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地球上的大气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结合图表材料,说明大气的主要组成及其作用。
2.运用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分析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分层及其特点。(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人地协调观)
... ...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部分内容:新知预习
一、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进行划分。
2.分层: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A对流层、B平流层和C高层大气。
3.臭氧空洞:标准大气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臭氧层的厚度为1个多布森单位(DU)。臭氧含量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时,称为“臭氧空洞”。
... ...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第三部分内容: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质量的99%。 ( )
(2)二氧化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
(3)大气层自上而下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 )
(4)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在对流层的顶部气温降至
-60 ℃。 ( )
(5)平流层中的氧原子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温度升高。 ( )
答案(1)× (2)× (3)× (4)√ (5)×
2.关于大气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层大气由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短波辐射,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C.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杂质主要分布在高空,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解析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故A错误;二氧化碳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故B错误;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C正确;杂质几乎全部分布在对流层,故D错误。
... ...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第四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有何影响?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表示,2019年最大冰川面积达1 478万平方千米!但是整体趋势令人担忧!
南北极的冰川,远远望去,就像地球的“白帽子”,给地球增加了巨大的美感。但是近来的研究发现北极冰川数量正急剧减少,其速度令人咂舌。科学家预测在20年时间内,北极冰川将在炎热夏季完全消失,地球会失去“白帽子”,北极熊将难有立足之地(如图)。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们可能低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美国环保局发现臭氧总量每耗减1%,地面紫外线会增加1.5%~2%。他们预测,如果氯氟烃生产和消费不加限制,到2075年,地球臭氧总量将比1985年再耗减25%。
结合材料探究:
(1)全球变暖与大气中的哪种主要成分变化有关?
(2)臭氧有什么作用?
(3)针对上述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有效的措施?
提示(1)与CO2有关。
(2)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3)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研发新型制冷剂,控制氟氯烃的产生。
... ...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1.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 )
A.对流层B.平流层
C.电离层D.高层大气
解析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主要分布于平流层。
2.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汽和固体杂质不会影响地面的温度
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C.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D.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解析干洁空气由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少,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会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
A.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D.氧
解析此题考查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二氧化碳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 ... ...
《章末回顾与测评》地球上的大气PPT 一、从教材中来本章知识系统盘点 二、到生活中去热点问题分析应用 热点(一) 中国大气污染现状 [开阔视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9年3月9日在肯尼..
《大气热力环流》地球上的大气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定义:由于地面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
《大气热力环流》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素养目标: 1.通过不同地点下垫面受热状况、等压面图,认识不同..
发布于:2020-08-17 14:37:49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PPT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 ...
水循环PPT,第二部分内容: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洋内循环
水循环动力:太阳辐射能、重力等
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种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就是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洋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的过程。
... ... ...
水循环PPT,第三部分内容:活动探究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分析砂石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读课本图3.5,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 ... ...
水循环PPT,第四部分内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水圈的组成 1.地位:水圈的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____________,但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表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下载(第3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理..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下载(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理解波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
发布于:2020-08-17 10:42:42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植被》植被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能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
2.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长特征。(重点)
3.理解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重难点)
... ... ...
植被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_____的_____称为植被。
2.植被分类天然植被:_____、草原、_____等天然形成的植被
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__________和_____的植被
3.与环境的关系
(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
(2)稳定植被形成_____明显的_____结构。
(3)天然植被按 _____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_____的特征。
1.热带雨林
(1)分布:__________气候区和_____气候区。
(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_____,_____结构复杂,常见_____、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
分布 亚热带 气候区和亚热带 气候区
特征 森林_____,乔木多_____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_____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分布:温带_____气候区和温带_____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特征:乔木叶片_____、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
(1)分布:_____大陆和_____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_____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_____。
... ... ...
植被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植被与环境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问题1 (综合思维)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问题2 (区域认知)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
提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
提示:存在。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归纳总结] 植被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为植被的发育、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
不同的植被又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如下表)。
... ... ...
植被PPT,第四部分内容:核心素养深拓展
人地协调观——塞罕坝,京城绿色屏障的前世今生
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生奖”。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皇家猎苑。后来,开垦伐木,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黄沙荡荡,看不到尽头,数百里外的京城失去了天然屏障,内蒙古高原的风沙毫无遮挡地南侵,沙尘笼罩成为北京冬春季常见的景象。1962年,国家决心建立国有林场,恢复被破坏的植被,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奋斗,如今这里绿树遍植、花开草长、绿水青山也换来了金山银山。
(1)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 )
①放苑开垦 ②掠夺式采伐 ②过度捕猎
④连年山火 ⑤发展旅游业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2)50多年前,寨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坡和平地降水相对较少
B.阳坡和平地上层较薄,砾石较多
C.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
D.阳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 ... ...
植被PPT,第五部分内容:素养达标固双基
1.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硬叶林 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气温
C.降水 D.光照
1.D 2.B [第1题,图中点明是寒冬季节长出新叶,我国冬季寒冷的是温带地区。图中植被属于落叶林,长出新叶是阔叶。第2题,植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达不到这一积温条件,植物不会生长。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及其作用。 2.了解主要植被类型,掌握识别植被类型的方法。 3.了解植..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地理实践力) 2.分析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 ....
《章末回顾与测评》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PPT 一、从教材中来本章知识系统盘点 二、到生活中去热点问题分析应用 热点(一) 我国黑土的分布 [开阔视野] 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
发布于:2020-06-27 02:40:33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自然灾害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了解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特点。
2.举例说明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综合思维)
... ... ...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PPT,第二部分内容:新知预习
一、遥感技术
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特点: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限制条件少,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3.作用:实时监测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快速识别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链接生活遥感技术为什么能在灾害救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提示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的特点,所以应用领域十分广阔。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概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
2.组成: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3.特点: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4.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2)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
链接生活全球定位系统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能提供什么帮助?
提示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可以帮助人们野外考察、旅行和测量等。
三、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3.在防灾减灾的中应用
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链接生活如何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图的延伸”这句话?
