本发动战争的勇气。
6.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而“南进”则可以获取大量的石油、锡、橡胶等战略物资。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 ... ...
3.《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的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告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讨论,思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法西斯主义的暴行激起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普遍的反对;大战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有必要和可能。
意义: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为战胜法西斯起到重要作用;创造了国家联合和合作的模式。
4.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1)背景。1942年,日本陆军的三分之二以上陷于中国战场,无力在陆上发动新的进攻,只得寄希望于海军,以巩固并加强日本的海上优势,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
意义:太平洋战争转折点,日军由进攻转入防御,而美军由防御转入进攻.
... ... ...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
1.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战役之后,希特勒于1942年夏再度集中兵力进攻苏联南部,试图在攻克斯大林格勒之后,进而北上包抄莫斯科,消灭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爆发。面对德国疯狂的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抗击,最终于1943年2月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背景:1)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发动全面进攻;2)地理位置: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德军如果占领了斯大林格勒,既可切断苏联中部和南方的联系,占领高加索石油区、顿河和库班的肥沃原野,又可迂回东北,包抄莫斯科,进取西伯利亚。所以,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苏德双方整个战局的命运。
意义。其一,它使苏德战争的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其二,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望。其三,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家之间合作和团结。其四,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 ... ...
三、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战败
1.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开始)
1944年6月6日凌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下,一支庞大的舰队载着登陆部队,由700多艘舰艇和上千架飞机掩护,横渡英吉利海峡,向德军防御薄弱的法国诺曼底地区进发,很快突破了希特勒用来防御登陆部队进攻的所谓“大西洋壁垒”。一个月里,登陆的同盟军超过了100万人。动用总兵力 280万人、13000多架飞机、9000多艘舰船在欧洲成功地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
2.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该次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一次美、英、苏三巨头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处置德、波兰疆界,建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和远东事务安排等问题。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晌。
3.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
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红军战士经浴血奋战,于4月30日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恶贯满盈的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朝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 ... ...
讨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是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争。
二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三是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四是大国和大国会议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 ... ...
四、二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
历史经验: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各国应卫捍卫和平而努力。
面对法西斯主义应该摒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分歧,联合打败法西斯;面对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扩张,姑息纵容只能助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遗祸无穷;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强弱,应平等相处。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2 回顾: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实质:姑息纵容侵略政策,以牺牲小国利益达到避战求和自保、祸水东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4 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盟的建立 二、二战的转折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1942.101942.11 欧洲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3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1、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
发布于:2020-05-25 14:09:29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
1、总体发展,同时伴有频繁的小规模经济危机。
2、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服务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3、出现第三次合并浪潮:“混合合并”,许多大公司经营多样化。
4、垄断企业急剧发展时,小企业也稳步发展,生产集中与分散两种趋势并存。
5、与世界市场关系密切,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 ... ...
1.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美国经济衰退时期(70年代)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1973)
经济危机(石油价格)
“滞胀”阶段
3.80年代,美国政府调整政策,经济复苏 。
4.90年代,繁荣时期 (克林顿改革)
这一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什么?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比尔盖茨,微软)
... ... ...
二、欧洲联盟——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1、建立的目的: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在美苏两极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
2、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 (原因)
共同的原因是:①美国的援助;②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罗斯福)③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3、步骤:
1951年西欧六国组建“欧洲煤钢联营”
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93年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简称“欧盟”)
1999年使用欧洲统一货币——欧元
... ... ...
三、日本
1.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87年,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2.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①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植。③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 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 ...
思考:P96
从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史实中,人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1、要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2、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3、政府和人民要艰苦奋斗。
归纳美国、欧盟、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
1、和平的环境。
2、科技的推动。
3、西方国家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4、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 ... ...
四、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与问题
(1)阶级矛盾仍然存在
(2)社会危机加深
(3)极右势力沉渣泛起
(4)恐怖主义的威胁
2、步骤:
1951年西欧六国组建“欧洲煤钢联营”
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93年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简称“欧盟”)
1999年使用欧洲统一货币——欧元
3、特点:
(1)组织规模逐步扩大
(2)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
... ... ...
