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知识网络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初期:两极格局
20世纪末以来: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趋势:经济全球化
主要原因或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重要表现: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跨国公司、世贸组织
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建立北约
... ... ...
1、二战后初期,美国为稳定资本主义世界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 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
C. 同苏联争霸
D.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建立 D.华约建立
3、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这一被时人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是
A.门户开放政策 B.冷战政策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 ... ...
二战后初期形成的国际格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①五六十年代美国占优势——古巴导弹危机
②七十年代苏联占优势——苏联占领阿富汗
③八十年代双方缓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
... ... ...
(16分)近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期间,上演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悲喜剧。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让别的国家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
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皮洛夫)
(1)“别的国家”主要指哪个国家?(2分)
“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2分)
争夺“阳光下地盘”的结果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格局?(2分)
国家——英国(2分); 地盘——英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分)
格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立。(2分)
材料二 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2)漫画二是哪一国际格局的生动写照?(2分)“双方扳手腕”的典型事件是什么?(2分)“双方扳手腕”的最终结局如何?(2分)
写照——两极格局(2分); 事件——古巴导弹危机(2分)
结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分)
(3)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格局的发展有何新的趋势?(2分)在新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2分)
趋势:多极化趋势。(2分); 因素:经济实力。(2分)
... ... ...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走向整体的世界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目标 1.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PPT课件3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区域集团化的表现 2.区域集团化的原因 3.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区域性..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PPT课件2 课标要求: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由来和发展,认识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2.了解中国参加世贸组织(WTO)的史..
发布于:2020-08-17 12:04:41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亚洲篇
(一)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
1、印度的独立
(1).背景:
①印度原来是亚洲面积最大的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的时间长达二百年之久。
②印度自1857年进行反英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先后又进行了多次民族独立斗争。
(2).独立:
①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②印度独立国家的建立是几代印度人坚持长达百年之久、前仆后继地进行大规模反英斗争的结果。
2、印巴分治
①印巴分治既是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又是不利于印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源之一。
②印巴冲突根源分析:
“分而治之”政策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如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穆斯林与印度教的宗教之争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的流血冲突和战争。
3、印度的发展
①.政治上: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并发起“不结盟运动”,加入“七十七国集团”。
②.经济上: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二).其它亚洲国家
1、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各国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 ... ...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
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
2、“非洲独立年”
1960年,非洲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①.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了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2、巴拿马
①.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②.1999年底,巴拿马终于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权利。
... ... ...
四、中东战争
什么叫做中东战争?
是以色列推行扩张,同周边国家在1948年至1982年期间所发生的5次战争。
中东战争是现代化战争。双方都使用了美国或苏联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
中东战争爆发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从表面看,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拼杀,实际上却是两个超级大国的间接较量。
... ... ...
1、亚非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大体采用了哪两种斗争方式?
答:主要采用了武装斗争(如埃及)和政治斗争(如印度、巴基斯坦的独立)两种斗争方式。
2、请列举出为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印度:尼赫鲁
埃及:纳赛尔
古巴:卡斯特罗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把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看成是“英国女皇皇冠上一颗明亮的宝石”。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大肆搜刮掠夺,使印度极为贫穷和落后。为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人民进行了多次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说:当时印度像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大火扑灭。为此,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改变其殖民政策,采取“分而治之”的方针。
⑴.英国从哪一世纪开始侵入印度,当时的统治机构叫什么?
17世纪、东印度公司
⑵.英国为什么视印度为它的“生命线”,称它是“英王王冠上一颗明亮的宝石”?
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物产非常丰富的殖民地。是英国进行工业生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推销地,成为英国进行资本积累的主要基地。
... ... ...
1、亚洲:二战后,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①1952年,埃及独立。
②1960年,17个国家独立“非洲独立年”。
③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的崩溃。
3、拉丁美洲:
①1959年,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4、中东战争:
①以色列推行扩张,同周边国家发生的5次战争。
②矛盾焦点: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冲突问题。
《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与振兴》两极格局下的世界PPT课件 一、亚洲篇印度的独立与发展 1、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首先出现在亚洲 2、印度的独立: ①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
发布于:2020-08-17 09:47:40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冷战政策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为 “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要求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 ... ...
5、冷战政策的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3).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观察右图,结合
“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医生”指代马歇尔(或杜鲁门、美国、美国总统);“病人”指代
'二战”后的西欧。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药方”指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 ... ...