提示可以理解为地图是GIS的重要信息源,是GIS的基础;而GIS是地图的延伸和完善,除了具备地图的基本功能外,还有地图所没有的其他更多功能。
... ... ...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PPT,第三部分内容: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遥感技术只能提供局部地区的信息,不能提供全球的信息。 ( )
(2)遥感影像上的地物的颜色不是地物的真正颜色。 ( )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只能够提供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 ( )
(4)地理信息系统并非只有地图查询功能。 ( )
(5)遥感技术可以预测地震。 ( )
答案(1)× (2)× (3)× (4)√ (5)×
2.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的优点是( )
①获取资料快,能及时进行动态分析 ②受地面的限制小,可避免人员伤亡 ③获取的信息量大 ④探测的范围广,可在客观上进行监测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与传统的人工测量手段相比,下列不属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的优势是( )
A.测量精度高
B.操作复杂,仪器体积大
C.全天候操作
D.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了烦琐的中间处理环节
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测量上的优势: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储存,减少了烦琐的中间处理环节。
... ... ...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PPT,第四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据俄罗斯媒体2019年4月16日报道,目前全球共有438颗地球遥感卫星在轨,中国拥有最多的大型遥感卫星,合计有84颗。遥感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在汶川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遥感系列卫星通过实时对地成像观测,为地面指挥、抗灾救助、灾情核实、恢复重建等提供了海量信息支持。
结合材料探究:
(1)遥感技术要借助飞机、飞船、卫星等运载工具,试分析运载工具的运行高度会对遥感结果产生哪些影响。
(2)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监测?
提示(1)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但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2)根据地物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反射率,可以利用遥感判断灾害发生情况。
1.遥感技术的工作特点
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因此遥感的优势明显,用途十分广泛。
2.遥感技术的应用
... ... ...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2.该图像的获得主要依赖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D.数字地球
3.上述地理信息技术还可用来( )
A.出行导航
B.规划城市道路交通
C.建立城市管理数据模型
D.估测粮食产量
解析第2题,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可用于森林火灾的监测。第3题,遥感技术可通过对粮食作物长势的监测,对粮食作物进行估产。
答案2.B 3.D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 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像。专家们对图像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等次生灾害源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5月14日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双选)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此地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3)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
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_。
... ... ...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导入:地震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大家仍记忆犹新。短短的三钟,无数家园瞬间变成废..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堂活动 活动一:《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种类,想想哪些自然灾害发生的频..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2019年中国自然灾害十大事件 2019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和风雹、低温..
发布于:2020-05-25 18:07:36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宇宙中的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重点)
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重点)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
(2)特性A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_____传播B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_______传播
(3)波速变化
①.在地下平均33千米C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_____。
②.在地下2 900千米D处:A波_________,B波传播速度突然______。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______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______,D为______。F为______,G为______,H为地壳。
(3)圈层划分及特点
①地壳(H):______组成,厚薄不一(______地壳薄,______地壳厚) 。
②地幔(G):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______层,可能是______发源地。上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______。
③地核外核F:为______状态的金属物质,其运动形成 了地球的______。内核E:密度极大的______金属球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
由______和______ 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1)组成: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的水体,其主体是海洋。
(2)特点:水是______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主要影响地球表面__________和能量转换。
3.生物圈
两大构成:地球表层______及其环境
活动范围: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集中分布: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______中
(1)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人与在陆地上的人感觉一样。( )
(2)岩石圈就是地壳。( )
(3)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33千米处有明显变化。( )
(4)水圈渗透到岩石圈中。( )
(5)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11月24日4时41分在新疆巴音郭椤州和静县(42.39°N,84.65°E)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8千米。
问题1 (综合思维)此次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什么地方?
提示:地震发生在岩石圈。
问题2 (综合思维)此次地震发生的能量是如何传到地面的?
提示:地震发生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到地面。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地震发生后推测地面上物体的震动形式。
提示:受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地面上物体应该先上下震荡,再左右晃动。
[归纳总结]
1.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见下表。
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1.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2)题。
(1)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1)D (2)B [第(1)题,在不同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且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根据地下2 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第(2)题,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从而会引起地震波波速的异常变化。]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四部分内容:素养达标固双基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1.A 2.D [第1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第2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名称及组成。..
发布于:2020-05-25 17:40:17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气象灾害》自然灾害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识记主要的气象灾害与水文灾害类型及特点。(重点)
2.掌握洪灾、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发生机制及防御措施。(重难点)
... ... ...
气象灾害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洪涝灾害
2.分布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_____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__________气候区、温带_____气候区。
(2)地形因素:_____、_____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3.主要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_____,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_____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特点:人口越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5.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_____,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
农作物减产
影响畜牧业,加剧___________和沙漠化
引发_____短缺,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
引发_____、火灾、虫灾等灾害
3.主要分布
(1)世界分布:_____ 、亚洲和_____ 的内陆地区。
(2)我国分布:
东部季风区
旱灾多发区:华北、_____、西南和江淮
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_____地区
... ... ...
气象灾害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洪涝灾害
传说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问题1 (区域认知)黄河中下游流域易发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黄河中下游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中下游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易发洪涝。
问题2 (综合思维)过去治理洪水,鲧采用了“堤工障水”的方法,禹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试问,“疏顺导滞”是不是一定比“堤工障水”的方法有效呢?
提示:不一定。治理洪水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相结合。
问题3 (综合思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河、海河、淮河是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的?归纳大江大河防治模式。
提示: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在海河、淮河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防治模式:上游修建水库,中下游河道整治,加固堤防,开辟分洪区,调整扩大洪水出路。
... ... ...
气象灾害PPT,第四部分内容:素养达标固双基
1.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的是( )
A.干旱与地震 B.台风与滑坡
C.洪涝与干旱 D.泥石流与寒潮
C [由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影响范围广泛,受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的影响,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
2.寒潮是我国常见的天气,它可以直接造成( )
①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 ②东北地区的春涝
③黄淮地区的风雪交加 ④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寒潮是冷空气快速南下,导致大幅度降温的一种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大风、霜冻、雨雪天气,③④对。西北地区常年干旱是因为深居大陆内部水汽难以到达,①错;东北地区的春涝是由于冰雪融化造成的,②错。]
3. 从气候和农业生产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北地区
D [春季,我国气候转暖,气温回升,蒸发量大增;农作物也开始返青,需水量大。而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稀少,加剧了华北地区的春旱,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化,缓解了东北地区春季的旱情。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春旱不是最严重的。而江淮地区,地表水丰富,农业灌溉便利。]
... ... ...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导入:地震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大家仍记忆犹新。短短的三钟,无数家园瞬间变成废..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堂活动 活动一:《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种类,想想哪些自然灾害发生的频..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2019年中国自然灾害十大事件 2019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和风雹、低温..
