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阅读示意图,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核心素养聚焦
1.搜集资料,探究大气成分的变化及其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实验手段,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探究玻璃暖房的保温原理与大气的温室效应的联系与区别。(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基础素养]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1)干洁空气
①氮:含量最多,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氧: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_______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作用的原料调节_______的重要气体
④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_____,被誉为“_______”。
(2)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可促进云雨的形成。
2.大气圈的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密度及_______。
(2)分层
A层:_______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层:_______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C层:高层大气
(3)与人类的关系
①A层:与人类关系密切,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②B层:大气以_______为主,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C层:有若干电离层,对_______有重要作用。
[判断] 1.宇宙飞船升空过程中,所穿越大气的温度一直降低。( )
2.全球各地对流层的高度是一样的。( )
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
答案:1.× 2.× 3.×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热源
(1)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
(2)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______________。
2.两个过程
(1)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A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过程:地面增温后以B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个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少部分太阳辐射的吸收、_______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______________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作用。
[特别提醒]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
(2)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白天和晚上始终存在,并且白天辐射更强。
素养盘点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请问“高处不胜寒”是如何形成的?(综合思维)
提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越往高处接受到的地面辐射就越少。
2.塔里木盆地腹地的昼夜温差高达40 ℃以上。试分析其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塔里木盆地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
3.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北方农民常用什么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说明其原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提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使地面散失了大量的热量而快速降温,产生了霜冻。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小温差,使地面保温,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
[主题聚焦]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
提示:平流层。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目前人类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氯氟烃增多,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臭氧总量减少,两极地区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
探究2:图中的平流层为什么适合高空飞行?
提示:平流层的气温下低上高,空气难以对流,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机飞行时不会上下颠簸;平流层少水汽和尘埃,天气晴朗少变,能见度高,利于飞机飞行。
探究3: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
提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有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
[核心归纳]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逆温及危害
(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且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如图所示。
(2)危害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探究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主题聚焦]
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月球上的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 ℃。当月球被地球遮住时,温度会更低。在月食时,地球的阴影投射在月球上,这时月球的温度可以在瞬间下降300 ℃。月球阳面的温度比沸水高2 ℃,其阴面温度低到-243 ℃。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与地球相比,月球上的气温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剧烈呢?
提示:地球上有大气层,白天,大气层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上升缓慢;夜晚,大气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下降缓慢。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不能对昼夜温度进行调节。
探究2: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反射(大气对太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来说明能量在地表附近的传递过程。
[核心归纳]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受热过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京津冀地区的十月份本应秋高气爽,但2018年10月该地区却出现了多次重度雾霾天气。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完成1~2题。
1.“秋高气爽”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其原因是( )
A.①增强、③减弱 B.①增强、④增强
C.②减弱、③增强 D.②增强、④减弱
2.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有关的是(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减弱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地球大气的影响,辐射能是稳定的,①增强没有依据,故A、B错误;“秋高气爽”的天气云量很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增强,故C错误,D正确。第2题,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大气能见度变差。选B。
答案:1.D 2.B
3.晴朗无风的夜晚,易形成辐射逆温。下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的气温垂直分布。则c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日出前后
解析:由材料可知,辐射逆温主要是由于夜晚的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使得近地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而形成。可推知逆温最强时即为地面降温最强之时(即日出前后),此后地面逐渐升温,逆温现象逐渐减弱并由地面向高空方向消失,直至午后完全恢复。而c显示逆温现象尚存,但近地面气温已经恢复正常,可知在日出之后、午后之前,即上午。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
发布于:2020-08-17 12:58:30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走近桂林山水》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桂林山水
1.位置:桂林市位于__________自治区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
2.含义:桂林山水是对桂林_____资源的总称,“_____、水秀、洞奇、_____”是桂林风景的“四绝”。
3.所属地貌类型:桂林山水是典型的__________地貌。
(1)概念: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大多发育于__________广布的地区。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溶解有__________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溶蚀和_____的过程。
(3)发育条件:岩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强弱,决定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4.桂林山水的形成条件
二、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_____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性形态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1)有利影响:许多喀斯特地貌区已成为著名的__________区,喀斯特_____内冬暖夏凉,为_____、防空、储藏等提供便利。
(2)不利影响: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土容易_____,地下_____易导致地面塌陷,给城市及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 ... ...
走近桂林山水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测评
一、判断题
1.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的强弱是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 )
2.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
3.峰林、石柱、落水洞、孤峰等均属于地面喀斯特。( )
4.大量石灰岩的形成是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条件。( )
5.强烈的流水堆积作用,提高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
二、选择题
读图,回答6~7题。
6.该景观所示是( )
A.桂林山水B.长江三峡
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D.九寨沟风光
7.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8.该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皖、赣、湘B.陕、甘、宁
C.桂、滇、黔D.冀、鲁、豫
9.溶洞中的水属于( )
A.地表水B.地下水
C.河流水D.湖泊水
... ... ...
走近桂林山水PPT,第三部分内容:师生互动
桂林山水的形成条件
【情景导入诱思】
桂林山水是对广西桂林地区旅游资源的总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2014年6月23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桂林为首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遗产。下图是桂林山水风光景观图和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1)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根据桂林的地理位置分析桂林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桂林及周边地区的地形特点和岩石条件,并思考气候和地形对桂林的水有什么影响。
(3)地理实践力——桂林山水为什么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之首?
提示:(1)桂林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期。
(2)地形特点: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山岭环绕,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并且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都很好。
天然的地形组合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和富集。
(3)桂林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是世界喀斯特峰林、峰丛地貌发育最典型、最精彩、最具观赏性的地区,造就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胜景。
桂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之所以典型,与这里岩石的可溶性强、水的溶蚀能力大等喀斯特作用条件优越密切相关。
而岩石的可溶性与这里的岩石条件、岩石圈相关,水的溶蚀性又取决于这里的气候条件(大气圈)、水文条件(水圈)和生物条件(生物圈)。
【对点跟踪训练】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周围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是中国也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归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桂林山水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岩石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
B.气候炎热多雨,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
C.流水沉积作用强烈,淀积沉积地貌发育
D.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
2.“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 )
A.石钟乳 B.石笋
C.石芽D.峰林
... ... ...
走近桂林山水PPT,第四部分内容:提升素养
读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的化学过程,回答1~2 题。
甲:CaCO3+CO2+H2O===Ca(HCO3)2
乙:Ca(HCO3)2===CaCO3↓+CO2↑+H2O
1.地面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过程有关( )
A.甲 B.甲和乙
C.乙D.部分甲,部分乙
2.有利于甲、乙反应进行的条件是( )
①岩石的可溶性强
②岩石的透水性强
③水的流动性好
④岩石的空隙、裂隙大
A.①②B.①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化学方程式甲反映了这一过程。第2题,方程式甲、乙表示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影响其反应进行的条件包括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裂隙大小和水的流动性等因素。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 ... ...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不同的地貌特征。 3.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不同..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类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掌握阅读、分析、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
发布于:2020-08-03 12:53:22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______差异,如下图所示:
3.土壤剖面的意义
(1)反映了土壤的______程度:土层______、层次______或______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低。
(2)土壤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______因素对于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4.土壤的物质组成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测评
一、判断题
1.所有土壤从上到下都有明显的垂直分层。( )
2.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
3.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
4.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植被不同,导致土壤的发育程度与性状不同。( )
5.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几乎没有作用。( )
二、选择题
6.对黑土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 )
A.土壤质地 B.土壤剖面
C.土壤颜色D.土壤水分
7.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从上到下顺序依次是( )
A.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成土母质层
B.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
C.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成土母质层
D.腐殖质层、成土母质层、淀积层、淋溶层
8.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
A.生物B.气候
C.地貌D.时间
9.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这说明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时间
C.生物D.成土母质
10.下列关于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
B.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粘比重高
C.冷湿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多
D.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三部分内容:师生互动
土壤的形成因素
【情景导入诱思】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种植。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成熟土壤的分层结构是怎样的。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以人地协调的观点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施加怎样的影响。
提示:(1)从地面向下依次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
(2)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人类活动等。
(3)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可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但一些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核心考点突破】
1.自然与耕作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1)自然土壤剖面
(2)耕作土壤剖面
2.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
【对点跟踪训练】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能够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
B.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粗,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
C.成土母质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
D.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2.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生物 B.水分
C.地形D.气候
解析:第1题,成土母质能够为土壤提供部分的矿物养分,A错;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粗,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B对;成土母质要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为成土土壤提供矿物质,其粒度与土壤质地有关系,C错;成土母质不是土壤,D错。第2题,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生成,A对。故选A。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四部分内容:提升素养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无法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
D.森林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2.土壤有机质含量( )
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
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
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3.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解析:第1题,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所以生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C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最初来自母质,A错误;绿色植物可以有选择地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B错误;森林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较少,D错误。故选C。第2题,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而土壤的肥力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气候湿润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要高于干旱地区。热带地区温度高,微生物分解较快,土壤有机质循环快于温带地区,温带地区有机质相对积累较多,而干旱地区由于水分缺乏,微生物分解相对较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温带少,所以A错误,B正确;江南丘陵红壤常年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土壤有机质流失较多,所以C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能力相对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少,所以D错误。故选B。第3题,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因此有机质含量较少,故B正确、C错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速度慢,因此有机质含量较多,故A错误;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酸性,所以D错误。故选B。
... ... ...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不同的地貌特征。 3.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不同..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类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掌握阅读、分析、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运用土壤标本,认识土壤的物质组成。 2.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 3.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 ... ... 分..