二、美苏争霸
1、原因: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经过:
(1)、第一阶段
时间:五六十年代。
特征: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原因: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
表现: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2)、第二阶段
时间:70年代。
特征:争霸优势在苏联方面。
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
②.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
①.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
②.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特别是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 ... ...
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冷战开始
B.同苏联抗衡
C.援助西欧各国
D.加强对它国的干涉和控制
2、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A.铁幕演说 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
B.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建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出台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3、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遏制共产主义 B 称霸世界 C 稳定资本主义世界 D 扶植反动势力
4、对美苏争霸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增加了两国人民负担
B 加剧了地区间矛盾
C 影响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D 是充分发挥大国优势作用体现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下的世界PPT课件2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知识与能力..
发布于:2020-08-03 16:06:58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1.以幕尼黑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自学指导一
1.方法: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P27—28“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的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1、德、日、意在什么时候形成了轴心国集体?
2、幕尼黑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它是一次公平的会议吗?
3、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会带来哪些影响?
自学检测一
1、法西斯德国在二战前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
A 西班牙 B 波兰
C 奥地利 D捷克斯洛伐克
2、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
A同意德国吞并奥地利 B同意德国吞并苏台德区
C同意苏台德区自治 D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 ...
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
1、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937年11月
2、二战前德国法西斯的扩张
1938年春,吞并奥地利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各国政府态度如何呢?
英国首相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
美国驻法大使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完全理解”德改变欧洲地图的计划。
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
... ... ...
自学指导二
1.方法: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P28—31“德国进攻波兰和大战的爆发”的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二战初期德国为什么能够频频取得胜利?
自学检测二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 慕尼黑阴谋 B. 德军突袭波兰
C. 日军偷袭珍珠港 D. 德军突袭苏联
2、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坚持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这说明此时英国的政策是
A对德作战 B、绥靖政策 C、中立自保 D、冷战政策
... ... ...
二、德国进攻波兰和大战爆发
1、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2、德军横扫西欧和北欧:
⑴法国灭亡:1940.6
⑵英国不列巅空战:1940年秋
3.法西斯军事集团的正式建立:1940年9月
... ... ...
1、法西斯德国在二战前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
A、西班牙 B、波兰 C、奥地利 D、捷克斯洛伐克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德国法西斯闪击波兰
3.下列观点您同意哪几种?
(1)绥靖政策是帝国主义的反苏反共政策。
(2)绥靖政策是英国为代表的国家避战求和的政策。
(3)绥靖政策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的政策。
(4)绥靖政策是处于守势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政策。
... ... ...
拓展探究:联系史实说明二战初期德国为什么能够频频取得胜利?
德国具有很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采用了相对先进的战术,如突袭战、闪电战
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
战争初期的被入侵国孤立无援
中 考 回 放
1.1938年,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割让给德国的会议是
A.巴黎会议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危机的打击 B.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D.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
3.1938年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届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所说的“虎口”指的是当时的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意大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一.法西斯 1.意、德、日意法西斯的建立 ①法西斯 法西斯是资本主义社会陷入危机时,为克服危机而产生的一种反动社会思潮和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6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1933年10月,德国退出国联 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5 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3.绥靖政策加..
发布于:2020-06-11 13:02:30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交战双方:苏联--德国
作用: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二、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霸王计划)
时间:1944年6月。
结果:美英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意义: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 ... ...
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年2月
参加国:英、美、苏
会议内容:
三国分区占领德国;
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成立联合国。
积极:对协调盟国战胜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消极:但是会议的某些决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和权益。
影响:进入与法西斯最后决战时刻
... ... ...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是正义战争。
2、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根本保证。
3、反法西斯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4、反法西斯国家实现了全面合作和战略协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二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二、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三、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解放运动又一次兴起。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相处。
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2 学习目标: 1、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在反法西斯战役中的作用。 2、掌握雅尔塔会议和联合国的建立,国际反法西..
发布于:2020-05-25 18:00:07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在法国:巴黎和会
在美国: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
... ... ...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繁荣”
2、经济危机的爆发
时间:1929年—1933年 发源地:美国
爆发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暴跌。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 ... ...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经济危机严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推行“新政”
2、新政的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新政的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 ... ...