发布于:2020-05-25 16:52:34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海水的性质》地球上的水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结合图表资料,理解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域认知)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 ... ...
海水的性质PPT,第二部分内容:新知预习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2)其他因素:海水深度、地理纬度、季节、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分布规律
3.海水温度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2)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通航时间较短,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盐度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约为35‰。
小提醒红海盐度超过40‰,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波罗的海盐度不到10‰,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2.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分布特点: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2)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3)入海径流状况:近岸地区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较低。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利用海水晒盐,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3)盐度的稳定性,影响海水养殖。
(4)随科技发展,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小提醒高纬度地区的结、融冰量的大小会影响海水盐度,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 ... ...
海水的性质PPT,第三部分内容: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大。 ( )
(2)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 )
(3)低纬地区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因而盐度较高。 ( )
(4)一般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海水盐度较低。 ( )
(5)海洋中的“海中断崖”现象的出现对潜艇航行危害较大。 ( )
答案(1)× (2)√ (3)× (4)√ (5)√
2.赤道地区海面水温为30 ℃,极圈海面温度为0 ℃,在4 000米的洋底,其海水温度之差可达( )
A.2~3 ℃B.20 ℃
C.25 ℃D.30 ℃
解析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到了1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4.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解析第3题,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第4题,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密度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答案3.C 4.A
... ... ...
海水的性质PPT,第四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海水温度分布有何规律?其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因此,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其中,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指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热量收支不平衡。图1是海洋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图2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图1中显示出的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2)图2中显示出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3)结合图1,判断图2中三个观测站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提示(1)海洋表层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1 000米以下水温随深度变化不大,并保持低温状态。
(3)三个观测站中,③站的纬度最高,①站的纬度最低。因为表层水温随纬度增高而递减。
... ... ...
海水的性质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1.能使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增大的因素是( )
A.暖流B.河流注入
C.降水D.蒸发
解析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温度和盐度都较同纬度地区偏高。
2.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与深度无关
B.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密度相对较高
C.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D.海水密度垂直分布上出现的“海中断崖”现象不会影响人类活动
解析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温度、盐度和深度;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海中断崖”现象会影响潜艇活动。
3.关于海水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北半球暖流附近等温线向南凸出
B.在南半球寒流附近等温线向南凸出
C.在寒流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
D.在暖流附近等温线均向高纬凸出
解析在北半球暖流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在南半球寒流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在北半球寒流附近等温线向南凸出。
... ... ...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下载(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组成。 2.识记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并解释其成因。 3.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水..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图表,说明水圈的组成。(区域认知)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
发布于:2020-05-25 16:10:41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宇宙中的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识记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了解太阳大气的分层,太阳活动的概念及类型。
2.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3.运用资料分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重点、难点)
... ...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物质组成:炽热的______ 主要成分:______ 表面温度:约______ K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__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____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______、______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______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______、石油、太阳灶、_______________、太阳能电站等。
[特别提醒] 煤是地质历史时期接受太阳辐射的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能源,所以煤是地质时期被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
图中A层是______层,B层是色球层,C层是______层。
2.太阳风:太阳大气不断释放的高速带电粒子流。
3.太阳活动概况
(1)概念:太阳______的变化。
(2)主要的太阳活动现象
①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其数量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太阳耀斑:出现于色球层,其活动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③日珥:出现于色球层上,爆发时会喷射大量______。
④日冕物质抛射:破坏______的流动,是______最大、______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3)活动周期:约为11年。
(1)太阳辐射能主要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2)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
(3)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为地球提供能量。( )
(4)我们用肉眼可见的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面一层。( )
(5)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 ...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材料一 “蜀犬吠日”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意思是说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
材料二 素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意为“圣地”。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 657米。这里属高原干旱气候区,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达3 000小时以上。
问题1 (区域认知)结合材料说出“蜀之南,恒雨少日”的原因。
提示: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
问题2 (综合思维)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区域,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四川盆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大,阴雨天较多,故年太阳辐射量较低。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我们到拉萨旅游,会发现市区的路灯多为太阳能路灯,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拉萨所在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归纳总结]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1)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2.我国年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分布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大体上的界线是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
(3)分布特例
①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②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的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 ...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PT,第四部分内容:核心素养深拓展
综合思维:让太阳能利用与建筑深度结合
2018年8月2日,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在山东德州开幕。论坛以“协同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为主题,倡导全球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的道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就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太阳能应用开展讨论和交流。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认为,让太阳能利用与建筑深度结合是大势所趋,绿色建筑的灵魂是因地制宜,搞清楚光照、风速这些最重要的因素,扬长避短,让太阳能更好地为人们生活服务。
上海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供应一直比较紧张。有专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把上海市两亿平方米的屋顶安装上光伏发电设备,打造屋顶太阳能发电站,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发电。右图示意的是屋顶太阳能发电站。读图,完成(1)~(2)题。
(1)从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看,下面四座城市最适合推广光伏发电的是( )
A.广州 B.乌鲁木齐
C.成都 D.哈尔滨
(2)与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发电站”无关的是( )
A.上海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
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
D.上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1)B (2)B [第(1)题,利用太阳能发电,需要选择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乌鲁木齐纬度适中,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因此在四座城市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第(2)题,上海市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较大,开发太阳能资源,可以缓解能源短缺现象,且能改善环境质量。]
... ...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PT,第五部分内容:素养达标固双基
“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结合谚语,完成1~2题。
1.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 )
A.光热资源 B.生活能源
C.生产能源 D.水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
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气的燃烧
C.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到达地球
D.太阳辐射能是一种清洁且能量密集的能源
1.A 2.A [第1题,“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地球上的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因为太阳直接为其提供了光热条件。第2题,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仅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能量分散。]
《章末回顾与测评》宇宙中的地球PPT 一、从教材中来本章知识系统盘点 二、到生活中去热点问题分析应用 热点(一)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开阔视野] 《天体运行论》指出太阳是一颗恒星,地..