为什么日本能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1、外因:战后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美国推动日本民主改革;美国对日本的扶植。
2、内因:日本政府和人民的努力。
思考:P96
从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史实中,人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1、要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2、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3、政府和人民要艰苦奋斗。
归纳美国、欧盟、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
1、和平的环境。
2、科技的推动。
3、西方国家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4、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PPT课件2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找到二战日本经济强国的步骤。 2、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因素..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PPT课件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 1.大战对日本的破坏 大战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创伤? 2.日本的民主改革 时间:战后初期 背景:美国..
《欧洲联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PPT课件2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面临的严重局面是( ) A.无产阶级革命再次掀起高潮 B.经济遭到战争的破坏,生产严重衰退 C.战胜国之间的矛..
发布于:2020-05-25 14:07:45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1、中东地区概况
2、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简介)
3、犹太移民运动
一战后,英国“委任统治”→二战后,移民高潮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中东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 ... ...
1、四大文明古国中有哪几个国家诞生于中东地区?
答: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
2、世界三大宗教诞生于中东地区的有哪些?
答:基督教、伊斯兰教。
3、中东地区哪一资源最丰富?
答:石油。
... ... ...
二、四次中东战争
1、四次中东战争
2、中东战争的严重后果
3、中东地区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
(1)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主要根源
(2)几十年中的领土争端是阿以之间争夺的实质问题
(3)水资源的争夺
(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巴以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
... ... ...
中东战争的后果
第一,中东战争的主要争夺目标是土地或运河主权,其次是争夺水源。
第二,中东战争的严重后果。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余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开支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严重。为防范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全民皆兵,多年保持着庞大的军费开支,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加严重的后果是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 ... ...
三、巴以冲突与和谈进展
1、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2、巴以冲突与和谈--中东问题的核心
巴以冲突核心:
巴:要求恢复原属于自己的土地。
以:用实力维持现状。
3、巴以和谈之路艰难而漫长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斗争
1、1956年“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 法塔赫成立。
2、1964年法塔赫等八个组织联合建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3、巴以的和平之路:以巴领导人拉宾 、阿拉法特在美国总统的斡旋下签署和平协议。
... ... ...
思维延伸:
你能为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提出一些解决法案吗?
(1)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宗旨,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应平等协商,通过谈判解决,不应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3)应在当事人之间解决,反对大国不公正地介入。
... ... ...
课堂检测:
1、二战后,世界人民长期关注和忧虑的国际冲突的热点问题是( )
A、巴拿马运河问题 B、犹太人问题
C、远东问题 D、巴勒斯坦问题
2、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首先同以色列进行和谈的是( )
A、叙利亚 B、埃及 C、巴勒斯坦 D、伊拉克
3、当前中东局势动荡不安,下列哪些因素对中东局势造成了影响( )
①宗教问题 ②民族问题③大国介入④社会制度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
材料二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①材料二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中东地区什么组织的领导人?
阿拉法特 巴解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②材料二中的“这里”指的什么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联合国 他希望和平,来到这里争取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同时也希望国际社会组织如联合国等积极支持中东和平事业发展。
③材料一中三个人物名字从左至右依次是谁?
拉宾、克林顿、阿拉法特。
④材料一这幅插图反映了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意义?
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握手言和。巴以达成和解,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曙光。
《中东战争》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PPT课件2 世仇诞生 1.犹太人已经散居各地,为什么还要复国呢?犹太复国主义是否存在非正义性?是否是殖民主义的克隆? 2.阿拉伯国家为什么不承认以色..
发布于:2020-05-25 12:36:20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
拒绝8小时工作制
不实施土地改革
人民要求:
要土地、要面包
... ...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时 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结 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性 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建立政府:人民委员会
思考: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
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由此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灵活运用。故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 ... ...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作用——打破了;鼓舞了。
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时间:1918-1920
军事上:粉碎了国外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果: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 ...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 背景:苏俄面临严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
2. 主要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3)商贸:禁止商品贸易
(4)分配形式: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这一政策主要是对国内经济各部门进行严格的集中管理
3. 目的
(1)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保障军事上的胜利
(2)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4. 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
(1)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引起工农群众不满,是一种应战解危的措施,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2.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煤和钢铁产量只有1917年的28%和4%。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战争结束后引发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1)农业:固定的粮食税
(2)工业:主要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其他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3)贸易: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
... ... ...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伤害最为直接的是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C.实行消费品供给制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2、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它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军事上的胜利
C.它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D.列宁把它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直接途径
3、 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俄 “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
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 ... ...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1921—1922年收购粮食3800万担。
1925—1926年收购8900万担。
192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战前的水平。
1921—1924年国有大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一倍,保存了工人的基干力量。
1925年,社会主义成分在整个工业中占到81%,资本主义成分受到排挤。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国家制定政策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要及时调整政策,勇于创新。
国家制定政策要顺民心,合民意,与时俱进
... ... ...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号召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6日 。领导人:列宁。
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国家政权归工兵代表苏维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意义: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战时共产主义 背景:国内外反动势力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苏维埃政权陷入危急之中。主要措施:余粮收集制。特点: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全国为统一的军营)。
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与反抗。时间:1921年3月。措施:农业方面,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商业方面;分配制度。
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给我国的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制定政策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及时调整政策,与时俱进。
... ... ...