发布于:2020-06-29 12:12:57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运用土壤标本,认识土壤的物质组成。
2.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
3.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二部分内容: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能够生长_____的_____表层。
2.分层结构:成熟的土壤自上而下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层、_____层、_____层、成土母质层。
3.土壤剖面
(1)从土壤的厚度、层次可以看出土壤的_________。
(2)从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可以推测_________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4.物质组成:_______、_______、水分和空气。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_______和无机养分。
2.气候:是土壤形成的_____因素,提供_____和_____,进而影响矿物质_____、物质迁移和生物活动。
3.生物: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提供_______,从而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_____。其中绿色植物的_________最为重要。
4.地形:高度、_____、坡向等影响_____、热量、_____等条件,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决定土壤的_____进程。
6.人类活动:合理的耕作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_____和性状,提高土壤的_________;违反成土过程的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_____、_____下降。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三部分内容: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 土壤的形成因素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1.分析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答案 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
②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
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3.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
答案 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进行养护。
1.土壤的形成过程
(1)岩石的风化过程:裸露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母质没有肥力,但已具有一定的通气蓄水性能,并能分解释放矿物和养分。
(2)低等生物着生过程: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着成土过程的开始。
(3)高等生物着生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
2.土壤的组成
如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貌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解析 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不会影响矿物养分;地貌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
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貌的作用
解析 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
3.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立方米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表”。读表,回答1~2题。
1.表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 D.红壤、水稻土、黑土
解析 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少,故a为红壤;
黑土因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最肥沃,且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故b为黑土;
c土壤中水分含量与其他两种土壤比较,相对较多,故为水稻土。
2.表中所列土壤,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是
A.黑土 B.水稻土
C.红壤 D.都不是
解析 水稻土是人类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肥沃土壤。
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氧化铁在土壤中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在我国分布广泛,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右图所示的过渡关系。完成3~4题。
3.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解析 读材料可知,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影响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故B正确。
4.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解析 气温较高的湿润地区,更易形成富铝土,再结合图示,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选B。
5.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以M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作了“土壤pH对茶叶吸收土壤中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实验。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②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下表中的数据。据此回答(1)~(4)题。
... ... ...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不同的地貌特征。 3.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不同..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类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掌握阅读、分析、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
发布于:2020-06-29 09:32:40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判别地理方向》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太阳、手机定向的方法。
2.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来辨别方向。
核心素养聚焦
1.生活中体验利用太阳、手表或者地物来判别方向的方法。(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采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利用木棍、测绳等确定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并用标向牌标示出来。(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 ... ...
判别地理方向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基础素养]
一、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1.根据太阳升落判别方向(以北半球为例)
春秋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极点除外
冬半年:日出_______,日落_______极昼极夜区除外
夏半年:日出_______,日落 _______极昼极夜区除外
2.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根据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_______ 。
素养盘点 1.山东某中学一年四季正午的物影朝什么方向?(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提示:朝向北方(因为地处北温带)。
二、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北极星位于_______天空,其高度角相当于当地_______。
三、利用手机确定方向
1.利用手机罗盘定向:打开手机自带指南针,将手机_______放置,使罗盘中的白线对准_______,罗盘
中显示的度数即为当前的_______。如右图白线条指示方向的方位角为 _______,即为东偏南方向。
2.利用手机导航定向:输入导航_______,点“_______”,选择_______(公交、驾车、步行),按“_______”,即显示带方位的导航界面。
四、利用地物判别方向
1.根据地物南北两面的积雪融化程度(在北半球中高纬度)
(1)朝_______一面积雪融化慢。
(2)朝_______一面积雪融化快。
2.根据植物生长状况
(1)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年轮间距较_______。
(2)背阳面:树干上常有苔藓,年轮间距较_______。
3.根据房屋朝向:北半球(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建房屋多为_______。
4.根据屋顶太阳能集光板的朝向:北半球太阳能集光板一般朝_______。
素养盘点 2.还记得《名侦探柯南》中的一个镜头:少年侦探团在森林露营的时候迷失了方向,幸好有柯南在,他用手表对着太阳,经过一番观测,马上找出了正确的方向,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请问你会用手表判别方向吗?怎样判断?(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自主诊断]
1.读“五大连池导游图”,判断我们沿公路从五大连池市区到五大连池农场应该沿怎样的方向走( )
A.先向北,再向西 B.先向南,再向东
C.先向北偏西,再向北偏东 D.先向北偏东,再向北偏西
解析:首先,利用地图找到与题干相对应的地物:五大连池市区和五大连池农场。其次,找出两点之间的线路。最后,依据地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
2.利用手机指南针来确定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手机垂直放置
B.罗盘中的白线对准目标物
C.方位角0°为南方
D.方位角338°即为西偏北方向
解析:利用手机指南针判别方向应将手机水平放置,使罗盘中的白线对准待测方向(目标物),A错,B对。方位角0°为北方,C错。方位角338°与正北方向偏离22°,即为北偏西方向。D错。
3.下列有关a(30°N,11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解析:根据a、b两地纬度即可判断a地位于北半球,b地位于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地点,南坡是向阳坡,积雪融化快,而北坡是背阴坡,积雪融化慢;树木南北两侧的生长速度也受阳坡与阴坡的影响,北半球树木南侧向阳,光热条件较好,生长速度较快,年轮间距相对较大;北侧正好与之相反。除极点外,都可以利用太阳升落辨别方向。b地在南半球,房屋一般坐南朝北,以获得充足的阳光。
4.山东临沂市某学校张强同学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辨别方向的实践体验,他利用自己的手表(如右图所示)测得甲的方向是( )
A.东 B.西
C.南 D.北
解析:手表辨别方向的技巧:“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时针指太阳,时间折半指南方”。图示符合“时针指太阳,时间折半指南方”的方法。
... ... ...
判别地理方向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主题聚焦]
“立竿见影”法确定某地方向
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找一根木棍或者竖直的管子垂直固定在平地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作一下标记(比如放块石头),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大约半小时后(自己估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再作下标记。然后在两个标记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作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即为南北方向,且弧顶为北方。你面向北方,背面为南方,右手就是东面,左手为西面。此方法南北半球均适用。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写出图中数字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方位。
提示:①为西,②为北,③为东,④为南。
探究2:北纬40°地区冬半年、夏半年的日出、日落有何规律?
提示:在北纬40°地区,冬半年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夏半年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但正午太阳始终在南方。
探究3:想一想,除了太阳外,人们还常用哪颗恒星来确定方向?
提示:北极星。
[核心归纳]
1.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1)根据日出、日落辨别方向
①在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②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③北极极昼区,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北方向落下。南极极昼区,太阳从正南方向升起,正南方向落下。
(2)利用地物的影子辨别方向
对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来说,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地物的影子总是朝向北方(包括西北方、正北方和东北方),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北。南半球相反。
2.利用手表判别方向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将手表平放,表盘向上,将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如在南半球时,这条角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即为正北方;如果所在地区在实施“夏时制”,则先将手表拨慢一小时再进行)。如图,若在北半球,甲为南方;若在南半球,甲为北方。
注意事项:①“时数”是按一日24小时而言的,例如下午1时,就是13时;
②在判定方向时,手表应表面向上平置;
③此方法在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大的中低纬度地区不宜使用;
④手表显示时间应与当地的地方时相近。若手表显示时间与当地地方时相差很多,可先换算成地方时,再用地方时对应的时针指向太阳方向,确定南方。
[知识拓展] 北极星的仰角和当地的地理纬度数值相等。如某地北极星的仰角为45°,则该地的地理纬度为北纬45°。南半球各地看不到北极星。
探究点二 利用手机确定方向
[主题聚焦]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强大的功能日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某日李明同学正在乘车回学校(35°57′N,118°52′E)的路上,他的手机界面显示的部分定位信息如下图所示。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请写出利用手机指南针定向的操作步骤。
提示:打开手机自带的指南针,将手机水平放置,使罗盘中的白线对准待测方向,罗盘中显示的读数即为当前的方位角。
探究2:此时,汽车在李明学校的什么方向?
提示:西南方。
探究3:此时,汽车正朝什么方向行驶?
提示:西北方向。
... ... ...
判别地理方向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1.有一旅游者于“十一”黄金周期间到我国漠河一带旅游时迷失了方向,当他借助手表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时,看到的手表钟点如右图所示,那么钟表表盘的中心位置与南方的连线( )
①可能经过8时与9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②可能经过
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③一定经过8时与9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④一定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A.① B.①②
C.④ D.③④
解析:图中表示的钟点可能有两种情况,上午5时或下午5时。但据时间为10月1日知此时漠河昼短夜长,上午5时不可能见到太阳,因此手表显示时间只能是下午5时,此时按逆时针方向沿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2.晚上在野外迷路,可利用辨别方向的一组是( )
①罗盘 ②太阳 ③树木的年轮 ④北极星 ⑤手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④
解析:晚上在野外辨别方向可用北极星、树木年轮和罗盘,因晚上没有太阳,以太阳作为参照的手表也不能用。
3.汽车在前方左转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 )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解析: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始终指向正北方向,汽车在前方左转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车头前进方向的右后方,即对驾驶员来说,是车头前进方向的右下方,D对。A、B、C错。
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动态指示前进方向(其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西方为270°)、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据此回答下题。
4.若GPS接收机显示屏上显示225°,则表示前进方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名称及组成。..