《地球的演化》宇宙中的地球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地层和化石 1.地层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1)概念: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2)特征 不同时代的地..
《地球的演化》宇宙中的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素养目标: 1.依据地层和化石能够确定地层所形成的年代和推测地层形..
发布于:2020-05-25 16:03:01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历史》宇宙中的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如何研究地球的历史?
地层是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
不同年代形成的地层中,包含了不同时期的气候、水文等多种信息,还包括了各种动植物的化石,这些都能够反映地球的历史。
1.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2.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3.越古老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级。
... ... ...
地球的历史PPT,第二部分内容:内容解析
前寒武纪: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
属于隐生宙,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时间跨度约40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地球形成之初,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气,缺少氧气。
冥古宙: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
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生物进一步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金属矿产成矿时期。
古生代:距今5.41-2.52亿年
进入显生宙,早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时间跨度约1.22亿年.
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生物的世界。
此时,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远大于现在,出现了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生物。
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时间跨度约1.67亿年.
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动物的世界。
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减小,一些鱼类演化成两栖类。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古生代地壳运动活跃,形成联合古陆。
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意为“中间的生命时代”。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世界,代表性动物是恐龙。
此外,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一些哺乳动物也开始出现。
裸子植物兴盛,与古生代同为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大陆开始漂移。
... ... ...
地球的历史PPT,第三部分内容:重要成矿期
古元古代是地史上第一次十分重要的成矿期。以矿种多、规模大、矿床类型复杂著称。比如中国这一阶段就有大量因古大陆裂解离散-造山而产生的矿产,构成了铁、铜、铅锌、金、硼、菱镁矿、滑石等矿床成矿带。
晚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期,晚古生代蕨类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
... ... ...
地球的历史PPT,第四部分内容:进化特点
蕨类植物,出现于泥盆纪,大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孢子繁殖。
裸子植物,没有果皮,种子是裸露的,例如银杏。
被子植物,也叫显花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中最高级的一种。
... ... ...
地球的历史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训练
1.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代 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侏罗纪
2.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 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
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
3.原始鱼类出现在 ( )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4.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 ... ...
地球的历史PPT,第六部分内容: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科学家在研究古老地层时发现,距今5.41亿年前,地层中埋藏的化石,以藻类化石和软体动物留下的遗迹化石为主,生命形态都很简单,而此后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的增长,并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化石,生物结构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因此,科学家将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作为划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并将这一地质年代命名为寒武纪,寒武纪也代表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显生宙由此开始,之后之前的漫长时期,由于地球上生物稀少,被统称为前寒武纪。
《章末回顾与测评》宇宙中的地球PPT 一、从教材中来本章知识系统盘点 二、到生活中去热点问题分析应用 热点(一)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开阔视野] 《天体运行论》指出太阳是一颗恒星,地..
《地球的演化》宇宙中的地球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地层和化石 1.地层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1)概念: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2)特征 不同时代的地..
《地球的演化》宇宙中的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素养目标: 1.依据地层和化石能够确定地层所形成的年代和推测地层形..
发布于:2020-05-25 15:05:35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地球上的大气PPT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 ... ...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个波段?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吸收、散射、反射
大气的吸收作用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 ... ...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大气的散射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特点:具有选择性
大气的反射
参与的大气成分:水汽、云(最显著)和浮尘
特点:无选择性
白天多云,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温度不会太高
... ... ...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概念: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对外(主要是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量。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
作用:对流层能够直接吸收部分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概念: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影响因素:大气中含有水汽、二氧化碳越多,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大气辐射越强。
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也为长波辐射。
... ... ...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第五部分内容: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等压线:指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线。
等压面:是指气压相同的面。
气压分布规律:
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相反
气温高、气压低
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城市区是一个高温区,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动,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是向中心区辐合的。白天和晚上是一样的,都是由郊区吹向城市 。
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山谷风
山谷地区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与等压线平行
由于地转偏向力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当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近地面的风:
斜穿等压线
由于地面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也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章末回顾与测评》地球上的大气PPT 一、从教材中来本章知识系统盘点 二、到生活中去热点问题分析应用 热点(一) 中国大气污染现状 [开阔视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9年3月9日在肯尼..
《大气热力环流》地球上的大气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定义:由于地面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
《大气热力环流》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素养目标: 1.通过不同地点下垫面受热状况、等压面图,认识不同..
发布于:2020-05-25 13:48:19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地球上的大气PPT
第一部分内容: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地球上的大气圈
防弹衣 遮阳伞 保温被
人类活动与大气组成成分
成分比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02比例的增加。
成分的变化:主要是氟氯烃化合物的出现及其比例的增加。
... ...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第二部分内容:大气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温度和密度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热量自地面;
上冷下热,对流强;
水汽杂质多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
... ... ...
《章末回顾与测评》地球上的大气PPT 一、从教材中来本章知识系统盘点 二、到生活中去热点问题分析应用 热点(一) 中国大气污染现状 [开阔视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9年3月9日在肯尼..
《大气热力环流》地球上的大气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定义:由于地面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
《大气热力环流》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素养目标: 1.通过不同地点下垫面受热状况、等压面图,认识不同..
发布于:2020-05-25 13:37:16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地质灾害》自然灾害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识记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重点)
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御措施。(重难点)
... ... ...
自然灾害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1.发生机制
地壳中的_______积累D→岩层发生断裂或错位D→能量急剧释放D→地震波传播使地面震动
2.衡量指标
(1)震级:代表地震_______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_______。
(2)烈度
①含义: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_______。
②特点:烈度越大,破坏越严重;一次地震可有_______烈度。
③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_______、地面建筑等。
3.主要危害
(1)造成房屋倒塌、_______、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2)导致_______和财产损失。
(3)诱发_______、滑坡、_______、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4)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____________。
(1)世界
环_______地震带
地中海—— _______地带
(2)中国
①特点:范围广、_______、强度大、灾情严重。
②频发地区:_______、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和泥石流
(1)发生机制
(2)分布特点:_______较破碎,地势_______较大,_______较差的山地_______区及工程建设频繁地区。
2.泥石流
(1)含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
地形______、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短时间内有大量
... ... ...