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为什么罗斯福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带领美国人民摆脱经济危机
将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经验借鉴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使资本主义制度再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 ... ...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
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德国和日本却采取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政策,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 ... ...
21(2011年。长沙)
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是指(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23(2011年岳阳市)
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改革银行制度
B、整顿农业
C、调整工业
D、兴建公共工程
14.(2011.梅州)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由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但美国在短期内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其原因是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马歇尔计划
C.罗斯福新政
D.新经济政策
... ...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PPT课件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繁荣 2、经济危机的爆发 爆发标志: 1929年1..
发布于:2020-05-25 17:04:02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繁荣”
2、经济危机的爆发
爆发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
原因:繁荣背后潜藏着许多矛盾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 ... ...
柯立芝总统时期(1923—1929年)出现了“柯立芝繁荣”。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渗透到无线电产品、电冰箱、吸尘器等消费品的生产中,这些产品的低廉价格使得它们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美国在西方各国中率先迎来大众消费的曙光。
1929年初,新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了。胡佛总统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表现:
波及范围广
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世界以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农业、金融、商业、工业等危机同时爆发。
持续时间长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1933年比1929年下降44,国际贸易额下降60以上。
... ... ...
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当时社会制度决定过剩产品不可能无偿分配给劳动人民;
2、产品过剩只是相对的;
3、资本家为追求高利润,盲目扩大生产,压低工人工资,劳动人民购买力低下
... ... ...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经济危机严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推行“新政”
2、新政的手段和目的
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
3、新政的主要内容
4、新政的影响
你怎样看待美国政府限制农产品生产和销毁农产品的措施?
一方面,解决了农产品产量过剩的局面,对农业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其中获利最多的是大农场主和大种植园主;
另一方面,采取毁灭粮食和牲畜的办法保证利润,恰恰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明证。
... ... ...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改革银行制度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银行复兴,存款迅速增加。
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农产品。
农产品生产得到控制,农业开始恢复。
通过《工业复兴》,制定公平经营规章。
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缓和了阶级矛盾。
兴建公共工程
政府组织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 ... ...
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1、国家干预经济,克服放任自由的竞争,减少或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2、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使美国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走向美国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35—1942年,美国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用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下水道。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失业人口仍达900万之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材料说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什么措施?它起了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反映出什么问题?
... ... ...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
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德国和日本却采取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政策,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PPT课件2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会议: 在法国:巴黎和会 在美国: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
发布于:2020-05-25 16:51:55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
⑴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俄国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
⑵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
前线部队缺粮食,经常发生红军饿倒的事。“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政府马上会派征粮队来村子里,我已经准备好了,留点吃的和种子粮,其余的全给国家收购。还有老大的厂也要归国家管了,小儿子的店也要停业了。也好,两个儿子回来帮我忙地里活,农闲时干干义务劳动。
思考:这段话反映了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的哪些具体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
④分配:定量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 ... ...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实际相结合;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在经济上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
... ... ...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
1924年,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主要措施:
a.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推行农业集体化
重大成就:---到1940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由农业国变成为工业国。
... ... ...
1、社会主义工业化
苏联为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斯大林模式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
... ... ...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
4、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5、造成盲目的个人专断和崇拜,打乱了党内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等各行业要协调发展;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市场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注重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4、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反对个人崇拜,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 ...
1.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2.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3.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1937年农业集体化
4.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苏联成立后 D.两个五年计划后
... ... ...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
答:(1)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2)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3)要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 ...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害
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煤和钢铁产量只有1917年的28%和4%。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
... ... ...
大清洗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先例
一个政党将自己一半的成员逮捕,
一个政权将自己多数的上层成员处决,
一支军队的军官团在和平时期几乎被全部消灭,
一个国家的公民看到门外有汽车停下就怀疑自己将被逮捕。
在这次运动中,共有3.5万名军官被镇压,其中包括高级军官的80%,元帅的3/5,涉及所有的军区司令和绝大部分集团军司令;第一批被授予元帅军衔的5人中,有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叶戈罗夫3人被处死;15名集团军司令中,也有13名被杀;85名军长中,处决57人;159名师长,110名被处决;4万多名营级以上高中级军官遭到迫害。
从1921年到1954年2月1日止,以“反革命罪”判刑的人数是3777380人。其中被处死刑的有 642980人,被判劳改和监禁的有2369220人,被判流放和强制迁居的有765100人。在所有判刑人员中,对大约290万人的判决是由政治保卫局工作组、“三人审判组”和特别专案组等非常规司法机关做出的。剩下的90万人是由一般的法院、军事法庭和最高法院做出的。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和探索PPT课件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
发布于:2020-05-25 15:47:46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爵士乐
两次大战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人们创造出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流派。
兴起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地 点:美国南部
影 响:①很快风行美国,并且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
②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
二、好莱坞
19世纪末以来的100多年里,电影已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综合艺术。
电影经过了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的发展。
中国有哪些明星进入了好莱坞
李小龙(最早)、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甄子丹、周杰伦、
内地:巩俐、章子怡、陈冲、邬君梅;
外籍:杨紫琼、刘玉玲、白灵
... ... ...