发布于:2020-05-25 18:32:37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视频、图像,掌握土壤定义、结构和特征。(地理实践力)
2.通过图文资料,掌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并能分析其形成过程。(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认识土壤
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3.研究土壤剖面的意义
(1)反映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2)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于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4.土壤的组成
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是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3.气候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其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4.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它为土壤提供有机物,从而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
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5.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着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6.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
7.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三部分内容: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陆地表层即土壤层。 ( )
(2)土层越厚、层次越多、分层越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越高。 ( )
(3)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和水组成。 ( )
(4)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有机质。 ( )
(5)常年温暖湿润的地区,岩石的风化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形成较慢。 ( )
答案:(1)× (2)√ (3)× (4)× (5)×
右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3.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
4.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立方米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等高线(单位:米)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2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3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第4题,图中甲地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
答案:2.B 3.C 4.A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四部分内容:探究
东北黑土的相关特征及成因分析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东北黑土属于“寒地黑土”。寒地,是指气候;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气候下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乌克兰大平原和中国东北具有寒地黑土。
我国东北地区是重要的林区,植被物种多样程度很高,因此为形成黑土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高等植物的生生死死,再经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得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很高。分布于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面积约102万平方千米,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结合材料探究:
(1)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3)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
提示:(1)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
(2)黑土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黑土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3)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4)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进行养护。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4.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
5.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6.时间与土壤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7.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例题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联最密切
B.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
D.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2)土壤有机质含量( )
A.亚热带森林地区气温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低于温带草原地区
B.湿润区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干旱区
C.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红壤有机质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
素养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需要明确图中土壤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
解析:第(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母质;森林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较少。故选B。第(2)题,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气温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故选A。
答案:(1)B (2)A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1.下列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解析: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利于岩层的风化发育,风化层深厚。
2.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
A.江南丘陵红壤B.青藏高原寒漠土
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D.东北平原黑土
解析:高寒荒漠土与红壤、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少,发育程度较低。东北平原黑土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层比较厚,土壤发育好。
3.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 )
A.地形B.气候C.生物D.成土母质
解析:气候中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厚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缓坡以沉积为主,陡坡以侵蚀为主,这影响着土壤厚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降水,阳坡和阴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光热条件,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因此是间接作用于土壤。
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完成4~5题。
4.亚马孙平原的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旺盛
B.红壤养分充足
C.土壤偏碱性
D.雨林物种较为单一
5.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 )
A.有机质含量高 B.多为黑褐色
C.多呈碱性 D.土层厚度大
解析:第4题,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形成热带雨林植被,生物多样性强;高温多雨使得微生物对枯枝落叶分解速度加快、分解彻底,且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故A正确。第5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低,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至强酸性。故D正确。
答案:4.A 5.D
... ... ...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不同的地貌特征。 3.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不同..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类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掌握阅读、分析、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
发布于:2020-05-25 18:24:04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图表,说明海水的运动及影响。(区域认知)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 ... ...
水圈与水循环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海水运动不仅输送水量,而且输送物质和能量。海水的运动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影响着全球的天气和气候。
(1)海洋上的波浪主要是风浪。
(2)波浪的影响。
有利影响:波浪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水质净化,波浪还可用来发电。
不利影响:对港口建筑、航运、船只停泊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会导致污染物的重新悬浮和污染的加剧。
(1)概念: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2)类型:从低潮到{潮过程中,水位逐渐上升,叫涨潮;从高潮到低潮过程中,水位逐渐下降,叫落潮。
(3)潮汐的影响:
大型船舶可趁涨潮进出河流和港口。潮汐也可以用来发电。
(1)概念:海水常年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
(2)成因:世界上绝大多数洋流是在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
(3)分类: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叫暖流。
(4)影响:
①洋流会影响海上航行。
船舶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寒暖流相遇,往往会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②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一定影响。世界著名渔场主要分布于寒暖流交汇和海水上泛的海区。
③洋流会对流经海域及附近地区的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④洋流还会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会导致污染范围的扩大。
思考暖流的水温是否一定高于寒流的水温?
提示:不一定。暖流与寒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的。不同海区的暖流和寒流水温不易比较,比如较低纬度海区的寒流反而比较高纬度海区的暖流水温要高。
二、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
3.水循环主要环节
(1)主要类型:甲陆上内循环,乙海陆间大循环,丙海上内循环。
(2)主要环节:a.蒸发,b.植物蒸腾,c.降水,d.降水,e.水汽输送,f.蒸发,g.地表径流,h.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水本身又是一种很好的溶剂,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水循环促进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能量交换,对地表温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水循环可以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水在循环过程中,还不断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从而改造着地表形态。
... ... ...
水圈与水循环PPT,第三部分内容: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大型船舶可趁落潮进出河流和港口。 ( )
(2)寒流的水温一定比暖流低。 ( )
(3)世界著名渔场主要分布于寒暖流交汇和海水下沉的海区。 ( )
(4)波浪和潮汐均能发电。 ( )
(5)流水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都在改造着地表形态。 ( )
答案:(1)× (2)× (3)× (4)√ (5)√
读图,完成2~3题。
2.若上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间大循环
C.海上内循环D.海—气间的水循环
3.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
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
A.低纬B.中纬
C.高纬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
解析:第2题,图中显示的是海洋表面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第3题,低纬海域蒸发量大,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
答案:2.C 3.A
... ... ...
水圈与水循环PPT,第四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列各现象中,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无关的是 ( )
A.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B.形成东亚季风环流
C.能加速净化速度,但也能导致污染范围扩大
D.顺洋流可加快航速,逆洋流会减慢航速
提示:洋流会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污染物、航运等产生影响,但东亚季风环流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导致的,其形成与洋流无关。故选B。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表所示:
例1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图,分析探究下列各题。
(1)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时,圣约翰斯常在0 ℃以下,这是为什么?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标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4)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1)因其受到不同性质洋流的影响。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气温低。
(2)图略(标在纽芬兰岛附近)。纽芬兰渔场位于浅海大陆架,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海水扰动,营养盐类上泛。以上条件使纽芬兰岛附近海域饵料丰富,鱼类集聚,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3)A路线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而行且逆风航行,帆船航速慢;B路线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航行,且顺东北信风,帆船航速快。
(4)洋流可使泄漏的石油污染范围扩大,随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影响沿岸的丹麦、挪威、俄罗斯等国家;同时也因稀释速度快,加快净化速度。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两句著名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两句诗是否严谨?为什么?
提示:根据水循环理论,“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不够严谨。因为流到海洋中的黄河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又随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再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的补给水源,即流入海洋的黄河水可再参与海陆间大循环。如果“黄河之水”真的“不复回”的话,那么黄河早就干涸了。
... ... ...
水圈与水循环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下渗
A.abe B.acd C.abd D.bde
2.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全球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1题,图中水循环各环节是a—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下渗、d—地下径流、e—蒸发,A正确。第2题,结合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可知D项正确。
答案:1.A 2.D
下图为循环运动模式图。读图,完成3题。
3.若此图示意海陆间循环,则表示我国夏季风的是( )
A.环节①
B.环节②
C.环节③
D.环节④
解析:若该图为海陆间大循环,①为径流,②为蒸发,③为水汽输送,④为降水。而夏季风把水汽从海洋输送到陆地,属于水汽输送环节。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读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4~5题。
4.①地的洋流名称是( )
A.本格拉寒流
B.厄加勒斯暖流
C.日本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5.若我国一商船6月份从④海域回国,
此时商船( )
A.顺风顺水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D.逆风顺水
解析:第4题,该海域位于我国东部,①地洋流为日本暖流。第5题,6月份④海域盛行西南风,受其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4.C 5.A
... ... ...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1.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
发布于:2020-05-25 18:18:37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第2课时地球)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了解太阳系概况,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核心素养聚焦
1.根据教材P6图1111,总结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综合思维)
2.根据教材P9表111,总结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综合思维)
3.根据教材P9表111,分析火星与地球的异同,探究火星是否适合人类居住。(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基础素养]
1.地球的普通性
(1)从________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
(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有许多共同之处。
素养盘点 1.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平均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平均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主要和它们与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过远,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
①宇宙环境条件: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___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________上,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____向____,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素养盘点 2.假如太阳的光照条件不稳定,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并作出合理的解释。(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提示:太阳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的热量条件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消失。
3.为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们曾提出移民月球的设想,要想把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你认为应重点解决月球上哪几方面的问题?(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提示:①解决昼夜温差大的问题;②寻找或解决生存用水问题;③通过氧气的制造和存储运输,保证氧气的供应。
[自主诊断]
“It's not just a planet(行星),It's home(家园)。”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1~2题。
1.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原因是( )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2.地球上有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中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3.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_,D表示_______。按结构特征划分,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
(2)从运动特征来看,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2)题,八颗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运动特征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第(3)(4)题,可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
答案:(1)金星 火星 类地 (2)西 东 逆 近圆 共面
(3)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4)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地球的普通性
[主题聚焦]
2016年1月,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的证据。这可能是一个像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其轨道周期为1.5万年左右。科学家尚未直接观测到这颗行星,而是通过太阳系边缘的一些冰冻天体轨道所受引力推算出来的,此后他们还发现了这颗行星存在的更多迹象。现在,几个科研团队正利用大型望远镜搜寻“行星九”。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推测这颗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并依据其距日远近、大小等特征判断其可能属于哪类行星?
提示:运动特征: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具有共面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可能属于远日行星。
探究2: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提示:从行星的物理属性上看,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具体表现为:①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②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一致,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③在质量、体积、运动周期、平均密度等方面与其他类地行星相似。
[对点刷题]
下图中M示意某行星,箭头示意行星公转方向。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 ②金星 ③火星 ④木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据图中信息可推测,与地球相比,M行星( )
A.质量更大 B.密度更大
C.白天表面温度更高 D.体积更大
3.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公转具有( )
A.共面性 B.同向性
C.近圆性 D.同质性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通过研究火星探测器收集到的大量数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揭露了关于火星降雪的非常有趣的事实。火星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上的雪花是由二氧化碳构成的——实际上就是干冰的小颗粒。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回答1~2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 )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接近 D.自转周期相近
2.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与地球不同
C.火星大气的密度较小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解析:第1题,由表中地球和火星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两者最为相近的是自转周期。第2题,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依表可知主要原因是火星距太阳较远。
答案:1.D 2.A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3~4题。
3.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4.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解析:第3题,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距日距离适中,地球上温度适宜,体积、质量适中,引力适中,具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所以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故A项正确。第4题,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地球离太阳距离变近,地球上温度会升高,变为炎热的“火球”,B项正确,A项错误;地球上大气层的存在与地球的质量有关,公转方向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两者均不会发生变化,C、D项错误。
答案:3.A 4.B
《只有一个地球》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相关资料 地球,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形状像球而略扁,自转一周时间是一昼夜,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
《只有一个地球》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只有一个..
发布于:2020-05-25 17:39:31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及其作用。
2.了解主要植被类型,掌握识别植被类型的方法。
3.了解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核心素养聚焦
1.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植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搜集资料或进行野外考察,探究主要植被的分布、类型及生长特点。(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联系生活实例,探究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地理实践力)
... ... ...