自然灾害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地震灾害
2019年3月6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多部门对2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会商分析后核定,2月份,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8次4级以上地震,其中5级以上地震1次。其中,四川荣县4级以上地震损失相对较重:地震灾害共造成4.4万人次受灾,2人死亡,3 2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1.1万间房屋严重损坏,4.4万间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
问题1 (综合思维)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问题2 (区域认知)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还有哪些?
提示: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问题3 (综合思维)我国地震灾情损失有什么特点?
提示:东重西轻,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有加重趋势。
... ... ...
自然灾害PPT,第四部分内容:素养达标固双基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等震距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可能位于震中附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A 2.D [第1题,根据图示和表格信息可知,①处烈度最小,等震距应最大。第2题,图中④处烈度最大,可能位于震中附近。]
3.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B [泥石流和滑坡多发,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崎岖的地表形态;二是必须降水丰富,所以四个地区中,云贵高原地区多泥石流和滑坡。]
4.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
A.地势起伏大
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C.植被覆盖差
D.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D [滑坡和泥石流都属于山区自然灾害,两者的发生条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泥石流的发生需要有水的参与,而滑坡不需要。]
发布于:2020-05-25 12:56:34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重点)
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重难点)
... ... ...
常见地貌类型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_____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_____,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
2.我国的分布:广西、_____、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
(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内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等。
[特别提醒]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等则是因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二、河流地貌
三、风沙地貌
1.成因:在_____地区,以_____为主形成。
2.主要类型
(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_____、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
沙丘——_____沙丘较为常见
生长植物——固定沙丘
无植物生长——_____沙丘
3.主要分布
____地区以及多沙的_____ 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_____和海岸。
... ... ...
常见地貌类型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喀斯特地貌
入洞半里,美景渐渐浮现,一条溪流将洞平分两半,溪水半挂岩壁,洞内一绝“肚脐飞水”;左边不远处,“虎威将军”背靠溪边。沿途零星出现各种美景,洞内二绝“太上老君遗失的炼丹炉”“水晶姑娘”,随行的人不停夸赞。前方不远处又现洞内三绝“流淌的石瀑”,石瀑底部是层层叠叠的喀斯特梯田,不远处,一只巨型的“石章鱼”站立在“飞碟”之上;地上点点星光夺人眼球,“珍珠”满地……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材料中描述的洞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描述的洞为喀斯特溶洞,因流水侵蚀而成。
问题2 (综合思维)材料中显示的洞内的各种岩石形态是如何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哪些典型地貌?
提示:因流水的沉积作用而成,主要表现为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等地貌形态。
[归纳总结] 喀斯特地貌分布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及其条件
(1)本质: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 ... ...
常见地貌类型PPT,第四部分内容:核心素养深拓展
区域认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喀斯特地貌挺桂林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殊不知桂林山水的“魂”在于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桂林地区早在数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有大量含有石灰质的沉积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形成了3 000多米厚的石灰岩。后来受内力作用影响,桂林地区地壳抬升形成陆地,石灰岩出露地表。这一地区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广泛,可溶性和透水性好。而桂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且当地地势东、西、北面高,中南部较低,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积聚。在流水的溶蚀、冲刷等作用下,当地地表物质不断被带走,留下岩石裸露的峰林景观;地下的裂隙在地下水的溶蚀下也逐渐加宽加深,形成复杂的地下洞穴系统和地下河道。
读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
图例①上层岩穴②下层洞穴③石钟乳、石笋④岩石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1)D (2)C [第(1)题,由图中的石钟乳、石笋等景观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因此,图中的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第(2)题,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 ... ...
常见地貌类型PPT,第五部分内容:素养达标固双基
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D 2.A [图中①为三角洲地貌,②为沙丘地貌,③为峡谷地貌,④为风蚀雅丹地貌,即①为流水堆积地貌,②为风力堆积地貌,③为流水侵蚀地貌,④为风力侵蚀地貌。]
贵州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A.温暖多雨的气候 B.寒冷干燥的气候
C.岩浆岩广布 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4.“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A.角峰 B.沙丘
C.峰林 D.风蚀蘑菇
3.A 4.C [第3题,喀斯特地貌深度发育不仅需要石灰岩广布,而且还要有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第4题,峰林是该地区常见的地貌,如云南石林、桂林山水等。角峰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 ... ...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不同的地貌特征。 3.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不同..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类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掌握阅读、分析、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
发布于:2020-05-25 12:06:14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土壤》植被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观察、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
2.掌握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重点)
3.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重难点)
... ... ...
土壤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______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矿物质、______、水分和______。
3.野外观察内容:
(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
(2)土壤质地:
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比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______。
②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______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黏土:通气、透水性______,保肥性能好,但质地______,不易耕作。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______也是最______的因素。为土壤提供______,通过______使营养元素在表层富集。
3.气候:(1)岩石风化的______和______与温度、降水量呈______。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______的分布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层______、______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
[特别提醒]
1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湿地地区的土壤发育快,但往往比较贫瘠。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_______和_______的关键环节。
(2)为_______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_______、_______功能。
(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_______。
2.利用与保护
(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_____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___________的能力。
... ... ...
土壤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土壤的形成因素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问题1 (综合思维)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
问题2 (综合思维)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提示:黑土都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问题3 (区域认知)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问题4 (人地协调观)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
提示: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进行养护。
[归纳总结]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 ... ...
土壤PPT,第四部分内容:素养达标固双基
1.下列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A [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利于岩层的风化发育,风化层深厚。 ]
2.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 )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成土母质
A [气候中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厚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缓坡接受沉积,陡坡以侵蚀为主,这影响着土壤厚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降水,阳坡和阴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光热条件,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因此是间接作用于土壤。]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不同的地貌特征。 3.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不同..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类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掌握阅读、分析、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
发布于:2020-05-25 11:29:49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海水的性质》地球上的水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密度的主要因素。(重点)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重难点)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点)
... ... ...