归纳列宁的伟大贡献
1.领导了十月革命
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4.实行新经济政策
5.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 ... ...
1.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相同之处( )
A打击对象基本相同 B 领导力量基本相同
C产生结果基本相同 D革命性质基本相同
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
A 1917年9月 B 1917年10月 C 1917年11月 D 1917年12月
3.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引起人们的不满
B 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C 在农业方面,用余粮收集制代替粮食税
D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依据国情,与时俱进调整政策
4.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在俄国统治的事件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 1861年改革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5.十月革命首先发生于下列哪个城市( )
A莫斯科 B彼得格勒 C列宁格勒 D斯大林格勒
6.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 巴黎公社革命
C 中国革命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 ...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的各国革命斗争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巴黎公社(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4、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想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3 复习重要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西、东、南三条战线,最关键的是西线战场,德国是两线作战。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一、十月革命 (1)原因 一战前 经济落后 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一战中 俄国人民蒙受深重灾难 被夺去生命 经济濒..
发布于:2020-05-25 12:10:23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巩固与复习
1.美国的发展: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发展,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欧洲的联合:①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1967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②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3、欧盟的性质及成立的作用?
答:性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②提高了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4、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答:①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②日本政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③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
... ... ...
美国、欧盟、日本二战后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原因?都得益于哪一次科技革命?你觉得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答:共同原因:
(1)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2)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1)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
(2)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 ... ...
赫鲁晓夫改革
改革的内容
经济——精简机构,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垦荒,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政治——破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强调集体领导,平反冤假错案。
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矛盾更加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 ... ...
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80年代后期苏联陷入严重的经济政治困境;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经济改革受阻,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2、内容: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3、影响:国内政局失控,各派政治力量激烈争斗,民族纷争迭起,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独立;引起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过程
1990年3月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加以效仿。
6月,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联邦首先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紧随其后。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软禁戈尔巴乔夫,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结果不到3天就失败了。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为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
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会议上正式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阿拉木图宣言》规定:“独联体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协调组织,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为各成员国积极发展和加强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而服务;各成员国在国际安全裁军和军队建设方面而协调政策。”
... ... ...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会不会解体?
会。苏联的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的“和平演变”,等等。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
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对苏联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影响:苏联的解体意味着冷战的结束,以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两极格局被打破,多极化发展趋势出现。
... ... ...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匈牙利事件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1956年10月23日,匈牙利人民在布达佩斯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发生暴力冲突,苏军应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要求平息暴乱,这就是“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改革
1、背景:20世纪50年代,匈牙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对本国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政府政策不利,爆发了匈牙利事件。
2、进程:
1968年在全国推行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的经济体制改革 .
1989年实行以多党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及以混合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
1990年匈牙利共产党失去领导地位,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改革以失败告终。
... ... ...
东欧剧变——1989年下半年开始
1、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各国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人民普遍对政府不满。
有的国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措施不当,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有的国家根本不想进行改革。
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 ... ...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 ...
1.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①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试图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弊端,仅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但并没有根本改变。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开始,先经济改革,未取得成果;后政治改革,变一党制为多党制,造成权力分散,导致1991年底苏联解体。
③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下台,社会制度发生变化,1991年底苏联解体。
2.东欧改革与剧变
(1)原因:
①主观: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②客观:国际形势的严重影响,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2)匈牙利改革:匈牙利改革是东欧改革中较为突出的国家。
内容: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经济上:调整国民经济比例,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实行计划管理与商品生产、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政策;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3)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发生变化。东欧剧变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 ... ...