生物圈与植被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基础素养]
一、认识生物圈
1.定义:(1)狭义的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____________的_______。
(2)广义的生物圈=地球所有_______+ _______。
2.范围:包括_______的下层、_______的上层和整个_______。
3.作用:(1)对地表环境的_______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2)对地表环境具有_______ 的作用。
[判断]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
2.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
3.生物圈对地表温度具有调节作用。( )
答案:1.√ 2.√ 3.√
二、识别植被类型
1.森林植被
(1)常绿阔叶林
①典型分布:一般分布在_______的_______、_______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植物_______、树冠_______,树叶叶面多呈_______。
③典型树种:如_______、_______等。
(2)落叶阔叶林
①典型分布:通常分布在_______、_______的_______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夏季_______,冬季_______。叶片多呈_______,_______ 。
③典型树种:如_______ 、_______ 、柳树、榆树、_______等。
(3)针叶林
①典型分布:成片分布在_______(亚寒带)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叶子呈_______ 。
③典型树种:如松树、_______等。
2.草原植被
(1)热带草原
①典型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_____上。
②主要特征:植物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___草木茂盛,_______草木凋萎。
③典型地区:如_______、南美洲、澳大利亚等。
(2)温带草原
①典型分布:主要分布在温带_______、_______地区。
②主要特征:群落结构 _______,仅有_______,植物具有_______的特征。
③典型地区:如亚欧大陆、北美洲等。
(3)荒漠植被
①典型分布: ______________ 、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有分布。
②典型特征:有的植物叶面______________,有的具肉质茎或叶,有的茎叶覆盖_______。根系_______。
③典型地区:非洲撒哈拉地区、中国西北地区等。
[判断] 1.沼泽不属于自然植被。( )
2.常绿阔叶林树叶叶面多呈革质,具有光泽、有毛、稍硬。( )
3.常见的落叶阔叶树种包括桦树、樟树、杨树、柳树等。( )
4.针叶林只分布在寒温带气候区。( )
5.主要由云杉、冷杉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 )
6.热带草原、温带草原都没有树木的分布。( )
7.荒漠植被根系不发达,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
答案:1.× 2.× 3.× 4.× 5.× 6.× 7.×
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植物的______________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中对植物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此外,还受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
(2)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例如,铁芒萁指示_______土壤环境。
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以森林植被为例)
(1)______________,净化空气。
(2)______________,保育土壤。
(3)积累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减轻灾害。
[判断] 1.碱性土壤利于马尾松、紫薇等植物的生长。( )
2.所有植物对环境都有指示作用。( )
3.苔藓、碱蓬指示碱性土壤环境。( )
4.城市公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育土壤。( )
答案:1.× 2.× 3.× 4.×
... ... ...
生物圈与植被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认识生物圈
[主题聚焦]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命吗?广义的生物圈是如何定义的?
提示: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个薄层。广义的生物圈是指地球所有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
探究2:请指出生物圈的范围。
提示: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探究3: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物质交换过程。
提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体内,并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各种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使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
[核心归纳]
关于生物圈的几点说明
1.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范围。
2.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对点刷题]
1.生物圈的范围指的是( )
A.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下层和岩石圈的上层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C.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全部和水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 )
A.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
B.促进了土壤形成
C.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D.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 )
A.氧气 B.阳光
C.养分 D.生存空间
... ... ...
生物圈与植被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第1题,抓住材料关键词“排水”和设问关键词“常年”,说明该地降水量非常大且相对稳定,选择热带雨林最合适。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答案:1.A 2.C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3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据此回答3~4题。
3.索科特拉岛植被为(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有利于( )
A.散热 B.防风
C.耐寒 D.防沙
解析:第3题,从材料中看出,该地典型植物——“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且从图片中发现叶子很少,说明当地炎热干燥,故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对应植被为热带荒漠。第4题,“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主要集中在底部,因为海岛风力较大,故主要作用是防风。
答案:3.C 4.B
5.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解析: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东北某林区由于山地海拔较高,垂直方向温度差别极大,从而形成植物分布的垂直变化。
... ... ...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野外考察的目的和一般步骤。 2.结合示例了解野外考察的内容及步骤,撰写考察报告,..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地理实践力) 2.分析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 ....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水圈的组成 1.地位:水圈的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____________,但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表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发布于:2020-05-25 17:01:36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河流地貌。(地理实践力)
2.通过图文资料,描述四种常见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结合不同景观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常见河流地貌类型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 ... ...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长江源头的宽浅河谷
澜沧江源区,由于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形比较平坦,河流向下的
侵蚀作用较弱,往往形成宽浅的河谷。
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
澜沧江流经横断山、云贵{原以及中南半岛北部高地时,由于
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多形成“V”形峡谷。
三、冲积扇
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冲积扇土层较厚,很多被开垦为农田。
四、曲流与牛轭湖
由于地形坡度较缓,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
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会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五、湄公河平原和三角洲
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北部山地和丘陵后,因地势变得平坦,河流从上中游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
链接生活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发育有众多的河口三角洲,三角洲上适合农耕,请从地形、土壤角度分析其原因。
提示: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泥沙沉积,土壤肥沃。
... ... ...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PPT,第三部分内容: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河流上游流速比较快,河流沉积作用明显。( )
(2)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 )
(3)在曲流处,往往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 )
(4)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造成的。 ( )
(5)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处。 ( )
(6)河曲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地区。 ( )
答案:(1)× (2)√ (3)× (4)√ (5)× (6)√
读黄河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形的河段是( )
A.aB.b
C.cD.d
3.形成巨大冲积平原的地点是( )
A.aB.b
C.cD.d
解析:第2题,a处是黄河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所以河床剖面呈“V”字形。第3题,c处是河流流出山口由洪积和冲积物堆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答案:2.A 3.C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5.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瀑布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地形判断,a、b、c三处依次位于河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第5题,图中c处是河流入海口,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三角洲平原,C对。瀑布出现在陡崖处,A错;洪积扇出现在河流出山口,B错;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河流沿岸,D错。
答案:4.A 5.C
... ... ...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PPT,第四部分内容:探究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青藏高原聚落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多呈条带状。南疆地区的村镇主要分布在山麓河流冲积扇上。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城市众多,如上海、南京、武汉等。
结合材料探究:
(1)为什么青藏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带,而南疆地区的村镇大多分布在河流冲积扇上?
(2)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城市众多?
提示:(1)青藏高原河谷地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南疆地区气候干旱,而河流冲积扇地区水源丰富,地势平坦。
(2)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因此城市密集。
1.河流地貌的形成
以景观图和剖面图来掌握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2.理解河曲的形成
(1)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
(2)结合“凹凸”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
下图把文字的形状和河岸形态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例题读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显示的地貌是( )
A.冲积扇B.三角洲
C.冲积平原D.沙滩
(2)形成这一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
素养立意:本题考查流水作用对地貌影响的综合思维。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河口岛屿形状呈三角状,因此该地地貌为河口三角洲,故选B。第(2)题,该地貌是由河流挟带泥沙在此沉积形成的,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1)B (2)D
... ... ...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 )
A.“V”形谷 B.冲积扇
C.河漫滩D.三角洲
2.下列四幅图描述了该河流谷地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从X到Y等高线变得稀疏,海拔降低,坡度减小,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流变宽。
答案:1.B 2.D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各河在该区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B.三角洲
C.冲积平原D.沙丘
4.图示地形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半山腰B.河谷地带
C.河口地带D.高山山脊
解析:第3题,图示区域地处青藏地区,为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源头或上游地区,受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作用,多形成峡谷地貌。第4题,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聚落多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
答案:3.A 4.B
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
A.发源地B.平原
C.山区D.上游
6.图中②处河道断面形态的成因主要是( )
A.地转偏向力 B.人类活动
C.地势高低D.河道弯曲
解析:第5题,图中河道形态曲流发育,一般出现于平原地区,水流慢,以侧蚀为主,B正确。第6题,图中②处河道断面形态的成因主要是河道弯曲,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答案:5.B 6.D
... ... ...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不同的地貌特征。 3.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不同..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类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掌握阅读、分析、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
发布于:2020-05-25 16:08:03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水圈的组成
1.地位:水圈的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____________,但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表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组成:______是水圈的主体。陆地淡水储量仅占_________,其主体是______。
二、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1.海水温度
(1)热量来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
(2)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一般随着纬度的升高而______;同一海区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
垂直方向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一定深度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______
(3)影响
海洋对大气温度变化具有______作用;局部区域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还会引发______的异常变化。
2.海水盐度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的______物质的质量。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2)影响因素
①主要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
②____________、结冰和融冰、______等均会对海水盐度产生一定影响。
(3)与人类关系
①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生活、生产需要的____________和工业盐。
②海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电解质溶液,可以与金属组成原电池,造成金属的________________。
3.海水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海水的______,其单位是g/cm3或kg/m3。
(2)大小及其变化:主要与海水的______、温度、压力及其变化有关。
①盐度越大→密度______;
②压力越大→密度______;
③冰点温度以上,温度越高→密度______。
(3)与人类关系
①同一艘船在不同密度的海洋上航行,船的____________不同。
②海水的密度差异,会产生____________。例如,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三、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1.海水运动形式:主要包括______、潮汐和______等。
2.海水运动影响: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并影响着全球的______和天气。
(2)潮汐
①概念:由月球和太阳的____________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对河流和____________产生影响
可用来______
(3)洋流
①概念:海水常年较稳定地沿一定______做大规模的流动。分为______和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
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______分布
影响流经海域及附近地区的______
影响海洋污染
四、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______、降水、______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2.类型: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____________循环、陆上内循环和____________大循环。
(1)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______。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____________。
(3)促进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能量交换,对____________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改变一些地区的______和生活环境。
... ... ...