海水的性质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海水热量的收支情况热量收入——— 热量支出——海水
(2)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分布规律
(1)垂直分布规律:随深度增加而______,1 000米以下温度变化幅度______。
(2)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时间分布规律:同一海区,夏季水温______冬季水温。
3.海水温度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①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_______。
②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_____的海洋生物。
③有些海洋生物因水温的季节变化而发生_____性游动。
④人类的渔业活动受海水温度影响。
(2)影响海洋运输:_____较高海域比较明显。
(3)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_____;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_____。
二、海水的盐度
1.含义: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____表示,世界大洋平均盐度是____。
2.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
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____ ,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____。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温度的高低:温度____,盐度____。
(2)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____,反之盐度 ____。
(3)入海径流状况: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____ 。
... ... ...
海水的性质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冷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因此,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其中,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指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热量收支不平衡。图1是海洋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图2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
问题1 (综合思维)图1中显示出的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提示:海洋表层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问题2 (综合思维)图2中显示出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提示: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 000米以下水温随深度变化不大,并保持低温状态。
问题3 (区域认知)结合图1,判断图2中三个观测站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提示:三个观测站中,③站的纬度最高,①站的纬度最低。因为表层水温随纬度增高而递减。
[归纳总结]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纬度较低D→太阳辐射强D→温度较高纬度较高D→太阳辐射弱D→温度较低
(2)海水运动:同纬度海域来自水温高的海域的水流D→温度较高来自水温低的海域的水流D→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递减1 000米以内 变化较明显深层海水:1 000米~2 000米变化较小, 2 000米以下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另外,沿岸地形(海岸坡度平缓D→接受太阳辐射较多D→海水温度较高)、气象(冷空气活动、降水D→海水温度较低)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海水温度。
2.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及原因
3.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海洋对气温有很大的调节功能,当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海洋能吸收大部分辐射,并通过海水内部的热量交换,将大量热量储存起来。当太阳辐射减弱的时候,海洋又能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所以,海洋与陆地相比,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陆地则是冬冷夏热。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约大一倍,海洋面积则比南半球小,所以,北半球夏季比南半球热,冬季比南半球冷。北半球夏季平均温度22.4℃,南半球只有17.1℃,北半球冬季平均温度8.1℃,南半球却有9.7℃。
... ... ...
海水的性质PPT,第四部分内容:素养达标固双基
1.能使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增大的因素是( )
A.暖水水流 B.河流注入
C.降水 D.蒸发
A [暖水水流经过的海水温度和盐度都较同纬度地区偏高。]
2.赤道地区海面水温为30℃,极圈海面温度为0℃,它们在4 000m的洋底,其海水温度之差可达( )
A.2℃~3℃ B.20℃
C.25℃ D.30℃
A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到了1 000m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3.关于海水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北半球暖水水流附近等温线向南凸出
B.在南半球冷水水流附近等温线向南凸出
C.在冷水水流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
D.在暖水水流附近等温线均向高纬凸出
D [在北半球暖水水流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在南半球冷水水流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在北半球冷水水流附近等温线向南凸出。]
... ... ...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下载(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组成。 2.识记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并解释其成因。 3.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水..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图表,说明水圈的组成。(区域认知)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
发布于:2020-05-25 09:25:10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气象灾害》自然灾害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资料,说明水文灾害、气象灾害成灾的原因及分布。(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说明水文灾害、气象灾害对人类的主要危害。(地理实践力)
... ... ...
气象灾害PPT,第二部分内容:新知预习
一、洪涝灾害
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山区。
链接生活洪水是否一定形成洪灾?
提示不一定。只有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时,才形成洪灾。
二、干旱灾害
1.干旱与干旱灾害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频发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
3.旱灾的危害
(1)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
(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
(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链接生活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
提示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季节,需水量大,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
三、台风灾害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4.我国台风灾害时空分布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 ... ...
气象灾害PPT,第三部分内容: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 )
(2)洪涝只发生在季风气候区,其他气候区没有。 ( )
(3)我国西北地区是干旱灾害的重灾区。 ( )
(4)旱灾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受阻。 ( )
(5)在台风眼地区,风力极大,能够摧毁房屋树木。 ( )
(6)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往往受灾最严重。 ( )
(7)寒潮在春季时往往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危害,使农作物减产。 ( )
答案(1)× (2)× (3)× (4)√ (5)× (6)× (7)√
2.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的是( )
A.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D.支流众多
3.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解析第2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多,可调节洪水,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C。第3题,图示区域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答案2.C 3.B
4.关于寒潮的正确叙述是( )
①寒潮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 ②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③植树造林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方法 ④寒潮入侵时,会产生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入侵时会产生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②④正确。寒潮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是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①错误;植树造林不能防御寒潮,③错误。故选C。
... ... ...
气象灾害PPT,第四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2018年1月15日新华社电 长江水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向社会通报,去年汛期长江流域强降雨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累计雨量大。长江1号洪水发生的6月底至7月初,主雨带长时间稳定在中下游干流以南地区,导致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降雨较历史同期偏多五成以上,部分支流偏多一倍以上;湖南、江西两省累计雨量分别列1961年有连续资料以来同期第1、2位,多站降雨量超历史纪录,进而引发中游特大洪水。
结合材料探究:
试分析湖南、江西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提示①湖南、江西处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湖南、江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水流缓慢;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减,蓄洪能力差;④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湖库,泄洪能力弱。
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
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
2.夏季风强弱与降水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南方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多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旱灾。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以长江流域为例)
例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18日,受第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的沂河、沭河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沭河干流控制站重沟水文站20日8时14分流量涨至2 250米3/秒,为沭河2018年第1号洪水。
材料二 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
材料三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均发源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涡河、新汴河、沭河等。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
... ... ...
气象灾害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地区
B.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
C.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
D.多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两岸
解析图示自然灾害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两岸,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故D正确。
2.该图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 )
A.泥石流B.风暴潮C.干旱D.盐渍化
3.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毁坏农作物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该灾害是旱灾,致灾因子是干旱。第3题,旱灾会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使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答案2.C 3.B
5.台风“山竹”( )
A.影响的省级行政区中对广东省危害较大
B.降低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位
C.使经过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D.能够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解析第4题,由图示台风强度等级可知,中心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一直在低纬度活动,风力先加大后减小,从强台风级最终转变为热带低压,C正确。第5题,台风“山竹”临近广东时为超强台风级,广东沿海面积广,受台风危害最严重;台风带来强降水,提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位;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会破坏通信设施,使经过地区的有线通信中断,不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台风“山竹”位于珠江流域,不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A正确。
答案4.C 5.A
... ... ...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导入:地震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大家仍记忆犹新。短短的三钟,无数家园瞬间变成废..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堂活动 活动一:《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种类,想想哪些自然灾害发生的频..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2019年中国自然灾害十大事件 2019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和风雹、低温..