1、音乐:爵士乐
①起源:非洲音乐。
②诞生地:美国。
③是通俗音乐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广的一个乐种,后来风行于美国,爵士乐与摇摆舞结合,演变成摇滚乐。
2、电影:美国的好莱坞素有“梦幻工厂”之称,已经成了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音乐与电影》现代科学文化PPT课件 一、爵士乐 猫王艾尔维斯普雷斯利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19351977)是20世纪5070年代美国流行音乐最有影响力的歌星之一。他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
发布于:2020-05-25 14:51:35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
2,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
3,缔约国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一)、突袭苏联
希特勒为何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
(1)原因: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既定性步骤,德国为此进行了精心准备。
(2)条件:1940年9月,德意日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初期的胜利使德国拥有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
2、苏军初期失利的原因
①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斯大林大清洗运动)
②苏联对德国进攻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③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
3、影响
对苏:苏联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
对德:战争初期获得巨大利益,但战略上,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使二战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 ... ...
斯大林在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大会上说:“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联系苏联军民抗击德军的史实,说说苏联为什么能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第一,苏联军民不畏强暴,不怕自我牺牲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二,德军战略的失败,战争环境对德国不利苏联的正确战略选择是胜利的重要因素;
第三,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和国家的支持是胜利的重要保证。
... ... ...
(二)、偷袭珍珠港
1、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原因
德国初步胜利的刺激
日本资源缺乏
日本既定国策:
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美英等对日本的贸易禁运(直接)
日美争夺亚太的必然结果(根本)
美国:8所战舰无一幸免,其它舰只10艘被毁,3500名美军丧生,188架飞机化为废铁一堆,其中绝大部分被毁于地面。
日本:仅仅付出29架飞机、9艘潜艇的代价,取得空前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受到重创。
2、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对日 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
对美 先是重大损失,但也促使美国参战,
使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
... ... ...
(三)、联盟的建立
1、原因:
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
2、过程:
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3、影响:
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保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 ...
1、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2、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苏德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美国改变“中立”态度
D、苏联的参战
3、希特勒自1939年闪击波兰之后,连连得手,他自认为德军“天下无敌”,使希特勒的这个说法破灭的是下列哪个事件
A.日军偷袭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C.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成立
4、2002年9月11日,美国世贸组织大厦遭受到恐怖主义袭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被偷袭,那么由于第一次偷袭引发的战争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
C.苏联卫国战争 D.太平洋战争
... ...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后,英、法、美、日等国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了武装干涉。二战中,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却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对比这一情况,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一方面,法西斯具有反人类的本质,是对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威胁
另一方面,美英与苏联之间尽管有着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深刻分歧,但面对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人民能够捐弃前嫌,携手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努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2 学习目标 1、能够简述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历史事件。 2、掌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
发布于:2020-05-25 14:13:54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在反法西斯战役中的作用。
2、掌握雅尔塔会议和联合国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影响。
一、复习引课: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
(一)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交战双方:苏联--德国
作用: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二)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霸王计划)
时间:1944年6月。
结果:美英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意义: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 ... ...
积极:对协调盟国战胜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消极:但是会议的某些决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和权益。
... ... ...
“密苏里号”上的投降仪式
欧洲战事结束后,苏联对日宣战;中国的抗日力量也向日、伪军展开全国规模反攻;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9月2号日本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投降书。二战以轴心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
发布于:2020-05-25 13:41:55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了解并掌握十月革命的原因、经过、结果,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提高读图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认识列宁对俄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重要贡献。
材料一,俄国1861年改革后工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比较俄国的钢产量仅有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
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西方工业国家(美、德、英、法等)。
... ... ...