1.根据历史史实回答问题。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2)从东欧剧变中,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答: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3)东欧剧变的性质怎样?
答: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
(4)东欧剧变的原因?
答:①照搬苏联模式,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根本原因);
②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③西方对东欧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
(5)谈谈社会主义国家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①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
②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要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注重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
④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 ... ...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名称?结果如何?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苏联解体;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启示:改革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PPT课件 一、 东欧剧变 1.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东欧各国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后果是什么? 原因: (1)80年代,东欧各国高..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PPT课件2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 2.改革的内容 ①政治上②经济上 3.改革的评价 二、匈牙利改革 1.匈牙利改革 ①改..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PPT课件 斯大林统治时期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制定计划,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
发布于:2020-05-25 11:53:49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内容标准: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时,巴黎东北的雷通车站。德国代表团走上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乘坐的火车,签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的条约。
战争结束了,如何分享这些胜利果实呢?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分赃的丑剧——巴黎和会。
一、战后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
(一)背景:一战结束,世界秩序混乱
(二)概况
1、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
阅读课文P59—61,思考:
(1)时间:1919、1—6
(2)地点:巴黎凡尔赛
(3)目的:
(4)内容:《凡尔赛和约》
(两部分:国际联盟盟约和对德和约)
(5)作用:暂时调整列强在西方的关系
(6)中外历史: 1919年,引发五四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向国联控诉日本侵略
... ... ...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下面两段话的:
法国元帅福煦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
巴黎和会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讨论
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北洋政府派出的四位代表,本打算在这次会议上收回曾被德国占领的山东省及特权。但他们不知道,在开会之前,几大强国已经与日本商议好了,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作为日本参加战争的回报。
... ... ...
1、帝国主义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的真正目的是
A、缔结和约,重建和平
B、重新瓜分世界
C、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
D、建立凡尔赛体系
2、一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一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美国,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中国
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性质的会议的是
①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移交给日本
②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④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
2、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
(1)背景:美日英等列强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
(2)时间:1921—1922
(3)地点:美国华盛顿 主导国:美国
(4)议题:协调在亚太的关系;限制海军军备
(5)内容:《九国公约》、《五国公约》
(6)作用:暂时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
(7)中外历史:提出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 ... ...
二、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
1、爆发:1929年从美国开始
2、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4、后果:
①引发各国国内政治和社会危机(国内)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工人运动高涨、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
②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国外)
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资本主义国家 间的矛盾)
加紧对殖民地的掠夺(资本主义国家 与 殖民地间的矛盾)
③西方世界面临新的变革与动荡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忆 一 忆 1、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 3、战争的结..
发布于:2020-05-25 10:54:42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战前的欧洲
从科技发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到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严重后果:为实现各自的扩张野心,疯狂扩军备战,激烈竞争,战争一触即发!
三、萨拉热窝事件
1、请讲述萨拉热窝事件(包括原因、过程、影响)
2、刺杀斐南迪大公及其妻子的刺客普林西普在被审判时陈述道:“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 ”你怎样评价这件事?
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个人冒险行为不但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为奥匈帝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借口,教训很深刻。热血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要尽力避免盲目采取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
... ... ...
战争爆发的原因
欧洲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扩军备战
萨拉热窝事件被两大军事集团利用
... ... ...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 主要大国疯狂扩军备战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是:
A 克里米亚半岛 B 地中海地区
C 巴尔干半岛 D 欧洲
3、20世纪初形成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协约的核心是
A 德国 B 意大利 C 俄国 D英国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是:
1、1914年6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2、1914年7月28日-----1917年12月
3、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4、1914年6月28日-----1918年4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哪些事件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
各交战国的革命运动
美国的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3 根据课前预习情况,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第一次世界大战(______、______、______) 同盟国和(______、______、______)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2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内容标准】 简述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
发布于:2020-05-25 09:33:28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19世纪70年代)
“两机”的发明
取代“蒸汽” ,成为机器主要动力
新通讯工具的出现
新交通工具:电车
家用电器的发明
... ... ...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数量多:正式注册的有1300种
著名发明有:留声机 、活动电影机 、电灯、电报、电话、第一架 实用打字机、
他最伟大的发明:电灯(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晚年他曾说:“我对电灯的研究时间最久,试验最为艰苦,但从来也没有灰心”。
1月27日,爱迪生在他的记事册上写道:“经过7小时的工作后,由于注视了强烈的灯光,眼睛隐隐作痛,因此不得不停止工作。”第二天他又接着写道:“昨晚10时到今晨4时,眼痛难堪。后来饮了一服吗啡,才得安眠。今天好些了,到下午4时就不十分痛了,可是今天的时间却又白白牺牲了。”
... ... ...