发布于:2020-05-25 09:15:10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海水的运动》地球上的水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结合材料,分析波浪、潮汐、洋流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综合思维)
2.结合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名称。(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用综合分析的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综合思维)
... ... ...
海水的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新知预习
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1.海浪的形成
(1)海浪:最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称为海啸。
(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2.海浪的作用
(1)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2)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3)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4)对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1.潮汐概念
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潮汐形成的原因
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地球上的海水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二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月球引潮力。
2.发生规律
(1)日变化:一天中,通常可以看到两次海水涨落。
(2)月变化: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3.潮汐影响
沿海各地,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建设港口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根据涨落程度的不同可将潮汐分成小潮、大潮
(1)在天体运动过程中,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就小,形成小潮。
(2)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
(3)河口潮汐:河口地区受河口形状、河床摩擦效应及上游下泄径流的影响,会形成独特的河口潮汐。河口潮汐按潮差大小分为三类:强潮河口,如钱塘江口;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如长江口;弱潮河口,如珠江口。
... ... ...
海水的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海浪四要素是波峰、波谷、波高、波长。 ( )
(2)人们在海滨和海上的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所有活动都要避开大的海浪。 ( )
(3)一天中,通常只能观察到一次海水涨落。 ( )
(4)沿海各地,潮汐涨落的时间毫无规律可言。 ( )
(5)洋流的规模巨大,远超过河流的流量。 ( )
(6)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 ( )
答案(1)√ (2)× (3)× (4)× (5)√ (6)×
2.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B.海啸是潮汐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
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
D.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下落称为汐
解析海水运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海浪、潮汐、洋流三种。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它是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
3.下列海水运动同能量来源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海浪—密度差异
B.海啸—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C.风浪—太阳辐射
D.洋流—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
解析海浪是一种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运动形式;而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洋流的形成与风力、温度和盐度等因素有关。
4.在海水运动的表现形式中,对人类的破坏性最大的是( )
A.海浪B.海啸C.潮汐D.洋流
解析海啸是由海底火山、地震引起的,能量巨大,破坏性最强。
... ... ...
海水的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会产生哪些影响?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1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的破坏力巨大。1755年里斯本地震是欧洲近现代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一次地震,其引起的海啸也是欧洲迄今为止直接遭遇的最大一次海啸。地震、海啸几乎将整个里斯本付之一炬,使1/3的里斯本人口,约90 000人死亡,整个葡萄牙的国力也因此衰落。
结合材料探究:
(1)海啸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2)海啸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1)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2)摧毁城市、村庄和道路;破坏港口设施;震塌建筑物;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海浪的类型、成因及作用
例题11498年9月20日,里氏8.3级的地震造成了日本纪伊、三河、伊豆等地沿岸的海啸。强烈的海啸摧毁了隔开滨名湖与大海的海岬。海啸横扫了这一地区的房屋,造成至少31 000人死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这次海啸属于( )
A.海浪B.潮汐C.洋流D.寒潮
(2)引发这次海啸的地震发生在哪两个板块之间(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与大洋洲板块
... ... ...
海水的运动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1.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啸是最常见的一种风浪
B.海啸是由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造成的
C.洋流表层的平均流速较大,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D.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各一次
解析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它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海啸不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也不是由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引起的,而主要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或滑坡引起的。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
2.有关潮汐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潮汐是一种海水涨落现象,其主要动力是太阳与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
B.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时,全球各海域同时出现大潮
C.一天中有两次潮涨潮落现象,一月中有两次大潮与两次小潮现象
D.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该地出现小潮
解析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每天涨落两次,当日、地、月成一条直线时的朔望时形成大潮,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关系的上弦、下弦时形成小潮,每月大潮、小潮各有两次。涨潮的时候对着月球和背对月球的海域涨潮,不是全球同时涨潮。
在北太平洋海域,由人类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漂浮到此堆积而成的“太平洋垃圾大陆”(见下图)正在诞生,面积不断扩大中。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太平洋垃圾大陆”形成的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 )
A.位于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系统的内部
B.主要位于副热带无风带,漂浮物不易扩散
C.组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漂浮物主要来自亚洲和北美洲
D.“太平洋垃圾大陆”形成过程中,下降流占主导地位
4.A海域若有一大范围渔场,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是( )
解析第3题,“太平洋垃圾大陆”的形成主要是由洋流带来的垃圾在此聚集。第4题,此处渔场应为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导致的。
答案3.D 4.B
... ... ...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下载(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理解波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1.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
《水圈与水循环》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图表说明海水的运动及影响。(区域认知)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综合思维、地..
发布于:2020-05-25 08:36:17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自然灾害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2.掌握主要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 ...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遥感技术
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______或__________,对地表物体进行______的地理信息技术。
2.特点:探测______、获取信息______、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______。
(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______,进行准确的_____、_______。
(2)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灾害的______,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提供强有力的______。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含义: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_______的地理信息技术。
2.系统组成
空间部分—— _______地面
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部分—— _______系统
3.特点:_______性、全天候、连续性和_______性。
通过信号接收设备,进行精确_______,帮助用户发出_______,及时报告 和受灾情况,有效_______救援搜寻时间。
... ... ...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2016年5月15日10时4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三十号发射升空。遥感卫星三十号将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在抗击汶川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遥感系列卫星通过实时对地成像观测,为地面指挥、抗灾救助、灾情核实、恢复重建等提供了海量支持信息。
问题1 (综合思维)遥感技术为什么能在灾害救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提示: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的特点,所以应用领域十分广阔。
问题2 (地理实践力)遥感技术要借助飞机、飞船、卫星等运载工具,试分析运载工具的运行高度会对遥感结果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但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问题3 (综合思维)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环境监测?