二月革命的背景
1 俄国是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2.一战重创俄国,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时间:1917.3
地点:彼得格勒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形势
两个政权并存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对内:不进行土地改革,拒绝八小时工作制。
对外:继续一战。
工兵代表苏维埃
... ... ...
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经济上:①将大工业收归国有。
② 颁布《土地法令》,将土地收归国有并分给农民使用 。
3.外交上: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 ... ...
重要内容梳理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是一个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
2.一战重创俄国,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3.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继续战争,对内镇压人民。
二.十月革命
1.时间:1917.11.7。
2.领导者:布尔什维克党、列宁。
3.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4.主要特征:中心城市起义,武装夺取政权。
5.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6.意义:(略)。
... ... ...
拓展运用一
材料一 列宁曾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材料二 苏维埃俄国建立后,坚决退出一战。并颁布《和平法令》呼吁各交战国立即停战。
材料三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许多交战国人民发动反战运动,反战情绪高涨。交战国内外交困,焦头烂额,不得不停止战争。
依据以上材料,概述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关系。
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拓展运用二
思考:俄中两国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不同的原因何在?对此,你有和感悟?
俄国:中心城市起义,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不同原因:中俄两国的国情不同
感悟:无论做什么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
... ... ...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十月革命爆发背景 探究1:一战前的俄国有何特点? 材料一:俄国国内充满尖锐复杂的矛盾。 以沙皇尼古拉二世为首的少数大地主..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十月革命的背景 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俄国现状: 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 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按人均计..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 第一部分内容:俄国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历为2月) 知识梳理 1.背景: ①沙皇俄国虽在19世纪中期实行改革,推进了工业化,但到20世纪初,俄国..
发布于:2020-05-25 13:10:17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回顾 近代历史上有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科技革命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
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代表性技术
电子计算机
航空航天(空间技术)
... ... ...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2)用于人类发展,可造福人类。
... ...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 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
2、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变革,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 ... ...
1、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它又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一个国家科技发达程度的高低,将决定这个国家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成败。中国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展望未来,你认为中国能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吗?
一、中国有数不清的绝顶聪明及可塑造性强的年轻一代,这是科技发展之首要前提。
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重人伦和勤俭的同时,也重视教育,势必令上述人才大有可为。
三、中国在过去一百年的发展中已经走出了固步自封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对近代科学的热忱。
四、中国内地、香港、台湾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五、政府支持科学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 ... ...
45. 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象征着“活力、现代与灵活,反映了一个崭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再处于静止状态,而是用新技术和新媒体网络武装起来工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技术的有 ① 原子能技术 ② 网络技术 ③ 航天技术 ④ 蒸汽技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1912年4月14日23点40分,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叙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船上装有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 B.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
C.发报员发出一封封呼救电报 D.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
9.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器轰鸣,铁路速度 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 ...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经济角度看,它使人类社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有所改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在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这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三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同时,也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哪国?写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发明者各一位。(3分)
(2)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联系三次科技革命,写出一个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事例。(2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
... ... ...
《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和文化PPT课件2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和发展原因 2.兴起和发展概况 兴起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领域:原子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和文化PPT课件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分别是何时? 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 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分别是什么? 那么你能说..
《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科学文化PPT课件2 学习目标 掌握: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重大成就。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认识: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
发布于:2020-05-25 12:57:41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哪一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推翻沙皇统治后的俄国,形成了哪两个并存的政权
3、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意义
4、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梦想像英国一样,可梦想离现实太远……
材料 1:
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 人均工业产量,俄国分别为德国、英国的1/13和1/14,不到美国的1/21 ;
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材料 2:
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 ... ...
小组合作,动脑筋
请同学们看书上第4页动脑筋想一想哪些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呢?
思考: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对我们有何启示?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启示: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 ... ...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4、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 ... ...
1、材料分析题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手中”。
(1)、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
(2)、哪次斗争“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手中”?
(3)、布尔什维克党完成“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任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十月革命爆发背景 探究1:一战前的俄国有何特点? 材料一:俄国国内充满尖锐复杂的矛盾。 以沙皇尼古拉二世为首的少数大地主..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十月革命的背景 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俄国现状: 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 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按人均计..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 第一部分内容:俄国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历为2月) 知识梳理 1.背景: ①沙皇俄国虽在19世纪中期实行改革,推进了工业化,但到20世纪初,俄国..