人们对爱迪生作出高度的评价:希腊神话中说,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偷来了天火;而爱迪生却把光明带给了人类。
爱迪生的同事、中央电气公司的副总监麦礼逊在与一位叫维尔的记者谈到爱迪生的勋绩时说:“称爱迪生为一个伟人,为一个杰出的发明家,为一个可惊的天才,那是容易不过的事,毫无疑义地,他是世界上一个最有用的人物——他的功勋所影响于千万人的生活方面的,比现在任何生着的人都要大”。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
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 。
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创造性思维。
... ... ...
三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交通工具的新动力:内燃机
德国的卡尔·本茨——汽车之父
美国的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飞机
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鼻祖”。
... ... ...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英国先行,第二次好几个国家同时展开,其中美德走在前列。两国后来居上,赶超了英国。
自然科学理论同工业生产相结合。
新技术、发明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巨大的改善。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令人钦佩
《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PPT课件3 学习重点的提示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电能的开发和利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广泛性..
《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PPT课件2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
《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PPT课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2.重要标志: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3.领先国家:英国 4.能源:煤炭 5.进入时..
发布于:2020-05-25 09:07:50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问题引领 (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新的科技发明?
2、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何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影响?
4、温故知新
人类历史经历了几次科技革命?
列表归纳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 ... ...
电子计算机
A、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B、1956年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C、1964年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
D、第一台PC机
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说出电子计算机进入第四代后的发展方向吗?
计算速度快,每秒运算速度1亿次以上。
意义: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
20世纪90年代起,计算机进入了网络时代。
通信网把计算中心和分布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计算机网络,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 ... ...
原子能的利用
1942年底,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影响:人类从此进入原子能时代。
1945年制成三颗原子弹,并用于二战,投于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949年苏联也研制出原子弹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 ...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情况, 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
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 ...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二: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带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 ... ...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影响:
(1)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2)改善我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3)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4)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消极影响:
(1)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机、飞艇、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二战中的原子弹
(2)环境问题:大量生活垃圾、废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3)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4)其他问题: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 ... ...
中考真题演练
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影响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
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
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D、生物工程——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哪一次科技革命最有代表性的成就?图2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3)图1所代表的科技革命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这两种趋势有什么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经济)全球化(1分)
(2)(政治格局)多极化(1分)
(3)科技革命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分)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1分)
... ... ...
1、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向世界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它所应用的现代科技核心成果是( )
A、航天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电子计算机技术 D、电灯照明技术
2、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
①原子能 ②电子计算机 ③生物工程 ④航天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玉树大地震后,风云卫星拍摄到的震区图片为国家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得益于我国( )
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生物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大发展》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 课前导读 1、科技展厅: 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2、感受成果: 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何特点和影响? 3、辉煌下的思索: 如何应对..
发布于:2020-05-25 08:28:03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较为浓厚。
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什么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 ...
探究:为什么爆发?(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实力对比变化
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根本原因:欧洲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 ... ...
(1)法德矛盾
法国战败:①法国把阿尔萨斯与洛林割让予德国;②规定法国付出五十亿法郎作为赔偿德国在战争所失;
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1、请讲述萨拉热窝事件(包括原因、过程、影响)
2、刺杀斐南迪大公及其妻子的刺客普林西普在被审判时陈述道:“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 ”
3、有人说“普林西普的两粒子弹改变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
你怎样评价这件事?
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个人冒险行为不但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为奥匈帝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借口,教训很深刻。热血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要尽力避免盲目采取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
... ... ...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间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间的矛盾重重。
2、帝国主义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 ... ...