水圈与水循环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测评
一、判断题
1.冰川是陆地淡水的主体,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
2.表层海水温度一般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
3.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蒸发量有关,和降水量无关。( )
4.海洋潮汐主要是由太阳引潮力引起的。( )
5.水循环使水体得以更新,不同水体循环更新周期不同。( )
二、选择题
6.海水的热量主要来源于(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7.关于海水盐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地区,海水盐度一定高
C.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
D.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也会影响海水盐度
8.海水密度的大小及其变化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盐度B.温度
C.压力D.海底地形
9.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是( )
A.塔里木河 B.青海湖
C.长江D.未登陆的台风
10.关于水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水体不断更新
B.促进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C.促进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D.不能改变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 ... ...
水圈与水循环PPT,第三部分内容:师生互动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情景导入诱思】
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
(1)地理实践力——观察三个海洋站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2)从综合思维分析三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差异及其原因。
提示:(1)葫芦岛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最大,厦门次之,西沙最小。
(2)西沙时间最长,厦门次之,葫芦岛最短。西沙纬度最低,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温度≥20 ℃的时间最长;葫芦岛纬度最高,表层海水温度低,且季节变化大,海水温度≥20 ℃的时间最短。
【核心考点突破】
1.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作用
2.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2)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较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3)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3.海水密度的大小及其变化
不同海区、不同深度、不同时间,海水的密度可能不同。海水密度的大小及其变化,主要与海水的盐度、温度、压力及其变化有关。
(1)一般来说,盐度越大,则密度越大;压力越大,密度也越大。
(2)在冰点温度以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
(3)随着深度增大,压力增大,故深层海水一般比浅层海水密度大。
(4)对于表层海水来说,海水密度主要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
(5)一般来说,在大河的入海口,海水的盐度较低,密度也较小,但密度也可能因为河水裹挟泥沙而增大。
【对点跟踪训练】
(2019•江苏前黄中学期末)读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①~④四个曲线中表示海洋表面盐度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上图中B纬度④曲线数字比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情景导入诱思】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外口宽度达100 km;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 km。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潮流高度暴涨。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这一时段,浙江海宁一带会吸引众多游客来观看这一天下奇观。
(1)从综合思维分析中秋节前后“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2)地理实践力——掌握潮汐规律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提示:(1)农历的十五前后,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天海水受到的天体引潮力最大。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外宽内窄,口大肚小,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潮流高度暴涨。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2)大型船舶可趁涨潮进出河流和港口;可以利用潮汐来发电。
... ... ...
水圈与水循环PPT,第四部分内容:提升素养
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回答1~2题。
1.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成负相关,与盐度成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成负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
2.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域B.红海
C.赤道海区D.副热带海区
解析:第1题,注意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密度越大,温度越低,盐度越大。即密度与温度成负相关,与盐度成正相关。第2题,在四个海域中,赤道地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而海水密度相对最小。
3.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支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暖流
B.均为寒流
C.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D.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4.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①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B.②洋流随季节不同方向相反
C.①洋流是附近渔场的重要形成因子
D.②洋流不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
解析:第3题,联系洋流模式图以及洋流流向可知,①是寒流,②是暖流。第4题,①是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①洋流是秘鲁渔场的重要形成因子;②是巴西暖流,不是季节性洋流。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6.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第5题,根据水循环知识和框图信息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D正确。第6题,②为地表径流,当降水强度增大时,地表径流增大,A错误;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小,B错误;植被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减小,C正确;坡度增加,地表径流增大,D错误。
... ... ...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野外考察的目的和一般步骤。 2.结合示例了解野外考察的内容及步骤,撰写考察报告,..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及其作用。 2.了解主要植被类型,掌握识别植被类型的方法。 3.了解植..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地理实践力) 2.分析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 ....
发布于:2020-05-25 15:43:22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下载(第4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力及风向等。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1.风的形成过程
地表受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的水平运动,即风。
2.风的形成原因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本原因:地表受热不均
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
4.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从理论上讲,高空风电项目效益要显著高于低空风电项目。美国环境和气候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来自高空急流的风所生成的能量是全球所需能量的100多倍。
从风的形成过程来看,空气质点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请按以下三种情况,描述风向的特点并以北半球为例画出示意图。
1.受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3.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1.影响风的三种力
2.风力的判读
(1)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2)不同图幅,相同比例尺时,两条相邻等压线差值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差值越小,风力越小。
3.风向的确定
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如下图)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风向应该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右偏,而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图中③正确。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从图中看,③处等压线最密集,故风力最大。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右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甲处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速最大。
2.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解析 分别过甲、乙、丙、丁四点作垂直于四点切线的垂线,以垂线为基准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0°~45°,即为其风向。
3.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A.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南半球近地面 D.南半球高空
解析 根据地转偏向力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可确定该地位于高空。
... ... ...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野外考察的目的和一般步骤。 2.结合示例了解野外考察的内容及步骤,撰写考察报告,..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及其作用。 2.了解主要植被类型,掌握识别植被类型的方法。 3.了解植..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地理实践力) 2.分析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 ....
发布于:2020-05-25 15:13:31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结合实例,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及其成因。(综合思维)
2.运用案例,了解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以地震为例)的成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 ... ...
自然灾害的成因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有时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
2.危害程度
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不仅与自然异变的强度、速度有关,而且与自然异变发生地的人口密度、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链接生活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是否相同?
提示: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其危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自然地理背景不同;另一方面,各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防灾减灾能力也不同。
一般来说,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则越大。
链接生活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灾害为什么具有更大的风险?
提示:(1)西部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2)西部草原面积广阔,以畜牧业为主,经营粗放,靠天养畜,载畜量小。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差,抵御灾害的能力差。
二、自然灾害的常见类型
我国根据灾害特点、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
1.气象灾害:暴雨、干旱、寒潮、龙卷风、雹灾、暴风雪、霜冻等。
2.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
3.洪水灾害:洪水、雨涝等。
4.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5.地震灾害: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河流与水库决堤。
6.农业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鼠害、农业气象灾害等。
7.林业灾害:森林病虫害和鼠害、森林大火等。
链接生活我国东部灾害区的主要灾害及成因是什么?
提示:洪涝、干旱、病虫害、霜冻、寒潮等。因为本区平原最集中,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多洪涝;华北地区,农业发达,多春旱等。
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地震
1.地震成因:岩石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超过承受限度,发生破裂或错动,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
2.地震构造
(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2)D位于等震线上,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
4.地震危害: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5.地震分布
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板块边界。
... ... ...
自然灾害的成因PPT,第三部分内容: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仅与自然异变的强度、速度有关。 ( )
(2)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 ( )
(3)地球上每年发生约数百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地震是人们感觉到的。 ( )
(4)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不仅与自然异变的强度、速度有关,而且与自然异变发生地的人口密度、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 )
答案:(1)× (2)√ (3)× (4)√
2.按成因机制,可以将地震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
3.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列关于灾情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强度越大,灾情越严重
B.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轻
C.灾害强度越小,灾情越严重
D.抗灾能力越高,灾情越严重
解析:灾害强度大,危害程度大,反之危害程度小;经济发展水平高,危害程度大,反之危害程度小;防抗灾能力弱,危害程度大,反之危害程度小。
4.某岛屿所在国家人口密度为16人/千米2,2018年人均GDP达37 000美元。下图为该岛屿位置示意图。
说明图中岛屿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解析: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结合图示位置可分析原因。
答案:该岛屿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 ... ...
自然灾害的成因PPT,第四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自然灾害损失的差异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发生地震,震级里氏7.8级,震中烈度11度。同日18时43分,在距唐山40余千米的滦县又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中烈度9度。这次地震发生在工业城市,人口稠密,损失十分严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全国多个省市都有震感。
同时根据教材表4-1-1和表4-1-2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题。
分析两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差异的原因。
提示:唐山地震发生于1976年,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防灾减灾能力较低,所以那时的破坏程度和经济损失相对来说比较小(当然这个破坏程度不包括人员伤亡),而现在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相对较高,所以汶川地震带来的破坏程度和经济损失跟唐山地震比较相对较大。汶川地震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地震之后的次生灾害,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汶川位于川滇黔地震断裂带上,而且此次地震震源浅,震动时间长。同时因为四川地区多是山区,引发的次生灾害较多。
1.分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高低的方法
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集度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各项绝对指标高。相反,在人口和城镇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生了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绝对损失也较低。灾害的相对损失与绝对损失不一样。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虽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但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多,经济总量高,防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轻,所以相对损失较低。相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人口较少,经济总量小,抗灾减灾的能力弱,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高,相对损失较大。
2.唐山灾情严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①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②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2)人为因素主要有:①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②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③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素养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解析: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重大人员伤亡”,文本信息“24时左右”“里氏8.0级地震”“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河、渭大泛”。解答该题主要结合材料中信息进行分析。如里氏8.0级地震说明震级高、烈度大;发生时间在24时左右,人员来不及反应。
第二步,思维路径:从材料看,该次地震震级高,余震多,地震影响的范围广,发生地震时“24时左右”,不利于人员逃生、自救与互救,又加上“河、渭大泛”,所以造成的损失较大。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说明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陷入地中”说明房屋倒塌严重;“河、渭大泛”说明次生灾害严重。
第三步,写出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中国的地震分布
读教材图4-1-6中国发生过大地震的地点,结合材料探究:
(1)中国的地震分布有何特点?
(2)根据中国地理分析地震灾情情况,并分析成因。
提示:(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2)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1.中国的地震分布及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2)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挤压碰撞。
2.中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程度的地域分布特点是:从东部向西部损失由大到小。
3.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引发的资源、环境破坏效应却最为显著,因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4.自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死亡人口总体下降,而经济损失迅速上升的趋势。
[思维延伸]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提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 ... ...