发布于:2020-05-25 10:58:44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珍妮姑娘》、《金融家》、《巨人》合称《欲望三部曲》《美国的悲剧》使其成为全美最有名的作家
《美国的悲剧》中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思受到社会上邪恶影响,逐渐蜕变、堕落为凶杀犯、最后自我毁灭的全过程。小说共分三卷。
第一卷描写克莱德这个天真幼稚的青年人怎样受到外部世界腐蚀与毒害,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玩世不恭、怙恶不悛的人,一直到汽车碾死女孩,逃离堪萨斯城为止,这是小说故事的准备阶段;
第二卷描写克莱德与富商伯父萨缪尔·格里菲思邂逅后,以穷亲戚的关系来到莱柯格斯厂内充当工头助手,随后陷入与穷女工洛蓓达、阔小姐桑德拉的三角恋情。为了高攀桑德拉,克莱德甘愿违悖自幼接受的基本道德准则,牺牲洛蓓达,于是,他就通过翻船阴谋干掉了这个被他诱奸而怀孕的年轻的女工。事后,克莱德却落荒出逃,逍遥法外;第三卷主要描写案发之后,克莱德如何被捕入狱,受审和定罪,其间还穿插着美国两党和司法机构利用克莱德一案大搞政治投机的丑闻。最后经过终审判决,克莱德被送上了电椅。
... ... ...
小说《美国的悲剧》主人公克莱德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0世纪美国的生活方式,使青年人认为有了金钱便能占有一切,包括美色在内。于是追求财富、贪图享乐的虚荣心和利己主义恶性发展,克莱德终于走向自我毁灭之路。
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戏剧家、小说家。1906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市一个犹太人家庭。学生时代去巴黎游历时,遇到乔伊斯,当过他的秘书。1927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1928~1930年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担任英文讲师,并与人合作把乔伊斯的作品翻译成法文。其间,回到都柏林工作。1938年开始定居巴黎,德军占领巴黎期间,曾参加抵抗运动,后因组织暴露隐居乡下,写了长篇小说《瓦特》。1945年以后改用法文写作,1946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是创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是1952年创作的两幕剧《等待戈多》,主要情节是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待。该剧揭示了人类在荒谬宇宙中的尴尬处境,被视为荒诞派戏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此外,还写了长篇小说《马洛伊》(1951年)、《马洛纳之死》(1951年)和《无名的人》(1953年),其中,《马洛伊》曾被一些评论家称为20世纪的杰作之一。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
... ... ...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出自何处,有什么意义?
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
青年人应当具备强烈的事业心,懂得珍惜大好年华,争取有所作为。
《等待戈多》具有哪些艺术特点?他揭示了西方社会的什么现象?
用离奇、怪异、荒诞的内容和形式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
剧中人物无聊的动作和对白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精神的空虚、对生活的无望和麻木,他们渐已丧失了独立、健全的人格。剧中等待的情节说明西方人需要精神寄托
... ... ...
易混点:现代文学艺术大师的杰作
(1)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代表作《美国的悲剧》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2)西班牙著名画家“变色龙”毕加索:代表作有《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和平鸽》。
1.现代欧美文学界流行的两大文学流派有( )
①现代主义②浪漫主义③古典主义④现实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美国的悲剧》的作者是(
A.莎士比亚 B.德莱塞
C.列夫·托尔斯泰 D.海明威
... ... ...
(2012湖南株洲)18.下图是一副著名的反法西斯壁画《格尔尼卡》,画中的形象都是用变形重叠的立体主义手法画成,妇女、儿童和战士的尸体,有力的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这幅壁画的作者是
B.拉菲尔
C.达芬奇
D.毕加索
考点:世界现代文化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基础知识,和把握材料的能力,《格尔尼卡》就是毕加索的,另外,从作品的风格,控诉暴行,变形等关键词可得出是现代主义。
发布于:2020-05-25 10:37:57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迫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一、东欧剧变
时间:1989年下半年起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各国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各国经济仍然未见好转,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东欧各国共产党均丧失政权,改换国名,社会制度发生蜕变。社会主义阵营遭受极大打击。
... ... ...
二、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2、“八·一九”事件
3、《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如何改革?
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苏共领导地位及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
... ... ...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国家,而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联合体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冷战”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出现。
... ... ...