练 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 主要大国疯狂扩军备战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是:
A 克里米亚半岛 B 地中海地区
C 巴尔干半岛 D 欧洲
3、20世纪初形成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协约的核心是
A 德国 B 意大利 C 俄国 D英国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4 一、战前的欧洲 从科技发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到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严重后果: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3 根据课前预习情况,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第一次世界大战(______、______、______) 同盟国和(______、______、______)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内容标准】 简述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
发布于:2020-05-25 08:10:31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实质:姑息纵容侵略政策,以牺牲小国利益达到避战求和自保、祸水东引的目的.
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
2.1939.9.1,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3.1941.6.22,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4.1941.12.7,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最大规模)
... ... ...
一、两大对立同盟的形成
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
①共同的斗争目标,使反法西斯各国逐步走到一起
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它各国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
请回答:(1)《联合国家宣言》是在什么背景下签署的?
答:法西斯疯狂侵略扩张,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
(2)《联合国家宣言》是在什么时候签署的?
答:1942.1.1
(3)《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定有何意义?
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 ... ...
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①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同时是二战的转折点
②严重削弱德军力量,德军由攻转入防御,苏军由防御转入进攻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的转折点
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初)——苏德战争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夏)——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3年春)——北非战争的转折点
... ... ...
几次重要会议
1、开罗会议(1943年,中、英、美)
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保证朝鲜的自由独立,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
2、德黑兰会议(1943年,美、英、苏)
确定了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1945年,美、英、苏)
战后德国由苏、美、英三国军队分区占领,肃清军国主义实现民主化;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开始形成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秘密协定》)
4、波茨坦会议(1945年,美、英、苏)
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
1、德、日两国要求打破“凡—华”体系,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3、世界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法西斯势力大大增强
4、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有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二战”反思
1)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2)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3)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5)客观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胜利的根本原因
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3、“二战”胜利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2)加强国际合作,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
4、请你谈谈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1)力争采取非武力、非军事的平和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
(2)各国人民加强合作,团结互助,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 ...
1942.1.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雅尔塔会议作出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有着巨大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
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5.8,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结束的标志:1945.9.2,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各国的团结合作
... ... ...
1、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3、下列历史事件中,不是1941年发生的是
A 德军突袭苏联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莫斯科保卫战打响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A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莫斯科保卫战 D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既是最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又是最先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是
A 德国 B 日本 C 意大利 D 西班牙
... ... ...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由绥靖政策开始对德顽强抵抗。
(2)举例说明英国对德政策改变后不久采取的重大行动。
答:进行不列颠之战,粉碎了希特勒入侵英国的图谋。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一、偷袭珍珠港 1.《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1940年9月,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签订了《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形成了法西斯同盟。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4 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盟的建立 二、二战的转折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1942.101942.11 欧洲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3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1、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
发布于:2020-05-25 06:44:10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重要表现:1995年1月1日,成立_________,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崩溃后,当今世界格局进一步向______方向演变。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尚未完全形成,呈现“______”的特点。
3、“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是指______,“多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国家或国家联盟成为牵制超级大国,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冷战结束后,美国为称霸世界,积极推行霸权主义,干涉他国事务,如发动______和______战争。你认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1、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世界贸易组织(WTO)
成立时间:1995年
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WTO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GATT),中国是缔约国之一。
1986年中国要求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此后,中国历经了15年的漫长、曲折、艰难的风雨之路,终于在入世谈判上取得成功。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它表明: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 ... ...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社会与个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原因:中国需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加入WTO,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利,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的“游戏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并且可以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国际贸易战中占据有利地位。中国入世,从根本上讲是国内市场改革必然导致的抉择。从更深广的层面来看,WTO是中国加入的最后一个重要国际组织,这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重大政治经济行动,也是我们全面重返国际经济舞台的显著标志。
世界贸易组织也需要中国加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还多的人口,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值均跃居世界前列。没有中国加入,WTO将有失完整性,不能真正体现其世界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给社会和个人带来许多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1)对社会层面而言,“入世”既推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对中国构成挑战,整个经济结构需要升级换代,从而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如结构性失业等。2)从个人角度而言,“入世”后人们已享受到部分物美价廉的外国产品。如包括各种水果在内的农产品等;人们感受最深的可能是汽车等高档消费商品的价格普遍下降;此外,如电信设备、电信资费的下调等。人们也感受到了来自国外服务业的更加周到的服务。同时,在部分行业中工作的人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 ... ...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竞争空前加剧。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3)经济全球化使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 ... ...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1、世界格局的变化
(1)拿破仑帝国覆灭后,维也纳体系(以英国为首,以欧洲为中心)
(2)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欧洲为中心,美国崛起)
(3)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制”,即美苏两极格局。(以美国为中心,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演变。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思考:科索沃战争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美国利用南斯拉夫剧变后出现的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然后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未经联合国同意就动用武力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进攻,是其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 ... ...