自然灾害的成因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
C.春旱、暴雪、沙尘暴D.洪涝、寒潮、泥石流
2.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四川盆地B.云贵高原
C.东南丘陵D.华北平原
解析:第1题,根据关联图的箭头所示的因果关系来判断。降水总量少,变率大,甲为春旱;接近沙源地,春季降水少,多大风,因此丙为沙尘暴;冬季风强盛,导致较强的降温,乙为寒潮。第2题,根据气候条件降水变率大,春季灌溉用水多,可知春季降水少;由接近沙源地、位于北方、植被覆盖率低可以排除B、C。四川盆地春季降水多。
答案:1.A 2.D
某年1月,3天内云南盈江县共发生小地震92次。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受灾3.72万户,受灾人口14.8万人,紧急避险群众8.59万人,其中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4万人;房屋受损7 836户、23 645间,其中房屋倒塌37间;严重受损1 700户、5 378间;轻度受损6 136户、18 267间。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
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
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
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
4.地震造成当地农村大量人员受伤,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
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
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
解析:第3题,云南盈江县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即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形成地震。第4题,地震造成农村人员受伤较多,与当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低、当地人们的抗震防震意识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关,地震与洪水没有直接关系,1月份也不是洪水暴发的季节。
答案:3.C 4.B
... ... ...
发布于:2020-05-25 15:06:00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不同的地貌特征。
3.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不同地貌特征。
... ... ...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PPT,第二部分内容: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缓坡与陡坡
图中,EF等高线_____,是缓坡;E′F′等高线_____,是陡坡。
2.山脊与山谷
图a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说明A处海拔较两侧的B、C、D、E___,是_____部位。b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说明A′处海拔较两侧的B′、C′、D′、E′___,是_____部位。
3.鞍部与陡崖
c图M处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_____,是_____;d图N处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是_____。
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
1.沙丘地貌:下图中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表明沙丘区域比较_____;M侧等值线比N处稀疏,坡度比N处缓,是_____坡,N处是_____坡。
2.冲积扇地貌:图中河流的出山口位于___地,冲积扇顶部就在此地;图中___地是冲积扇的边缘。冲积扇的等高线明显与周边不同,分布_____,说明与周围山地相比,扇体地表起伏和缓,地势比较_____,有利于人类活动。
3.峡谷地貌:两侧等高线密集,地势_____,谷地海拔最___,向两侧急剧升高,并对称分布。
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差?
答案 可以利用公式法。(n-1)× d<h<(n+1)× d ,公式中的n代表两点之间有效等高线的条数,d是等高距,h表示相对高度。
三、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
1.判读地面喀斯特地貌类型
对照下面桂林市阳朔周边的分层设色图和该地3D景观图,指出图中的孤峰(上图中__和下图中___地)、峰林(上图中___和下图中___地)和峰丛(上图中___和下图中___地)。
2.判别山岭与谷地
在下面的分层设色图中,根据高程表颜色判别图中海拔高低,颜色较深的表示海拔高,颜色浅的表示海拔低;对照分层设色图和该地区立体图,可以看出该地有___条大的谷地,相邻的两个谷地之间是平行分布的_____。
3.黄土高原地貌类型:主要有___、___、___等地貌类型。平坦的高原平面叫___,平面被分割成长条状后称为___,继续被沟谷切割,形成馒头状的山丘称为峁。
... ... ...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PPT,第三部分内容: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等高线单位:m),完成下列问题。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____;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_____。
2.如果想在该地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站立的地方海拔可能是
A.750 m B.780 m C.1 100 m D.1 190 m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A.100 m≤H<300 m B.100 m≤H<200 m
C.200 m≤H<300 m D.100 m<H≤300 m
4.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__山顶。
5.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支流。
6.若想在河流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水库,坝高为100 m,请你用“x”在图上标出该水库理想的坝址。
答案 图略。(提示:画在盆地或洼地的出口最窄处、两侧的100 m等高线之间。)
7.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0米。
(2)一般来说,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相邻的等高线的海拔分别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它最终是闭合的,但由于受到图幅限制,在一幅图上等高线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能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间隔相近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7)示坡线表示降坡的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称为降坡线。
2.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征
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方法
(1)两点或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其中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②两点的相对高度:
A.确定两点的海拔范围
B.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若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则可用公式:(n-1)d<h<(n+1)d
其中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2)两地坡度=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两地间的水平距离
如下图A、B两地的坡度可表示为P=h/s
(3)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处在数值不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其内部高度判断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下图A点的海拔低于10米,B点的海拔高于20米。
4.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较广,主要体现在以下领域: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不同地形区的水系特征不同。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凸出,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的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2)判断气候特征
分析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形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设计选择所需的“点”“线”“面”,以及给予科学的评价。
①选“点”。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如水库的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②选“线”。如公路、铁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a.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b.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地区。引水线路的选“线”,关键是应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流。输油管道的选“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③选“面”。包括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各种开发区等。如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的地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居民区应考虑: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解析 图中等高距为5 m,东南部地势最低,海拔介于20~25 m;东北部地势最高,海拔介于80~85 m,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介于55~65 m,但不会是55 m或65 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图中③附近河段等高线最密集,表明该处坡度最大,河水流速最快。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为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可判断,水库大坝应建在图中河流①②之间的河谷处;据图可知,该处河谷最低处海拔介于40~45 m,要使坝高达到13 m,坝顶海拔需达到55 m左右。根据比例尺估算该处两侧两条55 m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坝长,约为35 m,选B。
... ... ...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观察下面等高线图所示的地貌形态(单位:米),回答1~3题。
1.图中主要地貌类型是
A.三角洲 B.冲积扇 C.“U”形谷 D.移动沙丘
解析 图中地貌呈扇形,是冲积扇,选B。
2.图示范围内,坡地的倾斜方向是
A.向南 B.向西
C.向东北 D.向西南
解析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和疏密分布可知,图中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坡地向东北倾斜,故选C。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坡度最大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坡度大小根据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丙地等高线很稠密,甲、乙、丁三地等高线都比较稀疏,所以丙地坡度最大,选C。
4.关于该地形各部位名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鞍部 B.B为山峰
C.EF为山脊 D.G为悬崖
解析 读图可知,A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为鞍部,A对。
B为闭合等高线中心,为山峰,B对。
EF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为山谷,C错。
G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D对。
5.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
A.1.2℃ B.1.2℃~2.4℃
C.2.4℃~4.8℃ D.0℃~2.4℃
解析 读图可知,左侧山峰海拔为1 200~1 400米之间,右侧山峰海拔在1 000~1 200米之间,计算可得相对高差为0~400米,根据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则两山峰气温相差0~2.4℃,故选D。
6.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攀登的最大高度不超过____米,陡崖崖顶高度范围为____________米。
解析 P处陡崖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100米,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陡崖相对高度在200~400米之间,最大攀爬高度不超过400米。由标注的600米等高线,判断陡崖最高处等高线为1 000米,陡崖顶部高度在1 000~1 100米之间。
(2)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答案 图示区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从南部和西部向东北倾斜;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
解析 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组合及地势特征等方面来阐述。
(3)图中a处附近等高线向右凸出,其地形名称是_____,大致为_____走向。
解析 a处附近等高线凸向数值较低处,其地形为山脊;走向依据经纬网来判断,为东西走向。
... ... ...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类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掌握阅读、分析、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运用土壤标本,认识土壤的物质组成。 2.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 3.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 ... ... 分..
发布于:2020-05-25 14:04:55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1.认识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2.了解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影响因素。
3.了解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
核心素养聚焦
1.查阅资料,找出近些年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描述其造成的主要危害,并分析形成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走访当地气象、地震等部门,了解家乡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 ... ...
自然灾害的成因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基础素养]
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1.概念:是指因_________或者快速变化,造成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2.灾损的影响因子: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不仅与自然异变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且与自然异变发生地的_________、_________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3.按损失程度排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_________、风雹和_________。
[判断] 1.有时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 )
2.一般来说,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 )
3.一般来说,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则越小。( )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因此旱灾最严重。( )
答案:1.√ 2.√ 3.× 4.×
二、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1)概念及分类
概念:一定区域内_________的现象叫地震。
按成因机制划分:_________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
(2)构造地震
发生机制:构造运动使岩石变形积累能量,从而发生_________和错动。
地震构造:下图中C为_________,B为_________,BC为_________,AB为震中距。D位于_________ 线上。
(3)震级与烈度
震级: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
烈度:衡量地震_________的指标,与_________、震源深度、_________,震区的地面组成和_________等有关。
素养盘点 1.列举两条地震灾害的主要危害。(综合思维)
提示: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2.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内部断层众多。
[判断] 1.地震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 )
2.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 )
3.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离震中越近,人口越密集,地震灾害一定很严重。( )
4.大洋中脊地震带位于板块的挤压边界上。( )
5.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震带是我国四大地震带之一。( )
答案:1.× 2.√ 3.× 4.× 5.√
[特别提醒] 洪水与洪灾不是一回事。洪水形成后,如果对人类造成损失,才会成为洪灾。
素养盘点 3.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自然原因:我国降水集中程度高,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河道、湖泊淤积。
... ... ...
自然灾害的成因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地震
[主题聚焦]
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 km。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试分析这次地震的类型。
提示:按震源深度属浅源地震;按成因机制属构造地震。
探究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吗?为什么?
提示:是。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探究3:现实中的等震线是不是同心圆?为什么?
提示:不是。等震线是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同一次地震,震中距相同的各点其受地震波冲击破坏程度并不相同。
探究4: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组成、房屋结构等。
[核心归纳]
地震的发生机制分析
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全球地震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中脊地震带,这三个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另外,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用图表示地震的形成与分布如下: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影响烈度的因素与烈度之间的关系
[对点刷题]
1.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如果只考虑震级大小、震源深浅和震中距远近对地震烈度的影响,下面3幅示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乙甲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乙甲丁丙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震级越大,地震烈度越大;震源越浅,地震烈度越大;震中距越近,地震烈度越大。综合以上,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序:丁乙丙甲。
2.上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该地区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3.此次地震海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原因有( )
①震级高 ②震源较深 ③建筑物抗灾性差 ④灾情突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第3题,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建筑物的坚固程度、地质构造等,日本此次地震伤亡大的原因有震级高、灾情突发等。
答案:2.D 3.C
... ... ...