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1、“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根本原因)
2、政治体制改革失败,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外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时期的世界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苏俄人民生活水平从1917年的欧洲第5, 1985年跌至世界第88。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 ②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时期的世界PPT 第一部分内容:东欧剧变 1.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背景) 东欧各国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后果是什么? 背景 东欧各国二战中多数被..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PPT课件 一、 东欧剧变 1.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东欧各国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后果是什么? 原因: (1)80年代,东欧各国高..
发布于:2020-05-25 10:26:20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各国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各国经济仍然未见好转,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的一系列事件。社会主义阵营遭受极大打击。
1.版图的变化
2.华约组织解散
3.社会制度变化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次严重的挫折。
... ... ...
一、东欧剧变 (说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
1、原因:
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危机严重导致政治危机
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④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⑤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妥协退让。
“和平演变”:西方利用新闻媒介造谣惑众,破坏社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等
2、时间:1989年下半年开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3、结果:欧洲版图变化: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4、实质: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 ... ...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成为苏联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和发展的障碍;
(2)苏联经济发展速度连年下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2、时间:1985年--1990年
重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1)经济上:提出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措施不利,阻力很大,成效甚微.)
(2)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把“政治多元化”、“民主化”“公开性”作为三大目标。1990年,苏联修改宪法,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首任总统。
(3)外交方面:苏联推行“新思维外交”,主动缓和苏美关系,不干涉东欧事物,从国外撤军,努力争取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
4、结果: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民主化”变成了几段无政府状态。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5、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 ... ...
三、苏联解体:
1、原因: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
(2)戈尔巴乔夫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直接原因)
(3)西方社会长期的“和平演变”策略(外因)
2、经过:(1)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之后许多加盟国家也宣布独立;为了遏制独立势头,1991年3月,苏联进行全民公决,但要削弱中央权力,增强各国独立性,后把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少数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这次事件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趁机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3)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领导人撇开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议,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苏联不复存在。不久独联体成员国增加到11国,戈尔巴乔夫不得不辞职,超级大国苏联解体。
3、影响: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标志着以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发展困难增大。
... ...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1、社会主义国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进行改革要符合本国的国情;
3、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 ...
1、苏联解体的时间是在( )
A、1953年 B、1956年
C、1986年 D、1991年
2、在20世纪80年代末,哪个地区的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社会性质的蜕变( )
A、东亚 B、非洲
C、西欧 D、东欧
3、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
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 ... ...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时期的世界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苏俄人民生活水平从1917年的欧洲第5, 1985年跌至世界第88。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 ②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时期的世界PPT 第一部分内容:东欧剧变 1.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背景) 东欧各国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后果是什么? 背景 东欧各国二战中多数被..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PPT课件 一、 东欧剧变 1.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东欧各国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后果是什么? 原因: (1)80年代,东欧各国高..
发布于:2020-05-25 09:58:23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二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中欧洲8个、亚洲4个。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
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效仿苏联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人民生活水平滞后以及忽视民主法治建设等问题。
... ... ...
二、赫鲁晓夫的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二)原因:
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例如: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从此可以看出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
(三)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撤销机器拖拉机站;扩大农庄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推广玉米种植等。
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权。
批判个人崇拜,提倡集体领导,纠正冤假错案;允许揭露斯大林时社会阴暗面文学作品公开发表(解冻文学)。
... ... ...
【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失败原因:
第一、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二、政策上出尔反尔,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加上他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他改革的失败。
积极意义:1、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解开了苏联旧体制的矛盾和弊端的盖子,改变了旧体制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方面。
消极意义:1、没有触及到苏联政治经济模式的根本,改革的形式大于内容,苏联模式的弊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历史局限性。
... ... ...
三、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匈牙利改革
(一)原因: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效仿苏联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人民生活水平滞后以及忽视民主法治建设等问题。其中以匈牙利改革较为突出。
(二)匈牙利改革
1、导火线:匈牙利事件
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方针)
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开放农贸市场,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农业政策)
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3、匈牙利改革的结果
在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较快,市场较繁荣,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
(城市职工中一部分人收入增加;农业持续发展。1984年,粮食人均产量居世界前5名)
20世纪80年代,再度陷入困境。
1988年初,背负外债160亿美元,人均外债1500美元,居东欧国家之首。
... ... ...