讨论: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到来哪些威胁?
(1)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2)打着“人权”幌子,粗暴干涉他国内政。如美国多次发表《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
(3)导致恐怖主义的泛滥。如“9.11”事件。
讨论:我们中国应如何面对当前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
(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要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2)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主张通过协商对话解决矛盾冲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思考:简述20世纪国际关系的三次变动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关系。
一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收回山大主权,废除“二十一条”,被拒绝。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旧处在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四十年代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
... ... ...
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生态环境危机、核战争威胁、人口爆炸性膨胀、资源日益匮乏、国际恐怖主义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等。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纠纷不断。
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新世纪人类共同的心声。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提示:必须依靠世界各国共同合作,协调行动;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
... ... ...
1、“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的这句话说明了( )
A 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
B 美国反对一切形式的侵略战争
C 美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D 美国欲称霸世界
2、导致两极格局终结的历史事( )
A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B 欧盟的成立
C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两个战争分别指( )
A一战、二战 B 二战、中东战争
C 二战、美苏“冷战” D 二战、科索沃战争
4、下面不属于 “冷战”的是( )
A 美国援助联邦德国和日本
B 美国发动侵朝战争
C 成立北约组织
D 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 ... ...
《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PPT课件 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时间 1995年1月1日 简称 世贸组织 缩写 WTO 前身 关贸总协定 宗旨 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
发布于:2020-05-25 06:21:50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内容标准:
1、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预习课本:完成下列问题答案
1、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哪几点?
工业化(1926年);农业集体化(1927-1932)
五年计划(1928年起);肃反运动(1934年起)
2、“工业化”的方针和重点分别是?
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大型工矿企业
3、肃反运动的导火线是?
基洛夫事件
4、苏联模式的特点是?
过度集中(计划管理)、过度集权(个人专断)
... ... ...
(一)工业化(重.大)
1、时间:____________。
2、方针:____________。
3、重点:____________。
4、成就:欧洲_____,世界_____,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_________。为维护苏联__________奠定经济基础。
5、弊端:____________。
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激发了人民的巨大的热情。(1935年发展为斯达汉诺夫运动)
(2)牺牲农业,从农业吸收工业化资金
(3)大力发展教育
(4)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 ...
(二)农业集体化
1、原因:粮食缺乏对工业化和人民生活造成威胁
2、目的:力图把技术落后、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改造成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经营的社会主义大农业
3、时间:1929年—1932年
4、内容: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采取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
5、弊端: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 ... ...
(三)五年计划
1、特点:实行严格的_____领导和管理。
2、时间:从1928年起(1928—1933,1933—1937)
3、作用: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4、弊端: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严重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企业缺乏应有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率、效益低,社会财富严重浪费。
... ... ...
二、政治:肃反运动
1、导火线:基洛夫事件(1934年)
2、时间:1934—1938年
3、特点:肃反扩大化,造成许多冤假错案
4、后果:
(1)使苏联损失了党、政、军一大批优秀骨干
(2)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3)干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4)进一步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5)强化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6)影响了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
... ... ...
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2)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保证各行业平衡和谐发展。
(4)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 ... ...
1、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取消灭富农政策 B、到1932年基本实现
C、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D、农民自愿接受集体化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不包括
A.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B.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C.两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
D.全国展开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
3、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以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
B.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的列宁比较好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是指
A.进行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
B.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C.进行十月革命和赫鲁晓夫模式
D.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戈尔巴乔夫模式
发布于:2020-05-25 05:58:52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美国新一届总统是谁?之前我们学习了那几位美国总统?
2.美国面临危机采取了那些措施?
3.罗斯福新政有那些影响?
4.德国面临危机是如何处理的?
5.希特勒上台如何治理国家的?
一、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二、各国不同的应对措施
... ...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 大萧条的破坏
2. 胡佛反危机的措施失败,经济形势恶化
(一)美国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年)
39岁患小儿麻痹症
50岁竞选总统成功
美国第34届总统,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年)。
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 ... ...