自然灾害的成因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2011年1月1日,3天内云南盈江县共发生小地震92次。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受灾3.72万户,受灾人口14.8万人,紧急避险群众8.59万人,其中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4万人;房屋受损7 836户、23 682间,其中房屋倒塌37间;严重受损1 700户、5 378间;轻度受损6 136户、18 267间。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
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
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
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
2.地震造成当地农村大量人员受伤,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
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
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
解析:第1题,云南盈江县正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即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形成地震。第2题,地震造成农村人员的伤员较多,与当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低及当地人们的抗震、防震意识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关,地震与洪水没有直接关系,1月份也不是河流洪水期。
答案:1.C 2.B
读“我国洪水发生频率分布图”,完成3~4题。
3.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平原地区 B.河流中下游地区
C.湿润地区 D.外流区
4.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
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
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
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看出,我国水灾多发于外流区。第4题,东北地区的水灾主要是人类大规模开发沼泽湿地造成的。
答案:3.D 4.B
2016年6月19日凌晨3时至20日8时,湖北黄冈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暴雨,并引发山体滑坡,导致多处道路损毁。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该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
C.该滑坡的形成原因是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 ... ...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3S技术的概念。 2.掌握3S技术..
《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自然灾害防避的社会行动和个人应对措施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遇到突发灾害时,要__________地科学应..
《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
发布于:2020-05-25 14:01:42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第1课时宇宙)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二部分内容: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_____、卫星、彗星、_______、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其中,_____和_____是最基本的天体。
2.常见类型
(1)恒星:由_________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___和___,实际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2)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_______天体。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3)行星:指自己本身不发光,沿着固定的_______轨道围绕_____运动的球状天体。
(4)流星体
(5)彗星: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大部分彗星的运行轨道是扁长的_____形,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约为___年。
二、天体系统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_____,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三部分内容: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 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判断
北半球有三大著名流星雨,其中双子座流星雨流量稳定、极大持续时间长、亮流星多,非常适合我国天文爱好者观测。2019年双子座流星雨将于12月14日迎来极大,每小时天顶流量在140颗左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示意图,判断图中各事物是否是天体,并说明理由。
答案 流星体是天体,流星体运行在太空中,存在于大气层之外,因而是天体。陨星不是天体,陨星是未燃烧尽而落入地球的流星残体,因不存在于大气层之外,所以不属于天体。流星不是天体,因为流星是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的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天体。
2.双子座是天体系统吗?为什么?
答案 不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组成双子座的各个天体(恒星)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所以不是天体系统。
3.读下图,思考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高级到低级有哪些?
答案 从高级到低级依次是可观测宇宙、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
1.“三看”法巧判天体
一看其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是天体,现象不是天体。例如,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
二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例如,月球表面的岩石是月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三看其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到地面就不是天体。
2.“两要”判天体系统
(1)要相互吸引: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一般构成天体系统的天体之间应存在相互吸引关系。
(2)要相互绕转:只吸引不绕转的天体之间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读“英仙座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流星体属于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月球公转的天体
D.太阳系外的天体
2.冲向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
B.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哈雷彗星、流星体 ②月球、星云 ③航天飞机、陨石 ④恒星、待发射的航天飞机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可以构成天体系统的是
①地球和太阳 ②北斗七星 ③地球和月球 ④仙后座诸恒星 ⑤地球与火星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
A.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C.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
D.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
4.从天体系统级别来看,甲、乙、丙、丁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A.甲与乙 B.丙与丁
C.乙与丙 D.乙与丁
... ... ...
《宇宙生命之谜》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情境导入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人间和天堂,但是,今天科技发达了,我们知道这些神话故事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同时..
《宇宙生命之谜》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1课时 老师这里有几个圆圈,把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填入相应的圆圈内,试试看吧! 初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宇宙生命之谜》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讨论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讨论交流 重点探究 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发布于:2020-05-25 13:37:20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第3课时地球)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通过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二部分内容: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普通性
1.公转特征一致: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转方向都是_________。
2.物理性质相似:和水星、金星、火星一样,都是_________;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特殊性
1.表现: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如下图所示: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三部分内容: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 行星地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29日“科普中国”:在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会自身发光的天体,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33万倍,也是太阳系最主要的成员。如今的太阳正处于恒星演化的壮年期,其核心内用于核聚变的氢并没有被用尽,所以其稳定的光照要持续若干亿年,地球上生命演化至今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中“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示意图”,归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答案 (1)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3)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读材料一,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答案 (1)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地球可以获得稳定的太阳光照。
(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3.地球上拥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这些条件被科学家称之为“金锁链条件”。读材料二,从日地距离、自转的周期、体积和质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答案 (1)日地距离: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也保证液态水的存在,为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
(2)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不太长,昼夜交替的周期只有24小时,使白天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3)体积和质量: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原始大气层,并逐渐演化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1.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
(3)结构特征: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等结构特征方面与类地行星相似。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主要是针对地球所在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
(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It’s not just a planet(行星),It’s home(家园)”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1~3题。
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B.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目前所知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
2.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原因是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3.地球上有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中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读下表,完成1~2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四颗行星最接近的是
A.质量 B.公转周期
C.体积 D.平均密度
2.表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部分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向性——各行星的自转方向都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4.关于图中各行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质量在三颗行星中最大
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D.①是金星,②是火星
... ... ...
《只有一个地球》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相关资料 地球,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形状像球而略扁,自转一周时间是一昼夜,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
《只有一个地球》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只有一个..
发布于:2020-05-25 13:32:12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走近桂林山水》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形成条件。
2.了解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特征。
核心素养聚焦
1.借助图片探究桂林山水的地貌类型、特点及成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为案例,分析说明圈层间的相互作用。(综合思维)
3.进行野外考察,探究喀斯特地貌开发旅游的可行性。(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 ... ...
走近桂林山水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基础素养]
一、桂林山水
1.地理位置:位于_________壮族自治区_________。
2.景观特点:典型的_________地貌,“_________、水秀、_________、石美”。
3.形成条件:
(1)岩石条件:_________广布,厚度_________、岩性_________、裂隙比较发育。
(2)气候条件: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温暖湿润,_________。
(3)地形条件:东部、西部、北部地势_________,中部、南部地势 _________ 。
(4)水文条件:_________和_________丰富,_________纵贯南北。
(5)生物条件:_________。
素养盘点 1.我国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为什么不如南方典型?(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少,流水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弱,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充分。
[判断] 1.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 )
2.喀斯特地貌大多发育于花岗岩广布的地区。( )
3.观赏桂林山水最好乘船沿湘江体验“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
答案:1.√ 2.× 3.×
二、 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_________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
2.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
1岩石的_________、透水性。
2水的_________、流动性的强弱。
1地面喀斯特地貌:石芽、_________、石林、峰丛、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_________、地下河、_________、石笋和石柱等。
4.开发利用
1著名风景旅游区。
2洞穴内_________,为_________、防空、储藏等提供便利。
3导致_________和 _________,给生产和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素养盘点 2.峰林和石笋的成因完全一致吗?(综合思维)
提示:不完全一致。峰林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石笋主要为流水淀积作用所致。
[判断] 1.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
2.如果多个喀斯特山峰有明显的基座相连,就叫峰林。( )
3.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景观矗立在地面上。( )
4.喀斯特洞穴易塌陷,不能为人类居住提供便利。( )
答案:1.× 2.× 3.× 4.×
[自主诊断]
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风景的“四绝”。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桂林山水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岩石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
B.气候炎热多雨,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
C.流水沉积作用强烈,淀积沉积地貌发育
D.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
2.喀斯特地貌地形区对发展旅游业有利,但在大型工程建设中要注意( )
A.峰林 B.孤峰
C.石柱 D.地下溶洞等
解析:第1题,桂林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以流水溶蚀作用为主。第2题,喀斯特地貌区地下多溶洞、暗河,地基不稳固,修建大型工程时要注意地基塌陷等问题。
答案:1.C 2.D
... ... ...
走近桂林山水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桂林“山水”的成因
[主题聚焦]
走进桂林,来到漓江,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座平地拔起的山峰倒映在明洁如镜的漓江水面的画面。如巨幅水墨画。“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其最真实的写照。下图为“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请指出桂林的气候特点,说出这种气候对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作用。
提示:桂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降水多,有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气温高,水对石灰岩的化学溶蚀速度快,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快速形成。
探究2: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说明这种地势特点对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作用。
提示: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这种地势特点有利于地表水的汇集;地形坡度大,有利于地表水的快速流动,有利于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探究3:图示地区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分析这种岩石对桂林山水的形成起到的作用。
提示: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都很好,有利于流水对岩石的溶蚀,并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探究4:推测附近地区的植被类型,并分析植被在桂林山水的形成中发挥的作用。
提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茂盛,枯枝落叶腐烂后会形成有机酸,融入水中后加大水的溶蚀力,加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探究5:桂林山水为什么被评为“中国最美喀斯特景观”?
提示: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造就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胜景。
[核心归纳]
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等密切相关,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成因如下表所示:
1.此人民币票样,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长白山天池 D.黄山
2.该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3.该地貌景观是由于( )
A.地球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
B.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
C.地球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
D.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
解析:图中所示为桂林的峰林地貌和漓江。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气候和生物等条件下,水对岩石的溶蚀及淀积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所以说喀斯特地貌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1.B 2.B 3.D
... ... ...
走近桂林山水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天坑中顺利“睁眼”。据此回答1~2题。
1.喀斯特天坑属于下列哪种地貌( )
A.流水溶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2.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解析:第1题,喀斯特天坑是石灰岩被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A对。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平原或三角洲地貌,B错。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蘑菇等地貌,C错。冰川侵蚀形成的是角峰、U形谷等地貌,D错。第2题,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先是形成小溶洞②,经流水不断溶蚀,形成大溶洞①。后因顶部变薄,发生坍塌,形成④。最后形成天坑③,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B对。A、C、D错。
答案:1.A 2.B
3.该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下图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目前该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 )
A.渗穴期 B.洼盆期
C.锥丘期 D.残丘期
4.图示地区( )
A.流水溶蚀作用显著 B.没有流水沉积作用
C.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5.该地山区难以生长高大的树木,其原因是( )
①气候冷湿 ②土层浅薄 ③人为破坏严重 ④地下水埋藏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不同的地貌特征。 3.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不同..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类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掌握阅读、分析、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
发布于:2020-05-25 13:31:54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素养聚焦
1.结合实例说出常见自然灾害防避的措施。(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2.搜集整理、掌握居住地附近常见自然灾害的防避措施。(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 ... ...