1、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点是( )
A、发展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反对个人崇拜
2、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国家是( )
A、捷克斯洛伐克 B、匈牙利
C、苏联 D、南斯拉夫
3、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结果是( )
A、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B、导致内战爆发
C、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
D、取得很大成就
4、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遭到_____的干涉而被迫中断。(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 ... ...
1、二战后东欧和亚洲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 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
2、赫鲁晓夫改革
①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
②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在农业、工业和政治方面 进行改革。
③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没有 触及苏联模式的根本。
3、匈牙利改革:
①政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②经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开放农贸市场。
③结果: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两极格局下的世界PPT课件2 学习目标 1、知道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和内容及结果;分析失败的原因 2、识记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知道匈牙利..
发布于:2020-05-25 09:05:13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重大成就。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认识: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
一 自学导航
阅读P89——P93内容,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有重大突破?核心是什么?
3、什么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4、生物技术的核心是什么?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谁?
... ... ...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1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2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
3 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 ... ...
四、课堂反馈
1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
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
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D、生物工程——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科学改变世界。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
A、乘火车到达武汉
B、转乘轮船游览三峡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
D、乘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
3.当你在百度搜索栏中打入“多利羊”的时候,会大量出现以下哪项内容的介绍( )
A、克隆技术 B、核反应堆
C、计算机网络 D、航天技术
4.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拍摄到的震区图片为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得益于我国( )
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生物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 ... ...
思考与讨论一
1、德国科技成就:内燃机和汽车
2、发端于美国的原因:a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广阔的市场;b众多杰出的科学家;c政府高度重视,政策优惠,拨款巨大。
思考与讨论二
克隆技术有利有弊 。
利是会加快一些药物、遗传病、器官移植的研究;
弊主要还是道德伦理问题,易被居心不良者用于犯罪;各国政府应制定法律加以约束。
... ... ...
《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和文化PPT课件2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和发展原因 2.兴起和发展概况 兴起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领域:原子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和文化PPT课件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分别是何时? 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 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分别是什么? 那么你能说..
《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科学文化PPT课件 回顾 近代历史上有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科技革命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 主要标志:..
发布于:2020-05-25 08:57:53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1933年10月,德国退出国联
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扩军50万人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7月,德意两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3月 ,德国吞并奥地利;
... ... ...
一、慕尼黑阴谋
(1)时间:1938年9月;
(2)地点:德国慕尼黑;
(3)制造者: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的达拉第;
(4)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5)实质: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绥靖政策)
(6)影响: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 ... ...
二、战争的爆发与逐渐扩大
1、德国突袭波兰
时间:1939年9月1日
标志:它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进攻欧洲西部
时间:1940年4月-5月
德军突袭丹麦、挪威
德军突袭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德军进攻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3、德国突袭苏联
时间:1941年6月22日
标志着: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
时间:1941年10月-1942年1月
德军: 180万人,汽车1700辆,
大炮 1400门,飞机1390架。
战果:歼敌50万;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德军攻占莫斯科的企图。
... ... ...
思考: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请谈谈你的看法。
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这是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结果。而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苏联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军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祖国;斯大林的坐镇指挥等;因此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是德军在苏德战场的第一次大失败,证明了人民的力量是可以战胜法西斯的,它极大的鼓舞了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动脑筋: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
不对。因为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进行了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达到最大。
... ... ...
课堂自我检测
( )1.1938年9月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规定德国割占
A.奥地利 B.比利时
C.波兰 D.苏台德等地
( )2.慕尼黑阴谋里,英法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这里的“小国”是
A.意大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比利时
( )3.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事件是
A.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实施
B.德军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C.德国突袭英伦三岛,狂轰滥炸
D.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
... ... ...
7.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正在参加何时举行的什么会议?
1938年、慕尼黑会议
(2)这次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在这次会议上英法执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实质如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一.法西斯 1.意、德、日意法西斯的建立 ①法西斯 法西斯是资本主义社会陷入危机时,为克服危机而产生的一种反动社会思潮和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7 学习目标 1.以幕尼黑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自学指导一 1.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5 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3.绥靖政策加..
发布于:2020-05-25 08:52:17
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下的世界PPT课件
《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与振兴》两极格局下的世界PPT课件2
《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和探索PPT课件
《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和探索PPT课件2
《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和探索PPT课件3
《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和探索PPT课件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和探索PPT课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和探索PPT课件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PPT课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PPT课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