提示:根据地物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反射率,可以利用遥感判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归纳总结]
1.遥感技术的工作特点
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因此遥感的优势明显,用途十分广泛。
2.遥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 ... ...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PPT,第四部分内容:素养达标固双基
1.对比两张卫星照片,能直接得出的判断是该区域( )
A.2010年春季干旱严重
B.2010年以来河道持续变宽
C.2011年春季湖泊增多
D.2011年春季大片土地被淹
2.与图甲相比,图乙所示时期该区域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连降暴雨 B.农田漫灌
C.高压控制 D.海水倒灌
1.D 2.A [对比两图可以看出,2011年的水域面积比2010年明显扩大,大片土地被淹,导致河水大增的主要原因最可能的是连降暴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NS) D.数字地球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
发布于:2020-05-25 08:32:55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中的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分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注:本书所说的天体一般为自然天体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注: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要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天体构成。】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二部分内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的分类: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流星体、卫星、彗星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知识拓展】——航天发射基地和返回基地的区位条件:
1、航天发射基地选择位置的条件:
(1)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惯性离心力越大,可增大航天器发射升空时的速度,节省燃料;反之,会多消耗燃料。
(2)气候、气象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要尽量选择多晴朗天气、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
(3)地形条件: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高。平坦开阔利于地面设备跟踪探测,地势高则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
(4)地质条件:地质稳定。
(5)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6)人口密度条件: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
2、航天返回基地选择位置的条件:
(1)地形条件:平坦开阔。
(2)人口密度条件:人烟稀少。
(3)水文条件:少大河、湖泊。
(4)气象条件:天气状况良好,空气能见度高。
(2)自然天体
恒星——体积、质量巨大的天体,能够发光发热,典型的恒星“太阳”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星际物质
流星体——一闪即逝的天体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
行星——不发光、不发热的天体,光热来自围转的恒星。如“地球”
卫星——不发光、不发热,绕行星转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三部分内容:(二)天体系统的层次
(1)银河和银河系
①银河:地球上观测者所看到的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在晴朗夜空中呈现为一条边界不规则的乳白色亮带。
②银河系:以银河命名的星系,由大量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的聚集体组成。银河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又圆又扁的圆盘体,直径约为8万光年,中部较厚,边缘很薄,状如铁饼。圆盘体是祥旋转中形成的,并形成一些旋臂,太阳位于其中一条旋臂上。
(2)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
①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组成,但因为距离遥远,在外表上都表现为模糊的光点,因而又被称为“河外星云”。
②可观测宇宙:比星系团更高一级的天体层次为总星系。它包括现有观测工具所能涉及的全部宇宙空间和已被觉察的10亿个星系。
(3)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形成的条件:天体的永恒运动与万有引力。
②天体系统的级别:
③星云:银河系中电尘埃和气体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④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⑤地月系:中心天体是地球,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人类目前探索准备移民的是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四部分内容:(三)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1)分类
类地行星:距离太阳近,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包括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
巨行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体构成,体积巨大;包括E 木星、F 土星
远日行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体构成,与太阳相距很远;包括G 天王星、H 海王星
(2)运动特征:
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
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
注:①在火星和木星中间有一个小行星带;
②哈雷彗星:顺时针运动,周期76年;
③冥王星: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④金星的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思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答题思路:①地球的运动特征和其他行星没有多大区别;
②地球的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与类地行星没有多大区别。
2、特殊性——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外部: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A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太阳光照稳定
B 、地球所处的星际空间安全有序,安全的行星运行轨道;
内部(自身):
A、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B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C 、充足的水分(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就出现在海洋中。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五部分内容:知识补充:八大行星之最
(1)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
(2)距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海王星。
(3)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4)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
(5)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发布于:2020-05-25 07:36:58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
《防灾减灾》自然灾害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识记主要的防灾减灾手段。(重点)
2.掌握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重点)
3.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重点)
... ... ...
防灾减灾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防灾减灾手段
1.指导方针:“以 为主,______相结合”。
2.主要手段
(1)灾害监测
建立自然灾害______系统,对灾害进行______监测。
(2)灾害防御
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______工程
施行防灾减灾的______,开展______教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
(4)灾后恢复
①恢复灾区群众的______。
②促进灾区______和______的恢复和发展。
③帮助重建区增强______。
二、自救与互救
地位:防灾减灾的
主要内容:______,灾中救助和______
2.灾前准备
(1)对可以较准确预测的灾害,对______ 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2)对于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的灾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______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 ...
防灾减灾PPT,第三部分内容:合作探究攻重难
防灾减灾手段与防御
通过“三北”四期工程建设,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持续扩大。全省有林地面积达2 09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14%,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8.29亿立方米。土地沙化得到有效遏制。黑龙江省累计完成治沙造林193.5万亩,杜绝了“风剥地、撸籽粒”的现象。防护林体系不断完善,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区农田防护林面积达634.3万亩,农田庇护率达到75%以上。营造水保林面积达1 185万亩,治理侵蚀沟2.3万条,治理水土流失地面积6 946.5万亩,基本构建了乔灌草、带网片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问题1 (综合思维)我国“三北”防护林主要防御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提示:沙尘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问题2 (地理实践力)“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属于哪一种防御措施?
提示:工程措施。
... ... ...
防灾减灾PPT,第四部分内容:素养达标固双基
1.灾害救援与救助过程的三个核心环节是( )
①灾前准备 ②应急预案 ③灾中应急
④灾后恢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
2.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 )
A.储备物资的种类 B.储备救灾物资
C.交通便捷程度 D.储备物资的地点
B [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前者是救灾的物质基础,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灾物资到达时间。]
我国灾后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救援、救助方面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据此回答3~4题。
3.灾后恢复的目的是( )
A.修复、重建生命线
B.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C.修复、重建生产线
D.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
... ... ...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导入:地震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大家仍记忆犹新。短短的三钟,无数家园瞬间变成废..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堂活动 活动一:《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种类,想想哪些自然灾害发生的频..
《应对自然灾害》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2019年中国自然灾害十大事件 2019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和风雹、低温..
发布于:2020-05-25 06:52:50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必修一