自然灾害的防避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基础素养]
一、社会行动与个人行动
1.社会行动:如下图所示。
2.个人行动:“_____”“听”“_____”“察”“报”“_____”“_____”“抗”“_____”“保”。
特别提醒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灾前、灾中、灾后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政府的规划与指挥是中心,将各个子系统、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减灾这一复杂任务。
[判断] 1.社会行动首先是建立高效的防灾救灾信息系统,提高灾害响应能力与预警。( )
2.遇到突发灾害时,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 )
3.个人应对自然灾害“十字要诀”中的“保”指“保证生命安全”。( )
4.灾害监测有利于减少灾害及减轻损失。( )
答案:1.× 2.× 3.× 4.√
二、地震灾害的防避
1.社会层面:(1)加强地震__________建设、__________科技攻关、__________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等。
(2)做好地震__________制订及组织实施等。
(3)加强__________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震意识及能力等。
2.个人层面:(1)了解生活所在地的地震__________、居住房屋的结构和__________。
(2)在地震多发区准备必要的水、__________及其他应急物品与器具。
(3)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__________措施。
(4)地震后注意预防和避免__________的影响。
素养盘点 1.在学校怎样避震?(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提示:(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避开建筑物及危险物。(3)不要回到教室去。(4)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
[判断] 1.目前,国内外对地震预报已处于成熟预报阶段。( )
2.地震发生时,应尽快准备好必要的水、食物及其他应急物品。( )
3.大的地震发生后应立即返回家中转移贵重物品以防余震时再遭破坏。( )
4.地震中已被掩埋时应大声呼救,方便附近的救援人员及时施救。( )
答案:1.× 2.× 3.× 4.×
三、洪水灾害的防避
1.社会行动
[特别提醒]“工程防御措施”和“非工程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2.个人行动
(1)洪水前的行动:预判自身所处地点是否处在洪水__________以下,选定通向__________的最佳路线;留意__________,沿__________码放沙袋,关闭__________,准备应急的__________、__________、手电以及便于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等。
(2)洪水中的行动:洪水包围时,报告自己的__________;户外突遇洪水,立刻向高处躲避;在室内转移到__________或屋顶,充分利用门板、桌椅、大块 __________等材料逃生。
(3)洪水后的行动:做好__________工作,不食用腐败的__________,__________煮沸后饮用,积极参加灾后__________活动。
特别提醒 灾后恢复工作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灾后恢复工作抓紧而不急躁。
素养盘点 2.地震和洪水中的救助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提示:地震中救助的重点在于自救,因为地震的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自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判断]1.兴建水库、退耕还湖可以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
2.组织灾前水利建设属于防洪减灾的非工程措施。( )
3.一旦被洪水包围,应及时沿门框和窗框码放沙袋,拒水于门外。( )
4.灾后应及时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
5.山区坡度陡,排水性好,没有洪灾的发生。( )
答案:1.√ 2.√ 3.× 4.√ 5.×
四、滑坡灾害的防避
1.社会层面
(1)对易发多发地区,开展滑坡__________,对潜在的重大滑坡进行__________或采取工程整治措施。
(2)根据滑坡体__________上__________的扩展、滑坡体__________处的__________水量水位的异常变化和地面上隆变形等临滑迹象及时发出预警。
2.个人层面
(1)尽量不要在__________ 前长时间逗留。
(2)尽量不要破坏坡体的__________,发现坡体松动要尽快离开并报告。
(3)在软弱面建造__________、__________和防水覆盖层。
(4)对潜在的滑坡体采取__________ 、修筑__________、抗滑桩等。
(5)滑坡发生时:①在__________上,保持冷静,向滑坡体的两侧逃离。
②无法逃离时,宜__________,或抱住__________。
③可能影响的地带,判别滑坡运动的__________,并迅速离开。
... ... ...
自然灾害的防避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地震灾害的防避
[主题聚焦]
素材一 为预防并尽可能降低地震危害,日本每年9月1日都进行一次综合性防震训练。同时,建筑项目都严格按照抗震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提高抗震强度。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日本每年9月1日都进行一次综合性防震训练,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树立防震意识,做好防震准备;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学会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探究2:材料中提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改变受灾体(建筑物)的易损程度,降低灾情。
素材二 下面几幅图为地震自救方法示意图。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请写出下列各图中所反映的正确避震方法。
A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A: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B:在影剧院,可躲在排椅下;C: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D:在行驶的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E:在百货商场里,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F: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烟囱、水塔,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广告牌等。
探究2:根据各图中反映的正确避震方法,总结在室内或室外避震的共性。
提示: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头部。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核心归纳]
1.地震灾害的防避
2.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知识拓展 黄金12秒预警时间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表,横波后到达地表。所以,人们首先感到的是上下颠簸,但这时地震造成的破坏并不大。然后,横波到达,房屋前后晃动并倒塌。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发生往往需要3~5秒,所以,留给人躲避的时间只有7~9秒。
[对点刷题]
当地时间2010年3月2日,在智利强震发生整整三天后,救援人员在重灾区康塞普西翁市一座倒塌的大楼废墟中一次救出79名幸存者。据此完成下题。
1.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灾后互救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医务人员、青壮年;先救“生”,后救“人”。
... ... ...
自然灾害的防避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据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
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
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
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躲避场所
解析:第1题,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下;室内避震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且开间小的地方。第2题,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时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不应躲在桥下。
答案:1.D 2.C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3~4题。
3.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4.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3题,山间谷地被水淹的频率很高,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建造时必须要考虑减轻洪水对人类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是为了在洪水淹没下层时,方便居民进出和逃生。第4题,集镇地处山间谷地,地势起伏较小,因此洪水流速缓。集镇地处南岭山地,汇水面积较小,来水量较少,加之谷地较为宽阔,泄洪能力较强,因此洪水退水快。
答案:3.B 4.C
... ... ...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3S技术的概念。 2.掌握3S技术..
《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自然灾害防避的社会行动和个人应对措施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遇到突发灾害时,要__________地科学应..
《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案例,了解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综..
发布于:2020-05-25 13:12:56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第2课时地球)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综合思维)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其他星球存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综合思维)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颗行星
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①水星、②金星、③地球、④火星、
⑤木星、⑥土星、⑦天王星、⑧海王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近圆 '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共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
2.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的特殊性
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稳定”——稳定的光照条件。
地球位于太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进化没有中断。
②“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3)地球自身的有利条件
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想一想假如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或者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提示: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地球上所得到的热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温度变化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生命的生存,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消失。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三部分内容: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八颗行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具有一致性,都是自东向西。( )
(2)火星、木星、地球都属于类地行星。( )
(3)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 )
(4)八颗行星的运行轨道都位于同一平面上。( )
(5)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因为自身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和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
答案:(1)× (2)× (3)√ (4)× (5)√
“It’s not just a planet,it’s home.”这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2题。
2.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地球上( )
A.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的存在
C.将不会有大气
D.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解析:如果地球、水星位置互换,即地球离太阳更近,地球上的温度过高,原子无法结合形成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的存在。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四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太阳系“家庭会议”纪要
太阳——我是家长,我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你们在我的引力下,都要围绕我旋转,都要听我的,八兄弟姐妹公转运动要同向,要和我的自转方向一致,运动要大致共面,轨道要近圆,否则我们的家庭就没有秩序。
金星——我是星光大道上的明星,我的最佳创意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火星——人们一直怀疑我是地球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
地球——我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我的运动和结构与七仙女姐妹有许多相同之处。
木星和土星——别看我们身形如此庞大,实际上是虚胖罢了。
天王星和海王星——天高皇帝远,我们躲在寒冷阴暗的角落里。
结合材料探究:
(1)太阳的发言中透露出地球和七仙女姐妹共同的运动特征有哪些?
(2)从结构分类看,地球和哪几颗行星结构特征更加相似?
(3)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提示:(1)八颗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同属类地行星,结构特征更加相似。
(3)地球的运动特征与其他七颗行星十分相似,结构特征与水星、金星、火星有许多共同之处。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如下表所示。
(3)结构特征:地球在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表面平均温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相似。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什么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仔细分析NASA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的观测数据后发现,火星南部艾瑞达尼亚海(Eridania)存在大约37亿年前形成的大量海底热液沉积物,或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提供重要线索。
结合材料探究: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吗?为什么?
(2)火星适合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提示:(1)可能。因为火星上有液态水,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关键证据。
不可能。因为发现的是水合盐类,不是真正的液态水,同时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条件,气温也比较低。(回答其中一种观点即可)
(2)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据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2019年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总星系
4.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 ( )
A.与TRAPPIST-1距离适中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D.有肥沃的土壤
解析:第3题,TRAPPIST-1是一颗恒星,和围绕其运动的行星构成恒星系,故B正确。
第4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故A正确。B、D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材料未反映出大气状况,且大气层太厚不利于生命的存在。故B、C、D错误。
答案:3.B 4.A
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据此完成5题。
5.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它具有( )
A.与恒星的距离适中B.适中的昼夜交替周期
C.适中的质量与体积D.适中的自转周期
解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参考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分析。“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其具有适中的质量与体积,产生适宜的引力,吸引了适宜的大气在其周围。C正确。
... ... ...
《只有一个地球》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相关资料 地球,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形状像球而略扁,自转一周时间是一昼夜,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
《只有一个地球》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只有一个..
发布于:2020-05-25 12:32:34
0
鲁科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走近桂林山水》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第1课时)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第1课时宇宙太阳)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第2课时地球)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第1课时宇宙太阳)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第2课时地球)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第1课时宇宙)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第2课时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