看教材66-68页,思考新政有什么措施:
1)整顿银行业:支持大;淘汰小;恢复信心
2)工赈救济:失业救济;“以工代赈”,扩大需求
3)复兴工业:颁布《国家产业复兴法》
4)调整农业:颁布《农业调整法》
新政重点——“ 3R ”计划
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 ... ...
特点:(新在哪里?)
引进计划经济手段,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但避免国有化形式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 ...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
1、原因:
1)客观原因:危机引起动荡,政府软弱无能;
2)主观原因:纳粹党欺骗宣传,扩张势力
3)历史原因:军国主义传统; 战败的耻辱,强烈的复仇情绪
2、建立:1933年;希特勒任总理
3、暴行:
A、实行新政
B、国会纵火案
C、文化专制
D、迫害犹太人
... ... ...
1、罗斯福新政的众多措施中,最能树立政府诚信形象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
B.通过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D.推行“以工代赈”
2、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不包括
A. 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B. 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C. 恢复和发展了美国的经济
D. 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
3、希特勒以国会纵火案为借口,在德国掀起
A. 反共高潮
B. 文化专制
C. 扩军备战
D. 种族屠杀
... ... ...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932 年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工厂关闭,市场鸦雀无声,银行危若累卵,车船空荡无人; 1936 年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罗斯福)
①对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②对世界:也为其他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的宝贵经验。
1929DD1939年经济危机后,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其中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
C、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D、兴建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作用是
A、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使资本主义进入电气时代
C、摧毁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
关于罗斯福在美国新政期问的历史作用,错误的认识是
A.挽救经济危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罗斯福主持新政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B.挽救经济危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没有罗斯福也可能有其他人来主持新政
C.罗斯福具有远见卓识,有了罗斯福才有美国的新政和经济危机的消除
D.罗斯福具有远见卓识,他在美国历史的转折关头起了重要作用
... ... ...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2 胡佛悲观失望,罗斯福生气勃勃;胡佛认为萧条的根源在美国之外,而罗斯福则认为在美国内部;胡佛一味要求谨慎从事,罗斯..
发布于:2020-05-25 05:20:31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2.重要标志: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3.领先国家:英国
4.能源:煤炭
5.进入时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6.代表人物: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
7.重大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机车
8.政治前提:17世纪英国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9.重要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 ... ...
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
时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策源地:美国、德国
阅读P3—P7,思考:
1、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现的新能源是什么?
2、与电有关的主要发明有哪些?
发电机、电动机、高压输电技术、
电灯、电报、留声机、摄影机、放映机、蓄电池…
... ... ...
“电气时代”的到来
电力进入生产领域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生产也跨入了一个新阶段。
生活领域:
(1)新的通讯——电话
(2)新的通讯——电报
(3)新的交通——电车
... ... ...
电的影响:
A、电力为人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新能源。
B、(对生活的影响)发明了大量家用电器,使生活更加便捷而丰富;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变了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C、推动钢铁等工业部门的快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了“钢铁时代”。
D、总之(最重大的影响):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电力干净、方便、安全、价格便宜、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按户按需分配能量
... ... ...
课后作业:
电力作为新能源,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你能否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发明大王”爱迪生
他一生中有近两千项发明,光正式注册的就达到一千三百种之多。
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
爱迪生的所说所做,对你有何启迪?
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 ... ...
一、单选题:(细心造就成功!)
1.19世纪70年代在电力发展方面,领先一步的国家是( )
A、美国和英国 B、美国和德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德国
2.人类告别油灯和蜡烛时代得益于
A西门子的发明 B、爱迪生的发明
C卡尔.本茨的发明 D、莱特兄弟的发明
3、让发电机原理走出实验室,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是:
A、赫兹 B、马可尼
C、爱迪生 D、西门子
4、人们说,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主要依据是他
A、发明了电
B、发明电灯等大量电器
C、发明许多新机器
D、研制成功发电机
... ... ...
《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PPT课件4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19世纪70年代) 两机的发明 生产领域 取代蒸汽 ,成为机器主要动力 生活领域 新通讯工具的出现 ..
《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PPT课件3 学习重点的提示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电能的开发和利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广泛性..
《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PPT课件2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
发布于:2020-05-25 04:54:34
0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